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儿童传染病误诊为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原因,以降低误诊率,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误诊为呼吸道感染的8例儿童传染病的临床资料。结果2例分别因发热、咳嗽伴咽痛3 d、5 d入院;2例分别因口腔疼痛4 d、6 d,发热2 d、3 d入院;1例因发热2 d,加重1 d入院;2例因发热1 d入院;1例因反复发热5 d入院。本组误诊为支气管肺炎、上呼吸道感染合并口腔溃疡各2例,上呼吸道感染4例,误诊时间2~4 d,均予相应处理,但症状未见好转。后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确诊为麻疹、手足口病、幼儿急疹各2例,流行性腮腺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各1例,予以隔离及对症治疗后痊愈出院。结论多数传染病早期临床症状类似于呼吸道感染,临床应加强对儿童传染病的了解和认知,分析相关传染病的临床特点,拓宽诊断思维,进行全面综合检查,以降低误诊率,提高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2.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由EB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各年龄组均可发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症状轻重不一,主要表现为不规则的发热、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肝功能异常比较常见,但化脓性扁桃体炎比较少见。我院收治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误诊为化脓性扁桃体炎1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点和误诊原因,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资料和38例误诊的临床资料,并对误诊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38例误诊,误诊时间为5~10 d,最常见的误诊疾病为化脓性扁桃体炎,其次为肺炎,其他有川崎病、淋巴结炎、肝炎。结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程早期临床表现多样,易误诊,需要详细的病史和体格检查,并且配合实验室检查确诊。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合理的相关实验室检查是减少误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其他疾病误诊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ns mononucleosis, IM)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对10例其他疾病误诊为IM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0例中7例因发热伴颈部肿块入院,其中1例伴精神差、食欲下降、消瘦和腹泻;2例因眼睑水肿入院;1例因发热伴咳嗽入院。10例均误诊为IM,误诊时间4~34(20.30±2.84)d。10例中经淋巴结活组织病理检查确诊为亚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4例和化脓性淋巴结炎2例,经骨髓细胞学检查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例,经骨髓穿刺联合淋巴结活组织病理检查确诊为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经骨髓细胞学检查确诊为噬血细胞综合征1例。确诊为亚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4例中2例给予口服泼尼松治疗,2例未给予特殊治疗,后症状均缓解。确诊为化脓性淋巴结炎2例给予抗感染治疗痊愈。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例予以化学治疗后缓解出院。确诊为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予以化学治疗等后死亡。确诊为嗜血细胞综合征1例给予化学治疗后好转出院。结论发热、咽峡炎、淋巴结增大、肝脾增大、眼睑水肿、外周淋巴细胞及异型淋巴细胞增高为IM典型临床表现,但不是其特定独有表现,故临床上对其诊断除结合典型临床表现外,还应进一步完善各项检查,对与其相关疾病的知识也应进一步学习和了解,以降低误诊率。  相似文献   

5.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误诊为化脓性扁桃体炎8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我科近5 a来将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误诊为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8例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7例,女1例,年龄15~26岁.其中外院误诊6例,我院误诊2例.本组最后均经临床、实验室检查、病情观察排除其他感染性疾病后确诊.  相似文献   

6.
正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由EB病毒感染引起的单核-吞噬细胞系统急性增生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不规则发热、咽峡炎、肝脾淋巴结肿大、外周血白细胞升高、异型淋巴细胞增多~([1]),本科自2013年1月~2015年9月收治5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积极采用中医治疗与护理的参与方法,效果良好。现将1例典型病例报告如下。1典型病例患儿,男,5岁,因发热伴咽痛2 d于2013年8月3日入院,  相似文献   

7.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一种由EB病毒(EBV)所致的急性传染病,因其症状繁多、复杂,易误诊、漏诊,尤其是患者发生扁桃体肿大并覆有脓苔时,更容易误诊为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导致一系列错误治疗策略和方案的制定,延误病情甚至影响预后。文章综述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和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等特点,并通过分析报道的临床误诊病例,归纳误诊原因,为这两种疾病的鉴别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幼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的临床特点,以减少误诊.方法 同顾性分析7例幼儿1M误诊病例的临床资料,分析误诊原因.结果 7例均有发热,4例以扁桃体增大、渗出为主要表现,误诊为化脓性扁桃体炎;3例以颈部淋巴结增大、肝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误诊为颈淋巴结炎.4例经EB病毒衣壳抗原IgM抗体(EB-VCA-IgM)检测阳性确诊IM,3例经检测异型淋巴细胞升高确诊IM.结论对扁桃体渗出、表浅淋巴结增大的发热小儿应警惕不典型IM,动态观察异型淋巴细胞计数及EB-VCA-IgM检测,以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9.
笔者 1988- 0 2~ 2 0 0 0 - 0 4共诊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ns mouonucleosis IM) 38例 ,其中误诊 2 0例 ,误诊率为5 2 .6 % ,现将该 2 0例误诊原因分析探讨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误诊 2 0例均为我院儿科门诊和儿科住院患儿 ,男 12例 ,女 8例 ,年龄 2岁~ 14岁。平均 8岁 ,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 6例 ,急性肾炎 3例 ,急性扁桃体炎 3例 ,急性咽炎 3例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2例 ,急性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 1例 ,急性荨麻疹1例 ,病脑 1例 ,误诊时间 7~ 15 d,平均为 11d。典型病例例 1 女 ,4岁。以不规则发热 7d(T38.2℃~ 39.2℃ ) …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院47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7例中入院即诊断为该病者仅33例(70.2%),具有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三联征"的仅28例(59.6%),初诊误诊率达29.8%,予积极抗病毒及对症支持治疗后出院时痊愈42例,好转5例,平均住院天数9d。结论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症状、体征多样化,不典型病例在临床逐渐增多,早诊断早治疗能减轻症状,缩短病程,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对急性扁桃体炎致严重脓毒症1例报告如下。1病历摘要男,18岁。因咽痛3 d,发热1 d于2010-04-05就诊于发热门诊。3 d前出现咽痛,轻咳,1 d前出现发热,最高T40.2℃,伴胸憋;无心悸、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鼻塞流涕等症状,于个体诊所予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等抗炎治疗1 d无效来院。既往无特殊病史。门诊查血常规:WBC 17.79×109/L,N 0.863 4,L0.022 4,胸片无异常,予地塞米松5 mg静脉推注后以急性扁  相似文献   

12.
高霞  张翠玲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4):8443-8443
本文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漏诊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男,32岁。患者以发热13d,伴咳嗽、咳痰、咽痛10d为主诉入院。13d前出现发热,体温波动于37~39.1℃,伴畏寒,无寒战。10d前出现咳嗽,咳少量白痰,不黏稠,伴咽痛、痒,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血常规联合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检测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与化脓性扁桃体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59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A组)与59例化脓性扁桃体炎患儿(B组)。所有患儿均行实验室相关指标检测。比较两组的临床表现(发热、咽痛、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全身不适)、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水平、血常规指标(中性粒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及血红蛋白水平)。结果两组发热患儿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患儿占比高于B组,咽痛、全身不适患儿占比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水平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计数低于B组,白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水平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常规联合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检测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与化脓性扁桃体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4.
成伟  陈健智 《临床误诊误治》2010,23(5):481-482,I0002
目的 探讨扁桃体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误诊原因,以减少误诊.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2007年我院收治的14例原发于扁桃体的恶性淋巴瘤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 本组6例主要表现为咽痛、咽部异物感伴发热,3例以颈部包块首诊,3例以呼吸道梗阻伴吞咽不适症状就诊,2例以单纯扁桃体肿大就诊.本组8例在病理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前误诊,误诊率57.14%,分别误诊为慢性扁桃体炎6例,扁桃体周围炎、扁桃体癌各1例.14例均经手术病理确诊,其中扁桃体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ndgkin's lymphoma, NHL)13例,扁桃体霍奇金淋巴瘤(Hondgkin's lymphoma, HL)1例.结论 扁桃体切除后进行常规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是减少扁桃体恶性淋巴瘤误诊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伴皮疹的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临床特征及误诊原因。方法对近5 a来确诊的伴皮疹小儿IM 16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以皮疹为主要症状就诊的IM很易误诊,16例中误诊12例(75%)主要被误诊为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猩红热、药疹及川崎病。结论 IM临床表现多样化,伴皮疹者误诊率高。为明确诊断,对可疑IM应综合分析判断,及时行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镜检,并行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  相似文献   

16.
<正>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descending necrotizing mediastinitis,DNM)是指口咽部或颈深部化脓性感染经颈筋膜间隙下行引起的纵隔化脓性炎症[1]。在抗生素问世前,其病死率高达85%[2]。本研究拟分享一例急性扁桃体炎并发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减少其漏诊或误诊率。1临床资料患者,男,24岁。因"咽痛、反复发热1周,胸痛3 d"入院。1周前因受凉后出现咽痛、发热(体温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EBV-DNA 检查在不典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中的应用价值,指导临床合理治疗。方法:取 16例急性扁桃体炎,14例典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6例不典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外周血标本,用 PCR法检测 EBV-DNA。结果:20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EBV-DNA阳性17例,其中典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阳性率达 78.5%,不典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阳性率高达100%,而急性扁桃体炎16例,阳性率仅25%。结论:PCH法检测EBV-DNA对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诊断起确诊作用,且可帮助医生更好认识不典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有利确定临床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肠结核的临床特点及其误诊为淋巴瘤的原因、防范措施。方法对曾误诊为淋巴瘤的肠结核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误诊率为22.22%。因脐周隐痛及腹泻就诊1例,腹痛、发热及盗汗就诊1例,反复腹痛,伴腹泻及发热就诊2例。4例均曾误诊为淋巴瘤,误诊时间2~6 d。4例经纤维结直肠镜及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回肠和结肠结核(溃疡型)2例,盲肠结核(增生型)和回肠结核(增生型)各1例。1例予相应治疗无效死亡。2例予手术及抗结核等治疗后病情好转出院,1例予抗结核等治疗后病情好转出院;出院后随访3个月~1年,预后较好。结论肠结核缺乏特异性临床症状和体征,易误诊。临床医生应加强对该病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的认识和了解,提高对其警惕性,并认真病史询问和查体,及时进行相关检查,以减少或避免肠结核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儿童化脓性髋关节炎的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误诊为其他疾病的儿童化脓性髋关节炎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均因患侧下肢不愿负重或跛行来我院就诊,其中伴有发热、髋关节周围压痛各3例; 4例患侧髋关节伸直活动受限,下肢末梢循环及感觉均无明显异常; 2例"滚木试验"阳性。本组误诊时间2~7 d,平均4. 3 d,其中3例误诊为髋关节一过性滑膜炎,1例误诊为髋关节扭伤,均予相应处理症状未见好转。为进一步诊治,3例行髋关节MRI,1例复查X线及行髋关节穿刺,均确诊为化脓性髋关节炎。1例予以保守治疗后症状好转; 3例行髋关节切开引流术,术后予抗感染治疗后好转出院。随访12个月,3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1例出现患侧髋关节病理性脱位,行手术治疗后好转。结论儿童化脓性髋关节炎早期缺乏特异性表现,提示临床医生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及时行髋关节MRI等检查是减少或避免误诊误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 EB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病 ,其起病可缓可急 ,病情可轻可重 ,可单一发病 ,也可多个系统同时发病 ,其临床表现变化多端 ,极易误诊和漏诊 ,现将临床中遇到的 10例误诊病例进行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6例 ,女 4例 ,年龄在 3~ 12岁 ,其中 <5岁 2例 ,5~ 10岁 4例 ,10~ 14岁 4例。1.2 临床表现 本组患儿以发热为首发症状的 8例 ,伴扁桃体炎 3例 ,伴皮疹 2例 ,伴咳嗽 1例 ,伴淋巴结肿大 2例 ,以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 1例 ,以眼睑水肿为首发症状 1例。末梢血象中异型淋巴细胞增高 7例 ,嗜异凝集反应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