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对黑曲霉、白地霉、热带假丝酵母、产朊假丝酵母及添加纤维素酶混合发酵啤酒糟生产饲料蛋白质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原料配比为 m(啤酒糟 )∶ m(麸皮 )∶ m(豆粕 )=80∶ 15∶ 10,原料含水量为 60%,其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 30℃ ,pH为 6.0,接种量为 2%,培养时间 3 d. 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发酵产物营养丰富,粗蛋白含量达 41.52%.  相似文献   

2.
利用枯草芽孢杆菌和热带假丝酵母固态发酵白酒糟以提高白酒糟粗蛋白含量,优化了影响白酒糟固态发酵的单因子试验(接种量、发酵时间、菌种接种比例、尿素添加量)和多因子的正交试验[L9(34)]。结果表明,双菌株固态发酵白酒糟的最优条件为:接种量15%、发酵48 h、枯草芽孢杆菌与热带假丝酵母接种比例2∶1、尿素2 g。  相似文献   

3.
对里氏木霉和酵母菌混合发酵秸杆提高其粗蛋白含量的发酵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发酵最优工艺条件 :以尿素作为氮源 ,里氏木霉接种 2 4 h后接种假丝酵母 ,接种量比例为 1∶ 4 (酵母∶里氏木霉 ) ,于 p H3.0 ,30℃下培养 4 d。粗蛋白含量可达 30 .5 5 % ,粗纤维转化率可达 33.5 %。  相似文献   

4.
微生物发酵果渣蛋白饲料Ⅱ.发酵工艺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产朊假丝酵母和黑曲霉在苹果渣上混合发酵生产蛋白饲料的条件进行了研究.其最佳工艺条件为:接种比例3:1,接种量2%,pH4~5,最适温度28 C.利用1.5%尿素为氮源,培养基含水量70%左右.在上述条件下发酵48 h以后,蛋白质含量达到30%以上,且有酒香味,适口性好.  相似文献   

5.
对产朊假丝酵母和黑曲霉在苹果渣上混合发酵生产蛋白饲料的条件进行了研究。其最佳工艺条件为:接种比例3:1,接种量29/5,pH4~5,最适温度28℃。利用1.5%尿素为氮源,培养基含水量70%左右。在上述条件下发酵48h以后,蛋白质含量达到30%以上,且有酒香味,适口性好。  相似文献   

6.
真菌产生的淀粉酶具有水解条件温和耐酸的特性,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为了筛选高产淀粉酶黑曲霉菌种,通过采用微波诱变和硫酸二乙酯处理等方法联合诱变黑曲霉出发菌株,并对筛选出的黑曲霉菌株固态发酵产α-淀粉酶最佳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显示,经过微波诱变16 s和硫酸二乙酯处理20 min筛选出了一株高产α-淀粉酶菌株黑曲霉MD-17,其最佳产酶固态发酵条件为:麸皮与玉米粉干重比为7:3,硫酸铵0.6%,初始pH=5,料水比1:1.5,α-淀粉酶的酶活力最高达到6011 U/g湿曲。  相似文献   

7.
利用农业废弃物微生物共发酵制取蛋白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宇佐美曲霉等4种真菌与热带假丝等酵母菌对农业废弃物秸秆进行混合发酵制取蛋白,产物中必需氨基酸含量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规定标准,蛋白含量超过玉米和小麦,可作为动物的蛋白饲料.  相似文献   

8.
对瑞氏木霉HA-1、产朊假丝酵母CICC 1807和北京棒杆菌HA-3C混合发酵甘薯渣生产富含赖氨酸的菌体蛋白进行了研究.单因素考察结果表明,基质组成、碳源和氮源对发酵产物中粗蛋白和赖氨酸含量具有重要影响.正交实验优化后的培养基中,薯渣与麸皮比例为5:5(w:w),糖蜜添加量5%,豆饼浸粉添加量3%.进一步对固态发酵培养条件进行优化,最优条件为种子液中霉菌、酵母菌和北京棒杆菌的最优体积比为2:1:2,总接种量15%(v:w),基质含水量为70%,薯渣发酵后粗蛋白含量达到16.8%,赖氨酸含量为1.32%.  相似文献   

9.
选用产朊假丝酵母菌进行固体发酵,并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结果(接种量、料液比、发酵时间)确定产朊假丝酵母菌的最适宜生长条件。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固体培养基(包括麸皮、玉米粉)为底料,加入0.5%硫酸铵,0.05%磷酸二氢钾,不加硫酸镁,6%葡萄糖,加入适量蒸馏水(料液比为1∶1),接入12%产朊假丝酵母菌液,30℃培养36 h的条件下,产朊假丝酵母固体发酵培养基能得到较高的生物量。在该环境下产朊假丝酵母能够以最佳的生长状态生长。  相似文献   

10.
蔬菜废弃物固体发酵生产饲料蛋白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平板点种刺激圈及混合菌种发酵试验,确定高山娃娃菜废弃物发酵的最佳菌种组合及其最佳接种量和接种比例;通过固体发酵试验,确定了发酵培养基的最佳氮源、无机盐以及添加量;采用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发酵条件.结果表明:采用绿色木霉+白地霉+产朊假丝酵母为发酵菌种,加入1%的尿素、1.5%的硫酸铵、0.2%硫酸镁、0.4%的磷酸氢二钾和0.4%的过磷酸钙,采用不灭菌固体发酵工艺,并按接种10%,比例为1:2:2,蔬菜废弃物和麸皮(比例为85:15),在1L的三角瓶中投放量100g,温度27℃下发酵96h,产物蛋白质含量高达15.97%,提高了75%,营养成分平衡后,易作为饲料.  相似文献   

11.
甜高粱秸秆汁发酵生化黄腐酸液肥工艺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甜高粱秸秆汁发酵生化黄腐酸液肥的工艺条件。方法在发酵培养基中分别接入不同接种量、接种比例的混合菌株,在不同的温度、pH、氮源、发酵时间下进行发酵,测定发酵物中生化黄腐酸含量,据此确定最适发酵工艺条件。结果确定了甜高粱秸秆汁发酵生产生化黄腐酸液肥的最适工艺条件:即接种量2%,热带假丝酵母、假单胞杆菌与产朊假丝酵母接种比例为1∶2∶2,在甜高粱秸秆汁中加入2.0%的尿素,pH值为6.0,发酵温度为30℃,发酵72 h,黄腐酸含量达20%以上。结论用甜高粱秸秆汁发酵生产生化黄腐酸液肥的工艺条件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刺五加为中国北方特有的药食同源型植物资源,为促进刺五加资源的利用,将刺五加发酵制成刺五加发酵茶。首次尝试利用红曲霉、米曲霉和产朊假丝酵母对刺五加鲜叶进行固态发酵,通过测定发酵期间的黄酮含量变化和茶叶感官得分,筛选菌种的添加比例并优化发酵工艺条件;比较发酵前后刺五加体外抗氧化能力。结果显示,较佳菌种添加比例为米曲霉∶红曲霉∶产朊假丝酵母=1∶2∶1。15%的接种量,51%的水分含量,发酵温度36℃,发酵4.5d条件下得到的刺五加发酵茶感官优良,黄酮含量较未发酵刺五加相比提高32.37%。发酵后的刺五加比未发酵刺五加抗氧化活性增加。  相似文献   

13.
纤维素酶固体发酵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以稻草—麸皮为原料、以诱变后的黑曲霉LH2446为菌种固态发酵生产纤维素酶的条件进行了研究。试验确定所试因素的最佳组合为:稻草、麸皮比3∶2,硫酸铵2.0%,培养基起始pH值为自然pH,250mL三角瓶中装培养基10g,培养时间3d,温度35℃,表面活性剂Tween20 0.5%。在此条件下产纤维素酶的最高酶活为20100U/g,平均为19920U/g。  相似文献   

14.
从8株红曲霉中筛选出红曲霉MQ7作为高产糖化酶和酸性蛋白酶的供试菌株,采用固态发酵方法测定在不同发酵温度、底物料液比、大米和麸皮比例条件下的产酶情况.利用正交实验优化固态发酵产酶过程,确定该菌株产酶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30,℃,底物料液比(g∶mL)20∶25,大米麸皮比例(g∶g)17∶3.在此条件下,糖化酶活力达1,641.69,U/g,酸性蛋白酶活力达151.09,U/g.同时研究了NaCl含量对红曲霉酶活力的抑制作用,当NaCl质量分数达到18.92%时,红曲霉MQ7产糖化酶活力下降64.8%,酸性蛋白酶活力下降85.6%.  相似文献   

15.
从pH 5.0的酸性土壤中筛选出一株木聚糖酶高产菌株A4,菌体固态发酵产酶条件优化表明,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为:麸皮37.79%,玉米芯9.10%,NH4NO3 0.51%,MnSO4 1.60%,水50%,接种量2.0%,最适发酵温度28~32 ℃,发酵培养48~52 h,木聚糖酶活力最高达到750 U/g(碳源).该菌株所产木聚糖酶的最适pH为4.8,比野生黑曲霉的pH值低.通过生长形态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相结合的鉴定该菌株为黄曲霉.  相似文献   

16.
木聚糖酶固体发酵条件的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采用黑曲霉C3486固态发酵生产木聚糖酶的条件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所试因素的最佳组合:麸皮与玉米芯的比例为7∶3,氮源是1.0%硫酸铵,培养基起始pH值为自然pH值,250mL三角瓶中装培养基15g,培养时间为72h,温度为40℃,接种量为5%.在上述条件下木聚糖酶的平均产量可达14kU/g.  相似文献   

17.
玉米秸杆发酵生产蛋白饲料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产生纤维素酶的菌种与不同的酵母菌,使玉米秆转化为具有高蛋白含量和生物活性的蛋白饲料。通过生物糖化、发酵实验,分离出适合玉米秆发酵的菌种,生产出含糖量高的蛋白饲料。结果表明:单株菌种中,用绿色木霉糖化后含糖量可达334.36mg/g,白腐真菌 绿色木霉 黑曲霉等糖化效果最好,糖化后含糖量可达389.56mg/g。从牛胃内含物中分离出的假丝酵母、牛胃白、牛胃红均有较好的产蛋白率,其中以假丝酵母最佳,3种菌有较好的共生性。  相似文献   

18.
采用宇佐美曲霉等4种真菌与热带假丝等酵母菌对农业废弃物秸秆进行混合发酵制取蛋白,产物中必需氨基酸含量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规定标准,蛋白含量超过玉米和小麦,可作为动物的蛋白饲料。  相似文献   

19.
白酒丢糟的多菌种混菌固态发酵制备有机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白酒丢糟为主要原料,4种芽孢杆菌、2种霉菌与酿酒酵母为混菌发酵菌株,进行多菌种混菌固态发酵,以发酵产物的腐殖质、全氮、全磷、全钾含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法分析探讨酒糟固态发酵制备有机肥在初始含水量、酒糟量和初始pH的最佳工艺条件.经验证性实验可知预测值与实际值相符,得到最佳工艺条件:初始含水量为60.54%、酒糟量为52.06%、初始pH为7.03,接种量为3%~5%,发酵时间为6 d,发酵产物中腐殖质含量达到17.50%,种子发芽指数GI值达到93.2%,E4/E6值为2.19.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了从海洋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 tropicalis)菌株中获取高产量的角鲨烯活性物质。【方法】研究不同碳源、氮源、培养温度、培养基初始pH值、培养时间、光照和氧气等条件对海洋热带假丝酵母菌株产角鲨烯的影响。【结果】确定最优培养基为(W/V)1%酵母膏+2%蛋白胨+2%蔗糖,最佳摇瓶发酵条件:有氧条件下,初始pH值为5.0,培养温度25℃,经48h培养,角鲨烯产量可达2.25mg/g干重。【结论】采用优化后工艺条件进行发酵,获得的角鲨烯产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