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陈明丽  纪明山  刘志恒  祁之秋  张杨  王芳 《农药》2008,47(2):142-144
2005-2006年从辽宁省8个地区共采集分离了122个稻瘟病菌菌株,并在离体条件下测定了这些菌株对烯肟菌酯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这8个地区的稻瘟菌均未对烯肟菌酯产生抗性;初步确定将所有菌株的EC50的平均值1.4176 mg/L作为辽宁省稻瘟病菌对烯肟菌酯的敏感基线.其中,最敏感的是抚顺菌株,其EC50平均值为1.2678 mg/L;最不敏感的是营口菌株,其EC50平均值为1.5576 mg/L.  相似文献   

2.
从不同地方采集分离了57个稻瘟病菌菌株,并在离体条件下测定了这些菌株对烯肟菌胺(SYP-1620)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这些菌株均未对烯肟菌胺产生抗性,其中最敏感的菌株EC50值为0.03028 mg/L,最不敏感的菌株EC50值为0.18297 mg/L,所有菌株敏感性频率分布近似正态分布,初步确定将所有菌株的EC50平均值0.091 68 mg/L作为稻瘟病菌对烯肟菌胺的敏感基线.  相似文献   

3.
通过药剂驯化和紫外诱导2种方法诱导J1、H1、DL1和DL2稻瘟病菌菌株对烯肟菌胺的抗性,并测定其对烯肟菌胺与嘧菌酯、稻瘟灵的交互抗药性.结果经药剂驯化的J1、H1、DL1和DL2菌株均对烯肟菌胺产生了中等抗药性;经紫外诱导DL1和DL2菌株对烯肟菌胺产生了中等抗性,J1和H1未产生抗性仍为敏感菌株;经测定稻瘟病菌对烯肟菌胺与嘧菌酯、稻瘟灵的交互抗药性表明烯肟菌胺与嘧菌酯具有交互抗药性,与稻瘟灵无交互抗药性.  相似文献   

4.
室内采用离体叶段法检测了采自辽宁省7个市的53个稻瘟菌株对三环唑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该7个市的稻瘟病菌对三环唑未产生抗药性;初步确定所有菌株EC50的平均值0.4259mg/L为辽宁省稻瘟病菌对三环唑的敏感基线;最敏感的是丹东菌株和大连菌株,其EC50平均值分别为0.3412、0.3461mg/L,最不敏感的是本溪菌株和沈阳菌株,其EC50平均值分别为0.5171、0.4938mg/L。  相似文献   

5.
马铃薯晚疫病菌对嘧菌酯和精甲霜灵的敏感性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沈江卫  杨志辉  朱杰华  孙颖琦  王鹤 《农药》2008,47(6):457-459
分别测定了2006年采自河北围场60株和黑龙江克山71株马铃薯晚疫病菌对嘧菌酯的敏感性水平,并同时从围场和克山各选取30株晚疫病菌株,测定这些菌株对精甲霜灵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围场和克山晚疫病菌对嘧菌酯均表现为敏感,两地菌株的EC50平均值分别为0.0750、0.0789 mg/L,两地总菌株的平均EC50值为0.0771 mg/L,该值可作为马铃薯晚疫病菌对嘧菌酯抗药性监测的敏感性基线.对精甲霜灵的抗性测定表明:在河北围场所测菌株中,敏感、中抗和高抗的比例分别为46.7%、46.7%和6.6%,最敏感菌株EC50值为0.0226 mg/L,最高抗性菌株EC50值为169.7991 mg/L;而在克山所测菌株中,敏感、巾抗和高抗的比例分别为73.4%、20.0%和6.6%,最敏感菌株EC50值为0.0158 mg/L,最高抗性菌株EC50值为24.3684 mg/L.  相似文献   

6.
黄瓜白粉病菌对烯肟菌胺敏感基线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盆栽植株法测定了不同地区59个黄瓜白粉病菌菌株对烯肟菌胺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各菌株敏感性存在较大差异,EC50值最大为5.30 mg/L,最小仅为0.19 mg/L,平均值为72.59 mg/L,由于菌株均采自未使用过烯肟菌胺杀菌剂的田间,敏感性频率分布旱近似正态分布,可作为黄瓜白粉病菌对烯肟菌胺的相对敏感基线.  相似文献   

7.
《农药》2016,(2)
[目的]明确甲霜灵和嘧菌酯对福建省大豆疫霉菌的毒力。[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2013—2015年采自福建省大豆主产区180个大豆疫霉菌株对甲霜灵和嘧菌酯的敏感性。[结果]甲霜灵对180个菌株的平均EC50值为(0.2044±0.0243)mg/L,其中厦门云洋的菌株较漳州榜山和罗坑的菌株敏感。嘧菌酯对180个菌株的平均EC50值为(1.0952±0.0924)mg/L,其敏感性呈连续单峰曲线分布,可作为大豆疫霉菌对嘧菌酯抗药性监测的敏感性基线。[结论]福建省大豆疫霉菌对甲霜灵和嘧菌酯均敏感,但甲霜灵的抗性呈上升趋势,具有较大的抗性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对三唑类杀菌剂戊唑醇的敏感性,以期为该病的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菌株对戊唑醇的敏感性.[结果]从河北、河南、山东省等主要地区采集和分离获得130个菌株,对戊唑醇的EC50值分布范围为0.0072~0.2880 mg/L,平均值为(0.1130±0.0570)mg/L,菌株对戊唑醇的敏感性频率分布呈单峰曲线,平均EC50值可作为菌株对戊唑醇的敏感性基线.[结论]该敏感基线可以作为田间禾谷镰孢菌对戊唑醇抗药性监测敏感性变化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赵建江  张小风  马志强  王文桥  韩秀英 《农药》2013,(9):684-685,688
[目的]明确番茄灰霉病菌对咯菌腈的敏感性及其与其他杀菌剂之间是否存在交互抗性。[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灰霉病菌对咯菌腈、多菌灵、乙霉威、腐霉利、嘧霉胺和啶酰菌胺的敏感性。[结果]咯菌腈对106株野生菌株EC50的平均值为(0.0135±0.0096)mg/L。咯菌腈与其他5种杀菌剂之间均不存在交互抗性。[结论]野生菌株对咯菌腈的敏感性的平均值,可作为番茄灰霉病菌对咯菌腈的敏感基线。咯菌腈可广泛用于番茄灰霉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0.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采自江苏和河南的158株番茄灰霉病菌对嘧菌酯、啶酰菌胺、啶菌噁唑等3种药剂的敏感性,并研究了部分抗性菌株的交互抗性情况。结果显示,供试菌株对嘧菌酯、啶酰菌胺、啶菌噁唑的EC50值分别在0.0045~90.5、0.0576~36.8、0.0169~2.64μg/mL,并分别出现了19.0%、11.4%、0.6%的抗性菌株频率。整体上,江苏菌株的抗性水平高于河南地区。番茄灰霉病菌对嘧菌酯、醚菌酯、肟菌酯和吡唑醚菌酯之间存在交互抗性;对啶酰菌胺与萎锈灵和噻呋酰胺之间存在交互抗性;但与氟吡菌酰胺、之间不存在交互抗性。病原菌群体中已存在多药抗性问题,1株病原菌对嘧菌酯、啶酰菌胺、啶菌噁唑等3种药剂同时产生可抗性,17株病菌对嘧菌酯和啶酰菌胺同时产生了抗性。  相似文献   

11.
采用含毒介质法和活体盆栽法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品种氟肟菌酯(试验代号HNPC-A4008)进行了生物活性研究。结果表明,氟肟菌酯对稻瘟病菌、水稻纹枯病菌、水稻恶苗病菌、小麦赤霉病菌、玉米小斑病菌和苹果轮纹病菌的菌丝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EC50值分别为4.3652×10-3,8.985 6×10-2,1.752 6×10-1,8.830 0×10-1,2.261 5×10-1,3.031 8×10-1 g/mL,但对辣椒疫霉病菌菌丝生长的抑菌活性作用很弱,其EC50值为8.7039×101 g/mL。氟肟菌酯对黄瓜白粉病、小麦白粉病和水稻稻瘟病具有较好的保护和治疗作用,但内吸传导作用较弱。  相似文献   

12.
张淑琼 《现代农药》2006,5(3):28-30
在酸性介质中,Ce(IV)氧化连二亚硫酸钠产生较弱的化学发光,异丙威可以大大增强此发光强度。并且,增加的发光强度与异丙威的质量浓度在0.3~8.0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基于此,结合流动注射技术建立了测定异丙威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新方法。对3.0μg·mL–1的异丙威连续平行测定11次,其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4%。根据IUPAC建议,计算其检出限为0.09μg·mL–1(3σ)。用该法测定水样中加入的异丙威含量,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芒果炭疽病菌对噻菌灵的敏感性,在未使用或较少使用苯并咪唑类杀菌剂的芒果种植区采集获得83株单孢菌株,通过生长速率法测定其对噻菌灵的敏感性,并以其EC50平均值(1.154 0±0.164 1)mg/L作为敏感性基线,评价了120株芒果炭疽菌株对噻菌灵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菌株对噻菌灵的EC50值为0.18~9.23 mg/L,平均值为(1.890 6±1.632 2)mg/L,最大EC50值是最小EC50值的51.3倍,共检测到6株低抗菌株,占总菌株的5.0%。不同地区和采集部位的芒果炭疽菌株对噻菌灵的敏感性不同。芒果炭疽病菌对噻菌灵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噻菌灵在生产上仍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但不同菌株的敏感性有一定差异性,存在潜在的抗性风险。  相似文献   

14.
多粘类芽孢杆菌极端嗜热多肽的纯化及性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加热法从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LM–3菌株的发酵液中纯化得到2个极端嗜热多肽。平板拮抗实验表明,5μL纯化多肽对稻瘟病菌(Magnaporthe grisea)抑菌率达89.6%。SDS–PAGE电泳显示纯化多肽分子量介于6000~7000u之间。多肽复性后,其中之一对稻瘟病菌表现出强的拮抗活性,命名为APPLM3(Antagonism Polypeptide from Paenibacillus polymyxa LM–3);另一个则无此活性,命名为PPLM3(Polypeptide from Paenibacillus polymyxaLM–3)。APPLM3经氨基酸测序,获得了其N–末端5个氨基酸序列(H2N–ANDPR);以该序列为靶序列在NCBI上进行相似性检索,发现其可能与3个假设蛋白(或推导蛋白)相关。APPLM3为首次报道的兼具极端嗜热性和稻瘟病菌拮抗活性的小分子多肽。  相似文献   

15.
付大友  王庆元 《化学世界》1999,40(11):602-606
在pH= 10.2 的硼砂和氢氧化钠介质中,锰(Ⅱ)与2,2'-联吡啶(Bipy)生成配合物,于- 1.58V(对饱和甘汞电极)出现一尖锐的极谱峰。在滴汞电极上用示波极谱仪测定,峰电流与锰(Ⅱ)浓度在0.00025~0.20 μg·m L- 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00008 μg·m L- 1,应用于白酒和茶叶中锰(Ⅱ)的测定,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汽油电化学催化氧化脱硫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文波  汪树军  刘红研  张伟  王义刚 《化工学报》2006,57(12):3033-3039
采用一种新型的电化学催化氧化方法,研究了在碱性电解体系中汽油脱硫的规律.结果表明:在碱性电解体系中汽油电解催化氧化脱硫的理论分解电压范围为0.5~1.5 V;适宜的电解条件为:分解电压1.90 V,碱液浓度1.0 mol·L-1,油/电解液进料体积比1/3,搅拌速度300 r·min-1,适宜温度50℃,电流密度155 mA·cm-2,进料流速200 ml·min-1.在此条件下油品硫含量从310 μg·g-1下降到120 μg·g-1左右,且对油品的主要性质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7.
吕忠宁 《农药》2007,46(6):422-424
室内及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烯肟菌酯对马铃薯晚疫病具有较优异的防治效果。室内盆栽活性EC90值为34.01mg/L,田间使用剂量在50~200ga.i./hm^2范围内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效为80%~90%。25%烯肟菌酯EC用于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有效剂量为100~200ga.i./hm^2,一般施药2~3次,间隔7~8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