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立明  高卫平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4):2248-2249
目的:观察应用Fogarty球囊导管处理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采用Fogarty球囊导管对5例急性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栓患者进行取栓术。结果:Fogarty球囊导管取栓术5例,效果良好,术后内瘘血流量可达250mL/min以上,完全可满足血液透析需要,5例均已长期使用。结论:Fogarty球囊导管处理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术后不久即可使用原瘘管血管进行血透,有利于保存患者的原瘘管血管,延长瘘管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Fogarty球囊导管取栓术在急性自体动静脉内瘘栓塞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32例急性自体动静脉内瘘栓塞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A组和B组,每组16例.A组行Fogarty球囊导管取栓术,B组行原位动静脉内瘘重建术.观察2组患者术后内瘘的成熟时间、透析时血流量、内瘘6个月通畅率及再次血栓、肿胀手综合征发生率的情况.结果 A组内瘘的成熟时间、透析时血流量、内瘘6个月通畅率与B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再次血栓、肿胀手综合征发生率均明显低于B组(均P<0.05).结论 应用Fogarty球囊导管处理急性自体动静脉内瘘栓塞效果满意,且能降低再次血栓及肿胀手综合征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在CT血管造影三维重建定位下应用Fogarty球囊导管取栓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失功的近期和远期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间断或连续摄影观察,检查结束后进行数据处理,图像三维重建,观察失功的内瘘的血管狭窄情况或血栓的数量以及位置。在内瘘原吻合口稍上方切开瘘管,选用大小恰当的Fogarty导管,在球囊萎瘪的状态下轻柔地插入血管腔,导管穿过血栓或狭窄部位,注入肝素盐水使导管膨胀,利用水囊对栓子的牵拉作用将血栓取出。结果:40例患者34例采用Fogarty导管取栓成功,血液透析时血流量可达200 mL/min以上。其中长期随访31例,随访12~38个月,3例再次发生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分别发生在术后第14、20、37个月。结论:CT血管造影三维重建定位下Fogarty导管取栓术应用于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尤其是离瘘口较远的血栓效果良好延长了自体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4.
Fogarty取栓导管在急性瘘管栓塞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应用Fogarty取栓导管处理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切开瘘管,以F3导管在球囊萎瘪的状态下轻柔地插入血管腔,导管穿过血栓后,注入肝素盐水使导管球囊向近侧插入,然后充起球囊导管,逐渐拉出导管,使血栓或栓子一起摘除。结果Fogarty球囊导管取栓术18例,15例使用效果良好,血流量可达250ml/min以上,完全可满足血液透析需要,3例患者透析血流量不足,6例患者重新栓塞,12例长期使用,最长26月。结论Fogarty取栓导管处理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效果令人满意,尤其是有利于保存患者的原瘘管血管,延长瘘管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建立动静脉内瘘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及定位对提高造瘘手术成功率的价值。方法纳入肾脏内科2012年1月-7月尿毒症终末期患者25例,均为多次造瘘失败或为临床建立动静脉造瘘较为困难的患者,术前超声行上肢动静脉及双侧大隐静脉评估,重点观察肱动脉、桡动脉、头静脉、贵要静脉及大隐静脉,寻找肘部及上臂段有无合适搭桥的血管,测量其管径并体表定位。结果14例术前多次造瘘失败患者,9例行再造瘘+自体大隐静脉移植术,2例行人工血管置人术,1例行左上肢人工血管取栓+动静脉内瘘成型术,2例放弃手术;11例术前未行动静脉造瘘的患者2例行人工血管置人术,6例行自体大隐静脉移植术,1例因桡动脉管径较细行肱动脉与肘正中静脉高位瘘,2例放弃手术。21例手术患者术后生命指征平稳,瘘口搏动震颤良好。术后~2周内复查彩色多普勒超声示所建通路通畅。结论尿毒症终末期患者动静脉内瘘术前超声评估及定位对提高临床手术成功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张衡  唐雅文  陈丽  费世枝 《全科护理》2014,(32):3003-3004
[目的]探讨Fogarty导管取栓术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栓塞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应用Fogarty导管对7例自体动静脉内瘘栓塞病人行取栓术,并给予细致的术前、术后护理。[结果]7例病人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对自体动静脉内瘘栓塞行Fogarty导管取栓术病人给予精心围术期护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提高血液透析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 Fogarty 导管取栓术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栓塞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应用 Fogarty 导管对7例自体动静脉内瘘栓塞病人行取栓术,并给予细致的术前、术后护理。[结果]7例病人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对自体动静脉内瘘栓塞行 Fogarty 导管取栓术病人给予精心围术期护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提高血液透析质量。  相似文献   

8.
Fogarty导管在动静脉内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使用Fogarty导管扩张血管的方法,提高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术中血管条件不良时的通畅率。方法总结分析12例血管纤细、狭窄,经Fogarty导管扩张后行动静脉内瘘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患者10例血管通路通畅,无血栓形成;2例3 d后血管通路血栓形成,再次行取栓扩张重新吻合后血管通路通畅。结论慢性肾病患者需要建立动静脉内瘘完成维持生命的血液透析,在血管条件不理想,纤细、狭窄时使用Fogarty导管扩张血管,仔细修剪吻合口,能够建立良好的血管通路。  相似文献   

9.
正动静脉内瘘是尿毒症患者的血液透析通路,但是往往由于一些原因导致动静脉内瘘血流量降低,甚至导致血栓形成。如何处理血栓,又能良好的保护动静脉内瘘血管,延长动静脉内瘘使用时间就显得非常重要。攀钢集团总医院普外科自2013年3月~2016年3月对52例动静内瘘血栓形成患者采用Fogarty球囊导管取栓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病例资料攀钢集团总医院普外科2013年3月~2016年3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前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2023年10月于南京一民医院行自体动静脉内瘘形成术的76例慢性肾脏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观察结果,将76例患者分为手术成功组与手术失败组。在行自体动静脉内瘘形成术前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并记录所有患者桡动脉与头静脉血管状态以及血流状态。结果:76例手术患者中,手术成功62例,失败14例,其中血栓形成6例,术后血肿3例,成熟不良3例,吻合失败2例,手术成功组与手术失败组年龄与性别构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手术成功组桡动脉内径、桡动脉血流量、桡动脉峰值流速以及头静脉内径均高于手术失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间反应性充血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于自体动静脉内瘘的术前评估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对手术成功率进行预测性评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人工动静脉内瘘术前、术后监测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32例人工动静脉内瘘进行术前吻合血管(桡动脉、头静脉)的筛选、监测和术后1周及4—6周的动态观察。结果经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的人工动静脉内瘘手术32例,30例成功,1例失败,1例放弃手术。术后超声发现2例患者因血栓形成导致动静脉内瘘阻塞,临床处理后内瘘再通。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的术前监测是保障内瘘成功建立的有效手段,术后的动态观察和及时处理并发症,可进一步提高手术成功率、延长内瘘的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尿毒症患者动静脉内瘘术后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并发症监测的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纳入对象为61例在我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尿毒症患者,应用日立HITACHI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监测,应用高频超声观察瘘口、头静脉以及桡动脉部位血流情况、二维结构,对动静脉内瘘功能情况进行评估。结果:此次研究中,1例患者假性动脉瘤、2例患者内瘘不成熟、1例患者血肿、2例患者穿刺局部血管壁增厚、7例患者狭窄、14例患者血栓形成、23例患者头静脉瘤样扩张。结论:尿毒症患者动静脉内瘘术后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有助于及时发现并发症,可为临床医生采取针对性处理措施提供依据和参考,能够使动静脉内瘘使用时间获得延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用球囊扩张小口径头静脉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用于血液透析的有效通畅率。方法:2007年1月—2009年12月,对67例尿毒症患者初次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根据术前彩超测量患者头静脉直径将40例头静脉直径〈2.5mm患者分入研究组,27例头静脉直径〉2.5mm患者分入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用Fogarty球囊扩张头静脉,使其直径〉2.5mm后行头静脉-桡动脉内瘘术,对照组按传统方法行内瘘手术。术后观察内瘘通畅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67例患者随访3-36个月,平均18个月。58例开始应用内瘘进行血透。9例内瘘术失败。其中研究组5例,对照组4例。12个月的初次、累积通畅率研究组分别为64%和72%,对照组分别为60%和76%。结论:用球囊扩张小口径头静脉至其直径〉2.5mm后和桡动脉行端端吻合可得到有效的血液透析通路,其远期通畅率尚需观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中多普勒超声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收治的150例接受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患者,术前行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适宜吻合的动静脉,使用超声扫查查看患者上肢血管是否存在变异和合并症,对动静脉走形进行记录,对桡动脉和头静脉顺畅程度及其内径、血流平均速度进行检测。造瘘术后对患者的动静脉内瘘进行评价,对内瘘口血流速度、动静脉内流情况及伴随合并症进行测量记录。结果 对患者复查超声,患者动静脉内瘘在超声上有“u”或“v”形管状结构表现;134例患者通路通畅,16例患者出现合并症不能满足透析流量要求,并发症发生率为10.67%,其中动静脉内瘘血栓患者10例,动静脉内瘘管腔狭窄患者6例,16例患者在接受相应治疗后均达到流量要求,完成透析;术后患者的头静脉和桡动脉内径和流量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术后动静脉内瘘失功、并发症发生情况与头静脉、桡动脉内径和血流量明显相关(P<0.05)。结论 在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患者中应用多普勒超声可对患者的内瘘情况进行客观评价,对于保证血液透析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血栓形成导致内瘘闭塞为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graft,AVG)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本文总结超声辅助下进行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血栓的腔内治疗的有效率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2014年1月~2017年6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海淀院区肾内科因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闭塞治疗患者共148例。超声辅助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血栓腔内治疗患者共78例;超声辅助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切开手术治疗患者共70例。对比2组治疗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手术创伤,及术后3个月、6个月干预后初始通畅率(postintervention primary patency)~([1])。结果超声辅助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血栓腔内治疗患者共78例,成功74例;超声辅助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切开手术治疗患者共70例,成功68例。切开取栓组和腔内治疗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7%和95%。腔内治疗组手术时间(74.95±5.78)min短于切开取栓组(109.6±7.85)min(P=0.001,t=3.55)。腔内治疗组手术创伤明显小于切开取栓组。术后3个月切开取栓组和腔内治疗组干预后初始通畅率(postintervention primary patency)分别为85%±2%和84%±1%(P=0.290,t=0.580)。术后6个月切开取栓组和腔内治疗组干预后初始通畅率分别为75%±2%和73%±1%(P=0.370,t=0.340)。2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超声辅助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血栓腔内治疗安全、微创、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9年1月-2012年4月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129例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瘘口、桡动脉、头静脉的解剖及血流动力学状况。结果 129例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中103例动静脉内瘘通畅,12例血栓形成,7例狭窄,4例静脉瘤样扩张,2例血肿,1例局部感染。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是监测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管通路的无创、简便、快速、有效的检测方法,能明确诊断动静脉内瘘并发症,还能快速诊断其低血流量原因,从而为临床及时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价值。方法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肾病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管腔及血流通畅情况,观察有无并发症。结果38例肾病患者中30例动静脉内瘘血流通畅,8例出现并发症。其中4例为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3例动静脉内瘘狭窄,1例人工动静脉内瘘皮下周围血肿形成。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通过检查动静脉内瘘的血流动力学情况,发现并发症,是检测人工动静脉瘘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主要血管通道,具有维持通畅时间长,穿刺成功率高,感染及并发症少的优点[1],在临床上广泛使用。我院2003年6月-2005年12月应用球囊导管取栓术治疗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致血管闭塞7例,手术均获成功,术后使用至今未曾再发生闭塞,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血液透析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肾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建立和维持一个有效的血管通路是血液净化顺利进行的前提.多项研究指南均认为自体动静脉内瘘是透析患者的第一选择.本组总结我院70例头静脉和桡动脉内瘘手术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比较术前、术后头静脉、桡动脉内径及血流量,旨在了解术前超声在选择适宜的吻合动静脉,评价动静脉内瘘血流情况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主要血管通道,具有维持通畅时间长,穿刺成功率高,感染及并发症少的优点,在临床上广泛使用。我院2003年6月-2005年12月应用球囊导管取栓术治疗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致血管闭塞7例,手术均获成功,术后使用至今未曾再发生闭塞,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