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于洁 《包装工程》2019,40(8):76-80
目的探究汉代肖形印的图形构建规律和特征,及其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策略与路径,为传统经典图形的现代设计、转化和继承提供思路。方法在分析总结汉代肖形印的中式极简主义、多样化适形以及工艺美的内在表现这3大图形构建特征的基础上,分别结合具体案例探究这些特征在平面设计领域的应用转化方式。结论对汉代肖形印图形构建特征的研究和实践,将目光从传统的视觉表象转至对内在逻辑与核心规律的关注,这种由表及里的研究视角,反而能更有效地帮助现代平面设计在汉代肖形印印纹图形中找到设计启示与转化可能。中式极简主义的符号学释义、多样化适形的当代转化、工艺美的数字继承无疑都是平面设计对汉代肖形印这种传统经典进行传承转化的全新视角。  相似文献   

2.
于洁 《包装工程》2018,39(4):65-70
目的通过结合汉代肖形印造型的图形设计案例,探讨现代图形对于汉代肖形印图形的继承和设计转化策略。方法结合自身图形设计创作过程和思考,运用格式塔心理学的相关视知觉原理和理论工具,对现代图形如何以当代视角对传统肖形印图形进行借鉴;传统象征语义如何在现代图形设计中进行转化继承;以及传统肖形印图形信息诗化再现尝试这3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结论符合当代审美需求、运用当代设计成果、大胆地尝试信息再编码,是现代图形将汉代肖形印进行有效设计转化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3.
于洁 《包装工程》2020,41(14):257-261
目的通过对肖形印与纹章图形的关联比较,梳理东西方经典图形的视觉传达策略与异同,并为传统图形的现代设计继承与转化带来启示。方法首先从发展脉络与具体案例入手,围绕肖形印及纹章图形的视觉传达特征,分别在两者的图形视觉表现、图形语义构建、图形信息传达三个方面展开探讨。然后,根据对肖形印与纹章图形的视觉传达特征的比较结果,形成两者对于现代设计启示的相关思考。其中,形式法则的遵循、象征语义的内化和信息编码的传播则作为现代设计转化和学习的重要思考方向。结论视觉传达策略的延续性决定了西方纹章图形与现代设计的无缝衔接,而我国传统肖形印的现代设计继承同样不应止于形式借鉴,而应更多的关注视觉传达内在逻辑的承袭与转化。  相似文献   

4.
诗经文化元素视觉化提取与衍生设计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将诗经文化元素运用到图形设计中,使设计方案从形态、色彩、主题等方面都能体现传统文化的内涵,满足用户的文化需求。方法通过对诗经文化特征与艺术特征的分析,综合运用感知分析与形状文法等方法,提出了诗经文化元素视觉化提取与衍生设计的方法,实现了传统图形与现代流行风格的融合,最后以创作案例来予以验证。结论诗经文化元素与现代流行设计风格的融合,有助于提升设计对象的文化和精神内涵,实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5.
杜鹤民  蒋俊杰  谢君沂 《包装工程》2020,41(16):266-273
目的研究清代南京云锦补子纹样的艺术特色,通过对其典型特征的提取与创新,实现传统云锦补子纹样与当下审美的融合,实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方法首先,对清代南京云锦中的补子纹样进行收集整理,从文化内涵和图形及色彩审美的角度对其进行归纳分析;其次,以南京云锦老虎补子纹样为例,对其图形及色彩构成要素进行解构,提取和归纳其图形因子及色彩因子,并结合现代审美,寻找二次开发创新设计的方向;最后,从产品形态语意、文化内涵的角度进行分析,选择合适的目标产品,使其形成契合虎纹样的文化内涵,进行文创产品的设计应用。结论清代云锦补子纹样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产品文化形态语意对其进行符合现代审美的二次设计开发,能够丰富产品背后的中国文化内涵,传播和推广南京云锦艺术,并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产生一定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6.
谷梦恩  范伟  吴阳  刘勇奇 《包装工程》2023,44(18):258-264
目的 为保护和传承湘西苗族非遗资源,提升当地文化产业经济价值,提出基于数字化手段的湘西苗绣图形创新方案,从而促进湘西苗绣传统技艺的产业转型,以适应当今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消费者需求的转变。方法 分析湘西苗绣的典型图案,提取其核心元素特征,运用形状语法和风格迁移算法分别进行图形推演设计研究。结果 将数字化手段与湘西苗绣图案的创作相结合,可以快速衍生出既符合当代审美需求又继承传统民族文化特征的创新纹理图形。结论 将数字化技术手段与湘西苗绣图案的创新再设计有机结合,既保证了苗绣图案的自我更新,又提高了图案设计的创作效率。从而拓展湘西苗绣文化的传播途径和媒介,提高当地苗绣文创产品的文化与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7.
白兴易  赵清  冯波波 《包装工程》2021,42(2):195-201
目的为了扩展秦绣艺术的表现形式,促进其图形多元化的传播与发展,以秦绣针法纹样为基础,选取一种合理的设计再生方法,将秦绣针法纹样转化为系列化设计图形,运用新的设计模式,使其更好地适应随时代变化的审美需求和实用价值。方法经过对秦绣非遗传承人王丽丽所绣的菊花针法系列纹样进行对比分析,明确其针法纹样构成的特点并提取,运用转译方法生成纹样基本形,借助形态位移设计方法生成新的针法纹样设计图形,利用纹样的设计再生与当代设计中的审美文化相融合。结论将秦绣针法纹样的再设计图形通过茶叶包装设计实践验证,为传统的手工刺绣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和审美价值,从而在传承和发扬陕西秦绣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让更多人了解与体验秦绣文化。  相似文献   

8.
马皎  张斌 《包装工程》2018,39(12):249-253
目的从以用户为核心的视角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旬邑彩贴剪纸旅游纪念品进行调查、统计并得到游客需求模型,将KJ、BS法对用户需求信息进行设计语言转换,引入创新性思维指导纪念品与地域性文化的融合。方法提取分析大量剪纸作品中的图形形态符号和色彩符号结合游客审美需求及市场将原有图形进行了创新性演变。结论结合创新设计思维及原理将其再设计转化并应用于旅游纪念品设计之中,推动民俗文化旅游产业,促进"地方"旅游业发展。  相似文献   

9.
将传统纹样元素运用到现代图形设计中,使设计方案从图案、色彩、主题等方面都能体现传统文化的内涵。本文以汉代云纹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云纹艺术特征及文化分析,结合现代图形的构成法则进行重新解构设计,,实现了传统图形与现代流行风格的融合。传统装饰图案与现代设计风格的结合,不仅使设计对象体现出汉代文化的魅力,而且可以实现汉代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10.
杨晓燕  石沅也  王伟伟  王宁 《包装工程》2023,44(12):306-313
目的 针对运用唐朝传统服饰纹样进行文化产品创新设计的过程中,设计者难以客观、有效地对其源文化实现表征与转化,导致所设计的产品脱离纹样原本蕴含的语义内涵与时代特征的问题,提出一种可拓语义与模糊评价相融合的传统纹样创意产品设计方法。方法 以陵阳公样为例,在前期策划阶段,通过梳理陵阳公样的源文化,以可拓原理对其语义进行分析,将优选得到的特征词汇进行综合图解语义评估,结合可拓变换重构理论构建图解语义集;在后期评估阶段,可视化形态意象特征并应用于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融合用户需求进行设计方案的满意度评价。结论 融合可拓语义与模糊评价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与合理性,可以为传统纹样的创新转化及应用提供方法支持。  相似文献   

11.
丁苏川 《包装工程》2021,42(12):331-340
目的 提高南京本土品牌与城市文化内涵的关联性,深入挖掘城市的传统文化元素,促进地域文化的推广、传承,加快本土品牌设计观念的转型.方法 深入了解品牌设计系统图,对于文本元素阶段与城市文化结合部分作出重点指导;引导本土品牌利用意象关联法去择取城市传统文化中的文本元素,让文本意象所形成的品牌符号较快地被大众认同;利用CIS企业识别系统与形象策略结构图,让文本元素的择取与产品内容更为匹配,最终完成本土品牌视觉系统的构建.结论 南京本土品牌通过对产品内容的深入挖掘,加上对城市文化的有机融合,同时借鉴不同类型品牌的文化整合优势,可以逐渐研发出属于自己品牌符号的设计系统,并使其独特性更为迅速地被大众所接受.  相似文献   

12.
北方游牧民族设计文化流变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以北方辽阔草原上游牧民族建立的辽金元三个朝代为背景,接受先进的汉文化为基础;以三朝的生活用品在继承吸收唐宋生活用品基础上取得的新成就为切入点,探究内蒙古地区民族文化设计的传承与发展,进而应用于地区文化产业。方法从设计文化的发展观点,对辽金元时期手工艺品的总体面貌、时代特征、民族风格、造型艺术、文化内涵、审美情趣、创新意识进行综合分析与研究。结论找出由中国传统文化与北方游牧民族文化交流、融合创造出的生活用品和手工艺品的同一性,文化风格的一致性与民族风格的独特性,总结内蒙古地区游牧民族设计文化的流变因素。  相似文献   

13.
邵宇  晏婷 《包装工程》2022,43(10):378-385
目的 以现代设计的角度解析粉彩团花纹饰,探索其传承创新的可能性。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丰富并启发传统纹饰研究,促进传统纹饰在当代设计中的多元融合,给当下设计提供传承与创新理论支持。方法 研究“一带一路”的传统文化艺术源头,以景德镇粉彩纹饰为切入点,用现代设计的法则解析粉彩团花纹饰的形成。对馆藏的典型粉彩团花纹饰举例说明,分析其纹饰在艺术性、功能性及思想性上的独特之处,为传统纹饰在当代设计的创新做出一些有意义的探索。结论 “一带一路”背景下研究中国传统纹饰艺术不仅有历史考古与文化收集的价值,也有审美的价值。通过设计角度的解构和分析粉彩团花纹饰的基本特征、文化意义、艺术审美和传承载体等,有利于进一步解读“一带一路”源头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内涵,促进传统元素在当代艺术中的创意传承与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4.
张君 《包装工程》2019,40(24):286-291
目的重新认识传统手工艺的生活化本质与当代价值,通过研究手工艺资源的文创转化与文化活化,探讨"创意性"保护与传承。方法通过阐释、比较等质化研究方法,分析手工艺的生活化本质与审美化特质,阐述了手工艺遗产作为资源的文化价值,比较文创设计与文化IP打造的差异,探讨手工艺文创设计和创意活化的途径。结论在手工艺文化资源IP转化的过程中,文创设计是最为具体的落地形式。尽管如今的传统工艺已失去了最初的使用功能,可是对其传承保护多基于文化价值的需要,因此设计的介入使得传统手工艺资源得以活化,通过文创设计和IP开发,一方面使传统手工艺的使用价值得以延伸,在使用功能上启发了现代设计;另一方面使当今的日用之需具有了文化价值,使日常生活延续了传统的文化基因。传统工艺在文创设计和IP转化过程中得以传承工匠精神,延续造物文化。  相似文献   

15.
孟刚  孙颖  胡斌 《包装工程》2022,43(24):392-402
目的 以江南文化为语境载体,从视觉叙事的理论视角切入,探寻当代平面设计的中国语言。从而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和平面设计方法的创新。方法 在系统研究梳理视觉叙事理论的基础上,首先分析了以江南文化为衣钵的江苏平面设计作品视觉叙事的基本特征,其次剖析了海报、书籍作品视觉叙事的叙事方式和叙事结构,并从叙事内容,情节设置,表述途径,视觉设计4个维度构建模型。最后总结出从文字、图像,以及文图结合的设计叙事策略。结论 通过对“寻计江南”平面设计展作品的叙事策略、模型的案例分析总结,归纳出视觉传达叙事的设计策略,对当代的平面设计创新具有较为重要的理论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