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关云谦  陈彪  刘平  邹春林  张愚 《中国临床康复》2004,8(13):2506-2508,T002
观察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质粒转化小鼠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C)的效果,以及将转化的胚胎干细胞移植入正常大鼠纹状体后,GFP质粒作为细胞存活情况示踪剂的效果。方法:首先利用感受态大肠杆菌提取大量高纯度GFP质粒DNA,然后将GFP质粒与脂质体孵育形成的转化复合物和小鼠胚胎干细胞共同孵育,使GFP质粒转入胚胎干细胞;筛选表达GFP的胚胎干细胞。将筛选后表达GFP的ESC移植入活体大鼠纹状体内,移植21d后,观察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移植细胞的存活情况。结果:GFP质粒转化以后的ES细胞团和单细胞都表达亮绿色的GFP,细胞打散计数证实大约60%的细胞携带GFP,移植21d后,大鼠脑内可见大量表达GFP的移植细胞。结论:脂质体可以将GFP质粒转入鼠的胚胎干细胞,携带有GFP的ES移植后21d,GFP可以作为示踪剂观察移植细胞的存活状况。脂质体辅助的GFP质粒转化胚胎干细胞是移植示踪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绿色荧光蛋白(greenfluorescentprotein,GFP)质粒转化小鼠胚胎干细胞(embryonicstemcell,ESC)的效果,以及将转化的胚胎干细胞移植入正常大鼠纹状体后,GFP质粒作为细胞存活情况示踪剂的效果。方法:首先利用感受态大肠杆菌提取大量高纯度GFP质粒DNA,然后将GFP质粒与脂质体孵育形成的转化复合物和小鼠胚胎干细胞共同孵育,使GFP质粒转入胚胎干细胞;筛选表达GFP的胚胎干细胞。将筛选后表达GFP的ESC移植入活体大鼠纹状体内,移植21d后,观察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移植细胞的存活情况。结果:GFP质粒转化以后的ES细胞团和单细胞都表达亮绿色的GFP,细胞打散计数证实大约60%的细胞携带GFP,移植21d后,大鼠脑内可见大量表达GFP的移植细胞。结论:脂质体可以将GFP质粒转入鼠的胚胎干细胞,携带有GFP的ES移植后21d,GFP可以作为示踪剂观察移植细胞的存活状况。脂质体辅助的GFP质粒转化胚胎干细胞是移植示踪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3.
背景:如何有效促进移植入脊髓损伤组织内的神经干细胞存活和迁移,是目前神经修复研究的重点。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脊髓损伤大鼠移植神经干细胞存活、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均制备脊髓横断损伤模型。造模7d,神经干细胞移植组和促红细胞生成素组于脊髓损伤处移植BrdU标记的神经干细胞7μL(1×109L-1),脊髓损伤对照组移植DMEM/F12培养基;促红细胞生成素组腹腔内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5000U/kg,1次/d,连续注射7d,其余两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于细胞移植后8周取损伤脊髓组织。结果与结论:造模2周后,神经干细胞移植组和促红细胞生成素组BBB评分明显高于脊髓损伤对照组(P<0.05),造模4周后,促红细胞生成素组BBB评分明显高于神经干细胞移植组(P<0.05)。免疫荧光染色显示促红细胞生成素组大鼠损伤脊髓组织BrdU阳性细胞数量及迁移距离均大于神经干细胞移植组(P<0.05)。说明促红细胞生成素能促进损伤脊髓组织原位移植的神经干细胞的存活与迁移,加速神经功能修复。  相似文献   

4.
背景:前期实验显示,在体外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支架与神经干细胞和许旺细胞有良好的相容性。目的:观察与许旺细胞共移植,神经干细胞是否能在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取向支架内存活、分化,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组织工程复合物是否能促进轴突再生及其髓鞘化。方法:制作成年Wistar大鼠T8段半横断脊髓损伤模型,随机分为3组:支架组植入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支架,神经干细胞组植入接种神经干细胞(标记绿色荧光蛋白)的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取向支架,联合组植入接种神经干细胞(标记绿色荧光蛋白)和许旺细胞的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取向支架。结果与结论:移植的神经干细胞可在大鼠脊髓内存活,并迁移至邻近脊髓,联合组标记绿色荧光蛋白阳性细胞存活率显著高于神经干细胞组(P〈0.001)。联合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标记绿色荧光蛋白双阳性细胞多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标记绿色荧光蛋白双阳性细胞,神经干细胞组未发现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标记绿色荧光蛋白双阳性细胞。联合组有少部分绿色荧光蛋白阳性细胞表达突触素,再生轴突和有髓轴突数量高于其他两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8)。表明与许旺细胞共移植,可促进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少部分神经元样细胞还可能形成了突触连接;种植了神经干细胞和许旺细胞的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支架可促进轴突再生及其髓鞘化。  相似文献   

5.
背景:如何有效促进移植入脊髓损伤组织内的神经干细胞存活和迁移,是目前神经修复研究的重点。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脊髓损伤大鼠移植神经干细胞存活、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均制备脊髓横断损伤模型。造模7d,神经干细胞移植组和促红细胞生成素组于脊髓损伤处移植BrdU标记的神经干细胞7μL(1×109L-1),脊髓损伤对照组移植DMEM/F12培养基;促红细胞生成素组腹腔内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5000U/kg,1次/d,连续注射7d,其余两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于细胞移植后8周取损伤脊髓组织。结果与结论:造模2周后,神经干细胞移植组和促红细胞生成素组BBB评分明显高于脊髓损伤对照组(P〈0.05),造模4周后,促红细胞生成素组BBB评分明显高于神经干细胞移植组(P〈0.05)。免疫荧光染色显示促红细胞生成素组大鼠损伤脊髓组织BrdU阳性细胞数量及迁移距离均大于神经干细胞移植组(P〈0.05)。说明促红细胞生成素能促进损伤脊髓组织原位移植的神经干细胞的存活与迁移,加速神经功能修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康复训练对移植到脊髓损伤大鼠体内的骨髓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存活、迁移、分化以及大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制作40只T10脊髓损伤动物模型,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移植组(Y组)、康复训练组(K组)和康复训练联合细胞移植组(L组)、对照组(C组),在脊髓损伤后第7天将培养并标记好的骨髓源性神经干细胞移植到Y、L组中.分别在脊髓损伤后1、3、7 d及2、3、4、5、6周对所有动物进行BBB评分.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移植的细胞在脊髓内的迁移、分化的情况.结果:BBB评分显示.细胞移植2周后,L组评分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1).免疫荧光染色显示,L组动物的神经干细胞存活率较Y组好.分化为神经元的比例更高.结论:康复训练能够促进移植的神经干细胞在脊髓中的存活并能促进其分化.有益于脊髓损伤大鼠后肢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鲁文果  王东  陈红  张苏明 《中国康复》2006,21(4):219-221
目的:研究小鼠胚胎干细胞(mESCs)移植入脑出血大鼠脑内后的存活与分化.方法:将小鼠胚胎干细胞用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经G418筛选1个月使其稳定表达,制作大鼠脑出血模型(脑出血组),3 d后移植GFP 小鼠胚胎干细胞至出血灶对侧侧脑室内及健康大鼠(对照组)侧脑室内;4周后处死大鼠,免疫荧光染色后显微镜观察小鼠胚胎干细胞的生长分化情况.结果:小鼠胚胎干细胞脑内移植至大鼠侧脑室后能有效穿透脑室壁进入脑组织,向病灶方向迁徙,脑出血组移植入侧脑室的小鼠胚胎干细胞进入脑实质的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移植细胞向神经元与胶质细胞分化.结论:小鼠胚胎干细胞无论在健康大鼠或脑出血大鼠脑内都能存活,且能穿越脑室壁,进入脑实质内;同时细胞有能力向神经细胞(包括神经元与胶质细胞)分化,具有治疗脑卒中乃至脑变性疾病的巨大前景.  相似文献   

8.
背景:研究已证实神经干细胞能促进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但对移植细胞在体内的增殖、分化、迁移的研究有限。目的:观察神经干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大鼠后肢运动功能修复的影响。方法:SD大鼠制成T10脊髓全横断损伤模型,于造模成功后1周采用局部微量注射法。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损伤对照组仅打开椎管暴露脊髓;移植对照组:注射10μLDMEM/F12培养液;细胞移植组:造模后移植浓度为1.0×109L-1的神经干细胞悬液10μL。移植后通过不同时间点BBB行为评分、病理组织学、免疫荧光技术评价大鼠脊髓功能修复情况及移植细胞在体内的存活、迁移、分化。结果与结论:在体外成功建立SD大鼠海马源性神经干细胞培养体系;移植对照组、细胞移植组大鼠随着时间延长BBB评分均不同程度提高,从移植后2周起细胞移植组大鼠评分明显高于移植对照组(P<0.05);神经干细胞移植后能够在体内继续存活、迁移并且分化为NF-200、GFAP表达阳性的神经元及星形胶质细胞。提示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神经干细胞和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至癫痫大鼠海马后的存活、迁移与周围组织的整合、修复和对癫痫大鼠脑电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5-03/2006-02在昆明医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完成。①实验材料:6~8周龄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小鼠,雌雄不限,体质量40~60g,由新加坡国立大学提供。健康雄性SD大鼠88只,体质量(300±20)g,由昆明医学院动物科提供。将8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8)、癫痫未移植组(n=8)、生理盐水组(n=24)、神经干细胞移植组(n=24)、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组(n=24)。②实验方法:剖取绿色荧光蛋白小鼠孕鼠脑,分离获得整个海马进行神经干细胞的分离,并采用免疫化学方法鉴定。取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小鼠股骨,进行骨髓基质干细胞的分离,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鉴定。癫痫未移植组、生理盐水组、神经干细胞移植组、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组大鼠注射300×105U/kg,浓度80万U/mL青霉素制作癫痫大鼠模型,连续注射7d,每次癫痫发作按Racine评分标准评分,对照组大鼠腹腔注射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将分离、培养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小鼠神经干细胞和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至青霉素致癫痫大鼠的右侧海马内。③实验评估:移植后1,2,4周观察移植干细胞在大鼠脑内存活和迁移情况,并检测大鼠脑电改变。结果:88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中途无脱落。①大鼠行为学改变:癫痫未移植组、生理盐水组、神经干细胞移植组、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组大鼠均达到Racine分级Ⅳ~Ⅴ级,癫痫模型制备成功。②各组大鼠的脑电改变:移植干细胞可减少癫痫大鼠脑电的痫性发放,降低癫痫波的波幅,具有明显的抗痫效应。③干细胞移植后在海马内的存活和迁移:移植神经干细胞可在青霉素致痫鼠脑内存活和迁移,但随时间的延长,存活细胞数目减少。结论:干细胞移植于青霉素诱发的癫痫大鼠脑内能够存活、迁移,能够改善癫痫鼠的脑电生理功能,提示干细胞移植可能成为一种有效的癫痫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0.
背景:目前面神经损伤后的修复主要集中在外周神经干,但面神经损伤后会导致部分中枢运动神经元凋亡.现阶段关于干细胞植入面神经损伤大鼠脑后对面神经核团内凋亡神经元的影响相关报道甚少.目的:观察大鼠面神经损伤后,脑内移植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胎鼠的神经干细胞的成活和迁移情况.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8-07/12在昆明医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完成.材料:孕14~16d的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蛋白小鼠1只,用于制备转基因神经干细胞.清洁级SD雄性大鼠24只,随机分为3组:面神经损伤转基因细胞组12只、面神经损伤细胞培养液组6只、面神经正常转基因细胞组6只.方法:面神经损伤转基因细胞组、面神经损伤细胞培养液组大鼠建立面神经切断模型.造模后1周,行转基因神经干细胞立体定向移植,注射点为前囟后方11.30 mm、背侧9.00 mm、正中线位置.面神经损伤转基因细胞组、面神经正常转基因细胞组各注入10 μ L转基因神经干细胞悬液(含5×106个细胞),面神经损伤细胞培养液组注入10 μL神经干细胞培养液,4周后制作脑组织冰冻切片.主要观察指标:荧光显微镜观察移植部位绿色荧光蛋白阳性神经干细胞的存活情况,及其向损伤侧面神经核团周围迁移的情况.结果:①移植处:面神经损伤转基因细胞组、面神经正常转基因细胞组均可见数量不等的绿色荧光蛋白阳性细胞,其中部分绿色荧光蛋白阳性细胞位于血管内;面神经损伤细胞培养液组未见绿色荧光蛋白阳性细胞.②面神经核团周围:仅面神经损伤转基因细胞组可见数量不等的绿色荧光蛋白阳性细胞迁移于损伤侧面神经核团周围,而健侧面神经核周围未见绿色荧光蛋白阳性细胞;余2组双侧面神经核周围均未见绿色荧光蛋白阳性细胞.③移植处与面神经核团周围之间:未见绿色荧光蛋白阳性细胞相连.结论:神经干细胞移植入面神经损伤大鼠脑内后,可以向损伤侧面神经核周围迁移.  相似文献   

11.
施万细胞长期植入中枢神经系统后存活及迁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观察施万细胞长期移植人中枢神经系统后是否存活。方法 取大鼠施万细胞体外培养,一部分经弘溴脱氧尿嘧啶(BrdU)标记后移植至电针损伤的大鼠中脑网状结构,另一部分经Hoechst33342标记后置于PLGA支架内再移植至大鼠全横断脊髓损伤处,分别于移植后的8个月和11个月处死动物,行BrdU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 施万细胞移植人脑内8个月后仍可见较多BrdU阳性细胞,褐色椭圆形,并向大脑皮层迁移;移植于脊髓11个月后荧光湿微镜下可见许多Hoechst33342阳性细胞,发蓝色荧光,形态不规则,在PLGA支架内及其头、尾端脊髓实质内都可见到。结论 施万细胞移植人中枢神经系统后可长期存活,并向远端迁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种植神经干细胞(NSCs)与施万细胞(SCs)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支架移植促进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NSCs 和SCs,以PLGA 为支架移植入大鼠T8 半横断脊髓损伤处。实验动物随机分为PLGA组、PLGA+NSCs 组和PLGA+NSCs+SCs 组。术前和术后进行皮层运动诱发电位(CMEPs)检查及BBB评分;然后在同侧或对侧进行T6再次半横断,并进行CMEPs 检测及BBB 评分。结果CMEPs 的恢复率及波幅在PLGA+NSCs+SCs 组最高。移植后,大鼠BBB 评分逐渐改善;在移植后第2 周及以后,PLGA+NSCs 组和PLGA+NSCs+SCs 组的BBB 评分显著高于PLGA 组(P<0.001)。同侧再次半横断后,CMEPs 消失, BBB 评分快速恢复;对侧再次半横断后,大鼠双下肢完全瘫痪。结论种植NSCs 和SCs 的PLGA支架移植有利于脊髓损伤功能重建,再生轴突可能形成了功能性连接;但是同侧再生轴突对脊髓功能的恢复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13.
背景:研究已证实神经干细胞能促进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但对移植细胞在体内的增殖、分化、迁移的研究有限。目的:观察神经干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大鼠后肢运动功能修复的影响。方法:SD大鼠制成T10脊髓全横断损伤模型,于造模成功后1周采用局部微量注射法。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损伤对照组仅打开椎管暴露脊髓;移植对照组:注射10μLDMEM/F12培养液;细胞移植组:造模后移植浓度为1.0×109L-1的神经干细胞悬液10μL。移植后通过不同时间点BBB行为评分、病理组织学、免疫荧光技术评价大鼠脊髓功能修复情况及移植细胞在体内的存活、迁移、分化。结果与结论:在体外成功建立SD大鼠海马源性神经干细胞培养体系;移植对照组、细胞移植组大鼠随着时间延长BBB评分均不同程度提高,从移植后2周起细胞移植组大鼠评分明显高于移植对照组(P〈0.05);神经干细胞移植后能够在体内继续存活、迁移并且分化为NF-200、GFAP表达阳性的神经元及星形胶质细胞。提示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对大鼠脊髓全横断损伤后移植的神经干细胞存活、增殖及分化的影响。方法:成年健康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神经干细胞移植组(NSCs组)和HBO联合神经干细胞移植组(HBO+NSCs组)各10只。2组均采用脊髓全横断损伤模型,术后均给予NSCs移植治疗,HBO+NSCs组在移植后辅以HBO治疗。治疗后检测移植在脊髓损伤处的神经干细胞存活、增殖及分化的情况。结果:术后第28d,HBO+NSCs组移植的神经干细胞存活数量显著多于NSCs组(P〈0.05)。2组大鼠的脊髓损伤处及其相邻的组织均可观察到较多移植的神经干细胞分化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阳性染色细胞。HBO+NSCs组中移植的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阳性染色细胞百分率显著高于NSCs组(P〈0.05)。结论:HBO能够促进大鼠脊髓损伤处移植的神经干细胞存活、增殖,并能促进这些细胞能分化为NSE阳性神经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将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SPIO)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通过蛛网膜下腔置管移植到脊髓损伤大鼠模型,以磁共振成像(MRI)观察其迁移和分布.方法 用携带绿色荧光蛋白的腺病毒(AD5/F35-EGFP)和SPIO标记分离纯化后的BMSCs,免疫荧光和普鲁士蓝染色显示标记效果.制作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并将蛛网膜下腔置管成功的10只SD大鼠随机分为2组,将标记细胞(实验组,n=5)和未标记细胞(对照组,n=5)经蛛网膜下腔移植到模型鼠.在移植前、移植后3、7、14天用3T MRI对移植细胞进行活体示踪,并与损伤脊髓组织切片GFP表达进行对照.结果 AD5/F35-EGFP和SPIO可以高效地标记BMSCs,标记细胞表达绿色荧光,普鲁士蓝染色显示BMSCs胞质内出现蓝色铁颗粒,标记对细胞增殖活力没有明显的影响.蛛网膜下腔移植标记细胞到大鼠脊髓损伤模型,MRI显示损伤区域逐渐增强的T2低信号,组织切片荧光检查与MRI结果一致,未标记细胞组MRI无明显低信号改变.结论 SPIO纳米颗粒可有效标记BMSCs.蛛网膜下腔移植的BMSCs可迁移到脊髓损伤区域;利用MRI可对移植细胞进行活体示踪.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绿荧光蛋白(GFP)基因修饰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MSCa)与聚丙交酯-乙交酯(PLGA)膜材料复合培养,为后续种子细胞.基因-支架材料-神经营养因子复合方法构建组织工程化脊髓的可行性提供依据.方法 GFP的过表达慢病毒载体(lv-GFP)转染的rMSCs-GFP按8000个细胞/cm2与PLGA膜材料复合培养,以普通培养板上的rMSC-GFP作为对照;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学特性,噻唑蓝法测定每天细胞的生长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测定PLGA膜材料上第3天rMSCs-GFP的细胞周期,用FTTC标记的抗体CD34、CD90和用PE标记的抗CD44、CD106、CD45、CD11b对在膜材料上培养的第3天rMSCs-GFP进行流式细胞鉴定.结果 rMSCs-GFP在PLGA膜上贴壁生长,绝大多数MSCs可见绿色荧光,为成纤维细胞样形态,散在分布,第3天时细胞增多,开始变为多角形,第7天时细胞基本铺满膜,多为多角形和短梭形,与普通培养板上细胞相似,细胞的生长增殖在PLGA膜上与培养板上大致相同,细胞周期也大致相同[G1期细胞占89.7%,132期细胞占3.3%,S期细胞占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在PLGA膜上高表达CDg0(99.48%)、CD44(95.25%)、CDl06(77.12%).结论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脊髓组织工程适宜的种子细胞,重组GFP的过表达慢病毒感染的后的MSCs与PLGA膜材料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可进一步复合方法体外构建组织工程脊髓.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绿荧光蛋白(GFP)基因修饰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MSCa)与聚丙交酯-乙交酯(PLGA)膜材料复合培养,为后续种子细胞.基因-支架材料-神经营养因子复合方法构建组织工程化脊髓的可行性提供依据.方法 GFP的过表达慢病毒载体(lv-GFP)转染的rMSCs-GFP按8000个细胞/cm2与PLGA膜材料复合培养,以普通培养板上的rMSC-GFP作为对照;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学特性,噻唑蓝法测定每天细胞的生长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测定PLGA膜材料上第3天rMSCs-GFP的细胞周期,用FTTC标记的抗体CD34、CD90和用PE标记的抗CD44、CD106、CD45、CD11b对在膜材料上培养的第3天rMSCs-GFP进行流式细胞鉴定.结果 rMSCs-GFP在PLGA膜上贴壁生长,绝大多数MSCs可见绿色荧光,为成纤维细胞样形态,散在分布,第3天时细胞增多,开始变为多角形,第7天时细胞基本铺满膜,多为多角形和短梭形,与普通培养板上细胞相似,细胞的生长增殖在PLGA膜上与培养板上大致相同,细胞周期也大致相同[G1期细胞占89.7%,132期细胞占3.3%,S期细胞占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在PLGA膜上高表达CDg0(99.48%)、CD44(95.25%)、CDl06(77.12%).结论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脊髓组织工程适宜的种子细胞,重组GFP的过表达慢病毒感染的后的MSCs与PLGA膜材料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可进一步复合方法体外构建组织工程脊髓.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绿荧光蛋白(GFP)基因修饰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MSCa)与聚丙交酯-乙交酯(PLGA)膜材料复合培养,为后续种子细胞.基因-支架材料-神经营养因子复合方法构建组织工程化脊髓的可行性提供依据.方法 GFP的过表达慢病毒载体(lv-GFP)转染的rMSCs-GFP按8000个细胞/cm2与PLGA膜材料复合培养,以普通培养板上的rMSC-GFP作为对照;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学特性,噻唑蓝法测定每天细胞的生长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测定PLGA膜材料上第3天rMSCs-GFP的细胞周期,用FTTC标记的抗体CD34、CD90和用PE标记的抗CD44、CD106、CD45、CD11b对在膜材料上培养的第3天rMSCs-GFP进行流式细胞鉴定.结果 rMSCs-GFP在PLGA膜上贴壁生长,绝大多数MSCs可见绿色荧光,为成纤维细胞样形态,散在分布,第3天时细胞增多,开始变为多角形,第7天时细胞基本铺满膜,多为多角形和短梭形,与普通培养板上细胞相似,细胞的生长增殖在PLGA膜上与培养板上大致相同,细胞周期也大致相同[G1期细胞占89.7%,132期细胞占3.3%,S期细胞占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在PLGA膜上高表达CDg0(99.48%)、CD44(95.25%)、CDl06(77.12%).结论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脊髓组织工程适宜的种子细胞,重组GFP的过表达慢病毒感染的后的MSCs与PLGA膜材料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可进一步复合方法体外构建组织工程脊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