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超敏C反应蛋白在冠心病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测定冠心病患者(CHD)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探讨其在CHD的发病及病情监测中的作用。方法经冠脉造影证实的CHD患者98例,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定量检测血清中hs—CRP水平。并对其中43例CHD患者检测治疗后hs—CRP水平,并比较治疗前后hs—CRP的含量变化。结果CHD患者血清hs—CRP水平(8.25±6.38)较正常对照组(1.93±0.77)显著增高(P〈0.001);其中心肌梗死(AMI)组(13.93±5.81)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9.42±5.25)的hs—CRP水平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sAP)组(3.57±3.10)(P〈0.01);AMI组血清hs—CRP水平与UAP组差异也有显著性(P〈0.01);除SAP组外,其中36例CHD患者治疗前后的hs—CRP水平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结论从SAP到AMI的过程中,hs—CRP水平有逐渐增加的趋势,说明hs—CRP水平与CHD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CHD的早期诊断和病情监测的指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自身抗体(Ab—ox—LDL)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冠心病患者病变稳定性及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根据临床诊断标准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将79名患者分为对照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稳定型心绞痛组3组,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Ab—ox—LDL浓度。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清Ab—ox—LDL及hs—CRP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性心绞痛和对照组(P〈0.01),稳定型心绞痛组Ab—ox—LDL及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Ab—ox—LDL和hs—CRP在对照组无相关性(r=0.302,P〉0.05),在冠心病组呈高度正相关(r=0.706,P〈0.01);在冠心病组,Ab—ox—LDL与Gensini积分呈低度相关(r=0.362,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血清Ab—ox—LDL及hs—CRP水平与不稳定型心绞痛呈正相关。结论血清Ab—ox—LDL及hs—CRP水平不仅反映冠心病患者病变的严重程度,而且可以评价冠心病斑块的稳定性,二者在冠状动脉硬化进程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Ⅰ(cTnⅠ)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cTnⅠ,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hs—CRP,共检测22例稳定型心绞痛(SAP)、3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3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同时检测50例健康人群做对照。结果 SAP组的cTnⅠ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hs—CR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UAP组、AMI组的cTnⅠ和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不同类型的CHD患者中cTnⅠ和hs-CRP浓度比较,AMI组UAP组〉SAP组p〈0.01。结论 cTnⅠ为心肌损伤的特异性指标,hs—CRP为心肌损伤的敏感性指标,两者联合检测对早期诊断CHD以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与冠心病(CHD)发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CHD患者182例『稳定型心绞痛(sa)组6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56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64例1及健康对照组80例,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进行hs—CRP含量检测。结果SA组、UA组、AMI组血清hs—CRP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经治疗2个月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UA组及A/VII组)11s—cR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而SA组治疗前后hs-CRP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L(P〉0.05);随访ACS患者2个月,发生心脏事件者hs-CRP水平明显高于无心脏事件发生者(P〈0.01)。结论炎症在CHD尤其是ACS的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hs—CKP含量测定可作为CHD严重程度的有效评价指标;hs—CRP对ACS患者可以作为判断预后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在不同类型冠心病(CHD)患者中的血清水平,总结临床经验。方法随机选取60例冠心病患者,包括稳定型心绞痛(SAP)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20例,急性心绞硬死(AMI)20例,并以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用透射免疫比浊法,分别测定各组血清中hs—CRP的浓度,并分析治疗前后hs—CRP水平的差异。结果不同临床类型冠心病hs—CRP浓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不同临床类型冠心病hs—CRP浓度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冠心病各组的hs—CRP水平在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s—CRP不仅参与冠心病的发生与发展,且其血清浓度越高,临床情况越重,预后越差,心脏事件发生率越高。检测hs—CRP对冠心痛的辅助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不同危险分层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清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的浓度及临床意义。方法根据危险分层将UAP患者分为低危、中危、高危3个亚组,分别测定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21例、UAP患者47例、对照组(健康者)28例的血清hs—CRP及Lox-1浓度。结果UAP组、SAP组、对照组血清hs—CRP及Lox-1浓度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UAP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hs—CRP及Lox-1浓度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线性相关分析hs—CRP与Lox-1的浓度呈正相关(r=0.795,P〈0.01)。结论血清hs—CRP及Lox-1浓度随UAP危险程度增加而升高,两者的浓度变化呈正相关。测定血清hs—CRP及Lox-1浓度对UAP高危患者的筛选、治疗及预后判断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清中hs—CRP的浓度与病情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以及瑞舒伐他汀进行干预治疗的价值。方法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分别定量检测健康对照组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组45例和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组40例治疗前的hs—CRP水平。对于血清中hs—CRP增高者,随机对其分成瑞舒伐他汀干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分别在用药后4、8周检测血清hs—CRP水平。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组治疗前血清hs—CRP水平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组及健康对照组(P〈0.01):而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组血清hs—CRP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组的血清hs—CRP增高(均〉3.0mg/L)的阳性率分别为75.6%和5.0%。瑞舒伐他汀干预治疗组经治疗4~8周较常规治疗组血清hs—CRP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冠脉内不稳定病变与血清hs—CRP水平有一定相关,瑞舒伐他汀可以明显降低此类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有助于对冠状动脉内不稳定病变的治疗,并且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曾燕波  郑海斌 《浙江医学》2010,32(1):52-53,56
目的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IL-18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1例冠心病患者f冠心病组)及20例体检健康成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对象血清中hs—CRP(以免疫荧光法测定)及IL-18(以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测定)的含量,并作组间比较及相关性分析。结果冠心病组患者hs—CRP及IL-18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冠心病组中心肌梗死患者hs—CRP及IL-18含量均显著高于稳定型及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均P〈O.01)。但稳定型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问hs—CRP及IL-18含量并无明显差异(均P〉0.05)。线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冠心病组患者hs—CRP与IL-18的表达呈明显正相关(r=0.402,P〈0.05),而对照组hs—CRP与IL-18的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hs—CRP及IL-18在冠心病患者中呈现高表达,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联合检测hs—CRP及IL-18对于判断冠心病患者的病变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临床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病人血清抵抗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UAP病人28例,正常对照组30侧。所有研究对象均测定血压、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敏C一反应蛋白(hs—CRP)和抵抗素。结果UAP组患者的血压、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mE-C)、hs—CRP和抵抗素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升高(P〈0.05)。且UAP患者的抵抗素与hs—CRP有良好的正相关性(r=0.331,P〈0.01)。结论抵抗素可能在UAP的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作为临床UAP识别和判断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超敏C反应蛋白和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冠心病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取60例冠心病病人(冠心病组),包括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陈旧性心肌梗死、稳定型心绞痛病人各15例,应用散射速率比浊法测定血清中hs—CRP浓度,ELISA法测定血清幽门螺杆菌IgG抗体,并与20例正常体检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冠心病组hs—CRP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t’=8.14~18.59,P〈0.01),幽门螺杆菌IgG阳性率亦明显高于对照组(Х^2=4.310,P〈0.05)。结论 血中hs-CRP浓度升高和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对冠心病的病变程度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清前白蛋白(PA)水平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选取行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ACS的患者134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P)5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44例。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患者血清中hS-CRP和PA的水平浓度。结果:SAP、UAP、AMI患者的PA逐渐降低,AMI患者的PA水平明显低于SAP和UAP患者(P〈0.01);血清hs-CRP水平逐渐升高,AMI患者的hs—CRP水平明显高于SAP和UAP患者(P〈0.01)。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的变化,由单支病变、双支病变到三支病变,hs—CRP的水平也逐渐升高,PA水平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hs-CRP和PA水平与ACS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罗奇智  苟秋军  陈群 《河北医学》2011,17(2):193-195
目的:观察不同病变程度的冠心病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和NT-proBNP水平.方法:根据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1冠心病(CHD)患者不同程度的病变,将其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SAP),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和急性心肌梗死组(AMI),与对照健康组的hs-CRP和NT-proBNP水平进行比较,同时CHD各组之间也进行对比观...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尿酸(UA)的关系.方法 根据造影结果,将269名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42例(AMI)、不稳定性心绞痛组63例(UAP)、稳定性心绞痛组84例(SAP)、对照组80例,所有患者术前均空腹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尿酸(UA).结果 冠心病组hs-CRP,UA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心肌梗死细(AMI)的UA与hs-CRP呈负相关(r=0.459,P<0.01),而UAP组UA与hs-CRP呈正相关(r=0.326,P<0.01),单支病变、双支病变和3支病变的血尿酸、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两两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高hs-CRP血症、高UA血症是反映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但其水平高低与冠脉病变累及的范围无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冠心病与IFN-γ和sICAM-1浓度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γ干扰素(IFN-γ)和可溶性细胞内粘附分子-1(sICAM-1)的浓度,并分析它们与冠心病(CHD)急性心肌梗死(AMI)及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的关系。方法:对CHD组和正常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IFN-γ和sICAM-1的浓度,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MI及UAP患者血清中IFN-γ和sICAM-1浓度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AMI和UAP患者间IFN-γ浓度无显著性差异,AMI患者sICAM-1浓度比UAP患者明显升高(P<0.01)。结论:提示IFN-γ和sICAM-1可能参与了CHD的发生、发展过程。sICAM-1浓度与CHD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是一个比IFN-γ更好的CHD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5.
目的①观察冠心病患者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高敏C-反应蛋白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研究三者能否预测冠心病的严重程度。②通过实验研究冠心病患者可溶性P-选择素、高敏C-反应蛋白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三者的相关性,探讨血小板功能与内皮细胞功能及血管炎症反应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心病 P-选择素 高敏C反应蛋白 同型半胱氨酸 (AMI组)2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P组)25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组)20例和冠脉造影排除冠心病者(对照组)20例。用ELISA法测定其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hs-CRP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①P-选择素、hs-CRP、Hcy水平分别在AMI组、UAP组和SAP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SAP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冠心病患者P-选择素与hs-CRP相关系数r=0.456(P〈0.05),Hcy与hs-CRP相关系数r=0.210(P〈0.05),P-选择素与Hcy相关系数r=0.848(P〈0.05)。结论①P-选择素、hs-CRP和Hcy水平在AMI组和UAP组较SAP组和对照组明显升高,其中AMI组最高,其次为UAP组,再次为SAP组。②血清Hcy水平,Hs-CRP水平及P-选择素水平具有良好的正相关性,均随病情的严重程度的加重而升高。联合检测三者可协助了解病情,为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过氧化物酶体增生激活型受体a(PPARa)的表达水平与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选择66例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的冠心病患者,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1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25例和急性心肌梗死(AMI)22例。另选择冠脉造影正常的23例非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以ELISA法测定其淋巴细胞中的PPAR-α水平。结果冠心痛患者与非冠心病患者组比较PPAR-α的表达水平明显减低(37.97±12.98;57.53±12.87。P〈0.01);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的PPAR—a表达水平分别为:AMI(28.05±8.28)〈UAP(38.04±12.70)〈SAP(49.37±7.50);以AMI、UAP和SAP分别代表病情的严重程度,相关分析显示PPAR-α的表达水平与AMI、UAP和SAP呈负相关(r=-0.723,P〈0.01);SAP组比正常对照组PPAR-α的表达水平轻度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PPAR-α的表达下调,随着CHD病情加重PPAR-α的表达进一步下降;PPAR-α可能参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发生发展,并与斑块的不稳定性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冠心病(CHD)病人外周血白细胞(WBC)数量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血细胞分析仪和ELISA法,测定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2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20例病人外周血WBC数量及血清IL-6浓度变化,并以同期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对照。结果 CHD病人WBC数量、血清IL-6浓度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3.710、6.233,P〈0.01)。AMI组WBC数量、中性粒细胞比例(NEUT%)、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N/L)比值显著高于SAP组、UAP组和对照组(F=10.559~24.228,q=6.389~11.593,P<0.01)。SAP组、UAP组、AMI组血清IL-6浓度依次升高,差异有显著性(F=29.502,q=3.751~12.005,P<0.01)。CHD病人WBC计数、NEUT%、NEUT、N/L比值与血清IL-6浓度呈正相关(r=0.312~0.377,P<0.05)。AMI病人WBC计数、NEUT%、NEUT、N/L比值、血清IL-6浓度的ROC曲线下面积(AUCROC)分别为0.794、0.983、0.891、0.983、0.970,对AMI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650和0.950、0.950和0.950、0.750和0.950、1.000和0.900、1.000和0.850。UAP和SAP病人血清IL-6浓度的AUCROC分别为0.923、0.753,对SAP和UAP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00和0.900、1.000和0.500。结论 WBC数量和血清IL-6浓度变化与冠心病的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且对冠心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吴晓晖 《南通医学院学报》2011,31(6):453-454,456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的冠心病患者血浆B型利钠肽(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并探讨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荧光法和散射免疫比浊法对冠心病患者(110例)和正常对照组(36例)进行血浆BNP和hs-CRP水平检测。其中,冠心病患者根据临床症状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4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5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27例;根据冠脉造影分为单支(51例)、双支(34例)、多支(25例)病变组。结果:(1)AMI组平均BNP水平明显高于UAP组、SAP组和对照组(P〈0.01),UAP组和SAP组BN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P〈0.05)。多支病变组BNP高于单支、双支和正常对照组(P〈0.01);(2)AMI组hs-CRP平均水平明显高于UAP组、SAP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UAP组和SAP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多支病变组hs-CRP高于单支、双支和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血浆BNP及hs-CRP水平在冠心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对冠心病的危险分层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华香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19):2523-2524
目的:测定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的肌钙蛋白I(cTnI)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含量并评价其临床价值。方法:选择临床诊断为ACS的患者135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4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54例,稳定型心绞痛(SAP)39例,60例健康体检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其cTnI和hs-CRP的含量,并作相互比较。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包括AMI、UAP、SAP)cTnI、hs-CRP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AMI组的cTnI、hs-CRP的含量比UAP的均显著升高(P〈0.05);UAP组的cTnI、hs-CRP含量也高于SAP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cTnI、hs-CRP水平与ACS发生、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它们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二者可作为ACS发病及判断其严重程度的重要血清标志物。  相似文献   

20.
冠心病患者血清sCD40L和MMP-9水平变化及其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龙川  蔡鑫  邵杉  胡思淦  涂胜 《西部医学》2009,21(7):1105-1107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冠心病(CHD)患者血清sCD40L、MMP-9水平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84例CHD患者,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29例,稳定型心绞痛(SAP)25例,另外和23例正常对照血清sCD40L、MMP-9的浓度。结果AMI组和UAP组血清sCD40L、MMP-9水平显著高于SAP组和正常对照组(P〈O.05),而AMI组和UAP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SAP组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AMI组及UAP组血清sCD40L与MMP-9水平正相关(分别为r=0.974,P〈0.01;r=0.959,P〈0.01)。结论急性冠脉综合症(ACS)患者血清sCD40L和MMP-9水平升高明显,可作为预测粥样斑块稳定性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