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了解外来已婚育龄妇女的避孕现状及对避孕节育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为这一特殊人群提供针对性保健服务,降低重复流产,保障外来已婚育龄妇女的身心健康。方法:采用自制问卷,以自填方式为主,选择2011年1月~2011年8月在4所二级医院计划生育门诊要求人工流产的外来已婚育龄妇女进行调查分析,问卷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人工流产的次数、人工流产的原因、避孕节育相关知识等方面。结果:外来已婚育龄妇女重复人工流产占比55.51%;人工流产的首要原因是避孕失败占56.75%;避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使用安全套避孕占42.35%;未避孕的首要原因是侥幸心理占50.32%;大专及以上的文化程度对相关避孕知识的知晓率得分均数最高。结论:外来已婚育龄妇女重复人工流产比较高,对避孕节育相关知识匮乏。加强对外来已婚育龄妇女避孕节育的指导和宣教,提高这一弱势群体的自我保健意识,降低重复人工流产率,保障他们的生殖健康。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开展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的干预效果,为计划生育服务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6年1-12月人工流产妇女160名,以1:1比例分为各80例的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人工流产患者接受常规流产后服务,观察组人工流产患者接受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对比2组人工流产患者干预前后避孕节育相关知识得分变化情况以及主动避孕率、非计划妊娠率情况。结果:组间干预前避孕节育相关知识得分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间干预后避孕节育相关知识得分以及主动避孕率占比对比,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非计划妊娠率对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流产后计划生育干预可以提高女性节育知识掌握情况、避孕成功率,最大程度上保护女性身心健康,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盐城市育龄女性避孕节育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提高盐城市育龄女性生殖健康水平提供指导。方法2015年6月-2016年6月应用分层抽样法,对盐城市519例育龄女性进行避孕节育知识调查,并分析影响育龄女性避孕节育知识的相关因素。结果 519例调查对象避孕节育知识平均分为(8.22±2.44)分,单因素分析显示,育龄女性避孕节育知识评分的高低与育龄女性文化程度、职业、家庭年收入、是否接受过避孕节育宣教、孕产次数、人流次数及其丈夫对避孕知识的认知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中以上、接受过避孕节育宣教、妊娠次数≥2次、人流次数≥2次、丈夫了解避孕知识的育龄女性避孕节育知识评分较高(P<0.05)。519例育龄女性避孕节育方式选择依次为宫内节育器208例(40.08%)、避孕套120例(23.12%)、口服避孕药78例(15.03%)、女扎52例(10.02%)、针剂12例(2.31%)、男扎8例(1.54%),无做任何措施41例(7.90%)。与避孕知识中高水平组比较,避孕知识低水平组避孕节育方法种类少,未采取任何措施的比例较高。结论盐城市育龄女性避孕节育知识处于中等水平,应对文化程度低的育龄女性加强避孕节育知识宣教,在强化育龄女性避孕知识的同时应重视其丈夫避孕意识。  相似文献   

4.
已婚育龄妇女避孕节育方法知情选择调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调查农村已婚育龄妇女接受避孕方法咨询服务及避孕节育知情选择知晓率,分析开展避孕节育知情选择咨询服务的前景及必要性。方法:对湖北省潜江市1479例已婚育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农村已婚育龄妇女接受过避孕方法咨询服务和避孕方法知情选择咨询服务的比例很低,并与年龄呈负相关,与文化程度呈正相关;多数调查对象对避孕节育知情选择咨询服务持肯定态度,认为非常有必要开展避孕节育优质服务;育龄妇女对避孕节育知情选择的知晓程度与妇女接受避孕咨询的状况、对避孕节育知情选择所持的态度及自主选择避孕方法的能力直接相关。结论:避孕节育咨询服务在农村有很大的空间,对提高农村育龄妇女自愿、自主选择合理有效的避孕方法及积极配合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河南农村已婚育龄妇女知情选择避孕方法的能力。方法:于2002年1月对2004名已婚育龄妇女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农村已婚育龄妇女对"知情选择"的概念、含义的了解完全正确者占26.0%。能主动说出的避孕方法平均为3.4种,经提醒后说出的避孕方法为1.6%,对常用避孕方法的如何使用、避孕原理、优缺点了解不多,对自身现用避孕措施知情程度平均得分最高者为避孕套80.1分、宫内节育器和口服避孕药分别为63.8和50.0分。结论:农村已婚育龄妇女对"知情选择"的含义了解不够,对避孕知识的了解少。建议计划生育干部与技术服务人员在避孕节育的知情选择推进的过程中,要加强宣教与交流,在宣教计划生育政策的同时要加强避孕知识的讲解,向广大育龄群众提供广泛、正确、全面的信息、以提高她们的生育健康知识水平和保健意识。从而实现避孕节育知情选择。  相似文献   

6.
河南农村已婚育龄妇女知情选择避孕方法的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河南农村已婚育龄妇女知情选择避孕方法的能力.方法于2002年1月对2 004名已婚育龄妇女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农村已婚育龄妇女对"知情选择"的概念、含义的了解完全正确者占26.0%,能主动说出的避孕方法平均为3.4种,经提醒后说出的避孕方法为1.6%,对常用避孕方法的如何使用、避孕原理、优缺点了解不多,对自身现用避孕措施知情程度平均得分最高者为避孕套80.1分、宫内节育器和口服避孕药分别为63.8和50.0分.结论农村已婚育龄妇女对"知情选择"的含义了解不够,对避孕知识的了解少.建议计划生育干部与技术服务人员在避孕节育的知情选择推进的过程中,要加强宣教与交流,在宣教计划生育政策的同时要加强避孕知识的讲解,向广大育龄群众提供广泛、正确、全面的信息、以提高她们的生育健康知识水平和保健意识,从而实现避孕节育知情选择.  相似文献   

7.
郑素琴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2):1001-1002
目的 观察在我乡应用计划生育服务干预措施的效果并进行分析,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 在我乡范围内选取育龄妇女500例进行问卷调查,并对避孕节育知识评分.进行计划生育服务干预,1年后再行问卷调查,对比干预前后的避孕节育知识问卷得分(问卷得分)、采取避孕措施情况比较和非意愿妊娠率.结果 干预后的问卷得分较干预前显著提高(p<0.05);干预后的主动避孕比率和正确使用避孕药具比率均较干预前显著提高(P<0.05);干预后的非意愿妊娠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5).结论 计划生育服务干预措施应用于基层育龄妇女,能让育龄妇女更好地熟知避孕节育知识,更合理地使用避孕药具,降低非意愿妊娠率而防止人工流产,从而提高生殖健康水平.该措施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应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四川省农村育龄妇女避孕方法知情选择干预项目研究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评价开展避孕节育知情选择活动对四川省农村育龄妇女的避孕节育知识和知情选择的知识、能力、态度和避孕行为等影响。方法:在四川省兴文县的2个乡开展持续1·5年的、以社区为基础、20~49岁的已婚育龄妇女为对象的干预性研究,干预活动包括组织社区宣传活动、发放宣传资料、播放录像带、组织讲座、面对面的宣传和开展同伴教育,分析干预效果。结果:干预组育龄妇女对避孕方法的使用、原理、优点、缺点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在干预后避孕方法使用率及使用避孕套的比例均高于干预前;避孕方法使用的最终决定者由干预前计划生育服务人员转变为干预后为本人。结论:集知识、信息、咨询与服务为一体的社区避孕节育知情选择干预项目的实施,可显著提高农村育龄妇女的避孕节育知识水平和她们选择避孕方法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流动人口人工流产后的健康教育和选择安全、有效、适宜的避孕节育措施,以提高计划生育服务质量、保障流动育龄妇女生殖健康。方法对本院2008年5月~2009年5月收治的200例流动人口人工流产妇女,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人工流产前提供与生殖健康相关的综合咨询服务;(2)流产后避孕知识宣教,发放宣传卡片,讨论选择避孕措施。对两组人工流产妇女均开展流产后跟踪电话随访,完善服务记录。结果随访率:观察组81%,对照组72%;非意愿妊娠:观察组占4.9%,对照组占34.7%;重复流产:观察组占2.4%,对照组占1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推广干预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流动人口的生殖健康知识和自我保健知识,保障了流动育龄妇女的生殖健康。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怀柔山区人户分离已婚育龄妇女避孕节育知识知晓程度和接受避孕节育服务情况,为改善服务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抽取3 900名居住在怀柔区2个街道及城区附近各镇的居(村)、但户籍在本区北部山区5个乡镇(喇叭沟门满族乡、长哨营满族乡、汤口镇、宝山镇、琉璃庙镇)的人户分离已婚育龄妇女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有效问卷3 876份,调查对象在2009年度接受避孕节育知识教育比例89.04%,紧急避孕知晓率85.91%,其中对紧急避孕药的认知度高达95.07%,放置含铜宫内节育器进行紧急避孕的认知度仅为5.95%;避孕措施失败率为6.22%;对在社区可获得避孕药具的知晓率仅5.21%。结论:怀柔区人户分离已婚育龄妇女避孕节育服务参与率较高,但知识和政策知晓率较低。计划生育服务部门应针对人群特点,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功能,开展避孕节育知识和政策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5A咨教模式应用于青少年女性重复人工流产的效果。方法选取青少年重复人工流产女性360例,根据首诊日期分组,单日为观察组(188例),进行5A健康咨询教育服务;双日为对照组(172例),进行常规流产后关爱咨询服务。分析两组的避孕知识知晓度、术后即刻避孕方法落实率,并随访术后两组的避孕方法使用情况及再次妊娠率等。结果观察组避孕知识知晓率、术后即刻避孕方法落实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月、6月观察组高效避孕方法续用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月观察组1例再次妊娠,对照组5例再次妊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5A咨教模式应用于青少年女性重复人工流产咨询服务效果显著,能有效避免再次意外妊娠的发生,保护女性生殖健康。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闵行区新婚女性对避孕方法的知晓及使用情况,为进一步实施干预和提高育龄妇女的生殖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面对面的方式对450名登记结婚的新婚女性进行避孕知识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对避孕套、口服避孕药的知晓率较高,达到95%以上,避孕率为83.33%;使用率最高的避孕方法是避孕套,满意率最高的是口服避孕药;避孕知识主要来源于报刊、杂志、书籍。结论:生殖健康服务要真正实现避孕知情选择,必须开展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让人们全面、正确地掌握避孕知识和信息,提高其避孕知识水平和避孕意识。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婚育龄妇女避孕现状。方法:采用分层、四阶段、整群、概率比随机抽样方法,共调查已婚育龄妇女6823人,对影响避孕方法选择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兵团已婚妇女的避孕率为86.57%,避孕方法使用比例居前3位的依次是宫内节育器(51.92%)、避孕套(21.35%)、女性绝育(17.56%),妇女居住地、年龄、民族、文化程度、活产生育次数等是避孕方法选择的影响因素。结论:进一步加大对基层计划生育工作力度,推行避孕节育优质服务,坚持以人为本,合理选择避孕方法,促进生殖健康。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创新扩散理论在出生缺陷预防宣教活动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卫生行政管理机构,公立医院医务人员,社区服务中心新婚夫妇、孕妇,社区人群、高等院校大学生进行整群抽样,抽取汉族客家民系和汉族非客家民系群众各200例,按照数字表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0例。观察组采取创新扩散理论实施出生缺陷预防宣教,对照组采取常规缺陷预防宣教方法。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出生缺陷预防知识问卷调查、宣教效能面对面访谈情况。结果两组入组时的缺陷预防知识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人群经干预8周缺陷认知得分差异对比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中卫生行政管理机构、公立医院医务人员、社区人群及新婚夫妇/孕妇的缺陷疾病知识、筛查方法、规避方法等三方面的出生缺陷知识得分和总分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出生缺陷重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宣教收获认可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对干预方法的便捷性及人性化认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专业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新扩散理论在出生缺陷预防宣教中具有较好的实施效果,能够提升宣教效果及宣教满意度,但在不同特征人群中宣教效果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对产后妇女事先提供紧急避孕药能否降低产后意外妊娠率,从而明确事先提供紧急避孕药在临床上有无重要意义。方法:随机接纳2000例产后妇女,教育组(1002例)接受常规产后避孕教育,教育+药物组(998 例)除接受常规教育外事先提供3次剂量的10mg米非司酮。两组妇女均在产后16周、32周和52周接受电话随访。结果:产后1年内教育+药物组妇女服用紧急避孕药物的人数较教育组多,但两组产后1年内的意外妊娠率无显著差别;两组妇女的避孕模式基本相同。结论:对产后妇女事先提供紧急避孕药不能显著减低意外妊娠率,在临床上更应加强对产后妇女的避孕指导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预防出生缺陷健康教育过程中,传统的健康教育模式与以问题为基础的健康教育(PBL)方法下,育龄妇女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和生育相关健康生活方式的改善,探索预防出生缺陷更为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法。方法采取类试验对照研究的方法,观察组运用以问题为基础的健康教育(PBL)方法,对照组运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模式开展相关活动,通过健康教育开展前后的问卷调查了解两组育龄妇女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和出生缺陷预防相关行为情况。结果观察组对国家免费救助政策知晓,对产前检查认知,对国家免费产前筛查政策知晓,对孕前优生检查认知,对生育年龄、预防感染认知,出生缺陷概念,对产前检查预防出生缺陷认知,对叶酸预防出生缺陷认知,出生缺陷与夫妻双方有关系认知,对有吸烟或饮酒习惯的夫妇计划怀孕停止不良习惯认知,饮食备孕,关注生活辐射,怀孕(含备孕)期间服用叶酸,进行孕前优生检查,经常参加健康教育活动的构成比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了预防出生缺陷,对育龄妇女采取两种健康教育模式都能有效提高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但运用以问题为基础的健康教育方法(PBL式),能更有效地改善其生育健康相关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广州市天河区流动人口的生殖健康现状。方法采用匿名问卷的形式对广州市天河区1244例15~45岁流动人口的生殖健康知识、态度、行为以及主要生殖健康问题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获取有效问卷1206份。受调查的流动人口平均年龄为29.82岁;文化程度主要是初中及以下(58.1%);职业以工人、商贸餐饮业和社会服务业为主(80.6%);流动人口对受孕知识知晓率不高,正确率仅占44.9%,已婚人群正确率远高于未婚人群(P<0.05);流动人口对艾滋病3种传播途径回答正确率为56.4%,非传播途径回答正确率为33.5%;已婚人群和未婚人群对计划生育服务政策知晓率分别为69.0%和42.6%(P<0.05);已婚人群进行生殖健康咨询的比例高于未婚人群(P<0.05);未婚女性和男性在避孕措施上主要选择使用避孕套(分别占75.2%和89.1%);绝大多数已婚女性(94.0%)和已婚男性(93.9%)采取的前三位避孕措施为宫内节育器、输卵管结扎、避孕套。结论流动妇女对生殖健康相关知识及政策了解不足,自我保健意识薄弱。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流动已婚妇女的生殖健康认知水平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的实施策略与效果。方法:开展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之前对就诊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于服务实施1年后再次调查接受服务的妇女。内容包括避孕节育相关知识知晓情况、避孕措施实施情况以及再次流产等情况。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2 441份,其中服务前对照组1 132份,服务实施组1 309份。实施组和对照组的避孕相关知识得分分别为(9.57±0.64)分和(6.39±0.39)分,实施组明显高于对照组(F=645.34,P<0.01)。实施组采取主动避孕措施的比例(86.93%)高于对照组(5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8.05,P<0.01)。对照组重复流产率为23.85%,服务实施组1年后重复流产率为5.57%(χ2=254.42,P<0.01)。结论: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有利于提高育龄女性避孕节育相关知识水平,提高避孕措施使用比例,降低重复流产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少数民族已婚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现状,从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2007年1~10月,在贵州省松桃、镇宁、三都、务川和玉屏5个少数民族自治县,随机问卷调查苗族、布依族、水族、仡佬族和侗族20~49岁已婚育龄妇女各110名。数据录入计算机,采用SPSS11.5分析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结果:有效问卷回收率94.6%。产前检查率和住院分娩率的影响因素有民族、户口、文化水平、生殖健康培训和职业。各种避孕方法现用率为94.8%,少数民族育龄群众选择避孕方法最看重的是方法的有效性、失败率,计划生育政策性要求也是其重要影响因素。生育和避孕意愿及原因在民族、户口间有显著差异。少数民族妇女健康意识低下,自报生殖系统患病率为48.2%,其影响因素有民族、户口、教育程度和家庭年收入。生殖健康知识水平受民族、户口、文化水平、家庭经济状况、生殖保健服务等影响。自我评价性生活满意率为72.6%,文化水平低和生殖系统疾病降低了育龄妇女的性生活满意度。结论:少数民族已婚育龄妇女的生殖健康状况受民族、文化水平、经济状况、社会生殖保健服务体系的影响,在生活方式、禁忌习俗与社会风尚方面,如何兴利除弊、因势利导和促进男女平等是改善各民族生殖健康状况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