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通过若干个型钢高强混凝土短柱的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对轴力和水平剪力共同作用下型钢高强混凝土短柱的受力性能进行了研究。由粘贴在箍筋和型钢表面的应变片和应变花,测到了柱中箍筋的应力-应变、型钢的剪应力-剪应变在不同受荷阶段的发展变化状况,分析了箍筋、型钢腹板以及混凝土在构件中的抗剪作用以及轴力在型钢与混凝土之间的分配关系,揭示了型钢高强混凝土短柱的抗剪机理,提出了型钢高强混凝土短柱不同破坏形态下的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公式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2.
王英俊  梁兴文 《工程力学》2015,32(12):161-167
将纤维增强混凝土(FRC)梁柱节点在地震作用下的抗剪机制简化为约束斜压杆机制和桁架机制的综合作用,约束斜压杆机制由节点核心区FRC和箍筋共同作用形成的约束FRC抵抗,桁架机制由节点核心区梁、柱纵筋与周围FRC之间的粘结力承担。考虑这两种机制在受剪承载力机制中的比例,推导出FRC梁柱节点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将所收集到的28个FRC梁柱节点试件受剪承载力试验值与计算值进行比较,二者之比的平均值为1.04,变异系数为0.08,验证了受剪承载力计算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基于以往试验研究提出了针对钢筋混凝土框架顶层边节点的受力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框架顶层边节点强度不但受抗剪机构而且受抗弯机构及锚固机构的影响;正弯矩方向的受力模型与负弯矩方向受力模型不同;负弯矩方向梁筋锚固强度是由其上层筋的弯起段长度、混凝土强度及钢筋直径决定的;正弯矩方向节点抗弯强度是由梁柱筋屈服强度、节点箍筋、柱中间筋和梁柱纵筋在节点内的投影长度决定的。利用该研究受力模型得出的节点强度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  相似文献   

4.
钢骨高强混凝土边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了5个低周期反复荷载下钢骨高强混凝土柱与钢筋高强混凝土梁边节点试验,分析了其破坏模式与受力性能,明确该类节点的滞回曲线特征,得到其延性系数和等效粘滞阻尼比系数,该类节点延性系数、等效阻尼比系数比钢筋高强混凝土节点大,与钢骨普通混凝土节点比较接近。通过试验,分析了钢骨、高强混凝土及箍筋等对节点的抗剪承载力的影响,建立了该类节点的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理论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高混凝土梁柱节点的抗震性能,进行了4个高强箍筋混凝土节点和1个普通箍筋混凝土节点的低周往复荷载加载试验,研究了高强混凝土节点的破坏形态、滞回特性、耗能能力、受剪性能及箍筋的应力水平,分析了箍筋强度、体积配箍率和箍筋形式对节点承载力、延性、耗能和剪切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强箍筋节点的破坏过程与普通箍筋节点类似;提高箍筋屈服强度对节点的承载力提高效果有限,但可有效提高位移延性和耗能能力,同时限制了节点核心区的剪切变形;试件达到极限位移时,普通箍筋试件箍筋已屈服,复合高强箍筋试件箍筋强度发挥比较充分,表现出较好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高强箍筋普通混凝土梁的抗剪机制,采用三维刚体弹簧元对比评价了普通箍筋梁和高强箍筋梁的抗剪承载力、破坏模式、临界斜裂缝特征、极限变形能力等抗剪性能的异同。结果表明:高强箍筋(HRB500)替代普通箍筋(HRB235)对抗剪承载力和变形能力的提升不显著(<6%和13%)。该文进一步定量分析了梁拱抗剪模型对各混凝土梁在各加载阶段的抗剪贡献,发现混凝土梁破坏时,梁模型主要由箍筋的抗剪作用Vs支配,而拱模型主导抗剪承载力,是关键抗剪模型。对比普通箍筋,高强箍筋(屈服强度:900 MPa)使Vs增强29.7%,但是由于拱模型的峰值取决于加载点附近破坏区域的混凝土抗压强度,对拱模型的提升作用不显著(<11.0%)。研究结果还证明:现行的混凝土构件抗剪设计采用荷载试验的承载力下限值,保证了混凝土结构的安全,但是由于未能合理评价梁拱抗剪模型,割裂了拱模型与混凝土总贡献、配箍率的关系,具有一定的改善空间。  相似文献   

7.
高强箍筋高强混凝土柱抗震性能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为研究高强箍筋高强混凝土柱的抗震性能,首先进行了6根配置高强箍筋的高强混凝土柱和3个普通强度混凝土柱(作为对比)抗震拟静力试验,并对其破坏形态、滞回曲线、延性及耗能指标以及抗剪强度等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高强混凝土试件与普通混凝土试件破坏过程相似,均呈弯剪破坏形态,采用高强混凝土可有效降低试件轴压比,对其延性和耗能能力有利。将国内外进行的高强箍筋高强混凝土柱抗剪承载力试验结果与美国ACI318规范、我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的抗剪公式进行了对比,认为ACI规范及我国规范在计算高强箍筋高强混凝土柱抗剪承载力时均有不安全因素,宜在设计时注意。采用Mander建议的约束混凝土本构关系和纤维单元程序USC_RC仍可以对高强箍筋高强混凝土柱的受弯承载力进行较为准确的模拟分析。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型钢再生混凝土柱-钢梁(SRRC柱-S梁)组合框架节点的抗剪承载力,该文对8个组合框架节点试件进行低周反复荷载试验,观察试件破坏过程及破坏形态,获得各加载阶段试件中型钢和钢筋的应变,分析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和轴压比对节点抗剪承载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节点抗剪承载力随取代率的增大而降低,但降低幅度不大;适当增大轴压比可以提高节点的抗剪承载力;试件屈服前,节点剪力主要由核心区再生混凝土承担;屈服后型钢腹板和箍筋起主要抗剪作用。在此基础上,分析节点区受力机理,推导型钢腹板、箍筋和再生混凝土各部分抗剪计算方法,最后通过叠加法建立该节点的抗剪承载力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研究结果可为型钢再生混凝土柱-钢梁组合框架节点的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马福栋  邓明科  杨勇 《工程力学》2021,38(10):90-102
为避免预制构件灌浆套筒连接定位精度要求高、连接质量不易检测等问题,提高梁柱节点的抗震性能,通过5个钢筋搭接后浇UHPC(lap-splice with UHPC,LS-UHPC)装配整体式梁柱节点及1个RC现浇整体式梁柱节点的拟静力试验,研究了LS-UHPC装配整体式梁柱节点的破坏形态、滞回特性、骨架曲线和耗能能力。结果表明:柱纵筋直筋搭接15db,梁下部纵筋设置90°弯钩搭接11db均未出现拔出破坏;梁上部纵筋锚固长度为16.7db或13.6db,虽均小于GB 50010?2010中20db的要求,但由于UHPC较高的粘结强度未发生明显滑移,均表现出较好的延性。节点核心区采用UHPC,受剪承载力明显提高,即使未配箍筋,也可以取得优于普通混凝土现浇节点的性能;节点核心区箍筋和钢纤维掺量的增加,延缓了节点核心区主斜裂缝的形成,提高了节点核心区耐损伤能力,进而提高了梁柱节点的极限位移,延性系数和耗能能力,且适当配置箍筋对核心区耐损伤能力的提高效果更显著;GB 50010?2010低估了UHPC的抗剪贡献,而高估了箍筋的抗剪贡献,美国规范ACI 318-19高估了UHPC的抗剪贡献;利用UHPC的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的关系,分别对GB 50010?2010和ACI 318-19进行修正,修正后的ACI 318-19的计算方法较为准确且保守。  相似文献   

10.
纤维增强混凝土(FRC)具有受拉应变-硬化和多裂缝开展特性,替代普通混凝土作为梁柱节点核心区基体材料以减少箍筋的数量。该文通过建立协调方程、平衡方程和本构关系,对FRC梁柱节点在地震作用下的受力性能进行分析,提出FRC梁柱节点核心区剪应力-剪应变骨架曲线理论计算模型,并研究其开裂点、屈服点和峰值点的剪应力和剪应变计算方法。将理论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提出的剪应力-剪应变理论计算模型可以较好地反映FRC梁柱节点在地震作用下的剪应力-剪应变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高延性混凝土(HDC)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受剪性能,该文对7根HDC加固梁及4根未加固梁进行静力试验,研究剪跨比、配箍率、加固层厚度和加固层附加箍筋对钢筋混凝土梁破坏形态、荷载-挠度曲线、受剪承载力以及裂缝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HDC面层对钢筋混凝土梁进行受剪加固,可以显著提高梁的受剪承载力;HDC面层可以代替部分箍筋的受剪作用,改善钢筋混凝土梁的剪切破坏形态;加固试件在达到极限位移之后,试件的完整性较好,剩余承载力较高。基于试验结果,利用桁架-拱模型,提出了HDC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梁柱节点受剪承载力、变形能力及耗能能力,同时避免节点钢筋拥挤而导致的施工困难,采用纤维增强混凝土(FRC)代替普通混凝土作为节点核心区基体材料,考虑轴压比和节点核心区配箍率的影响,进行了7个FRC梁柱节点和1个钢筋混凝土(RC)梁柱节点对比试件的拟静力试验,分析其破坏形态、承载力、变形能力、耗能能力、节点核心区剪应力-剪应变曲线和梁端塑性铰区弯矩-转角曲线。结果表明,在节点核心区主斜裂缝出现前,试件已具有很高的受剪承载力和变形能力;当轴压比试验值为0.07~0.28时,随着轴压比增大,FRC试件的受剪承载力、侧向变形能力、耗能能力及节点核心区的剪切强度和剪切变形能力增加;增加节点核心区配箍率,承载力退化有所减缓;FRC试件梁端塑性铰转动能力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3.
为利用高延性混凝土(HDC)良好的拉伸和剪切变形能力,提高无腹筋钢筋混凝土梁的受剪性能,该文通过对9根HDC加固梁、1根高性能复合砂浆加固梁及3根未加固梁进行静力试验,研究剪跨比、加固层厚度和加固层是否配置箍筋对梁破坏形态、受剪承载力及变形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HDC面层对无腹筋梁进行抗剪加固,可以显著提高梁的抗剪承载力和变形能力;HDC面层可代替部分箍筋的抗剪作用,改善无腹筋梁的剪切破坏形态,并提高梁的剪压比限值;HDC加固层越厚,其受剪承载力和变形能力提高越明显,但加固层厚度较大时,需采用措施防止HDC面层间发生剥离破坏;HDC面层配置附加箍筋,可进一步提高试件的受剪承载力和耐损伤能力。基于试验结果,该文提出了HDC加固试件的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其计算值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4.
黄炜  胡高兴 《工程力学》2022,39(12):165-176
针对预制装配式RC梁柱节点连接及震损后快速修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可恢复的梁柱节点连接形式。该连接主要由多缝耗能装置、抗剪连接键和预埋装置等部件通过高强螺栓连接而成。设计了一个装配式节点足尺试件并进行拟静力加载试验,研究该节点的破坏模式、承载力、变形和耗能能力等特性,并与现浇节点试件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装配式节点的初始刚度和承载力基本接近于现浇节点,且相比于现浇节点具有更高的延性、变形和耗能能力。装配式节点的破坏主要集中在多缝耗能装置上,预制梁柱构件基本保持在弹性范围内,基本可以实现节点损伤位置可控以及便于震后快速修复的目的。同时,推导多缝耗能装置的承载力-变形关系,建立装配式梁柱节点的简化分析模型,并通过试验结果验证了其准确性,可为后续研究装配式RC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和工程分析设计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near surface mounted (NSM) shear strengthening technique with 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 (CFRP) laminates applied in high-strength concrete beams with a certain percentage of existing steel stirrups is assessed by experimental research. In this context, the influence of the following main parameters are investigated: (i) the percentage and the inclination of the CFRP laminates; (ii) the percentage of existing steel stirrups; (iii) the existence of cracks when the reinforced concrete (RC) beams are shear strengthened with NSM CFRP laminat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NSM shear strengthening technique with CFRP laminates is more effective when applied to RC beams of high-strength concrete, not only in terms of increasing the load carrying capacity of the beams, but also in assuring higher mobilization of the tensile properties of the CFRP. Inclined laminates were more effective than vertical laminates and the shear resistance of the beams has increased with the percentage of laminates. Pre-cracked RC beams strengthened with NSM CFRP laminates have presented a load carrying capacity similar to that of the homologous uncracked strengthened bea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