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通过动态观察亚低温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S-100B蛋白浓度的影响,探讨亚低温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将120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亚低温组和常规组.亚低温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亚低温治疗,直肠温度维持在33~35℃,持续3~5 d.所有患者于入院6 h内,入院后第2,3,4,5,6天动态检测血清S-100B蛋白浓度.3个月后对患者进行GOS评估.结果 亚低温组和常规组血清S-100B蛋白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亚低温组血清S-100B蛋白浓度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亚低温能够改善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结论 早期应用亚低温能显著降低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S-100B蛋白浓度,保护神经功能,改善预后,其脑保护作用可能与亚低温能减轻S-100B蛋白介导的损伤性脑细胞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2.
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大鼠葡萄糖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颅脑损伤后会发生不同程度的高血糖症,且伤后血糖峰值及持续时程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亚低温脑保护作用已被证实并应用于临床,但对其作用机制的全面了解仍有待不断深入。笔者拟探讨亚低温对颅脑损伤后血糖的影响,为临床应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拓宽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前,亚低温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众多学者认为亚低温(28~35℃)有良好的脑保护作用.我院自2003年1月至2008年6月对8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双盲法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采用亚低温治疗,另一组进行常温治疗,分别测定患者血清S-100β蛋白、神经元烯醇化酶(NSE)的变化并比较其临床意义.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应用及脑氧代谢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亚低温疗法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脑保护机理及临床疗效。方法  11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 (GCS≤ 8分 )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和常温治疗组。亚低温组 6 5例 ,于伤后 4~ 12小时内行亚低温治疗 ,术中将脑温探头置于硬膜下腔 ,将脑温控制在 32~ 35℃。亚低温治疗 4~ 7天 ,同时检测颈动脉和颈静脉血气及电解质变化、颅内压 (ICP)、血糖及生命体征等指标。常温组除未行亚低温治疗外 ,其余治疗及监测方法同亚低温组。两组病人均于伤后 3个月根据GOS预后评分判定疗效。结果 与常温组比较 ,亚低温治疗组病人脑氧耗明显好转 ,伤后早期高颅压 (ICP)、高血糖情况分别显著下降 ,生命体征及电解质等无明显差异 ,无严重并发症 ,死残率明显降低 ,预后显著改善。结论 亚低温具有显著的脑保护作用 ,临床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安全有效 ,无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亚低温疗法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亚低温冬眠疗法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脑保护机制及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8分)随机分为亚低温组(33例)和常温组(32例)。亚低温组入院后1~5 h内行亚低温冬眠治疗,输液泵持续静脉点滴冬眠合剂,肛温控制在32~35℃,亚低温冬眠治疗3~7 d,同时检测颈动脉和颈静脉血气、电解质、生命体征等指标。常温组除未行亚低温冬眠治疗外,其余治疗及监测方法同亚低温组。两组患者均于伤后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判定疗效。结果亚低温组比常温组脑氧耗及死残率明显降低,预后明显改善。结论亚低温冬眠疗法具有显著的脑保护作用,临床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救治安全有效,无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亚低温对重型颅脑伤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8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符合条件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3~8分]共23例,于伤后24h内行亚低温治疗,控制直肠温度33~35℃,持续5d;对照组20例(GCS3~8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监测两组患者外周血清TNF-α、IL-1β、IL-6、IL-8在伤后第1,2,3,4天的动态变化。结果 亚低温治疗组患者血清TNF-α、IL-1β、IL-6、IL-8浓度较常规治疗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亚低温通过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的水平,减少了患者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亚低温对重型颅脑伤患者血糖和糖代谢相关激素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目的 研究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糖代谢相关激素的影响及其意义。 方法 亚低温治疗组选择符合条件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3~8分)共24例,于伤后24h内行亚低温治疗,控制直肠温度33~35℃,持续3~5d;对照组21例(GCS3~8分)。两组患者伤后急性期(<48h)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标本,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中胰岛素、皮质醇及生长激素含量。 结果 对照组患者血糖值为(10.25±4.18)mmol/L,皮质醇为(424.67±125.85)ng/L;亚低温组患者血糖值为(8.40±3.75)mmo/L,皮质醇为(290.71±110.50)ng/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患者胰岛素和生长激素无明显变化。 结论 亚低温治疗能够减轻糖代谢相关激素紊乱,降低高血糖,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脑脊液乳酸及酸碱平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亚低温治疗过程中的脑脊液PO2 、PCO2 、pH值、乳酸水平及动脉血pH值进行监测分析 ,探讨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脑脊液酸碱平衡的影响。方法 收集 4 2例重型颅脑伤 (GCS≤ 8分 )患者 ,平均年龄 4 1 .7岁。亚低温组于伤后 1 2小时内实施亚低温治疗 (32~ 34℃ ) ,时程 3~ 5天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两组均于降温前、降温 2 4、4 8、72小时各时段测定脑脊液PO2 、PCO2 、pH值、乳酸水平及动脉血pH值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脑温及体温的变化对血pH值影响不大。血pH值大致波动在正常范围 ,而脑脊液pH值始终低于正常。各时段的脑脊液pH值均明显低于血pH值 (P <0 .0 5 )。亚低温组和对照组在降温前时段 ,脑脊液PO2 、PCO2 、乳酸水平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降温 2 4、4 8、72小时时段 ,亚低温组脑脊液PO2 、PCO2 、乳酸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亚低温治疗在降低重型颅脑损伤 (GCS≤ 8分 )患者脑脊液PO2 的同时 ,也降低了脑脊液PCO2 、乳酸水平 ,但不能改善脑脊液的低pH值状态  相似文献   

9.
选择性脑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选择性脑亚低温与全身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 6 9例重型颅脑损伤 (GCS≤ 8分 )患者分成 3组 :(1 )选择性脑亚低温组 2 3例 ,头部局部降温 ,将脑温降至 33~ 35℃ ,治疗 3~ 5日 ;(2 )全身亚低温组 2 2例 ,全身降温 ,将脑温降至 33~ 35℃ ,治疗 3~ 5日 ;(3)常温对照组 2 4例 ,予常规治疗。结果 选择性脑亚低温组预后良好率为 5 6 .5 % (1 3/ 2 3) ,病死率 2 1 .7% (5 / 2 3) ,与全身亚低温组相仿 [分别为 5 4 .5 % (1 2 / 2 2 )和 2 2 .7% (5 / 2 2 ) ],与对照组比较 (良好率 2 5 % ,病死率 4 5 .8% ) ,有显著差异(P <0 .0 5 )。全身组与对照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而选择性脑亚低温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全身组与对照组 (P <0 .0 1 )。结论 选择性脑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与全身亚低温相仿 ,明显优于常温对照组 ,是目前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安全而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UCH-L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10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n=53)和对照组(n=53)。对照组给予降低颅内压、脱水以及营养脑细胞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亚低温治疗。对比分析两组入院时、治疗后1d和治疗后5d颅内压、血糖、血清GFAP、UCH-L1、NSE、CRP指标变化以及治疗6个月后预后情况。结果两组颅内压第1天、第5天较入院时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1、5d颅内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第1、第5天血糖水平显著低于入院时(P0.05);治疗组治疗后1、5d血糖水平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GFAP、UCH-L1水平治疗后1、5d较入院时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血清GFAP、UCH-L1水平治疗后1、5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NSE、CRP水平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NSE、CRP治疗后1d和5d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组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中残、重残及植物状态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疗效显著,降低血清GFAP、UCH-L1、NSE、CRP水平,改善患者预后,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祁敏  陈莉  郭玮瑜 《武警医学》2001,12(11):684-685
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亚低温(30~35℃)能显著减轻颅脑损伤后神经功能障碍和脑病理形态损害,保护血脑屏障,从而明显降低重型颅脑伤的死亡率,改善预后[1]?我科从1998年10月~1999年10月共选择重型颅脑损伤患者46例,随机分2组进行治疗护理观察比较,该研究发现亚低温配合常规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和分组 46例重型颅脑损伤(GCS≤7分)患者中,男30例,女16例,年龄6~78岁;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22例,其中脑挫裂伤14例,颅内血肿8例;对照组24例,其中脑挫裂伤12例,颅内血肿12例?1.2 治疗方法 亚低温治疗方法:降温前3…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亚低温疗法的实施方法,监护重点及其护理。方法:对45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亚低温治疗。采用直肠和鼻腔测温法观察体温变化及计算Glasgow昏迷计分(附Glasgow昏迷计分表)。结果:存活43例患者在治疗1个月后,Glasgow昏迷计分(GCS)评分由治疗前平均6分增加到11,6分。结论:亚低温疗法是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重要治疗方法。在护理上总结了亚低温治疗的降温与复温方法,监护重点及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3.
应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伤病人。临床疗效确切。操作简便。易于推广。亚低温脑保护作用已受到了基层医务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我科于2002年1月至2005年12月对30例重型颅脑伤患者进行亚低温治疗,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大会  吴开促  贾兴泽 《西南军医》2010,12(5):1006-1007
目的观察重型颅脑外伤后应用亚低温治疗的护理方法。方法54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人入院后均行吸氧、脱水、利尿、手术、止血、抗炎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亚低温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5.18%,对照组有效率59.2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亚低温具有脑保护作用,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重视护理,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颅脑损伤患者血糖和糖化血清蛋白联合检测的意义。方法检测了25例糖尿病颅脑损伤患者和25例无糖尿病颅脑损伤患者血糖(Glu)、糖化血清蛋白(GSP)水平变化,并与25例健康对照组做了比较。结果糖尿病颅脑损伤组Glu和GSP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无糖尿病颅脑损伤组(P<0.01~0.05);无糖尿病颅脑损伤组Glu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无糖尿病颅脑损伤组治疗后血清Glu水平为(5.6±1.5)mmol/L明显低于入院时Glu水平(11.2±2.9)mmol/L,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观察6个月,无糖尿病颅脑损伤组恢复良好率(52.00%)明显高于糖尿病颅脑损伤组(2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Glu水平可辅助判断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对评估预后及指导治疗具有一定意义;血清GSP检测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激性或糖尿病性血糖增高具有鉴别价值,也可作为检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是否有糖尿病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6.
对 38例重型颅脑损伤在亚低温治疗中采用控制复温与自然复温 2种复温方式 ,观察复温方式对脑温、颅内压的影响。证实脑温、颅内压变化与复温方式有关 ,控制复温速度可减少复温后脑温、颅内压的波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灌注压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影响.方法 对22例重型颅脑损伤进行血压、颅内压监测和控制,使脑灌注压维持在平均60~70 mmHg水平,观察疗效.结果 中残和恢复良好11例,重残8例,死亡3例.结论 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维持适当的低灌注压状态,可改善预后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建立更符合临床的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动物模型。 方法 将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降温前、降温6, 12, 24, 48, 72, 96, 120h组,每组15只。采用自由落体致伤模型,用60g×50cm的致伤冲量致大鼠重型颅脑损伤,然后用医用降温床将体温降至32 ~34℃,制作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动物模型。监测血压、心电图;每组抽血查血清K+、Na+、Mg2+水平;各时段大鼠取创伤处脑组织电镜观察神经元超微结构的改变。 结果 随降温时间延长,大鼠死亡数目增加,血清K+、Mg2+呈进行性下降的趋势,血清Na+在各治疗时段波动不大。降温72h组中有1只大鼠和降温96, 120h组中各有2只大鼠出现心律紊乱。电镜结果显示,在亚低温治疗中,脑水肿呈逐渐减轻的趋势。降温96, 120h组各有1只大鼠在亚低温治疗中出现弥漫性肾小管坏死。 结论 本实验所建立的动物模型符合临床上接受亚低温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生命体征、血电解质及脑组织微结构改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王永刚 《航空航天医药》2011,22(10):1232-1233
目的:探讨改良大骨瓣开颅术辅助选择性亚低温救治重型颅脑损伤,术后配合中医药的疗效。方法:将96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为2组:A组:行改良大骨瓣开颅术辅助选择性亚低温治疗62例;B组:行标准大骨瓣开颅术常规治疗34例。术后均配合中医药治疗。根据预后评分(GOS)评价病人预后。结果:术后随访1~6个月,平均3各月。A组恢复率为60%,与B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A组重残率7%,低于B组(P〈0.05);A组死亡率15%,与B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大骨瓣开颅术可降低重型颅脑损伤的死亡率;选择性亚低温治疗具有脑保护功能,加快神经功能恢复,提高其恢复良好率;术后中医参与治疗,使意识恢复加快,并发症减少。改良大骨瓣开颅术辅助选择性亚低温中医药参与的联合治疗,是降低重型颅脑损伤的死亡率、重残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简述近年来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研究表明,亚低温疗法具有脑保护效果,安全、有效和改善预后。然而其有效性仍需要今后进一步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