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南祁连盆地碳酸盐岩储层特征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岩石薄片、扫描电镜和物性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对南祁连盆地碳酸盐岩储层特征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鲕粒灰岩、生物碎屑灰岩、微晶灰岩和少量的白云岩,其中最佳储集体鲕 粒灰岩主要发育于中三叠统大加连组;储集空间以次生孔隙为主,主要发育粒内溶孔、粒间溶孔、晶间溶 孔及裂缝;储层物性差,为特低孔、低渗储层。研究认为,白云石化作用、溶蚀作用和构造作用对储层孔、渗 性具有改善作用,胶结作用和压实作用对储层孔、渗性具有破坏作用,导致储层孔、渗能力变差。根据储层 物性特征和孔隙结构参数将研究区储层划分为Ⅲ 类和Ⅳ 类储层。  相似文献   

2.
中东×区H油田发育孔隙型生物碎屑灰岩,储集空间复杂,发育有粒间孔、生物体腔孔等原生孔隙和溶蚀孔、铸模孔等次生孔隙,次生孔隙发育情况与储层产能、渗流性能等密切相关。结合岩心及测井资料建立储集空间类型识别方法,采用高斯函数拟合成像测井孔隙度谱,得到原生和次生孔隙的截止值及占比;分析三孔隙度测井和核磁共振测井响应与原生和次生孔隙占比的关系,建立了次生孔隙占比的测井计算模型。研究表明,结合储集空间类型确定成像测井孔隙度谱原生和次生孔隙截止值及占比,用于常规测井刻度,建立常规测井计算次生孔隙占比方法,2种方法计算结果相近,表明所建方法表征生物碎屑灰岩储集空间的有效性,为储集空间的定量表征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川东南地区飞仙关组碳酸盐岩储层特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在野外剖面、钻井岩心详细观察的基础上,通过对染色薄片、岩石薄片、扫描电镜和物性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对川东南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碳酸盐岩储层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储集层岩石类型主要为鲕粒灰岩、泥晶灰岩和少量的白云岩,其中最佳储集体鲕粒灰岩主要发育于飞仙关组三段;储集层储集空间以次生孔隙为主,主要发育晶间孔、晶间溶孔、粒间溶孔和粒内溶孔4种类型;储集层物性较差,为低孔隙度、低渗透率的储集层。研究认为沉积相、成岩作用和构造运动对储集层具有明显的影响,其中沉积相类型控制了储集层发育位置,而成岩作用和构造运动则对储集层物性具有控制性的影响。白云石化作用和压溶作用较好的改善了储层的孔渗情况,胶结作用和压实作用则对储层孔渗起到破坏性作用,导致了储层的孔渗能力变差;构造运动则总体上体现为改良研究区飞仙关组储层的孔渗能力。  相似文献   

4.
羌塘盆地侏罗系碳酸盐岩储集层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野外露头资料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岩石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常规物性、毛细管压力曲线等手段,对羌塘盆地侏罗系碳酸盐岩储集层的岩石学、孔渗性及孔隙结构等特征作了详细研究。岩石类型主要为颗粒灰岩,包括内碎屑灰岩、鲕粒灰岩和生屑灰岩。储集空间包括孔隙和裂缝两种,孔隙主要为次生溶孔,裂缝为构造缝和溶蚀缝。孔隙的微观结构较差,基本上属于低孔低渗致密储集层。强烈的机械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是导致储集层孔隙结构变差的主要因素,后期的溶解作用对储集层物性有一定的改善。构造作用使得岩石中裂隙发育,提高了岩石孔渗性,极大地改善了岩石的储集性能。  相似文献   

5.
上白垩统Mishrif组碳酸盐岩是波斯湾盆地重要的储集岩。以伊拉克东南部的Y油田为例,综合岩石薄片观察、物性分析、毛管压力测试以及测井等资料对Mishrif组碳酸盐岩储层及其测井响应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Mishrif组碳酸盐岩储层发育生屑灰岩、生物礁灰岩、泥晶生屑灰岩、(含)生屑泥晶灰岩、云质灰岩和泥晶灰岩;储集空间包括粒间(溶)孔、铸模孔、生物体腔孔、粒内(溶)孔、晶间孔和泥晶间微孔隙,局部发育微裂缝;岩心孔隙度主要为8%~28%,气测渗透率主要为1×10~(-3)~100×10~(-3)μm~2,为孔隙型中高孔、中高渗透储层;储层发育粒间(溶)孔-铸模孔、粒间(溶)孔-粒内溶孔-晶间孔、粒间(溶)孔-晶间孔、微孔-铸模孔-晶间孔共4种孔隙结构类型。优质储层在测井曲线上表现为低自然伽马、高声波时差、高中子孔隙度、低密度和高电阻率特征。研究区Mishrif组碳酸盐岩优质储层的发育与下降半旋回关系密切,并受控于原始沉积环境,同生期选择性溶蚀作用、埋藏期暴露溶蚀作用以及埋藏期胶结作用是储层发育的重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6.
伊朗盆地卡山地区第三系库姆组碳酸盐岩储层特征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伊朗盆地第三系地层沉积了巨厚的碳酸盐岩,且分布广泛。卡山地区库姆组碳酸盐岩储层研究发现,其分布具有北薄南厚、西薄东厚的特点;重要储层以泥晶-亮晶生物灰岩或生物碎屑灰岩为主;储集空间类型表现为原生与次生孔隙都较发育,原生孔隙有生物体腔孔、残余粒间孔与晶间孔,次生孔隙有铸模孔、粒间溶孔以及晶间溶孔;孔隙度较高,渗透性良好;其储层成岩主要受胶结、溶蚀作用影响,构造裂缝明显;镜下已检测到油气运移痕迹,证明卡山地区第三系库姆组碳酸盐岩层是良好的天然储层。   相似文献   

7.
方帆  李相明 《河南石油》2007,21(2):18-20
八面河油田面120区沙三油层含油砂体的岩石学、孔隙发育特征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储集砂体为成分成熟度较低的长石砂岩;主要自生矿物为伊利石、蒙脱石、方解石、石英、高岭石、绿泥石和白云石等;储层次生孔隙发育,主要孔隙类型为粒间溶孔、粒内溶孔和铸模孔。孔隙结构具有中孔、中喉的特点,对渗透率有贡献的主要是大于2.5μm喉道。影响孔隙发育的主要因素是沉积作用及成岩作用,溶解作用形成的次生孔隙是研究区储层的主要空间。  相似文献   

8.
为了高效开发渤中28-1油田,基于现有的钻井、岩心、岩屑、测井及分析化验资料,分析渤中28-1井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的岩石类型、储集空间类型及物性特征,剖析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研究表明:奥陶系碳酸盐岩主要为白云岩、灰岩、灰质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及碎屑岩,以白云岩为主;储集空间主要为粒间孔,粒间溶孔、粒内溶孔、晶间孔、溶沟和裂缝,以裂缝为主;储层基质孔隙度和渗透率值均较低,但裂缝极大改善了渗透率;储层在发育过程中经历了海底成岩、大气淡水成岩、埋藏成岩及晚期表生成岩等成岩环境;沉积相带、成岩环境、白云化作用、溶蚀作用、构造作用等因素控制储层发育和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9.
东辛油田沙一段碳酸盐岩储集层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东营凹陷东辛油田沙一段湖相碳酸盐岩以生物灰岩及鲕粒灰岩为主,处于油气运聚非常有利的位置,资源潜力巨大。根据其岩性组成、测井响应特征及内部微观结构,探讨其沉积、成岩特征,分析其储集性,为碳酸盐岩储集层开发提供地质依据。生物灰岩由富含生物碎屑、化石富集的层段组成,具有较高的孔渗性,其储集孔隙以溶蚀孔隙、生物体腔孔及骨架孔隙为主;鲕粒灰岩一般沉积于浅水高能环境,以长条鲕、圈层鲕最为常见,其核心以生物碎片(化石)为主,是极好的储集层,储集空间主要为粒间孔和粒内孔。东辛油田沙一段碳酸盐岩经历的成岩作用主要有胶结作用、深解作用及白云岩化作用,其储集性能受岩石类型、沉积环境,表生作用等因素影响。图6参27  相似文献   

10.
桂中坳陷泥盆系具独特的"台—盆—丘—槽"沉积体系,沉积储层复杂,目前泥盆系储层研究相对较少。针对此问题,以露头剖面观测资料、室内岩矿鉴定、扫描电镜等分析资料为基础,研究了桂中坳陷泥盆系储层发育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研究表明桂中坳陷泥盆系储层岩石类型主要有石英砂岩、礁灰岩、生屑灰岩和白云岩。主要的储集空间类型为原生剩余粒间孔、生物格架孔,以及次生溶孔和白云石晶间孔。研究区下泥盆统石英砂岩的物性相对较好,为裂缝—孔隙型储层;中、上泥盆统碳酸盐岩储层物性总体较差,为低孔低渗型储层,受白云化作用影响可形成物性较好储层。影响储层发育的主要因素为沉积相带及后期的成岩作用,包括白云化作用和溶蚀作用。桂中坳陷北部及东北部的斜坡带为有利储层发育区。  相似文献   

11.
储层精细预测技术在周青庄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青庄油田小断裂发育,构造复杂,油气分布受构造和储层变化的控制。利用等时地层对比技术和基于小波变换的地震相干体技术,研究了断裂分布;综合测井和地震数据进行沉积相反演和沉积相控制下的相控储层预测技术,研究了储层空间展布。应用储层精细预测技术,对周青庄油田古近系S43油组的构造和储层砂体展布规律进行了分析和预测,提出了井位部署意见,钻井后获得了高产工业油流,扩大了含油面积,增加了石油地质储量。  相似文献   

12.
碳酸盐岩储集层空间类型对导电特性、孔隙流体的分布、产能、储量有较大影响,因此识别碳酸盐岩储集层的储集空间类型是评价碳酸盐岩储集层的首要任务。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储集层裂缝普遍较发育,同时存在大量溶蚀孔隙。研究发现,用常规测井资料计算的导电效率能较好地识别储集层类型。结合塔河油田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用导电效率识别碳酸盐岩储集层类型的方法和标准。应用实例表明,该方法适合于塔河油田。  相似文献   

13.
惠州凹陷古近系文昌组储层是近年来珠江口盆地的重点勘探层系.采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和物性分析等资料,对西江-惠州转换带文昌组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储集空间类型、孔隙结构特征、物性特征及主要控制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孔隙类型以粒间溶蚀扩大孔和原生粒间孔为主,部分层位大量高岭石沉淀在溶蚀孔和原生孔中,产生较多高岭石晶间微孔;显孔发育的储层孔隙结构相对较好;填隙物中泥质、碳酸盐含量及长石含量的高低对储层影响较大;压实作用产生的压碎缝对深部储层的渗透率贡献较大;早期形成的伊/蒙混层黏土膜有抗压实作用,在保存粒间孔的同时也抑制了颗粒溶蚀作用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安棚油田深部储集层特征及控制因素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泌阳凹陷安棚油田深层系目前是河南石油勘探局重点的勘探层位,其储集层特征及控制因素研究对该油田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坦深大于2800m的古近系按桃园组三段下亚段,发球扇三角洲沉积。其储集空间主要分粒间孔,溶蚀孔和裂缝,以残余粒间和溶蚀孔为主,细喉和微喉占主导地位,喉道连通差,非均质性强,为典型的低孔,低渗-特低渗储集层。储集物性的变化主要受控于沉积相、成岩作用及构造等因素。扇三角洲是储集性能最好的相带,远砂坝、前缘席状砂和近源水下分支河道储集性能较差。晚成岩B期生洛孔发育;背斜轴部裂缝发育,翼部裂缝较少。  相似文献   

15.
基质孔隙型碳酸盐岩储层预测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均方根振幅等常规地震属性预测以缝洞为主要储集空间的碳酸盐岩储层,是一项比较成熟的碳酸盐岩储层预测技术。但对以基质孔隙为主要储集空间的碳酸盐岩储层,至今还没有一套相应的成熟预测技术。本文以中东阿曼盆地D油田为例介绍了基质孔隙型碳酸盐岩储层的岩电特征及有利岩相分布特征,提出只有综合运用多种手段进行储层预测的方法,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预测结果的可信度;进而总结出以基质孔隙为主要储集空间的碳酸盐岩储层的地震预测方法,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其具体研究思路是:基于测井、录井资料确定目的层段,建立目标储层发育模式;应用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和反演技术开展储层分析研究;结合地质、测井资料发现和落实圈闭,进行综合评价,指导钻探部署。  相似文献   

16.
阿曼盆地发育多套成藏组合,油气资源丰富.前人研究主要集中于盆地内古生界和中生界成藏组合,对新生界成藏组合研究较少.结合区域构造演化、烃源岩分布、埋藏史等资料,以原油组分、岩心、测井和地震等资料为基础,对阿曼盆地北部古近系Umm Er Radhuma组碳酸盐岩储层开展研究,分析其储层特征、生烃来源、运移途径、成藏特征,建...  相似文献   

17.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古近系下干柴沟组上段(E32)至上油砂山组(N22)广泛发育湖相碳酸盐岩.为研究其分布及储层发育特征,开展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及X射线衍射分析等工作.结果表明:①研究区湖相碳酸盐岩具有岩石类型多、相变快、陆源碎屑发育、普遍白云石化等特点;主要岩石类型有块状碳酸盐岩、纹层状碳酸盐岩、藻灰岩、颗粒...  相似文献   

18.
东营凹陷页岩油储集地质特征与有效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济阳坳陷东营凹陷古近系泥页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岩心观察、偏光显微镜、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分析以及高压压汞、小角X射线散射等实验,表征泥页岩不同尺度储集空间类型及组合连通方式,结合孔隙度、含油饱和度等数据,明确其储油的孔径及孔隙度下限。综合热演化程度(Ro)、岩相发育特征、地层压力特征和储集空间发育特征(孔隙度和孔径)等因素,建立东营凹陷泥页岩储集空间发育分布模式,预测页岩有利储集相带。结果表明:①研究区泥页岩储层孔隙类型主要为粒间孔、有机质和粘土矿物收缩孔及碳酸盐晶间孔,且具有三级孔缝网络的连通形式;②粘土片间孔和碳酸盐晶间孔对总孔隙度的贡献率最高,平均可达50%~70%,其次为粘土收缩缝和构造张裂缝;③页岩油赋存的孔径下限、游离油赋存孔径下限以及游离油大量富集的孔径门槛值,分别为5、10和30 nm;④富有机质和富碳酸盐矿物的纹层状页岩在总孔隙度、孔隙连通率和有利于游离油赋存的孔隙所贡献的孔隙度等方面最好,可作为优势岩相类型;⑤泥页岩岩相类型、成岩阶段、地层压力与裂缝发育程度控制了储集空间的发育分布特征,也是页岩油甜点评价的重要因素;有利储集相带预测就是在储集分级评价方案的指导下,寻找富有机质纹层状页岩分布区、相对较高的热演化程度页岩发育区、裂缝发育区、高地层压力发育区等叠合区。  相似文献   

19.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 ,很难用构造图和精细储层预测结果一次搞清楚岩性油藏的储层空间分布特征 ,也很难据此一次完成这种油藏的整体开发方案编制 ,为此提出了一种 4 D储层预测技术的思路与流程。 4 D储层预测技术是一种针对岩性油藏滚动开发的应用技术 ,实际上是时间序列的多次 3 D精细储层预测技术。随着新完钻井的资料的不断补充和应用 ,3 D精细储层预测技术的应用次数和精度将不断增加 ,据此所编制的油藏整体开发方案也愈切合油藏实际。通过该技术在周清庄油田E3s3 5 1砂岩岩性油藏的开发应用 ,先后所部署的 13口开发井均取得 10 0 %的钻探成功 ,从而也证实了该项技术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测井识别与评价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属于多期构造和岩溶作用形成的岩溶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主要的储集空间是溶蚀的孔、洞、缝,具低孔、各向异性强、非均质性强三大特点,储层的测井识别与评价与砂岩油藏有很大的差别.以岩心标定为基础,总结了成像测井可识别的主要储层类型.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各种类型储层的常规测井响应特征及储层的测井识别方法,分析了影响储层判别的各种假储层现象及识别方法.在岩心、成像测井资料标定的基础上,建立了裂缝综合概率模型、双孔介质模型,实现了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的常规测井资料定量评价,在塔河油田奥陶系储层测井评价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