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频超声在臂丛神经节前和节后损伤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在诊断臂丛神经节前和节后损伤中的价值.方法 高频超声检查和诊断31例创伤性臂丛神经节前和节后损伤,并与手术所见进行比较,随机选择17例无神经外伤的成年人作为正常对照组,观察正常臂丛神经的超声图像.结果 高频超声显示斜角肌间隙和锁骨下动脉是臂丛神经检查的重要解剖标志;C5~ C7和上、中干显示率为100%(17/17),C8、T1和下干显示率为88.3%(15/17),19例臂丛神经节前损伤显示,臂丛神经根发出处变细,连续性中断或消失,椎间孔外远端神经增粗或椎管旁伴有脑脊液囊性聚集.12例臂丛神经节后损伤显示臂丛神经根部发出内径正常,形态走行连续,远端神经干及束平面不同程度神经增粗、水肿粘连.结论 高频超声可作为检查臂丛神经节前、节后损伤的首选方法之一,为临床手术提供有价值的影像学信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C4-6神经根走行特点及其在颈椎退行变(尤其是仅有颈椎弧度的改变)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在10具共20侧经福尔马林常规固定的成人尸体标本,解剖位下观测C4-6神经根部的走行特点,即与前、中斜角肌起始部的关系;结合临床典型病例分析。结果 前、中斜角肌在颈椎横突的前后结节起始部的纤维交叉成网状,C4-6神经根穿出网状结构,并为其固定。这种形态,C4为18侧,占90%,C5为19例,占95%,C6为13侧,占65%。结论 颈椎退行变(尤其是仅有颈椎弧度的改变)引起颈肩痛的机制,可能是C4-6神经根为前、中斜角肌起始部交叉成网状的纤维卡压所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高频超声对正常成人臂丛神经根和椎间孔定位的准确性及影响因素。方法在高频超声引导下使用金属探针对成人尸体颈胸段双侧臂丛神经椎间孔及神经根行穿刺定位,并与正常成人臂丛神经声像图对照分析。结果声像图显示,颈椎椎体横突根部和椎动脉是辨认和定位椎间孔及其内神经根发出水平的重要解剖标志。50例受检者中,所有受检者均可观察到C5~C8水平的神经根,显示率为100%(100/100),T1和下干显示率为34%(34/100)。结论高频超声可准确区分和定位臂丛神经各个神经根及椎间孔位置,可为臂丛神经损伤及局部麻醉的定位诊断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4~6神经根走行特点及其在颈椎退行变(尤其是仅有颈椎弧度的改变)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在10具共20侧经福尔马林常规固定的成人尸体标本,解剖位下观测C4~6神经根部的走行特点,即与前、中斜角肌起始部的关系;结合临床典型病例分析。结果前、中斜角肌在颈椎横突的前后结节起始部的纤维交叉成网状,C4~6神经根穿出网状结构,并为其固定。这种形态,C4为18侧,占90%,C5为19侧,占95%,C6为13侧,占65%。结论颈椎退行变(尤其是仅有颈椎弧度的改变)引起颈肩痛的机制,可能是C4~6神经根为前、中斜角肌起始部交叉成网状的纤维卡压所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颈椎及其毗邻结构的超声检查方法与临床意义。方法对50例健康成人颈部进行超声检查,重点描述颈椎及其毗邻结构的扫查方法与声像图特点。结果 (1)颈椎棘突扫查图像:颈椎棘突呈"栅栏样"声像,寰椎有"拱桥形"的后弓与"山丘状"的后结节,枢椎棘突宽大且末端分叉,而隆椎拥有高大突出的棘突。(2)寰枕关节与寰枢外侧关节扫查图像:颈2背根神经节位于寰枢外侧关节后内侧,椎动脉在寰枢外侧关节后外侧上行,之后走行于寰枕关节下方侧块背侧。(3)颈椎小关节纵切扫查图像:后面观呈"叠瓦状"图像;侧面观呈"波浪线"图像,颈神经后内侧支走行于波谷处。(4)颈椎横突横切扫查图像:颈6横突前、后结节呈"驼峰征",颈6神经根位于两结节间的深沟内;颈7横突仅有一个巨大的后结节,颈7神经根位于后结节前方。(5)颈椎钩突与钩椎关节扫查图像:钩突外侧紧邻椎动脉,内侧为椎间盘;钩椎关节呈"裂缝样"图像。结论超声是检查颈椎及其毗邻结构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在诊断臂丛椎间孔内神经根损伤及病变中的价值。方法 高频超声检查和诊断27例臂丛椎间孔内神经根撕脱伤和8例臂丛神经根部发出神经鞘瘤,并与手术所见进行比较,随机选择30例无神经外伤的成年人作为正常对照组,观察颈椎椎间孔内神经节及出椎间孔外臂丛神经声像图。结果 正常臂丛椎间孔内神经与脊髓连接部、脊神经节的声像图表现为低回声结构,椎动脉长轴及横突根部是超声检查椎间孔内神经根的定位标志。臂丛神经椎间孔内C5~C8神经根和出椎间孔外神经,均能得到良好的显示,显示率为100%。27例臂丛神经椎间孔内根性撕脱伤,超声显示椎间孔内神经节低回声区扩大,连续性中断或消失,出椎间孔外远端神经增粗或椎管旁伴有脑脊液囊肿形成。8例臂丛神经根部发出神经鞘瘤,超声显示椎间孔外脊神经节呈瘤样改变,向神经干延伸,内为束状实性回声,有血供信号。结论 高频超声检查臂丛神经椎间孔内神经根性撕脱伤或病变,可以提供有价值的形态学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正常臂丛神经根的声像图特征及定位标志,以对神经根发出位置水平进行准确定位。方法 对40名正常人进行臂丛神经超声检查,以C7椎体横突前结节短小或缺如这一形态学特征为标志,以椎体长轴为轴线,于横断面判定各个神经根发出椎间孔的相应椎体水平,观察C5~T1各神经根的超声声像图的特征。结果 通过各颈椎椎体横突的超声表现可辨认和识别神经根发出水平,C7神经根出椎间孔段的超声声像图具有特征性。于40名受检者均可观察到C5~7水平的神经根,25名可见C8神经根,7名可见T1神经根。结论 高频超声能利用椎体横突的形态学的差别区分和定位各个神经根所对应的椎体水平,对臂丛神经损伤的定位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高频超声在正常臂丛神经检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显示臂丛神经的可行性及方法学。方法 用高频超声检查12例正常人臂丛神经,确认其与周围组织解剖定位关系。结果 正常臂丛神经长轴显示多条线性平行回声,短轴呈圆形中等回声,内有点状弱回声,斜角肌间隙、锁骨下动脉和颈深动脉是检查中的重要标志,C5-7显示率100%(12/12例),C8、T1显示率83.3%(10/12例)。结论 高频超声可为臂丛神经的形态学观察提供新的影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左侧双椎动脉伴进入横突孔位置变异1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患者女,41岁.因长期头晕,近日加重而来就诊.查体:血压14.6/10kPa.临床诊断:颈椎病,脑供血不足.彩超所见:左锁骨下动脉发出两条椎动脉(图1),并行一段后,位于后方的椎动脉(LVA2)进入第六颈椎[C6]横突孔,位于前方的椎动脉(LVA1)呈"挥鞭"样走行于C6横突前缘,于第六颈椎与第五颈椎(椎C6-5)间段前后两条血管并为一条椎动脉(LVA)上行入第五颈椎(C5)横突孔而后入颅(图2).右侧椎动脉走行正常.超声诊断:左侧双椎动脉伴入横突孔位置变异.  相似文献   

10.
臂丛神经的声像图特征及正常测值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 用超声观察正常人臂丛神经(BPN)锁骨上部的声像图特征及正常测值,了解左、右侧测值间有无差异,为临床诊治臂丛神经性疾病提供依据.方法 在44例无颈部及上肢疾患志愿者的颈部两侧设定斜线后放置探头.沿斜角肌之间做斜矢状切面扫查,观察BPN纵切面图像特征;再旋转探头,观察其横切面图像特征,并在前、中斜角肌间测量神经直径.结果 BPN纵切声像图特征为条状低回声,其强回声缘清晰;横切面呈圆形或类圆形的低回声,其强回声外缘不明显;用彩色多普勒显示血流,横切面位于锁骨下动脉后上方.测量结果,左、右侧上、中、下干分别为:(2.21±0.25)mm、(2.53±0.30)mm、(2.60±0.45)mm;(2.16±0.20)mm、(2.64±0.37)mm、(2.80±0.50)mm.经方差分析,两侧上、中干相比,中干均较粗;而中干与下干相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各干左、右侧对比,无明显差异.结论 臂丛神经在声像图上的特征性表现可为临床诊断神经性疾病提供形态学依据,用健侧测值作为对照,可作为判断正常与异常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