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我院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为患者医疗安全和护理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12年上报的55例护理不良事件资料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类型的前5位分别是摔倒或坠床、导管脱落、给药错误、院内压疮以及医源性皮肤损伤,占上报护理不良事件的83.64%(46/55)。结论:为进一步提升护理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应增强护理人员风险意识、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三不放过原则"在急诊急救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为降低急诊急救护理中不良事件提供参考。方法:根据医院在急诊科护理组实施"三不放过原则"管理急救护理的不良事件为分界线,分为2015年7~12月的实施前组和2016年1~7月的实施后。实施前按照传统的急救护理不良事件管理模式处理,实施后采用"三不放过原则"进行管理,比较实施前后急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护患纠纷率、不良事件发生原因、急救护理人员对急救相关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考核结果、急救护理人员对急救工作的满意度、医院行政部门对急救护理室服务质量的考核情况。结果:实施前急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69件,实施后降为31件(P0.05);实施前护患纠纷、急救护理知识掌握考核合格率、急救护理人员对急救工作的满意率与实施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实施后护患纠纷低于实施前,急救护理人员专业考核结果合格率、护理人员工作满意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采用"三不放过原则"管理急诊急救护理的不良事件,可有效提升护理人员对急救护理的认知水平和满意度,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急救护理的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在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医院于2018年1月起实施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将2017年7~12月设为实施前,2018年1~6月设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手术室不良事件的管理效果。结果:实施前共发生不良事件43例,上报率为16.28%;实施后发生不良事件例数21例,上报率为85.71%(P0.05);实施后护理人员对不良事件的认知及态度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实施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能有效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对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的认可度,提高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率和护理质量管理满意度,杜绝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妇产科护理中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并探讨有效的对策。方法:选取妇产科患者150例患者作为参考组,对其护理中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有效的管理对策;另选取150名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组采取改进后的措施,比较护理措施实施前后护理差错发生情况及患者对护理满意情况。结果:违规操作、沟通不良、能力不足、评估不足等是妇产科护理中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明显大于参考组(P0.05)。结论:针对妇产科护理中不良事件发生原因给予针对性的管理对策,提高护理人员的预见性及业务水平能够有效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促进护患关系的改善。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SHEL模式用于护理中发生不良事件的作用,并对相关原因进行分析和总结,提出相应防范对策。方法:选取医院2016年120例护理不良事件,应用SHEL模式对其进行分析。结果: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主要有护理人员相关因素、工作场所和设施、患者、医院环境,其中占首位的为护理人员相关因素。结论:SHEL模式应用于护理不良事件中,具有显著效果,护理人员因素为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医院可加强对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同时完善医院基础设施及工作流程的建设,改善医院住院环境等,避免SHEL模式护理中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患者住院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分析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及特点,探讨避免不良事件发生的对策,为提高患者安全、制定相应防范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某二甲医院2011-2012两年儿科护理部上报的30起不良事件,对不良事件进行分类,对发生原因进行研究。结果:护理不良事件前三位为坠床、输液相关事件、用药错误;主要原因是沟通不足、责任心不强和能力不强。结论:医院应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和专业技能,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以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老年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提出针对性管理建议,提高老年科护理质量。方法:对医院老年科2017~2019年出现的40例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产生的原因,提出针对性建议。结果:老年护理不良事件主要为跌倒、管道类事件、输液给药事件、压疮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护理人员核心制度执行不到位、工作经验不足、风险意识薄弱、责任心不强、病情观察不到位、临床硬件配套不到位、陪护人员素质偏低和管理不精细等。采取加强培训、提高护士综合素质;规范护理管理、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完善风险管理、改进设施设备等措施后,护理质量得到提升,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明显减少。结论:针对老年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保证老年患者的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分析护理管理中跌例不良事件的原因及对策。方法:通过对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发生的126例护理不良事件原因进行分析,采用根因分析法,通过护理评估、护理安全措施干预,以期达到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的目的。护理管理的改进包括成立跌例不良事件管理小组,健全落实本院已有的防跌例工作制度,组织各级护理人员进行患者防跌例护理系统性培训和学习。对每一起跌例事件进行上报,护理管理小组参与并协助科室分析原因,总结典型案例进行分享。结果:各科室的护理人员对患者发生跌例风险的评估能力及准确性明显提高,跌例不良事件发生的比例明显减少。结论:进行专业化的护理管理培训和科学的人员排班对于防跌例护理工作的开展具有显著的成效,大大提高了医护人员的业务能力,患者及家属满意度也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应用SHEL模型对医院门诊中所发生输液不良事件的发生原因进行分类及统计学分析,据此制订适宜的护理管理策略从而降低门诊输液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对门诊发生例输液不良事件进行回顾并结合SHEL模型进行相关因素的分析,针对不同类型因素制订相应管理策略,包括对护理人员的岗位培训,优化门诊工作环境,优化输液服务流程,加强输液质量监控等措施,并且对改良前后门诊出现输液不良事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SHEL模型分析结果显示,52例输液不良事件中,与软件因素,即护理人员业务素养相关的占90.4%;与硬件因素,护理场所硬件设施相关的占21.2%;与临床环境相关的占32.7%,当事人及他人因素占25.0%。经过SHEL模型改良后,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P0.001),患者满意度明显上升(P0.001)。结论:SHEL模型应用可全方位对输液不良事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降低门诊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患者安全是医院管理和护理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医疗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基础,通过对常见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原因分析,针对性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纠纷.方法:对2011年发生的28例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8例不良事件中,目前护患沟通和输液相关事件在不良事件中占有重要的比例,成为护理管理中不可忽视的隐患,必须强化护理人员的沟通意识和技巧,严格落实护理工作制度,加强对药物的核对,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双高不良事件正解情景剧模式在血透室护理安全培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血透室2018年5月~2019年2月期间收治71例患者诊疗护理过程,统计双高不良事件发生率,分析原因,之后对护理人员展开正解情景剧模式安全培训。后随机抽选2019年4~12月培训后血透室收治71例患者展开调查,记录双高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理工作人员对安全培训管理工作的满意度,与培训前比较差异。结果:培训后双高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培训前(P<0.05);培训后血透室护理人员对安全培训管理工作满意度高于培训前(P<0.05)。结论:双高不良事件正解情景剧模式应用于血透室护理安全培训管理中效果显著,能有效促进护理人员专业水平及风险防范意识提升,降低患者双高不良事件发生率,医患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血透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类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建议,以增强患者满意度,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金华市人民医院2012年1月~2018年1月血透室发生的84起不良事件,归纳并分析其原因。结果: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是规章制度不完善、未按规范操作、责任心不强、与患者沟通不到位、专业技术不熟练、透析机器参数设置错误、耗材质量差、消毒不到位,交叉感染、患者精神经济压力大,护理要求高。结论:医院应加强管理,健全工作制度,加大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医护人员的法律意识。护理人员应加强专业技能学习,加强对患者的宣教,提高患者的信任度,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重症医学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提高重症监护科护理服务能力。方法:对某三级综合医院重症监护科2018年12月~2019年12月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调查,统计不良事件发生次数,对不良事件进行分类,采用根因分析法剖析发生原因,提出整改对策。结果:2018年12月~2019年12月医院重症监护科共接收患者1023例,其中发生护理不良事件36例,占3.5%。结论:针对重症监护室的特殊性引起的三大矛盾,应增强责任和风险意识,正确认识重症监护科的特殊性;成立专科质检小组,定期进行不良事件讨论分析;建立健全诊疗规范规章制度,加强考核;定期分析不良事件,建立健全诊疗规范,加强考核;建立陪检陪护中心,严格执行护理分级制度等,以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护理不良事件类型、原因及护理人员的工作年限分析,探讨如何避免和降低不良事件发生。方法:对医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上报的74起不良事件,就不良事件的种类、原因及相关护理人群进行分析。结果:护理不良事件前三位分别是给药错误、跌倒、压疮。主要原因分别是违反护理核心制度、责任心不强、违反操作规程、病人无效沟通、病人安全管理不到位。工作5年以下的低年资护士是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高危人群。结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严格要求护士遵守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加强责任心培养;护理部应建立无惩罚性不良事件上报制度,优化人员配置,加强护理工作安全管理,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对护理不良事件进行追踪检查,实施改进措施。探讨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对策及倡导"非惩罚性"主动自愿的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系统,从而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知信行模式应用于护理安全管理工作中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于2017年8月~2018年6月在医院护理安全管理工作中应用知信行模式,对护理人员做关于护理安全文化方面的培训,在提高其对护理安全的认知同时希望转变人员的工作态度。比较实施知信行模式前后医院的护理不良事件积极上报率、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结果:知信行模式应用于护理安全管理后,医院的高危人群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的综合护理质量评分及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讨论:知信行模式在护理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不仅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同时还保证了护理工作的质量,护理不良风险大大降低,患者的接受度普遍较高。护理人员对护理安全的认知更深入,主动汇报护理不良事件,护理态度积极。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普外科导管护理操作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有效、规范的导管安全标识措施以提高导管护理安全。方法:以湖州市中心医院2011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2500普外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11年2月~2012年2月期间的120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该期间导管护理操作发生不良事件的原因进行系统的分析,提出规范的导管安全标识措施。这些措施主要包括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对患者进行安全宣教、对导管安全标识的内容和分类进行规范,将2012年2月~2013年2月期间采取措施后的1300例患者设为实验组。对两组患者的导管护理操作不良事件发生的几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发现对照组患者发生导管护理不良事件18例,发生率1.5%。实验组发生不良事件5例,发生率0.38%。对照组患者发生导管护理操作不良事件的几率显著高于实验组,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导管安全标识能够有效地降低普外科导管护理操作不良事件发生的几率,有效地促进导管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耳鼻喉科护理操作的潜在风险,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浙江省湖州市中心医院耳鼻喉科2014~2015年发生的64例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导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风险因素,针对性地提出防范措施。结果:护理操作中的潜在风险因素为科室管理因素、患者及家属因素、护理人员自身因素和社会因素。结论:针对风险因素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可预防潜在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护理不良事件的常见类型及特点,探讨护理不良事件的管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护理不良事件,对护理不良事件的常见类型、责任护士工龄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201例案例中,患者识别错误、治疗时间错误、非计划拔管位居前3位,3年及以下护龄护士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占84%。结论:应完善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增加护理缺陷分享,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提高护士安全防范意识,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由于精神科护理工作较特殊,在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要不断加强专业技能,提升护理质量,对不同的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方案,以此有效的预防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基于此,本文就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主要是从患者方面、护理人员方面分析,并探究其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