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目的:探讨肿瘤科护理管理中应用"伯乐"思想的效果,促进护理管理质量的提高和持续改进。方法:医院自2017年2月引入"伯乐"思想,比较实施前后护士的工作积极性,以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和患者满意度。结果:护士的工作积极性显著提高,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结论:肿瘤科的护理管理中引入"伯乐"思想,可提高护士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护理质量,避免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护理不良事件的类型和发生原因,以及护理人员对不良事件的认知。方法:采用回顾分析法,分析2012~2016年医院发生的385起护理不良事件的类型和原因;采用调查研究法,调查295名护理人员对不良事件的认知。结果:护理不良事件居前4位的依次是给药错误、跌倒/坠床、压疮和非计划性拔管;主要原因是护理人员未严格执行"三查七对"、与患者沟通不良、健康教育欠缺、对患者评估不足、护理操作不规范;护理人员对不良事件的认知状况良好。结论:加强对护理人员的相关培训,提高综合素质,采取非惩罚性不良事件上报制度,进行根因分析并改正,可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的住院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三不放过原则"在急诊急救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为降低急诊急救护理中不良事件提供参考。方法:根据医院在急诊科护理组实施"三不放过原则"管理急救护理的不良事件为分界线,分为2015年7~12月的实施前组和2016年1~7月的实施后。实施前按照传统的急救护理不良事件管理模式处理,实施后采用"三不放过原则"进行管理,比较实施前后急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护患纠纷率、不良事件发生原因、急救护理人员对急救相关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考核结果、急救护理人员对急救工作的满意度、医院行政部门对急救护理室服务质量的考核情况。结果:实施前急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69件,实施后降为31件(P0.05);实施前护患纠纷、急救护理知识掌握考核合格率、急救护理人员对急救工作的满意率与实施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实施后护患纠纷低于实施前,急救护理人员专业考核结果合格率、护理人员工作满意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采用"三不放过原则"管理急诊急救护理的不良事件,可有效提升护理人员对急救护理的认知水平和满意度,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急救护理的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五心"工作法在新生儿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12月在医院住院的380名新生儿为研究对象,2016年5月~2017年2月实施"五心"工作法前的190例为对照组,2017年3~12月实施"五心"工作法后的190例为观察组,比较家属满意度评分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实施后家属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显著减少(P0.05)。结论:将"五心"工作法用于新生儿护理,可以提高新生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寻找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薄弱环节,对不良事件分类、发生原因进行研究分析,为预防不良事件,为护理管理提供依据。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前两位的是用药物治疗错误与患者人身安全。主要原因是护士核心制度没有落实,工作流程执行不力,低年资护士工作能力不够。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重症医学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提高重症监护科护理服务能力。方法:对某三级综合医院重症监护科2018年12月~2019年12月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调查,统计不良事件发生次数,对不良事件进行分类,采用根因分析法剖析发生原因,提出整改对策。结果:2018年12月~2019年12月医院重症监护科共接收患者1023例,其中发生护理不良事件36例,占3.5%。结论:针对重症监护室的特殊性引起的三大矛盾,应增强责任和风险意识,正确认识重症监护科的特殊性;成立专科质检小组,定期进行不良事件讨论分析;建立健全诊疗规范规章制度,加强考核;定期分析不良事件,建立健全诊疗规范,加强考核;建立陪检陪护中心,严格执行护理分级制度等,以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产房内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从而制定安全管理对策,减少和杜绝医疗纠纷的发生。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浙江省嘉善县第一人民医院产房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并探讨相应安全管理对策。结果:发生产房护理不良事件主要有产妇自身因素、医护人员因素、医院及科室管理层面的因素等。结论:针对产房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积极采取安全管理防范对策,可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确保母婴平安。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医院高频次护理不良事件的归因分析,寻找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薄弱环节,探讨对策,为护理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本院2016年1-9月护理系统上报的不良事件进行分类统计,用归因理论对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结果:护理不良事件排在前3名的依次为:给药错误18例,占33.3%,跌倒9例,占16.7%,管道脱落9例,占16.7%。结论:使用归因理论对高频次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减少给药错误、跌倒和管道脱落的发生,有效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使用激励上报制度对宁海县妇幼保健院儿科护理不良事件的管理效果。方法:宁海县妇幼保健院儿科从2014年开始设立主动上报不良事件的制度,但未设立奖惩制度,因此选择2015年护理人员主动上报的不良事件作为对照,选择从2016年设立激励上报制度后,护理人员主动上报的不良事件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和上报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的报到例数增加,上报较为及时,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类别减少(P0.05)。结论:使用激励上报制度能够促进儿科护理人员上报护理不良事件,同时能够降低不良事件的种类,有利于不良事件的处理,保证护理安全。采用激励上报制度管理护理不良事件,护理部可以掌握临床工作中发生的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全院2012年1~12月份共34例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探讨避免发生不良事件的对策,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方法采用全年发生的不良事件进行统计分析发生不良事件的原因并提出护理对策。结果发生不良事件排在前四位的是医嘱执行错误、给药错误、漏输液体和无腕带标识。结论发生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护士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责任心不强、护士工作超负荷、专业理论基础差、沟通不到位、患者文化程度低和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妇产科护理中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并探讨有效的对策。方法:选取妇产科患者150例患者作为参考组,对其护理中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有效的管理对策;另选取150名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组采取改进后的措施,比较护理措施实施前后护理差错发生情况及患者对护理满意情况。结果:违规操作、沟通不良、能力不足、评估不足等是妇产科护理中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明显大于参考组(P0.05)。结论:针对妇产科护理中不良事件发生原因给予针对性的管理对策,提高护理人员的预见性及业务水平能够有效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促进护患关系的改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患者安全是医院管理和护理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医疗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基础,通过对常见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原因分析,针对性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纠纷.方法:对2011年发生的28例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8例不良事件中,目前护患沟通和输液相关事件在不良事件中占有重要的比例,成为护理管理中不可忽视的隐患,必须强化护理人员的沟通意识和技巧,严格落实护理工作制度,加强对药物的核对,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唱收唱付"方案在小儿感染科静脉给药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医院自2018年7月起在小儿感染科静脉给药管理中实施"唱收唱付",将2018年1~6月设为实施前,2018年7~12月设为实施后,实施前528例,实施后626例,比较实施前后不良事件和护理纠纷发生率。结果:实施"唱收唱付"后,小儿感染科静脉给药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护理纠纷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唱收唱付"用于小儿感染科静脉给药护理管理,能够减少不良事件和护理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在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医院于2018年1月起实施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将2017年7~12月设为实施前,2018年1~6月设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手术室不良事件的管理效果。结果:实施前共发生不良事件43例,上报率为16.28%;实施后发生不良事件例数21例,上报率为85.71%(P0.05);实施后护理人员对不良事件的认知及态度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实施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能有效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对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的认可度,提高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率和护理质量管理满意度,杜绝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非处罚性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对促进护理安全管理的效果。方法:建立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中医院护理安全监察部门,制定并实施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对出现的不良事件及时分析原因,提出整改建议,完善护理工作流程,并制定预防措施。比较上报制度实施前后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率及护士对护理管理工作满意度。结果:护理不良事件实施非处罚性上报制度前不良事件发生32例,上报14例,上报率43.75%。实施后不良事件发生89例,上报84例,上报率94.38%。上报制度实施前后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分别为65.3%和95.9%(P0.05)。结论:非处罚性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有利于促进护理安全管理,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在血液净化患者中,影响护理安全的危险因素和改进措施。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血液净化患者800例进行分析,总结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制定改进措施,并比较实施措施后的效果。结果:影响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因素包括人员、技术、制度、患者、环境,实施措施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5%明显低于实施前的7.7%。结论:影响血液净化患者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因素较多,采用改进措施提高护理质量,能够显著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探讨如何减少不良事件的管理对策。方法对本院65例护理不良事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护理不良事件前3位分别是给药错误、压疮与输液相关事件,主要原因是查对不严、评估不足与沟通不良。结论:医院要从系统管理上进行改进,强化培训教育,合理使用人力资源,以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耳鼻喉科护理操作的潜在风险,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浙江省湖州市中心医院耳鼻喉科2014~2015年发生的64例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导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风险因素,针对性地提出防范措施。结果:护理操作中的潜在风险因素为科室管理因素、患者及家属因素、护理人员自身因素和社会因素。结论:针对风险因素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可预防潜在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及时纠正临床护理缺陷,预防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提高护理质量与安全。方法:通过完善相关制度及流程,鼓励主动报告护理不良事件,坚持无惩罚性主动报告的原则。结果:护士的风险管理意识增强,风险管理能力提高,护理安全管理机制处于良好、有序的运行中。结论:该管理方法可提高护理不良事件管理的效果,改变护理不良事件的结构,促进护理不良事件的良性转归,从而提高护理安全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护理不良事件类型、原因及护理人员的工作年限分析,探讨如何避免和降低不良事件发生。方法:对医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上报的74起不良事件,就不良事件的种类、原因及相关护理人群进行分析。结果:护理不良事件前三位分别是给药错误、跌倒、压疮。主要原因分别是违反护理核心制度、责任心不强、违反操作规程、病人无效沟通、病人安全管理不到位。工作5年以下的低年资护士是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高危人群。结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严格要求护士遵守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加强责任心培养;护理部应建立无惩罚性不良事件上报制度,优化人员配置,加强护理工作安全管理,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