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游惠明 《中国油脂》2021,46(6):98-101
为探明不同种源地香叶树作为油料树种的开发价值,采集了全国6省20县市的香叶树果实,对香叶树全果、果肉及籽的油脂含量及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并采用ward法对不同种源地香叶树籽油脂肪酸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香叶树全果、果肉以及籽的平均油脂含量分别为43.31%、42.38%及46.12%;全果油脂肪酸组成以月桂酸、油酸和癸酸为主;果肉油以油酸和棕榈酸为主;而籽油则以月桂酸和癸酸为主,月桂酸含量为53.20%~70.30%,月桂酸和癸酸总含量达76.40%~90.10%;聚类分析将不同种源地香叶树分为3大类,云南省、贵州省及广西省的香叶树属低月桂酸类型,福建省、江西省及湖南省的香叶树属中高月桂酸型。香叶树可作为生产中碳链脂肪酸的新晋树种,福建省的香叶树籽油脂含量高,且籽油中月桂酸含量高,作为中碳链脂肪酸的原料地具有明显的开发优势。  相似文献   

2.
郭雪  池泽平  兰蔚  王娟  张鹏远 《中国油脂》2024,49(4):139-144
旨在为选育性状优良、适合于油用开发的滇牡丹种质资源提供参考,对人工栽培在同一环境的9个种源滇牡丹籽百粒鲜质量和百粒干质量、含水率、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粗脂肪含量、脂肪酸组成及含量进行了测定,对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及各指标与种源地地理因子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对脂肪酸组成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人工栽培到同一环境后,不同地理种源滇牡丹籽各指标均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可溶性蛋白(变异系数21.76%)、亚油酸(变异系数19.57%)及豆蔻酸(变异系数18.52%)差异较大;丽江河西种源滇牡丹籽粗脂肪含量最高,达到21.64%;丽江鲁甸种源滇牡丹籽中的α-亚麻酸含量最高(42.84%);相关性分析表明,百粒鲜质量(p<0.01)、百粒干质量(p<0.05)与种源地海拔高度存在显著正相关;PCA表明,硬脂酸、α-亚麻酸、十一酸、油酸、癸酸及亚油酸最能反映出不同种源滇牡丹籽中脂肪酸的组成情况,经聚类分析,在欧氏距离为5时,9个种源滇牡丹籽被分为3个大簇。综上,种源对滇牡丹籽的营养成分存在一定影响,在开展油用滇牡丹人工育种工作时,应充分考虑育种过程中父母本的种源地...  相似文献   

3.
为深入了解云南特种木本油脂的营养价值和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采用气相色谱(gas chromatography, GC)和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对云南9种特种木本油脂(铁核桃油、青刺果油、澳洲坚果油、美藤果油、辣木籽油、漆树籽油、橡胶籽油、普洱茶叶籽油、牛油果油)中的脂肪酸组成和角鲨烯含量进行了定量分析,并用橄榄油作为对照,比较了它们在脂肪酸组成及角鲨烯含量上的差异,同时利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le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 CA)来进一步比较它们之间的聚类及相似情况。结果在所有的9种特种木本油脂中共检出脂肪酸组分17种,共有成分8种,成分以油酸、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和α-亚麻酸等为主,各种油脂之间脂肪酸组成及比例差异较大,各具特色;除了漆树籽油中以饱和脂肪酸(saturated fatty acid, SFA)为主,含量为77.2 %,其它油脂主要以不饱和脂肪酸(unsaturated fatty acid, UFA)为主,含量均不低于70.0 %,其中美藤果油和铁核桃油甚至超过90.0 %。9种特种木本油脂中角鲨烯含量差异较大,普洱茶叶籽油、牛油果油和澳洲坚果油中含有较高含量的角鲨烯,铁核桃油和青刺果油中含量稍低,而美藤果油、辣木籽油、漆树籽油和橡胶籽油中角鲨烯含量均小于10 mg/kg。结合脂肪酸组分及比例,PCA 和CA 能实现9种特种木本油脂之间各自的较好区分,并进一步分析发现澳洲坚果油与辣木籽油;铁核桃油与美藤果油;漆树籽油与牛油果油;普洱茶叶籽油与橄榄油、青刺果油、橡胶籽油,它们之间在聚类图上相似距离较近。总之,云南9种特种木本油脂都极具开发利用价值,研究结果能为繁荣我国食用油市场,提高经济效益和人民健康水平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采用气相色谱法对7种特种油脂的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并对烘箱法加速氧化前后7种特种油脂的过氧化值(POV)和TBA值进行测定。结果表明:7种特种油脂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显著高于饱和脂肪酸含量;黄秋葵籽油棕榈酸含量最高,为26.86%,木瓜籽油油酸含量最高,为36.80%,哈密瓜籽油亚油酸含量最高,为62.31%,牡丹籽油α-亚麻酸含量最高,为39.21%;加速氧化条件下,牡丹籽油和黄秋葵籽油的POV上升较慢,品质稳定性较好,而核桃油、小麦胚芽油、玉米胚芽油和木瓜籽油的POV上升速度较快,品质容易下降;加速氧化条件下,黄秋葵籽油、哈密瓜籽油、玉米胚芽油等的TBA值相对较低且稳定,而核桃油的TBA值最高且随温度升高增加较快。  相似文献   

5.
α-亚麻酸(ALA)是人体必需脂肪酸,在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中具有多重作用。旨在确定ALA在食用油脂中的物质基础与其功能的构效关系,实现精准的膳食脂质营养,对6种富含ALA食用油脂的总脂肪酸组成、甘油三酯中脂肪酸的位置分布情况、甘油三酯分子构成、脂质伴随物和消化特性等研究内容进行了总结和分析。6种富含ALA食用油脂主要脂肪酸组成为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ALA,其中:紫苏籽油、亚麻籽油和牡丹籽油的ALA含量较高;不同富含ALA食用油脂甘油三酯中脂肪酸的位置分布存在显著差异,蚕蛹油的ALA主要分布在sn-2位,牡丹籽油和火麻仁油的ALA主要分布在sn-1,3位;不同富含ALA食用油脂甘油三酯的分子结构类型存在显著差异;富含ALA食用油脂的脂质伴随物主要为维生素E和甾醇,其中沙棘籽油的维生素E和甾醇含量均高于其余5种食用油脂;富含ALA食用油脂的消化程度和消化速率均低于非富含ALA食用油脂。  相似文献   

6.
为了深入研究和开发木本油料油脂资源,选取7种木本油料油脂和4类指标(脂肪酸组成、角鲨烯、β-谷甾醇和α-生育酚)进行品质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茶叶籽油棕榈酸含量(16. 22%)最高,油茶籽油的油酸含量(80. 55%)最高,核桃油的亚油酸含量(59. 13%)最高。国内橄榄油和进口橄榄油的脂肪酸组成非常相似;国内橄榄油、进口橄榄油和油茶籽油的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比例相近。国内橄榄油和进口橄榄油的角鲨烯含量远高于其他5种油脂,分别为4 521. 8 mg/kg和6 294. 7 mg/kg; 7种木本油料油脂β-谷甾醇含量在475. 1~2 459. 2 mg/kg之间,红松籽油中β-谷甾醇含量最高;除了核桃油,其他油样中均检测到α-生育酚;聚类分析和多维尺度分析得出国内橄榄油和进口橄榄油品质几乎没有差异;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4种主成分,建立7种木本油料油脂品质综合评价指数并排序,为进口橄榄油国内橄榄油油茶籽油茶叶籽油香榧油红松籽油核桃油。  相似文献   

7.
目的明确牡丹种皮油的脂肪酸组成及相对含量,并与牡丹籽油和4种常见干果(核桃、巴旦木、杏仁、开心果)的脂肪酸组成进行比较,为牡丹种皮油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索氏抽提法对4种干果中的脂肪进行提取,以硫酸-甲醇法对6种油脂样品甲酯化,采用GC-MS检测结合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脂肪酸的组成及相对含量。结果牡丹种皮油与牡丹籽油中均含有棕榈酸、棕榈油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5种脂肪酸,其不饱和脂肪酸比例均超过90%,尤其是亚麻酸的含量分别高达51.1%和44.7%;而核桃中含有棕榈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4种脂肪酸,亚油酸是其主要成分;巴旦木、杏仁、开心果中主要含有棕榈酸、油酸、亚油酸3种脂肪酸,以单不饱和脂肪酸油酸含量最高。结论牡丹种皮油中含有大量多不饱和脂肪酸,其中亚麻酸的含量尤其突出,较牡丹籽油含量更高,是一种优质的保健食用油。  相似文献   

8.
为比较不同品种石榴籽油的油脂品质差别,以10个品种的石榴籽油为样本采用气相色谱技术(GC)分析了其主要脂肪酸组成,采用国标方法测定其过氧化值(POV)和碘值,并研究了储存期石榴籽油的POV变化。结果显示,10个品种的石榴籽油棕榈酸含量为1.77%~3.01%,油酸含量为1.20%~5.12%,亚油酸含量为1.67%~2.95%,石榴酸含量为52.54%~89.78%;POV为0.002 25~0.008 6 g/100 g之间,碘值为143.4~162.2 gI/100 g;储存期石榴籽油POV存在跃变现象。表明不同品种石榴籽油在品质上存在一定的差别,其中石榴酸是各品种的主要脂肪酸并且品种间含量差异较大,都属于高不饱和植物油,保健价值高,但容易氧化变质,不耐储存。  相似文献   

9.
分析比较了四川地区主栽品种金艳、红阳、红实2号、金实1号、海沃德、徐香及新西兰主栽品种猕猴桃籽出油率,并采用GC-MS结合PCA分析了7个品种脂肪酸组成及角鲨烯相对含量。结果显示:海沃德猕猴桃籽出油率最高(28.28%),亚麻酸、油酸、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为猕猴桃籽油中主要的脂肪酸(85.7%~87.1%)。不同品种之间差异较大的脂肪酸有亚麻酸、十六烷酸和十八烷酸,但不同猕猴桃籽油脂肪酸构成差异较小。不同品种籽油中角鲨烯相对含量在1.01%~1.72%,金艳含量最高(1.72%),金实1号含量最低(1.01%)。  相似文献   

10.
开展不同产地不同类型油用牡丹籽油品质分析,对于后期不同类型油用牡丹合理推广具有一定指导意义。本研究对6个不同产地的‘凤丹’和紫斑牡丹种子百粒质量进行测定,利用气质联用色谱法(GC-MS)对其种仁油脂成分及含量进行测定,并探讨了脂肪酸组分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产地‘凤丹’百粒质量变化较大,平均在19.56 - 32.69 g之间,紫斑牡丹百粒质量较为一致,平均24.32 - 25.39 g。不同产地两类油用牡丹籽油脂肪酸成分一致,不饱和脂肪酸均占总脂肪酸的85%以上,所有油脂成分中α-亚麻酸含量最多,平均为57.25±8.11 mg/g;不同产地及类型油用牡丹脂肪酸含量存在差异,其中湖北产紫斑牡丹籽油的总脂肪酸含量、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及α-亚麻酸含量均最高,除保康外,其他产地牡丹籽油的饱和脂肪酸及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是‘凤丹’高于紫斑牡丹。牡丹籽油脂肪酸各组分与环境因子中的纬度、年降雨量和年平均气温呈现显著正相关(P < 0.05),与海拔呈显著负相关(P < 0.05)。综合分析认为‘凤丹’较适合在低海拔地区推广,紫斑牡丹更适应高海拔环境;油用牡丹种质需要挖掘,新品种的选育在后期需要加强。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不同种源元宝枫种子含油率、脂肪酸变异程度与变异规律,并发掘元宝枫优良种质,提高元宝枫油用价值,采用脉冲核磁共振仪、气相色谱仪对元宝枫天然分布区内14个种源138个单株种子含油率与脂肪酸组分定量测定。结果表明:元宝枫种子含油率介于17.81%~36.56%,平均为28.57%,种源间差异极显著,以代钦塔拉种源(32.47%)、永寿种源(32.09%)较高,种子含油率存在随地理纬度、海拔升高而升高的趋势;元宝枫籽油中富含丰富不饱和脂肪酸(91.47%),依次为亚油酸(32.97%)、油酸(25.19%)、芥酸(16.49%)、花生一烯酸(7.90%)、神经酸(5.76%)、亚麻酸(2.76%),其中功能性脂肪酸-神经酸介于3.90%~7.85%,变异系数为12.62%,种源间差异极显著,以济源种源(6.54%)、平泉种源(6.29%)较高,具有筛选高神经酸特异种质资源的基础;各性状在种源地间表现出不同的变异性(5.18%~9.30%)和遗传多样性(1.22~1.60),以南京、临汾、永济种源较高;性状间相关性分析表明,种子含油率越高,种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越高,饱和脂肪酸含量越低;脂肪酸组分间不同相关性对优质籽油种质资源的筛选具有指导意义;测试指标与种源地理-生态因子间相关性分析表明,脂肪酸含量呈现出多样的地理变异趋势,海拔与温度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2.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以十九烷酸为内标,对6个不同产地红花椒籽油的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的红花椒籽含油量差异较大,样品间脂肪酸组分相同,但相同组分间其含量有一定差异;6个不同产地样品的油含量范围为15.25~23.45g/100g;共鉴定出11种脂肪酸组分,主要成分均为棕榈酸、棕榈油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不同产地的花椒籽油中油酸、亚油酸、亚麻酸、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间差异较大,可将红花椒籽的含油量和脂肪酸组分的差异作为鉴别其产地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摘 要: 目的 明确牡丹种皮油的脂肪酸组成及相对含量,并与牡丹籽油和4种常见干果(核桃、巴旦木、杏仁、开心果)的脂肪酸组成进行比较,为牡丹种皮油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索氏抽提法对4种干果中的脂肪进行提取,以硫酸-甲醇法对6种油脂样品甲酯化,采用GC-MS检测结合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脂肪酸的组成及相对含量。 结果 牡丹种皮油与牡丹籽油中均含有棕榈酸、棕榈油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5种脂肪酸,其不饱和脂肪酸比例均超过90%,尤其是亚麻酸的含量分别高达51.1%和44.7%;而核桃中含有棕榈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4种脂肪酸,亚油酸是其主要成分;而巴旦木、杏仁、开心果中主要含有棕榈酸、油酸、亚油酸3种脂肪酸,以单不饱和脂肪酸油酸含量最高。 结论牡丹种皮油中含有大量多不饱和脂肪酸,其中亚麻酸的含量尤其突出,较牡丹籽油含量更高,是一种优质的保健食用油。  相似文献   

14.
采用微波-超声协同提取法,通过正交优化制备八角金盘籽油和果油,并比较两种油脂的理化特性和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提取时间90 s、微波功率250 W、液料比10 mL/g 时,籽油出油率为34.43%;提取时间150 s、微波功率250 W、液料比10 mL·g-1 时,果油出油率为11.32%。籽油出油率明显比果油高。两种油脂除碘值外,其他理化指标差异不明显,其理化指标均达到GB / T 2716-2018食用植物油国家标准。籽油的主要脂肪酸为十五碳一烯酸(3.08%)、亚油酸(7.04%)、油酸(87.42%),其中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为98.64%;果油的主要脂肪酸为花生酸(0.96%)、亚麻酸(1.71%)、硬脂酸(3.25%)、棕榈酸(5.08%)、油酸(25.96%)、亚油酸(61.61%),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89.52%。本研究为八角金盘油脂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28种功能性食用油脂的脂肪酸组成,包括8种国家新食品原料(新资源食品)目录油脂。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gas chromatography-flame ionization detection,GC-FID)方法对28种油脂的脂肪酸组成进行研究。在GC-FID图谱基础上,得出了所测的28种植物油脂中37种脂肪酸的指纹图谱。根据脂肪酸的保留时间和峰面积进行定性和相对定量,进而分析饱和脂肪酸(saturated fatty acid,SFA)、不饱和脂肪酸(unsaturated fatty acid,UFA)、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PUFA)、单不饱和脂肪酸(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MUFA)组成,从而分析样品的脂肪酸组成。结果在28种功能性油脂中,芍药籽油、芥花油、美藤果油、文冠果油、星油藤种子、翅果油等10种油脂UFA含量都在90%以上;MUFA含量最高为澳洲坚果油80.3%,其中,PUFA含量以美藤果油最多,达到82.0%,星油藤种子油次之,为81.1%,二者亚油酸(C18:2)和亚麻酸(C18:3)均含量高达40%;漆树种仁油、毗黎勒油、秋葵籽油、油瓜油的SFA含量均超过30%。结论该研究对探讨利用脂肪酸指标评价新型功能性油脂的营养价值及其开发利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9种野生牡丹籽油主要脂肪酸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开展我国不同牡丹资源种子的脂肪酸成分评价,对于进一步筛选与培育优良油用牡丹新品种具有重要意义。试验对9种野生牡丹和1个牡丹栽培品种‘凤丹’(对照)的籽油进行提取,使用气质联用色谱法(GC-MS)分析其脂肪酸成分,并采用内标法对其主要脂肪酸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牡丹种籽的出油率存在差异,杨山牡丹(Paeonia.ostii)的出油率最高,达到22.31%;牡丹籽油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依次为亚麻酸、亚油酸和油酸;不同牡丹种的籽油中主要脂肪酸的总含量差异显著,狭叶牡丹(P.potaninii)籽油中主要脂肪酸的总含量最高(90.29 g/100 g粗提油),显著高于对照栽培品种‘凤丹’(P.ostii‘Feng Dan’)籽油中的含量(71.62 g/100 g粗提油);不同牡丹种的籽油中单体脂肪酸的含量差异显著,狭叶牡丹(P.potaninii)籽油中亚麻酸的含量(39.45 g/100 g粗提油)是最低含量四川牡丹(P.decomposita)中的3倍,亚油酸的含量(25.06 g/100 g粗提油)也显著高于最低含量卵叶牡丹(P.qiui)(9.03 g/100 g粗提油)。因此,在油用牡丹新品种选育和种质资源评价方面,要综合考虑不同种和生态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以荠菜籽为原料,采用溶剂法提取其中的油脂,并分析了油脂脂肪酸组成、V_E含量及理化性质。结果表明,提取荠菜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2 h、提取温度35℃、料液比1:8,油脂提取率为35.40%;荠菜籽油含多种脂肪酸,其中α-亚麻酸含量最高,为31.6%,其次是亚油酸和油酸,分别含20.0%、18.4%,芥酸含量极少,仅0.42%,不饱和脂肪酸占84.72%,必需脂肪酸占51.60%,V_E为41.40 mg/100 g;荠菜籽油呈透明浅黄色,有荠菜籽香味,酸价和过氧化值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相似文献   

18.
对香榧及油脂品质进行分析研究,为浙江省香榧资源的综合利用和质量评价提供依据。采用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对香榧及油脂品质进行评价。果实性状指标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而理化指标中除蛋白质和出油率与果实性状有相关性,其他均无相关性。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香榧果实性状在品质评价中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对香榧种仁氨基酸组成及维生素分析发现,香榧种仁中含人体必需氨基酸达7种,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和烟酸,为香榧作为优质蛋白质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对香榧籽油脂脂肪酸组成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香榧籽油主要含有12种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总量的88.0%,系统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香榧籽油与花生油组成最为相似。果实性状指标在香榧果实评价中具有重要意义,主成分分析结果为香榧品质评价指标的简化提供了可能。香榧籽油的研究结果为香榧籽油做为保健食品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牡丹籽油和亚麻籽油均属于亚麻酸型油脂。分析比较了牡丹籽油和亚麻籽油脂肪酸组成、甘油三酯组成、生育酚、角鲨烯以及甾醇等化学组成。结果表明:牡丹籽油主要脂肪酸为亚麻酸(45.41%~45.92%),其次为亚油酸和油酸,分别占23.72%~26.34%、20.32%~23.20%;亚麻籽油主要脂肪酸为亚麻酸(54.93%)、油酸(19.92%)以及亚油酸(16.26%);牡丹籽油占主要组分的甘油三酯均为LLLn+OLn Ln、LLL+OLLn与LLn Ln,其含量分别为21.37%~21.67%、14.88%~15.44%以及13.56%~14.98%;Ln Ln Ln(23.10%)、LLLn+OLn Ln(18.44%)与LLn Ln(13.41%)是亚麻籽油的主要甘油三酯;牡丹籽油及亚麻籽油均以γ-生育酚为主;牡丹籽油γ-生育酚含量为823.61~963.17 mg/kg,而亚麻籽油的仅为487.75 mg/kg;牡丹籽油角鲨烯含量为28.60~62.66 mg/kg,而亚麻籽油的仅为18.00 mg/kg。安徽及山东产凤丹牡丹籽油甾醇总量最高,超过了4 600 mg/kg,而亚麻籽油甾醇总量为3 269.49 mg/kg;牡丹籽油主要甾醇组分为谷甾醇,占甾醇总量的55.50%~62.17%,其次为Δ5-燕麦甾烯醇(25.28%~28.01%);同样,谷甾醇是亚麻籽油中含量最高的甾醇组分,占甾醇总量的52.59%,其次为24-亚甲基胆甾醇+芸薹甾醇以及Δ5-燕麦甾烯醇。  相似文献   

20.
王伟  魏丽萍 《食品科学》2016,37(22):107-111
采用溶剂回流法及气相色谱法,分析全西藏范围内9 个种源的光核桃仁出油率、油脂种类及相对含量特征。结果表明,9 个种源的光核桃仁出油率差异显著,均值为44.96%;光核桃油中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极高,均值为90.901%,主要由油酸和亚油酸组成,油酸相对含量的变化范围为45.280%~71.360%,最高值为芒康县的光核桃;亚油酸相对含量的变化范围为18.010%~44.340%,最高值为亚东县光核桃;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均值为9.099%,主要成分为棕榈酸和硬脂酸,棕榈酸相对含量的变化范围为5.829%~7.354%,最高值为亚东县光核桃;硬脂酸相对含量的变化范围为1.600%~3.034%,最高值为察隅县光核桃。基于11 种脂肪酸相对含量特征的聚类分析表明,米林县、左贡县、波密县、八宿县光核桃仁油脂相对含量特征相近,芒康县则与其他种源光核桃油脂特征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