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研究不同贮藏时间对硫熏天麻化学成分和二氧化硫残留量的影响,为解决硫磺熏蒸天麻药材质量和安全问题提供科学依据。将天麻与硫磺熏蒸天麻及其饮片在相同条件下贮藏,分别测定天麻8种有效成分和二氧化硫残留量。结果发现,硫熏后天麻及其饮片中天麻素类含量相比未硫熏天麻显著降低,且硫熏天麻中的二氧化硫残留量显著高于硫熏天麻饮片中的,即在相同条件下,硫熏对天麻质量的影响程度显著大于天麻饮片。在8个月的贮藏时间内,天麻药材中8种化学成分含量整体变化不大。但贮藏4个月后,天麻、硫熏天麻及其饮片中的化学成分和二氧化硫残留量均出现显著变化,并且天麻药材中二氧化硫残留量降幅较大,可达50%以上。  相似文献   

2.
比较硫熏前后的黄芪有效成分含量差异以及二氧化硫残留量差异,为建立替代硫磺熏蒸法的黄芪药材合理的加工工艺提供依据。以甘肃陇西同一采收期的黄芪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加工方法对黄芪进行加工,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黄芪有效成分的含量,采用2011年版药典修订方法测定二氧化硫残留量。黄芪甲苷三倍量硫磺熏蒸组含量最高,十成干硫熏组最低;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阴干组含量最高,3次硫熏组含量最低;二氧化硫残留量各硫磺熏蒸组均严重超标,其中3次硫熏组最高。  相似文献   

3.
《中药材》2016,(10)
目的:全面了解各使用环节黄芩药材及饮片的质量状况,为监管提出合理建议。方法:对196批全国抽样的黄芩样品,分别选择UPLC测多种黄酮类成分含量、二氧化硫残留量测定、黄橙色染料筛查等三个方面进行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96批黄芩样品中,14批黄芩药材全部合格,合格率达100%;182批黄芩饮片,74批不合格,合格率仅59%,主要不合格项目为二氧化硫残留量。结论:黄芩药材总体质量较好,黄芩饮片质量主要问题体现在炮制加工环节硫黄过度熏蒸,提示监管部门监管重点在加工炮制环节。  相似文献   

4.
硫磺熏蒸对杭白菊化学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采用HPLC对硫熏前后杭白菊中的8种化学成分进行定量比较,发现硫熏前后的杭白菊化学组成有较明显的差异,黄酮苷类及奎宁酸类成分的含量降低,而黄酮苷元的含量升高,酚酸类成分含量降低,进一步采用SMCA P+11.0软件对硫熏前后的杭白菊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及偏最小二乘聚类判别模式分析(PLS-DA);PCA分析结果显示,6批杭白菊样品分别聚成2组,分别为杭白菊热风干燥组和硫熏组;通过PLS-DA分析提取出对硫熏前后杭白菊分组贡献率大于1(VIP>1)的3个成分,分别为木犀草素,芹菜素,木犀草苷;同时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相结合对硫熏前后杭白菊中硫,锰,铁,铜,铅4种元素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硫磺熏蒸后杭白菊中S含量显著高于未熏组(P<0.05)。研究发现,硫磺熏蒸使杭白菊中的化学成分发生改变,硫残留量增加,因此,认为硫磺熏蒸对杭白菊的化学品质具有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化学成分定量分析与多元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可快速、直观地分析硫熏前后杭白菊化学成分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为规范杭白菊的加工工艺及其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全面了解各使用环节黄芩药材及饮片的质量状况,为监管提出合理建议。方法:对196批全国抽样的黄芩样品,分别选择UPLC测多种黄酮类成分含量、二氧化硫残留量测定、黄橙色染料筛查等三个方面进行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96批黄芩样品中,14批黄芩药材全部合格,合格率达100%;182批黄芩饮片,74批不合格,合格率仅59%,主要不合格项目为二氧化硫残留量。结论:黄芩药材总体质量较好,黄芩饮片质量主要问题体现在炮制加工环节硫黄过度熏蒸,提示监管部门监管重点在加工炮制环节。  相似文献   

6.
目的:测定辖区内市售中药材及饮片二氧化硫的含量。方法:收集不同品种103批,采用酸碱滴定法测定经硫磺熏蒸处理过的药材或饮片中二氧化硫的残留量。结果:17批超过药典标准规定的限度,占16.50%。结论:部分品种二氧化硫残留量超标,应加强监管。  相似文献   

7.
目的测定硫磺熏前后黄芪中黄酮类和皂苷类成分的变化,确定硫磺熏对黄芪药材质量的影响,为评价熏硫加工对黄芪质量的影响提供依据。方法对收集的黄芪进行熏硫加工,采用HPLC-DAD法测定了毛蕊异黄酮苷、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芒柄花素4种黄酮成分,UPLC-ELSD法测定了黄芪皂苷Ⅰ、黄芪皂苷Ⅱ、黄芪皂苷Ⅲ、黄芪甲苷4种皂苷成分。结果硫磺熏过的黄芪药材中毛蕊异黄酮苷、芒柄花苷含量降低,毛蕊异黄酮、芒柄花素、黄芪皂苷I、黄芪皂苷Ⅲ、黄芪甲苷的含量变化不明显。结论黄芪熏硫加工后,黄酮苷成分有所降低,其余成分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中药材及饮片在贮存过程中,为防止虫蛀、霉变等情况发生,经常使用硫磺熏蒸工艺。但有研究表明药材经硫熏后,表面会残留大量的二氧化硫,对人体产生一定的毒副作用,而且其化学成分会发生量或质的改变,进而影响药理作用,降低饮片质量。分析数据库中相关文献和报导,列举硫熏后对中药质量产生的影响,归纳硫熏药材鉴别检测方法,针对硫磺熏蒸中药材现状,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为规范管理硫熏中药材问题,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硫磺熏蒸白芍在储藏一年中其芍药苷及二氧化硫残留的变化,为解决白芍质量与安全的硫磺熏蒸相关性问题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白芍与硫磺熏蒸白芍药材及其饮片在相同条件下储藏一年,分别测定其芍药苷、二氧化硫残留量。结果:白芍硫磺熏蒸后芍药苷含量显著性降低;在切片及煎煮过程中芍药苷也有所下降;芍药苷含量最低为2.805%;符合2015年版《中国药典》中芍药苷含量不低于1.6%的要求;硫磺熏蒸会导致二氧化硫残留,以饱和硫磺熏蒸白芍,残留量最高为284.239 mg·kg~(-1),但低于二氧化硫残留量检查项目限度"二氧化硫残留量不得超过400 mg·kg~(-1)"的规定;且在切片、煎煮以及储藏过程中会损失大部分。结论:白芍经硫磺熏蒸后,芍药苷含量下降明显,且有二氧化硫残留;但软化、切片及煎煮过程中二氧化硫残留量大大降低,硫磺熏蒸技术现阶段可以保留。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硫熏及不同硫熏程度对白术化学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硫熏前后白术化学成分进行定性筛选,并通过硅胶柱色谱以及波谱数据进行提取分离和结构确证;采用离子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对白术中二氧化硫残留量和东莨菪内酯的含量进行测定,并考察二者的相关性。结果:白术经过硫磺熏蒸后,会对其香豆素类成分东莨菪内酯和伞形花内酯产生影响,硫磺熏蒸白术中东莨菪内酯含量随二氧化硫残留量的升高而降低,直至为零。结论:随着白术硫磺熏蒸程度的增加,东莨菪内酯的含量降低。硫磺熏蒸严重影响白术的品质,故在对白术进行硫熏时应严格控制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珍珠母超微粉蛋白、寡肽对小鼠镇静安眠作用。方法利用PCPA制造小鼠失眠模型,观察小鼠的自主活动情况,ELISA法测小鼠血中ATCH含量并计算脑及脑系数。结果阳性对照组、寡肽组小鼠的自主活动次数显著降低,小鼠血中ACTH的含量增加,但脑干系数无影响。结论超微粉寡肽类成分(MCP)镇静安眠活性最强,为镇静安眠主要活性部位,调节ACTH可能是其镇静安眠机制。  相似文献   

12.
丁香苦苷不同给药途径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并比较丁香苦苷单体两种给药途径在家兔体内的药物动力学过程,考察丁香苦苷单体口服后的绝对生物利用度。方法:家兔静脉注射丁香苦苷注射液和灌胃给予丁香苦苷水溶液,采集血样,固相萃取小柱活化方法处理血浆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丁香苦苷血浆浓度,采用药动学软件3P97进行数据处理,确定药动学参数。结果:丁香苦苷静脉给药后在体内符合二室模型分布,其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如下:T1/2α为2.41min,T1/2β为15.38min。灌胃给药后丁香苦苷的药动学行为符合一级吸收二室模型,Cmax为17.91min,T1/2(α)为9.642min,T1/2(β)31.748min。绝对生物利用度为35.9%。结论:丁香苦苷单体经口服和静脉两种给药途径给药后,吸收和消除均较快。  相似文献   

13.
蔚晓慧 《山东中医杂志》2003,22(10):585-586
简要论述了《老老恒言》中有关老年养生的思想和方法 ,认为饮食以调理脾胃为要 ,应注意饮食有节、五味调和、清淡为补 ;起居以养静为要 ,应注意调顺四时、起居有常、静养与导引相结合 ;养性以安命为要 ,应注意清心寡欲、修心养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了竞争力理论与战略理论,分析了中药产业竞争力提升的环境与条件,提出了提升中药产业竞争力的三大战略目标、三大总体战略、四条战略举措及三个实施阶段与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15.
病性的变化和转化以及疾病的传变是中医病理学的2个核心问题。它们可分别从阴阳五行数学的公理1和公理2、3得到圆满的解释。病性变化,其症结在于主导属性明晰度的大小发生变化;病性转化,其症结则在于主导属性明晰度的正负号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胃脘痛证候的量化诊断规律。方法:以因子分析方法对808例胃脘痛患者的临床四诊信息进行分析。结果:因子分析从胃脘痛临床症状中提取12个因子,分别代表脾胃湿热、脾胃虚寒、肝胃气滞、气阴两虚、胃热炽盛、胃阴亏虚、肝胃郁热、脾胃气虚等8个证候,同时对各个证候进行量化。结论:因子分析所得的胃脘痛的常见证候分类及量化诊断为临床辨证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肿瘤科成立以来,确立了以中医综合治疗结、直肠癌为主攻方向,不断探索具体治疗方法和建立系统评价体系的成长历程。他们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结直肠癌专病建设组长单位,牵头联合全国26家医院以及挪威国家补充替代医学研究中心,进行的中医结直肠癌的诊疗方案的验证工作,牵头制定《结直肠癌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以及探索建立辐射社区医院的结直肠癌中医三级防治网络等工作,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广泛认可,具有典范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对中医学科建设与学科带头人培养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中医学术发展的历史沿革回顾,提出了中医药学科建设的总体构思,指出要发展一个大的一级学科,首先要有教育,这是发展学科的基础;其次是科研来提高教育水平,并指导临床;再次是临床;三者缺一不可。同时提出了学科带头人应具备的条件及如何培养学科带头人。  相似文献   

19.
胡方林 《中医教育》2010,29(1):37-39
传统的闭卷考试不能很好地反映方剂学教学的效果,因此,我们试行了以多种形式相结合的考试改革,考试成绩由笔试、机试、平时3个方面组成。结果大大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教师教学水平,带动了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的全面进行。  相似文献   

20.
六经皆有咳嗽,寒热皆可致咳,治疗上不可拘于一理一方,当穷究其机,辨证施治,方能事半功倍。以六经辨证为纲,分析《伤寒杂病论》对咳嗽的有关论述,以期提高咳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