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单节段和相邻两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颈椎前路手术减压范围及颈椎前路Windows钢板内固定问题。方法 回顾分析2,4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颈椎前路椎间盘摘除植骨融合术治疗,其中13例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采取部分椎体切除加椎间盘摘除、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未做钢板内固定;5例颈椎间盘突出伴颈椎失稳患者行部分椎体切除加椎间盘摘除、椎间植骨融合,应用颈椎前路Windows钢板内固定治疗;6例相邻两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采取椎间盘摘除加椎体次全切除、椎间植骨融合,应用前路Windows钢板内固定治疗。重点介绍了手术方式选择、手术技巧及注意事项等。结果平均随访1年,观察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颈椎融合情况,优良率96%。结论 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患者行颈椎前路减压、椎问植骨融合术可不需钢板内固定,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伴颈椎失稳患者行颈椎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以及相邻两节段间盘突出患者行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术需行颈椎前路Windows钢板固定,Windows钢板系统能够为减压节段提供足够的即刻稳定性。手术效果取决于减压彻底性及脊髓本身有无变性。  相似文献   

2.
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分析颈椎间盘突出症72例临床资料,观察其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及手术疗效。结果:颈椎间盘突出症分为中央型和侧方型。前者以脊髓受压,后者以神经根受损为主要临床表现。MRI检查可以明确显示类型。对72例临床病例进行术后随访30-37个月,优良率为90%。结论:MRI对本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对病情较重,尤其神经根型颈椎间盘突出症者及经过正规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者应选择以颈前路手术为主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脊髓型颈椎病及颈椎间盘突出是一种常见的颈椎疾病,可引起四肢无力甚至四肢全瘫,严重者出现高位截瘫。经前路颈椎间盘摘除植骨融合术,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及颈椎间盘突出可靠有效的方法。我院自1994年以来,应用此项技术治疗22例颈椎病及颈椎间盘突出患者,效果满...  相似文献   

4.
目的:报告CIoward经颈前路术式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疗效分析。方法:采用前路术式切除椎间盘、自体髂骨植骨、钛板固定。结果:10例中根型颈椎病2例,安全痊愈。脊髓型术后症状全部得到改善。结论:前路手术对颈椎间盘突出症效果好,减压彻底,术后并发症少。病程长,受累节段多的疗效差。因此,早期手术是保证术后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①目的 评价带钢板椎间融合器(PCB)在颈椎间盘突出症前路减压融合术中的应用及其近期疗效。②方法 6例颈椎间盘突出症病人行前路减压后,选用相应规格的PCB材料置人减压椎间隙内,在非影像学监控下安全打人上下2枚螺钉并于椎间融合器内行松质骨植骨。③结果 本组病例均无手术并发症,术后X线片显示PCB内置物位置、颈椎间盘高度及颈椎曲度均良好。随访最长27个月,无螺钉退出、断钉、颈椎失稳及假关节现象。病人症状明显改善。④结论 PCB用于颈椎间盘突出症前路减压融合固定,能即刻恢复颈椎生物力学稳定性及颈椎间盘高度,方法简便,固定可靠,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颈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方法以及影响手术结果的因素。方法:对32例行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并椎间植骨融合患者进行回顾分析,随访平均26个月。结果:疗效优24例、良4例、可2例、差2例,优良率87.5%。结论:颈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效果可靠,发病间隙应结合临床及影像学进行定位诊断,手术方法和病程对治疗效果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颈前路减压BAK植入椎体融合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应用颈前路减压BAK植入融合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16例,随访观察其早期固定及后期融合效果。结果:16例患者都能早期恢复活动,术后3-4个月均获得骨性愈合,手术无并发症,无BAK移位。结论:BAK植入椎体间融合在颈椎椎间盘突出症前路减压术中有良好的早期固定,后期融合作用。  相似文献   

8.
朱国太  谢跃 《海南医学》2006,17(11):121-121,36
目的 探讨颈前路减压治疗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的治疗效果.方法 本组41例,均采用前路减压后植骨内固定.结果 本组病例均或随访,随访时间6月~3年,按Odom评分,优11例,良24例满意6例,优良率85%.结论 颈前路减压术是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症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前路手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效果。方法:总结82例病人的手术疗效。结果:手术优良率95.1%,结论:前路手术损伤小,出血少,可完全切除了病灶,稳定了颈椎,扩大了椎管,对于合并椎管狭窄亦应先行前路手术。  相似文献   

10.
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54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或置入PCB系统。结果 54例中29例获得完整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年7个月,根据综合疗效评定(40分法)治疗效果,优10例,良15例,进步4例,总优良率为86%。结论 有明显的症状体征或仅有轻微体征或虽无体征、经保守治疗3个月不见改善的颈椎间盘突出患者,宜行颈椎间盘摘除加植骨融合术。  相似文献   

11.
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在临床上较常被延误诊治,本文通过对近年来的文献检索回顾,分析其诊断、治疗现状和进展,总结诊断和治疗的方法方式,以有助于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及治疗效果。方法:56例颈椎间盘突出症前路环钻减压切除椎间盘,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后随访,平均17个月。结果:颈椎间盘前路减压的手术效果较后路好。对颈腰段同时或先后发生者,除非腰椎间盘突出症状很明显,一般先行颈段手术。结论:颈椎间盘突出症病程超过2年者疗效差;MRI可了解脊髓变性情况,估计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颈椎间盘突出的手术治疗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颈椎间盘突出,其中脊髓型53例,神经根型12例,均行前路开槽减压植骨融合术。结果脊髓型椎间盘突出术后症状和体征消失明显较神经根型颈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效果好,脊髓型优艮率92.45%,可、差类10例患者中,神经根型占50%。结论脊髓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出现症状和体征者。应积极行手术治疗,对于神经根型的行前路手术应慎重考虑。  相似文献   

14.
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综合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丰文 《海南医学》2005,16(3):33-33,24
目的 探讨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综合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颈椎间盘突出症158例,综合治疗82例,药物治疗76例。结果 综合治疗组痊愈56例,治愈率相对提高26%,复发率相对降低46%。结论 综合治疗能够增强疗效、缩短疗程,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微创颈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3例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前进行磁共振成像(MRI)和CT检查确诊,行微创颈前路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同时行减压及颈椎椎体间融合器融合术。随访28例,平均随访时间22.6月,观察病人的椎体间高度、颈椎生理曲度、融合率、内植物并发症并进行功能评价。结果28例均获得骨性愈合,术后椎体间高度和颈椎生理曲度维持满意,未发生内植物并发症。采用Odom评定,优22例,良4例,一般2例,差0例,优良率92.8%。结论微创颈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可及早解除脊髓压迫,并使颈椎融合节段获得术后即刻稳定,提高椎体间骨性融合率和维持术后椎体间高度,并能维持脊髓减压疗效。  相似文献   

16.
颈椎间盘突出症32例临床分析郭红云,娜仁,娜荣(第一附院老年病科)颈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率低,症状不典型者易漏、误诊。本文中32例患者均以头晕、恶心、呕吐、眼胀为主要临床表现收入内科病房,经检查除外内科疾患及耳性眩晕,经颈椎CT检查证实为颈椎间盘突出症。...  相似文献   

17.
闫锋 《中外医疗》2009,28(33):135-136
颈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临床表现为颈部不适、活动受限、颈肩部疼痛、患侧肢体麻木无力,严重者行走不稳、下肢痉挛性瘫痪。颈前路手术已经成为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较有效的方法之一,可直接切除脊髓椎管前方的致压物,彻底减压;术后患者可早期活动,减少长期卧床的痛苦。由于手术部位的特殊性,在护理上要求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介绍等离子刀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新方法。方法 通过78例应用等离子刀技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总结探索适应证、安全性、并发症及手术方法技巧。结果 经78例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操作简单,安全有效,无创伤不破坏颈椎结构,对椎管内组织无干扰,见效快,达到手术治疗效果。结论 此方法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新方法,应予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颈前路手术治疗颈椎间盘多节段突出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10月~2011年1月收治的经颈前路手术治疗的颈椎间盘多节段突出症患者38例,对于压迫最严重的节段行椎体次全切除,对于次要节段行椎间盘切除,取自体髂骨植骨配合颈前路钢板作内固定.对患者术后进行JOA评分,进而评价术后疗效.结果38例患者术后随访1年,术后颈椎恢复正常,受压节段脊髓膨隆良好.术前JOA评分为(8.91±0.62)分,术后1年JOA评分为(15.34±0.65)分,术前术后JO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14例,良22例,可2例,临床治疗优良率为94.74%.结论颈前路手术能有效改善颈椎生理曲度,融合率较好,神经功能评分较高,效果明显,是治疗颈椎间盘多节段突出症的首选.  相似文献   

20.
张小德  杨民  张少勇  别克 《农垦医学》2001,23(3):170-171
颈腰痛是当前所有国家均面临的主要健康问题,而椎间盘突出症是引起颈腰痛的主要原因。在治疗上以保守治疗、封闭、牵引及手术治疗为主,而经皮椎间盘切吸术是近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有效的新技术、新方法。我院自1999年4月引进该项技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11例,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