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起声波提取山核桃油技术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正交实验法研究超声波法提取山核桃油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影响山核桃油提取率的主要因素是油料与溶剂量比,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影响其次.其最佳提取条件为时间40min、温度50℃、油料与容积量比1:10.经分析测定超声波法提取山核桃油的脂肪酸成分明显多于索氏法,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也明显高于索氏法提取的油脂的脂肪酸.主要含不饱和脂肪酸,其中油酸(C18:1)、亚油酸(C18:2)及亚麻酸(C18:3)含量约为92%,饱和脂肪酸含量约为7%.  相似文献   

2.
超声波辅助法提取山核桃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山核桃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丰富,是一种功能性油脂.试验采用超声波辅助法提取山核桃油,研究超声波处理参数,提取溶剂、液料比、提取时间对超声提取山核桃油的影响.结果表明,正己烷是较理想的山核桃油提取溶剂;适当增加溶剂量、提取时间、超声波功率,山核桃油得率随之增加;超声波辅助提取山核桃油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波料比为7:l(mL:g),超声功率为646 W,超声时间为64 min,山核桃油得率为51.5%.超声波辅助提取是一种有效的油脂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3.
以橡胶籽为原材料,通过超声波辅助溶剂法提取橡胶籽油。以橡胶籽油提取率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料液比、超声功率、超声时间、超声温度进行响应面优化试验;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橡胶籽油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石油醚提取效果最好,料液比1∶12.4(g/mL)、超声功率306 W、超声时间47 min、超声温度45.7℃,在此条件下橡胶籽油提取率可达 42.80%。橡胶籽油主要是由棕榈酸(C16∶0)、硬脂酸(C18∶0)、油酸(C18∶1)、亚油酸(C18∶2)和 α-亚麻酸(C18∶3)组成,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到 79%以上。  相似文献   

4.
利用超声波辅助索氏提取技术对沙棘果肉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采用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技术,考察果油脂肪酸组分。通过进行提取温度、回流时间、料液比、超声时间4 个因素的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沙棘果油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70(g/mL)、提取温度55 ℃、超声辅助提取30 min、索氏提取回流时间6 h,沙棘果油提取率为28.14%,其中共检测出24 种脂肪酸,其中主要包括棕榈油酸和棕榈酸,相对含量分别为35.56%和59.37%。因此利用超声波辅助索氏法提取沙棘果油,可以为医药和工业生产提供更优质和丰富的原材料。  相似文献   

5.
以苹果籽为原料,以传统的索氏提取法为参照,采用超声波法辅助提取苹果籽油,研究超声功率、超声时间、超声温度、溶剂用量和物料粒度等单因素对苹果籽出油率和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的基础上,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条件,并分析苹果籽油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在粉碎粒度为50目、超声温度45℃、溶剂液料比7:1(mL:g)、超声功率为400 W、超声时间为30 min的条件下苹果籽油的出油率和提取率最高.GC-MS分析表明苹果籽油主要含不饱和脂肪酸,以亚油酸、油酸、棕榈酸为主,三者的含量总和占总脂肪酸总量的93%,索氏法和超声辅助法获得的油的成分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以鹅肥肝为研究对象,采用响应面分析法研究超声波提取法提取鹅肥肝油的工艺条件.试验采用超声提取法,鹅肥肝为试验材料,石油醚为提取剂.以鹅肥肝油收率为指标,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超声波功率为因素设计四因素三水平响应面试验,筛选鹅肥肝油超声波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并利用气相色谱法对该条件下制备的鹅肥肝油进行脂肪酸含量的测定.试验表明,1)采用优化的超声波提取法对鹅肥肝油的进行提取,大大缩短了提取时间.2)超声波提取法提取鹅肥肝油的最佳工艺为:料液比1∶5、超声波功率为400 W、提取时间为11 min、提取温度为35℃,鹅肥肝油的收率为67.44%,比溶剂浸提法提高22.22%.3)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表明,脂肪酸主要为不饱和脂肪酸,其中棕榈酸25.08%、棕榈烯酸4.25%、油酸56.28%、肉豆蔻酸0.83%、亚油酸1.50%,共占71%以上.优化的超声波提取法是提取鹅肥肝油比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山核桃油中的脂肪酸GC法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GC(气相色谱)分析了索氏法、超声波法、水剂法三种方法提取的安徽宁国产山核桃油中的脂肪酸的成分及含量.脂肪酸组成中分另q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其含量占比例分别为92.11%,92.64%,92%,主要为油酸(C18 : 1)、亚油酸(C18 : 2)及亚麻酸(C18 : 3),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为7.8%,7.2%,7.56%,主要为棕榈酸.  相似文献   

8.
以竹柏果仁为原料,采用单因素与响应面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超声波辅助索氏提取法提取竹柏果仁油的工艺进行优化,并考察其理化性质与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竹柏果油最适提取工艺条件为:以正己烷为提取溶剂,提取温度75℃,料液比140(g/mL),提取时间150min。该条件下,竹柏果仁油提取率为29.32%。经GC-MS定性、定量分析可知,竹柏果油中共检出9种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95.81%,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76.27%)显著高于单不饱和脂肪酸(19.54%);其中亚油酸含量最高,并富含油酸、二十碳二烯酸和二十碳三烯酸。  相似文献   

9.
分别采用直接浸出、索氏提取和超声波辅助提取三种方法从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 C9-JN2010)藻粉中提取油脂.选择了三种方法各自的最适提取剂,研究了提取时间对提取率的影响以及提取方法对小球藻油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方法的提取率最高可分别达到84.06%、89.11%和88.66%,所得油脂在脂肪酸组成上无明显差别.超声波辅助提取法的提取效率最高、具有工业放大的前景.小球藻油中亚麻酸、亚油酸等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可作为功能性油脂进行开发.  相似文献   

10.
山核桃油水代法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水代法提取山核桃油的可行性和工艺条件,试图为山核桃油生产提供新的途径。本研究以山核桃为原料,以出油率为指标,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研究水代法提取山核桃油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影响山核桃油出油率的因素顺序依次为振荡温度、浆液pH和料液比。最佳提取条件为140℃下烘烤45 min、料液比1∶5、浆液pH 5.0、60℃振荡150 min和转速5 500 r/min离心30 min。在此条件下出油率达79.3%,其油以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约92%,主要为油酸(C18∶1)、亚油酸(C18∶2)和亚麻酸(C18∶3);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约为7%,主要为棕榈酸。  相似文献   

11.
仇农学  高霞 《食品科学》2007,28(11):50-55
本研究通过二次回归正交旋转试验,探讨了超声波辅助提取苹果籽油的工艺条件,得出了超声波辅助提取苹果籽油的数学模型,确定了最佳提取条件为:液料比为8,提取时间为35min,提取温度为35℃,超声波频率为60kHz。气质联用分析结果表明,苹果籽油中含有8种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占89.39%;与索氏提取法对比,超声波辅助提取是一种可靠、高效的提取苹果籽油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4,(7):218-222
为提高马齿苋籽油的提取率和油品品质,以马齿苋籽油提取率及理化性质为指标,利用超声辅助酶解法预处理马齿苋籽,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马齿苋籽油,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确定酶解法预处理的最优条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超声辅助酶解-索氏提取联用法和传统索氏提取法制备的马齿苋籽油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并比较。结果表明:酶解法预处理的最优工艺条件是加酶量2.0%,酶解温度50℃,酶解pH 6.0,液固比(mL∶g)6∶1,此条件下马齿苋籽油提取率可达86.8%,与传统索氏提取法相比提高了15.43%。两种方法所得的马齿苋籽油中均含有多种不饱和脂肪酸,且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大于85%,其中亚麻酸含量大于39%。  相似文献   

13.
以榛子为原料,通过压榨、索氏提取和超声波辅助法提取榛子油。以榛子油的得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优化了提取工艺,并对榛子油的理化性质、脂肪酸组成、元素组成及主要官能团进行分析,以比较不同提取方法对榛子油成分和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法提取榛子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温度60℃、超声时间50min、液料比10:1(mL:g)和超声波功率480W,榛子油得率为64.97%;索氏法提取榛子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4h、提取温度84℃、料液比、榛子油得率为62.93%;压榨法提取榛子油前需要对榛子进行烘干,烘干时间40min,榛子油得率为45.90%。对榛子油的理化性质、油脂中金属元素及脂肪酸组成进行了研究,榛子油中主要有磷、锌、镁、钾、钙等元素,榛子油的脂肪酸主要由顺油酸、花生酸、顺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棕榈一烯酸、十八碳三烯酸、花生一烯酸和十七碳酸组成,其中顺油酸和顺亚油酸GC含量最高,二者之和达92%以上。  相似文献   

14.
薄壳山核桃油水酶法提取工艺优化及品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优化薄壳山核桃油水酶法提取工艺,以薄壳山核桃仁为原料,采用水酶法提取油脂,筛选出水酶法提油的适宜酶制剂。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研究料液比、加酶量、酶解温度、酶解时间和酶解pH对薄壳山核桃油提取率的影响,并对比了水酶法、压榨法和溶剂浸提法3种方法制取的薄壳山核桃油的品质。结果表明:蛋白酶为适宜的酶制剂;水酶法提取薄壳山核桃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 4、加酶量2.5%、酶解温度55 ℃、酶解时间2.0 h、酶解pH 8,在此条件下薄壳山核桃油提取率为68.44%;薄壳山核桃油中含有7种主要脂肪酸,分别是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α-亚麻酸、花生酸和顺-11-二十碳烯酸,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0%以上,且以油酸和亚油酸为主,油酸含量高达70%以上,亚油酸含量在15%以上。3种制油方法中,水酶法制取的薄壳山核桃油具有较高的油酸、生育酚、总酚、β-谷甾醇和角鲨烯含量,油脂品质最好。水酶法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核桃油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15.
高梁红色素萃取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索氏萃取法、微波萃取法、超声波萃取法三种方法对比研究了影响提取高粱红色素的各种因素:即溶液的酸碱性、提取温度、时间、功率、液固比。实验结果表明:索氏萃取法的最佳条件为70%体积分数、pH3左右的酸性乙醇,萃取温度75℃,液固比100:1(ml/g),萃取时间240min:微波萃取法溶剂的最佳条件为体积分数70%乙醇,pH2,液固比45:1(ml/g),功率720W,萃取时间1.5min。超声波萃取法的最佳条件为提取温度65℃,功率80W,液固比45:1(ml/g),时间60min。索氏萃取法、微波萃取法、超声波萃取法高粱红色素的产率分别为16.5%、15.03%和13.38%。虽索氏萃取法产率略高于微波萃取法,但综合考虑能耗、萃取时间及操作流程,微波法有省时、快速、节能和节省溶剂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的提取方法对沙枣籽油组成、含量和出油率的影响,确定适宜的沙枣籽油提取方法。方法:分别采用超声波提取法、溶剂浸提法、索氏抽提法制取沙枣籽油,经气相-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鉴定3种提取方法所获油脂的组成和含量异同。结果:3种方法对沙枣籽油脂肪酸组成、含量和出油率均有较大影响。索氏抽提法的出油率最高(26.81%),所获油脂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72.66%;超声提取法出油率(26.69%)居中,与索氏抽提法无显著差异,所获油脂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84.7%;溶剂浸提法出油率最低(25.12%),所获油脂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63.44%。结论:3种方法各有特点,相比之下超声波提取法用时最短,油脂品质最好,更适宜沙枣籽油的提取。  相似文献   

17.
以环己烷为提取溶剂,采用响应面法(RSM)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侧柏籽油的工艺条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取液料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超声波功率为影响因素,以侧柏籽油提取率为响应值,应用中心组合试验设计(central composite design,CCD)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响应面分析,并采用GC-MS 测定侧柏籽油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提取侧柏籽油的优化工艺条件为:液料比7:1(mL/g)、提取时间38min、提取温度55℃、超声波功率270W,在此工艺条件下,侧柏籽油提取率为93.47%;GC-MS 测定结果表明侧柏籽油中富含不饱和脂肪酸,总含量达到84.37%,其中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的含量分别为28.41%、11.40% 44.56%。  相似文献   

18.
水酶法提取黄粉虫油工艺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碱性蛋白酶和胰蛋白酶复合水解黄粉虫提取黄粉虫油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在酶解时间、加酶量、液料比、温度、pH五个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提油率为评价指标,利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了温度、加酶量、pH等酶法提取黄粉虫油的条件。优化的工艺条件为:酶解温度50.04℃,加酶量799.38U/g(原料),pH8.49,液料比5:1,酶解时间120min,此条件下提油率为78.51%。水酶法提取黄粉虫油品质优于石油醚提取,采用GC-MS法对黄粉虫油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共检出18种脂肪酸,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76.22%。  相似文献   

19.
以奇亚籽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奇亚籽油。通过单因素设计实验研究溶剂种类、料液比、超声时间、烘烤温度、烘烤时间对奇亚籽出油率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了超声波辅助提取经烘烤预处理奇亚籽油脂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超声波提取奇亚籽油脂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烘烤温度160℃,烘烤时间46 min,料液比1∶17,超声时间55 min。在最优工艺条件下,奇亚籽的出油率为(39.41±0.72)%。奇亚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丰富,其中亚麻酸(C18∶3n3)质量分数最高为62.90%,亚油酸(C18∶2n6c)质量分数为18.25%。  相似文献   

20.
通过正交试验对索氏提取法提取乌榄种仁油的工艺进行优化,用GC-MS分析甲酯化处理后的乌榄种仁油的脂肪酸组成,并对其皂化值、酸值、碘值等理化性质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乌榄种仁含油率71.4%,最佳提取工艺为以石油醚为溶剂,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5h,料液比1∶18(m∶V).乌榄种仁油的相对密度0.911 3 g/cm3,折光率1.469 1,酸价0.989 mg/g,皂化价186.2 mg/g,碘价84.6 g/100 g;脂肪酸主要成分为亚油酸、油酸、棕榈酸和硬脂酸,其中棕榈酸含量为34.96%、硬脂酸含量为4.83%,不饱和脂肪酸总量达60.21%.乌榄种仁出油率高、油的脂肪酸组成与棕榈油类似,稳定性较高,不饱和脂肪酸较高,其营养价值优于棕榈,可以归为“棕榈酸类油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