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对试剂盒检测苏丹红I 的方法进行改进,提高试剂盒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和准确性。方法 样品由磁性聚吡咯材料预处理后使用苏丹红I试剂盒进行检测。结果 结合磁固相萃取的试剂盒检测方法,提高了对苏丹红I的检测灵敏度,并将其用于食品中苏丹红I的检测,方法检出限比直接用试剂盒检测降低了3倍。结论 由于磁固相萃取样品前处理方法简单、快速、溶剂用量少,将其与试剂盒检测联用,适于食品基质中苏丹红I的现场检测,能有效避免试剂盒筛查方法的漏检情况,减少假阴性结果的出现。  相似文献   

2.
食品中苏丹红的HPLC/DAD/MS分离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雷  孙文通  李军明  李波 《食品科学》2009,30(2):215-217
本实验研究了一种针对食品中非法添加苏丹红的分析方法,采用固相萃取技术对样品进行前处理,然后用HPLC 对苏丹红样品进行分离,DAD 和MS 进行串联检测。提高了分析检测的准确性、可靠性。本方法灵敏度高,具有较高且稳定的回收率,精密度较好。分析应用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3.
<正>目的:应用固相萃取-液相色谱技术对食品中残留的苏丹红进行测定。方法:首先采取固相萃取的方法对样品进行前处理,样品得到净化之后,然后利用液相色谱方法对食品中残留的苏丹红进行分析测定。选择C18色谱柱,以甲醇:水=95:5为流动相,流速为1m L/分钟,柱温为40℃,选择478nm作为检测波长,在该条件下可以很好的测定食品中残留的苏丹红。结果:该残留分析方法的RSD在  相似文献   

4.
市场信息     
近日,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联合发布《食品中苏丹红染料的检测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国家标准,只要使用普通的高效液相色谱仪就能够准确完成检测。该标准自发布之日起实施。据介绍,该标准充分考虑我国的实际情况,采用正相吸附和固相萃取原理,一次性去除样品中辣椒色素和番茄色素对食品中苏丹红检测结果的影响,解决了  相似文献   

5.
食品中苏丹红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食品中苏丹红检测方法及其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评述了前处理方法如超声波辅助萃取、微波辅助萃取、凝胶渗透色谱、吸附薄层色谱、固相萃取、基质固相分散等技术在分析中的应用。概述了色谱法、质谱法、色-质联用法、光谱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子印迹技术用于食品中苏丹红检测的优势和局限性,并展望了未来该领域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分子印迹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辣椒制品中4种苏丹红(苏丹红Ⅰ、Ⅱ、Ⅲ和Ⅳ)的含量。方法改进GB/T19681-2005食品中苏丹红染料的检测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中的试样处理方法,使用Welchrom~?SDH分子印迹固相萃取小柱对多种辣椒制品基质进行净化,并采用Ultimate~?XB-C18(250 mm×4.6 mm, 5μm)色谱柱,以乙腈和水为流动相进行等度洗脱,于500 nm波长下测定。结果苏丹红Ⅰ、Ⅱ、Ⅲ和Ⅳ在0.1~10.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为0.9995~0.9999,回收率为88.9%~106.6%,检出限为0.01 mg/kg。结论该方法简便、灵敏度高、准确性好,适用于食品中4种苏丹红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7.
“苏丹红事件”在全国食品行业引起轰动之即,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联合发布食品中苏丹红染料的检测方法,只要使用普通的高效液相色谱仪就能够准确完成检测。该标准自发布之日起实施。据介绍,该标准充分考虑我国的实际情况.采用正相吸附和固相萃取原理,一次性去除样品中辣椒色素和番茄色素对食品中苏丹红检测结果的影响.解决了国外检测标准适用范围窄、设备昂贵、操作复杂、成本高等不足。该标准还适用于含有苏丹红一号、二号、三号、四号等添加剂的化学原料。  相似文献   

8.
实验选用氟罗里硅土(FLORISIL)固相萃取(SPE)柱对样品进行净化,用DIKMA公司C18(150×4.6mm,5μm)钻石柱为色谱柱,以含5%水的乙腈溶液为流动相,以229nm为检测波长,对辣椒食品中的苏丹红I~IV号进行了分离和检测。结果显示:苏丹红I~IV号分别在0.625~2000ng、2.5~2000ng、5~2000ng、5~2000n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分别为1、1、0.9989和0.9990。其标准回收率分别为100.76%、100.20%、99.86%、100.09%,变异系数分别为1.04%、1.80%、3.29%、3.06%。辣椒粉样品中的苏丹红I~IV号的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2.14%、103.69%、96.36%和101.93%,变异系数分别为1.49%、0.84%、0.93%和3.64%;辣椒油样品中的苏丹红I~IV号的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03%、100.81%、94.53%和99.31%,变异系数分别为2.85%、1.71%、1.92%和2.79%。苏丹红I~IV号的最低检测限分别为1.88、2.5、6.25和10μg/kg。该方法样品处理简单,灵敏度高,可在有关实验室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固相萃取-在线光化学衍生-荧光检测法同时测定辣椒制品中苏丹红Ⅰ,Ⅱ,Ⅲ,B的方法。用丙酮和乙腈的混合溶液(2∶8)提取样品中4种苏丹红染料,提取液浓缩后经C18固相萃取柱净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离,在线光化学衍生后进入荧光检测器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4种苏丹红在0.10~1.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低、中、高3个不同加标浓度下,4种苏丹红的回收率均大于85%,相对标准偏差为1.58%~4.36%;方法的检出限(LOD)为0.30~0.45μg/kg,定量限(LOQ)为1.00~1.50μg/kg。该方法具有重现性好、灵敏度高、结果准确的特点,适用于食品中苏丹红残留的分析检测。  相似文献   

10.
采用固相微萃取与高效液相色谱联用测定食品中的苏丹红。实验结果显示:苏丹红的浓度与峰面积之间呈现良好线性,相关系数0.9990,实际样品加标回收测定中,加标回收率在96%-99%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范围为0.43%-0.82%。该样品前处理方法具有快速、高效、节省溶剂的优点,同时测定结果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高、精密度好,可用于日常测定食品中的苏丹红。  相似文献   

11.
建立了等梯度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食品中苏丹红Ⅰ、Ⅱ、Ⅲ、Ⅳ的方法.样品用乙腈提取,C18作为固定相,乙腈作为流动相,检测器采用紫外可见光检测器.结果:该方法线性范围为0.15μg/mL~7.5μg/mL,相关系数均为0.999 以上(n=7),最低检出限为0.01μg/mL,回收率达到98%~102%.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快捷、灵敏度高,适用于一般实验室进行食品中苏丹红的检测.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越来越高,发展出了多种检测食品添加剂、农残、激素残留、苏丹红以及三聚氰胺等毒害物质的检查技术,固相萃取-液相色谱(SPE-LC)技术就是其中的一种。本文首先介绍了固相萃取-液相色谱法的应用优势,并分析了固相萃取-液相色谱法的应用原理,最后以食品中罗丹明B的检测为例,探讨了固相萃取-液相色谱法的运用。  相似文献   

13.
以苏丹红III核酸适配体为识别元件,以氯化血红素/G-四链体DNA酶为信号探针,结合杂交链反应信号放大策略,构建一种简单、新颖、高灵敏的生物传感器,用于苏丹红比色检测。在优化条件下,对该方法的灵敏度、准确性、特异性进行评估,最后将其应用食品中苏丹红III快速检测,并与GB/T 19681—2005法对比验证。结果显示,在优化条件下,苏丹红III质量浓度在0.5~250 ng/mL范围与450 nm波长处的吸光度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5),方法检测限为0.09 ng/mL。特异性分析显示,本方法可用于苏丹红I~IV的检测。实际样品分析中表明,食品中苏丹红III加标回收率为84.3%~101.6%,相对标准偏差为4.13%~8.36%,本方法的加标回收率与GB 19681—2005法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可靠、灵敏度高,适用于批量食品中苏丹红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4.
优化了辣椒及其制品中苏丹红Ⅰ~Ⅳ的检测方法。样品经固相萃取净化后,以乙腈和0.75%的乙酸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经C18柱分离,于500nm波长下检测。结果表明:苏丹红Ⅰ~Ⅳ在0.08~2.56μg/mL时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在添加浓度为0.15~1.28μg/mL时,辣椒粉中苏丹红Ⅰ~Ⅳ回收率为86.2%~97.7%;辣椒油中苏丹红Ⅰ~Ⅳ回收率为87.2%~94.8%;辣椒酱中苏丹红Ⅰ~Ⅳ回收率为82.7%~92.0%。苏丹红Ⅰ~Ⅳ的检出限分别为0.03,0.05,0.03,0.06μg/mL。实验表明:优化后的方法比国标GB/T 19681-2005方法耗时短,灵敏度高,简便,重现性好,适于实验室的日常检测。  相似文献   

15.
该文综述食品农药残留分析样品前处理技术—固相微萃取技术,对固相微萃取方法在食品农药残留检测中应用进行总结,并对固相微萃取在食品农药残留分析中发展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6.
实验选用氟罗里硅土(FLORISIL)固相萃取(SPE)柱对样品进行净化,用DIKMA公司C18(150×4.6 mm,5μm)钻石柱为色谱柱,以含5%水的乙腈溶液为流动相,以229nm为检测波长,对辣椒食品中的苏丹红Ⅰ~Ⅳ号进行了分离和检测.结果显示:苏丹红Ⅰ~Ⅳ号分别在0.625~2000 ng、2.5~2000 ng、5~2000 ng、5~2000 n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分别为1、1、0.9989和0.9990.其标准回收率分别为100.76%、100.20%、99.86%、100.09%,变异系数分别为1.04%、1.80%、3.29%、3.06%.辣椒粉样品中的苏丹红Ⅰ~Ⅳ号的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2.14%、103.69%、96.36%和101.93%,变异系数分别为1.49%、0.84%、0.93%和3.64%;辣椒油样品中的苏丹红Ⅰ~Ⅳ号的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03%、100.81%、94.53%和99.31%,变异系数分别为2.85%、1.71%、1.92%和2.79%.苏丹红Ⅰ~Ⅳ号的最低检测限分别为1.88、2.5、6.25和10μg/kg.该方法样品处理简单,灵敏度高,可在有关实验室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3,(12):162-165
建立了在线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直接检测功能饮料中V B12的方法,采用将双泵技术及阀切换技术结合在线固相萃取技术,将功能饮料中的大部分干扰物质去除后,对样品进行分析,降低了干扰,提高了灵敏度。在线固相萃取技术是一种简单、灵敏、高效的V B12检测手段,可以不需要对功能饮料离线处理,直接对V B12进行检测,检出限为0.54μg/L,回收率为101.29%。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 A,SEA)为代表,设计并合成一种适配体修饰功能化磁性材料,与酶联免疫吸附(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检测技术相结合,进一步提高检测方法灵敏度。方法 样品经SEA适配体修饰磁性微球富集后,结合SEA的ELISA试剂盒检测样品中SEA含量,建立SEA检测的磁分散固相萃取-酶联免疫吸附新方法。结果 与仅采用ELISA试剂盒测定SEA的方法相比,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可提高10倍,检测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1~0.81 μg/L,同时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将建立的检测方法用于牛奶中SEA的检测,回收率在84.45%~114.45%。结论 本方法操作简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同时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可通过特定适配体修饰磁性微球实现不同目标物的检测,同时适配体修饰功能化磁性材料也可与其他检测技术联用,提高检测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19.
在室温条件下合成金属有机框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5)材料,通过红外光谱、粉末衍射等技术对其结构进行表征;以苏丹红I 为目标物,考察了MOF-5的吸附性能,探究MOF-5作为富集材料用于食品中苏丹红检测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室温条件下成功合成MOF-5材料;所制备的MOF-5材料对苏丹红I 具有优良的吸附性能,其最大吸附容量为20.7 mg/g,吸附在10 h 之内可以达到平衡;鉴于其优异的吸附性能,进一步考察其作为萃取材料用于鸭蛋中苏丹红I 检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技术是一种高效的样品前处理技术,能从复杂的样品中选择性分离目标物及其结构类似物,现已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工等多个领域。介绍了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合成原理、方法及表征,分子印迹固相萃取的操作模式,并对近几年国内外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技术在食品农药、兽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进行了总结。阐述了该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为其更好地应用于食品的分析检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