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比较3种海参与3种贝类脂肪酸及脂肪醛二甲基缩醛的方法。该6种原料经Folch法提取总脂,用10%硫酸-甲醇溶液对其进行甲酯化反应,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其脂肪酸及脂肪醛二甲基缩醛的组成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10%硫酸-甲醇溶液能有效地对脂肪酸进行甲酯化衍生;同时促使烯醚键断裂,并与甲醇发生缩醛反应生成脂肪醛二甲基缩醛。通过气相色谱/质谱分析,从3种海参与3种贝类的气相色谱/质谱图中共鉴定出24种脂肪酸,海参中脂肪酸以C16:0,C16:1(n-7)和C20:4(n-6)为主;贝类中脂肪酸以C16:0,C20:5(n-3)和C22:6(n-3)为主;海参与贝类中脂肪醛二甲基缩醛均以C18:0DMA为主。海参和贝类中的脂肪酸及脂肪醛二甲基缩醛的组成与含量都相差较大。  相似文献   

2.
采用甲酯化结合二甲基二硫衍生,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刺参体壁和内脏的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鉴定。结果表明:根据脂肪酸甲酯的断裂规律和质谱特征,通过基峰离子确定脂肪酸甲酯的基本类型,再经特征离子和等效链长(ECL)等方法综合分析,从刺参中总共鉴定出50种脂肪酸和6种脂肪醛二甲基缩醛,以C_(16:0)、C_(16:1n-9)、C_(20:1n-11)、C_(20:5n-3)、C_(18:0DMA)、C_(20:4n-6)和C_(23:1n-9)为主,其中C_(23:1n-9)为海参特征性脂肪酸。刺参体壁和内脏脂肪酸的含量差异较大,体壁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21.32%)和脂肪醛二甲基缩醛(9.97%)的含量显著高于内脏(分别为9.93%和3.06%),而饱和脂肪酸(24.55%)显著低于内脏(39.54%)。刺参体壁和内脏中的单不饱和脂肪酸总含量相近,分别为44.91%和47.47%,且以n-9型和n-11型为主,其中体壁的n-9型单不饱和脂肪酸(22.92%)显著低于内脏(31.57%),而n-11型单不饱和脂肪酸(10.73%)则显著高于内脏(4.75%)。刺参体壁和内脏含有丰富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n-9型单不饱和脂肪酸,且体壁中富含C_(20:5n-3)、C_(20:4n-6)和缩醛磷脂,表明刺参在脂肪酸和脂质方面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可作为相关功能性脂质因子的重要膳食来源,对于功能性食品的开发,具有较好的潜力。  相似文献   

3.
3种淡水鱼油脂肪酸的含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分析了鲢鱼、罗非鱼和草鱼3种淡水鱼脂肪的脂肪酸组成。淡水鱼脂肪经氯仿/甲醇(体积比=2∶1)提取后,用三氟化硼甲醇溶液衍生,衍生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结果显示,3种淡水鱼脂肪多不饱和脂脂酸(PUFA)含量为29.26%~41.49%,主要有亚油酸(C18∶2)、亚麻酸(C18∶3)、花生四烯酸(C20∶4)、二十二碳五烯酸(C20∶5,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C22∶6,DH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的含量为26.46%~39.60%,主要有棕榈油酸(C16∶1)和油酸(C18∶1);饱和脂肪酸(SFA)的含量为23.35%~37.05%,主要有肉豆蔻酸(C14∶0)、棕榈酸(C16∶0)和硬脂酸(C18∶0)。3种淡水鱼脂肪SFA∶MUFA∶PUFA的比值,鲢鱼为0.56∶0.84∶1;罗非鱼为1.07∶1.35∶1;草鱼为1.02∶0.72∶1。鲢鱼、罗非鱼和草鱼脂肪的n-6/n-3脂肪酸比值分别为1.16,2.46和1.98。3种淡水鱼脂肪具有较高的营养和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4.
栉孔扇贝和海湾扇贝脂质及其脂肪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栉孔扇贝和海湾扇贝为研究对象,采用Folch法提取两种扇贝肌肉和内脏中的总脂,并对其脂质和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扇贝的肌肉总脂含量显著低于内脏,且肌肉总脂以磷脂为主,而内脏总脂以甘油三酯为主。两种扇贝的脂肪酸组成特征为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饱和脂肪酸(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其中,PUFA以n-3系列为主,主要为C20∶5n-3(16.58%~19.00%)和C22∶6n-3(11.49%~21.18%);肌肉中的n-3/n-6比值高于内脏,尤其C22∶6n-3含量显著高于内脏(P<0.01)。同时从两种扇贝中鉴定出6种脂肪醛二甲基缩醛(DMA),总量在7.77%~11.20%,并以C18∶0DMA(3.05%~6.89%)和C20∶1DMA(1.55%~4.25%)为主,且肌肉中DMA含量高于内脏,表明两种扇贝总脂中含有丰富的缩醛磷脂,肌肉总脂中的缩醛磷脂百分含量高于内脏。  相似文献   

5.
澳洲美利奴羊肉脂肪酸组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3 只澳洲美利奴羔羊的背最长肌、臀肌及臂三头肌,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脂肪酸含量进行测定及分类探讨。结果表明:澳洲美利奴羊肉中共含有脂肪酸35 种,其中C15:1、C16:0、C17:1、C18:0、C18:1 n-9c脂肪酸含量较高,3 个部位肌肉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饱和脂肪酸含量>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且每个部位肌肉中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比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高出2~3 倍;n-3脂肪酸亚麻酸甲酯(C18:3 n-3)在臂三头肌中的含量显著高于背最长肌(P<0.05);与另外2 个部位相比,臂三头肌总脂肪酸、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中链脂肪酸及长链脂肪酸含量均最高;臂三头肌中多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含量比值最高,背最长肌中最低。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宝石鱼为原料,利用气相色谱法来鉴定宝石鱼鱼油中的的脂肪酸组成,通过与标准脂肪酸色谱图比较共确定25种脂肪酸,其中以16:0、18:0、18:1n-9、18:2n-6、22:6n-3、20:4n-3、22:5n-3(EPA)和22:6n-3(DHA)。为主。  相似文献   

7.
15种食用植物油脂肪酸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建立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食用植物油中脂肪酸组成的方法。方法选用NaOH-甲醇溶液作为衍生试剂,色谱柱为极性毛细管柱,分流比为20:1,对15种常见植物油中的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并用SPSS软件对植物油样品进行了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植物油中的脂肪酸组成以棕榈酸(C16:0)、硬脂酸(C18:0)、油酸(C18:1)和亚油酸(C18:2)为主;除椰子油外,其余14种植物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达75 %以上,大于饱和脂肪酸含量。  相似文献   

8.
山楂果中多元酸和高级脂肪酸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硫酸甲酯化处理山楂果样品,二氯甲烷作萃取剂,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山楂果中的多元酸和高级脂肪酸进行了全面分析。共分离、鉴定出25种酸性成分,其中多元酸4种,主要是柠檬酸、苹果酸和丁烯二酸;高级脂肪酸21种,主要是棕榈酸(C16:0)、亚油酸(C18:2)、油酸(C18:1)、和亚麻酸(C18:3)、硬脂酸(C18:0)等。  相似文献   

9.
质谱法分析研究山楂中多元酸和高级脂肪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硫酸甲酯化处理山楂果样品,二氯甲烷作萃取剂,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山楂果中的多元酸和高级脂肪酸进行了全面分析。共分离、鉴定出25种酸性成分,其中多元酸4种,主要是柠檬酸、苹果酸和丁烯二酸;高级脂肪酸21种,主要是棕榈酸(C16∶0)、油酸(C18∶1)、亚油酸(C18∶2)、亚麻酸(C18∶3)和硬脂酸(C18∶0)等。  相似文献   

10.
通过氯仿-甲醇法提取乳化肠中的脂肪,并进行皂化和甲酯化,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系统对比研究 不同杀菌温度对乳化肠中脂肪酸组成和脂肪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乳化肠经不同杀菌温度处理后,脂肪酸含量和 脂肪氧化都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杀菌温度超过100 ℃时,饱和脂肪酸(saturated fatty acids,SFA)含量显著增 加(P<0.05),而不饱和脂肪酸(unsaturated fatty acids,UFA)含量显著降低(P<0.05),其中多不饱和脂肪酸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PUFA)的含量呈极显著降低(P<0.01),而单不饱和脂肪酸(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MUFA)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n-6 PUFA/n-3 PUFA比值显著增加,PUFA/SFA比值显著降低,同时 100~110 ℃杀菌温度显著提高了产品的过氧化值(peroxide value,POV)和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s,TBARS)含量。100 ℃以上的杀菌温度使C14:0、C16:0、C18:0和C20:0的含量显著提高,同时 C18:2n6、C18:3n3、C20:3n6和C20:4n6的含量显著降低,而C20:5n3和C22:6n3未检出。结论:低于100 ℃的杀菌条件可以最大程度 保持产品原有的脂肪酸组成,而高于100 ℃的杀菌温度对产品的脂肪酸比例破坏明显,且可显著促进脂肪氧化,这 为杀菌条件在肉制品中的精细化调控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通过酸甲酯化衍生、羟基乙酰化保护和二甲基二硫衍生方法对北大西洋瓜参脑苷脂中的2-羟基脂肪酸进行衍生,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分析其2-羟基脂肪酸组成。通过衍生处理和色谱优化,取得理想的色谱分析效果。根据质谱断裂规律,采用特征离子可对北大西洋瓜参脑苷脂中2-羟基脂肪酸上的羟基和双键位置进行准确判断,其中2-羟基饱和脂肪酸甲酯的特征离子为m/z 57(基峰离子),90,[M-59]+,[M-18]+和M+;2-羟基单烯脂肪酸甲酯的特征离子为m/z 55(基峰离子),90,[M-59]+,[M-18]+和M+。2-羟基单烯脂肪酸DMDS衍生物的特征离子为A+(m/z 75+14n)和B+(m/z 191+14m),根据这两个碎片离子即可快速准确推断2-羟基单烯脂肪酸中双键所处碳链位置。通过气相色谱-质谱分析,从北大西洋瓜参脑苷脂中共鉴定出9种2-羟基脂肪酸,以2-OH C24:1n-9(70.84%)、2-OH C23:1n-9(7.74%)和2-OH C20:0(6.82%)为主。  相似文献   

12.
气相色谱法测宝石鱼鱼油中的脂肪酸组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以宝石鱼为原料,利用气相色谱法来鉴定宝石鱼鱼油中的的脂肪酸组成,通过与标准脂肪酸色谱图比较共确定25种脂肪酸,其中以16:0、18:0、18:1n-9、18:2n-6、22:6n.3、20:4n.3、22:5n-3(EPA)和22:6n-3(DHA)为主。  相似文献   

13.
对新疆驼乳中脂肪酸的组成和质量分数进行测定。采用哥特里-罗兹法提取乳中的脂肪,氢氧化钾-甲醇溶液法甲酯化,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了分离鉴定。分离出35种成分,共确认了其中33种成分。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了各成分的相对质量分数。结果表明:驼乳脂肪酸以中、长链为主,中链脂肪酸(C12~C16)相对质量分数在50%以上,长链脂肪酸(C18-C24)约占47%以上;饱和脂肪酸以棕榈酸、豆蔻酸和硬脂酸为主,质量分数占到总量的60.35%;不饱和脂肪酸以油酸为主,质量分数占39.65%,饱和脂肪酸与不饱和脂肪酸比为1.52∶1,在新疆双峰驼乳中还存在质量分数约为13.34%的奇数碳脂肪酸。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长白山脉松茸中脂肪酸的气相色谱/质谱(GC/MS)的测定方法。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松茸中的粗脂肪,经过0.8mol/LKOH-甲醇溶液的甲酯化处理,并运用GC/MS联用技术对其脂肪酸进行了分离分析,同时结合有机质谱学规律,分别对饱和脂肪酸甲酯、单不饱和脂肪酸甲酯、多不饱和脂肪酸甲酯的裂解规律和质谱特征进行了分析归纳。通过质谱数据库检索,鉴定出长白山脉松茸中的9种主要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86.2%,以油酸和亚油酸为主,油酸和亚油酸相对含量分别为34.2%和51.6%。通过对长白山区松茸中脂肪酸的分析,表明松茸是一种良好的保健营养植物,具有很好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超声辅助提取鱿鱼肝脏油脂及其脂肪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超声辅助有机溶剂法提取鱿鱼肝脏油脂进行了研究,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其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考察了溶剂类型、液料比、提取时间和温度对提取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优化试验得到超声辅助提取鱿鱼肝脏油脂的最佳条件:正己烷-异丙醇(3∶2)为溶剂,液料比10 mL/g,提取时间30 min,温度60℃;在该提取条件下,鱿鱼肝脏油脂的提取率为91.26%。鱿鱼肝脏油脂主要脂肪酸为C16∶0、C18∶0、C18∶1n-9、C20∶5n-3(EPA)和C22∶6n-3(DHA),且EPA和DHA占总脂肪酸质量的31.12%,表明鱿鱼肝脏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脂质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6.
用正已烷溶解植物油,将样品用氢氧化钾-甲醇溶液直接皂化和甲酯化后,以毛细管柱DB-WAX作为分离柱,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 快速测定植物油的脂肪酸组成。  相似文献   

17.
采用Bligh-Dyer提取法和Soxhlet提取法分别提取林蛙籽中的脂肪油,再进行甲酯化处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分析。Bligh-Dyer法提取的脂肪油中检测出27种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为16种,相对含量72.49%,二十碳四烯酸甲酯和二十碳五烯酸均为5.72%,二十二碳六烯酸为5.02%,亚油酸为8.89%,二十二碳六烯酸甲酯为5.72%。Soxhlet法提取的脂肪油中检测出12种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6种,相对含量64.86%,油酸为21.99%,亚油酸为7.58%,二十碳五烯酸为5.22%。  相似文献   

18.
夏明明  邵晨  刘源 《食品科学》2011,32(6):217-220
对虎纹蛙肌肉中的挥发性成分和脂肪酸分别进行测定。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分析虎纹蛙肌肉中的挥发性成分。结果共鉴定出36种成分,其中醛类化合物有15种,且含量最高,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68.76%;己醛、(Z)-4-庚烯醛、(E,Z)-2,4-癸二烯醛、(E,E)-2,4-癸二烯醛、1-辛烯-3-醇和2,3-戊二酮等可能对虎纹蛙肉的整体风味贡献较大;虎纹蛙肌肉脂肪酸主要由不饱和脂肪酸(UFA)组成,占脂肪酸总量的72.89%;在日常饮食中,虎纹蛙肉为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 PUFA)较为丰富的食物资源;亚麻酸(C18:3 n-3,ALA)、二十碳五烯酸(C20:5 n-3,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C22:6 n-3,DHA)为主要的n-3 PUFA。UFA为虎纹蛙肉的重要风味前体物质。  相似文献   

19.
黑花生和白花生中脂肪酸成分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黑花生和白花生中脂肪酸进行分析比较。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黑花生和白花生中脂肪油,再以氢氧化钾- 甲醇溶液进行甲酯化处理,以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分离和鉴定脂肪酸的组成和相对含量。结果表明:从黑花生中分离鉴定出19 种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占61.07%;从白花生中分离鉴定出17 种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占67.59%。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裂殖壶菌油脂成分及抗氧化活性,本文采用气相色谱-质谱和核磁共振技术分别对裂殖壶菌油脂的脂肪酸组成和脂质成分进行分析,并对油脂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总抗氧化能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裂殖壶菌油脂的脂肪酸组成简单,主要为C14:0(13.22%)、C16:0(26.78%)、C22:5n-6(DPA,13.66%)和C22:6n-3(DHA,42.04%);其脂质成分以甘油三酯为主,含有少量游离脂肪酸,且C22:6n-3和C22:5n-6等多不饱和脂肪酸主要结合于甘油三酯的sn-2位。同时,裂殖壶菌油脂具有较好的DPPH、ABTS+和羟基等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总抗氧化能力,且在10~50 mg/mL质量浓度范围内呈现显著的量效关系(P<0.05)。裂殖壶菌油脂富含C22:6n-3和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功能油脂开发潜力。本研究为裂殖壶菌油脂成分分析、抗氧化活性评价以及功能性油脂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