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探讨出血性输卵管炎的临床特点和诊断依据,分析误诊原因。方法回顾分析1980—2005年临床误诊出血性输卵管炎40例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及诊治经过。结果误诊为异位妊娠22例,误诊为阑尾炎3例,误诊为急性盆腔炎4例,腹痛待查1例,误诊为卵巢囊肿蒂扭转4例。均行手术探查术,病理确诊。结论出血性输卵管炎临床表现不典型,甚至术中也难鉴别,大多是经病理检查才能确诊,需综合分析病史、症状、辅助检查。提高诊断准确率。病理学检查可确诊,对无大量腹腔内出血或休克者,腹腔镜检查是简便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误诊误治的原因,以及避免误诊误治的方法。方法回顾1997~2004年68例甲状腺癌中误诊的26例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误诊率达38.2%(26/68)。误诊病例中,术前CT检查8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3例,术中快速冰冻切片检查5例。再手术18例。结论甲状腺癌误诊率高,且常被误治。对甲状腺肿块术前未行穿刺细胞学检查和术中未行快速冰冻切片是甲状腺癌误诊误治的最主要原因。常规术前细胞学检查和术中冰冻切片检查,有利于确诊及正确的术式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右半结肠癌的误诊原因.方法:对近10年误诊为阑尾疾病的右半结肠癌1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的临床表现与阑尾疾病相似,主要依靠病史和综合检查加以确诊.结论: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特点,详细询问病史,进行综合检查,术中详细探查和病理检查是减少误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肠同时多原发癌误诊误治原因方法对2例误诊误治病例做全面回顾性分析.结果误诊误治与医生对该病认识不足,术前检查不全面及术中探查不仔细有关。结论充分认识结肠同时多原发癌的临床特点,术前全面行包括纤维结肠镜全结肠和下消化道钡灌肠检查,术中行纤维结肠镜检查是避免误诊误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彩超检查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找出误诊病例原因,提高诊断符合率。方法 140例附件肿物超声检查与病理结果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超声检查附件区肿物诊断率较高,应注意在某种特殊情况下易误诊、漏诊。结论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附件区肿物无创,简便,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重要信息,利用多种检查方式,密切结合临床及其他检查综合分析,对提高附件包块诊断的准确率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6.
王广博  逯阳 《当代医学》2009,15(22):39-39
目的分析白内障术后干眼症误诊的原因,探讨防止白内障术后干眼的措施及方法。方法对白内障术后患干眼症误诊3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白内障术后患干眼症R201人中30人误诊,误诊率14.93%。其中有20人误诊为是慢性结膜炎,10A误诊为角膜溃疡。结论干眼症临床表现多样,接诊医师对其认识不足,诊断思路局限.是造成误诊的主要原因。详细的病史资料及临床检查是防止干眼症误诊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误诊的原因。方法 对 2 8例被误诊为卵巢肿瘤、子宫肌瘤、宫外孕、慢性盆腔炎及恶性卵巢肿瘤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 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中 ,11例误诊为卵巢囊肿 ,8例误诊为子宫肌瘤 ,5例误诊为宫外孕 ,2例误诊为恶性卵巢肿瘤 ,2例误诊为慢性盆腔炎。全部病例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 ,术后均痊愈出院。结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缺少典型症状和体征 ,常被误诊 ,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结合临床症状、体征与辅助检查结果综合分析、判断 ,以降低误诊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右半结肠癌的误诊原因.结论: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特点,详细询问病史,进行综合检查,术中详细探查和病理检查是减少误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刘宇飞 《吉林医学》2009,30(17):1911-1912
目的:探讨唾液腺恶性肿瘤误诊误治的原因与对策。方法:对发生误诊、误治的唾液腺恶性肿瘤36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误诊、误治的36例唾液腺恶性肿瘤,主要原因是临床经验不足、术前、术中缺乏必要的辅助检查。结论:提高对唾液腺恶性肿瘤的警惕性和临床诊断水平,详细询问病史并仔细检查,是防止误诊、误治的前提,术前、术中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是防范唾液腺恶性肿瘤误诊、误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误诊为椎管内肿瘤的原因,总结本病的临床特点和鉴别诊断方法。方法报告2例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前通过临床表现及MRI检查诊断为腰椎管内肿瘤,术后对肿瘤组织进行病理诊断。结果 1例术中见肿瘤组织为游离变性的髓核,游离至硬脊膜背侧;另1例术中见硬膜囊外髓核组织游离,周围大量炎性肉芽组织包裹,并深入髓核中。2例患者术后病理检查均为髓核组织。结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与椎管内肿瘤是两类性质完全不同的疾病,临床上通过仔细分析其临床特点和影像学特征综合诊断。对于无法确诊者,可通过手术或CT引导下穿刺获取病灶组织行病理组织学检查以明确诊断,从而避免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11.
儿童甲状腺癌1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报道儿童甲状腺癌13例,对其术前诊断、误诊原因及手术方式的选择进行分析,术前作颈部X线摄片、B超及甲状腺扫描是减少误诊的重要环节,术中冰冻切片是诊断的关键,本组末行预防性颈淋巴结清扫术,同样取得良好的无期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肺癌误诊原因,提高肺癌诊断准确率。方法就29例误诊病例从临床诊断学、影像学、病理学等方面入手分析误诊原因。结果误诊与对肺癌临床表现的认识不足、影像学检查不仔细、病理学检查不够有关。结论充分掌握肺癌的临床特点,全面认真进行影像学、病理学检查是减少该病误诊漏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陈灵丽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6):92-92,10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并与病理结果作对照,旨在提高甲状腺癌的超声诊断符合率,降低临床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月术后病理诊断证实的22例甲状腺癌患者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及病理结果。结果22例甲状腺癌超声诊断18例,超声诊断符合率81.8%,误诊4例,误诊率18.2%。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甲状腺癌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临床应结合典型的超声特征及患者的病史资料和病理检查,有利于全面观察和分析甲状腺癌的声像图表现。  相似文献   

14.
夏湛联  梁柳森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23):1063-1064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再次手术治疗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对10年收治的甲状腺手术后病理证实为甲状腺癌,需要再次手术治疗的36例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例再次手术的原因为将甲状腺癌误诊为甲状腺良性病变,手术切除范围不够;3例原因为甲状腺癌术后复发。随访31例,5年生存率为83.3%(30/36)。结论甲状腺癌的误诊是造成甲状腺癌再次手术的主要原因,提高术者对甲状腺癌的认识水平,强调术中快速冰冻检查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常规应用,选用恰当的手术方式,是避免甲状腺癌再次手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胸腹联合伤的漏、误诊原因。方法回顾1993年5月~2005年5月间收治的7例胸腹联合伤漏、误诊病人,分析术前、术中造成漏、误诊过程。结果本组7例漏诊、误诊病例,主要原因为对胸腹联合伤警惕性不高、满足于胸部或腹部的单一诊断,同时对本病认识不足1例,缺乏合理的辅助检查1例,术中未仔细探查膈肌2例,对饱食后高位胸部刀刺伤可致胃、膈肌破裂认识不足2例。结论提高认识、完善检查、术中仔细探查是避免漏、误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裴芝娟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9):130-132+140+169
目的观察分析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联合免疫组化对甲状腺癌的术前诊断准确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甲状腺结节患者86例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进行细胞学检查,同时进行免疫组化分析,并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术前细胞学诊断38例乳头状癌,18例滤泡性肿瘤,16例滤泡性病变,2例未分化癌。18例可疑恶性肿瘤患者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其中7例乳头状癌,2例滤泡癌;术后病理结果:9例乳头癌,2例滤泡癌。16例可疑良性病变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其中9例恶性肿瘤,术后病理结果得知,5例乳头癌,2例滤泡癌。术后病理检查得知,48例乳头癌,4例滤泡癌,9例未分化癌,25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单个免疫组化标记物抗体Galectin-3、CK19、BRAF、HBME-1、TPO与联合标记在甲状腺癌诊断中的敏感性、准确性、特异性均较高;但与联合标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学检查联合免疫组化对诊断甲状腺结节的敏感性、准确性、特异性均显著高于细胞学检查(P0.05)。结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联合免疫组化能够有效提高甲状腺癌诊断准确性,可有效减少甲状腺癌的误诊与漏诊,有利于临床治疗与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频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结节性甲状腺肿并发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结节性甲状腺肿并发甲状腺癌病人49例,所有病人术前均行高频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 49例病人经病理证实的癌结节共56个,超声检查误诊3个结节(误诊率5.4%)。结节最大径为0.23~3.51 cm,其中微小癌(最大径≤1 cm)31个(55.36%)。56个癌结节二维超声主要表现:低回声结节43个,囊实混合回声结节5个;纵横比(L/T)≥1者24个;形态不规则或边缘呈毛刺样55个;结节伴微钙化(最大径≤2 mm)23个;其中16例病人并发颈部45个转移性淋巴结。彩色多普勒超声主要表现:内部血流丰富者16个,不丰富者33个,无血流信号7个。频谱多普勒超声表现:低阻型(RI≤0.60)6个,中等阻力型(0.60相似文献   

18.
庄晓泉  赵勇  苏柳 《西部医学》2011,23(9):1683-1684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误诊的原因、对策以及再次手术的意义、手术方式。方法对36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再手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36例首次手术均误诊为甲状腺良性肿瘤,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乳头状癌29例,滤泡状腺癌7例。再次手术采用患侧腺叶全切、峡部切除加对侧腺叶次全切除术31例,双侧腺叶全切术3例,峡部加双侧腺叶次全切除2例。再手术造成永久性、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各1例和3例,甲状旁腺损伤2例。结论术中常规行冰冻切片检查是减少误诊的主要方法。再手术的基本方式为患侧腺叶全切、峡部切除加对侧腺叶次全切除术,常规显露喉返神经、保留甲状腺后包膜是避免损伤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再次手术的原因、必要性和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75例分化型甲状腺癌再次手术的病例资料。结果75例甲状腺癌再次手术病例中,61例甲状腺癌误诊为甲状腺良性病变,而行肿瘤局部切除或一侧腺叶次全切除术,手术切除范围不够;12例为首次手术方式选择不当,其中9例已有颈淋巴结转移,未行颈淋巴结清扫术,3例因颈淋巴结转移癌仅行淋巴结活检,忽视甲状腺肿瘤的诊断;2例因为快速病理检查未能诊断甲癌而再次手术。最终病理检查证实肿瘤的残留率为65.33%(49/75)。并发症发生率为6.67%(5/75)。结论甲状腺癌误诊为良性病变是造成再次手术的主要原因;不规范甲状腺癌手术后再次手术是必要的;提高术者对甲状腺癌的认识水平,强调术中快速冰冻切片病检在甲状腺手术中常规应用,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是避免甲状腺癌再次手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