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良性淋巴上皮病恶变为淋巴瘤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良性淋巴上皮病变中淋巴成份恶变即为涎腺内或涎腺外的恶性淋巴瘤,而上皮成份可恶变为恶性淋巴上皮病。类肿瘤型良性淋巴上皮病如发生恶变,其间隔时间可长达20年,平均为05~29年,其发生率国外资料为016%,国内报道为031%。近期本院涎腺专科门诊有二例确诊为良性淋巴上皮病患者最后演变为恶性淋巴瘤。现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  病例1:女性,71岁,5年前发现口咽鼻眼干燥,日渐加重,同时右腮腺区逐渐弥漫性肿大。3月前偶然发现右侧耳下一蚕豆大小肿块,唇腺活检示良性淋巴上皮病。给予SS糖浆、氯喹、地塞…  相似文献   

2.
涎腺淋巴上皮病变2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作者对25例涎腺淋巴上皮病变的临床资料和观察随访结果进行了分析。并对本病的名称和性质,Mikulicz病与Sjoegrer综合征的关系作了讨论,认为涎腺淋巴上皮病变一般为良性过程,但具有肿瘤的特性。临床易误诊,治疗需按涎腺肿瘤的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3.
涎腺恶性淋巴上皮病变变一种少见的肿瘤,对于其是否来自于良性淋巴上皮病恶变尚有争论。本文对其发病因素、临床特征、病理变化(光镜、免疫组化染色、电镜)、诊断与鉴别诊断等问题进行了综述。该肿瘤对放射线照射敏感,因此正确的病理诊断在指导临床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EB病毒感染与涎腺良性淋巴上皮病损恶变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Epstein-Barr病毒(EBV)感染与涎腺良性淋巴上皮病损恶变的关系。方法 采用针对EB病毒编码的小分子RNA(EBER-1)的寡核苷酸探针对2例涎腺良性淋巴上皮病损灶性恶变、14例恶性淋巴上皮病损(MLEL)、4例良性淋巴上皮病损(BLEL)、4例非特异性慢性涎腺炎石蜡包埋组织进行原位杂交检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进行EBV BamHI-W片段检测。结果 2例良性淋巴上皮病损灶性恶变形态学上良性区域或恶性区域,EBER-1及EBV BamHI-W片段均为阳性,14例MLEL的癌细胞核均可见EBER-1强阳性信号,其中12例EBV BamHI-W片段阳性,4例BLEL及4例非特异性慢性涎腺炎均为阴性。结论 少数恶性淋巴上皮病损可能在BLEL基础上发生,EB病毒感染与涎腺良性淋巴上皮病损癌变发生可能有密切关系,EBV感染可发生在BLEL癌变形态学改变之前。  相似文献   

5.
涎腺的良性淋巴上皮病变(BLEL),1952年首先由Godwin氏所命名,迄今只被认为是一种形态学的诊断。它的淋巴样及上皮细胞成分均有恶性的可能,众所周知,在患有BLEL的患者中淋巴瘤有时可发生在涎腺外或涎腺内。然而,其中上皮成分恶变的报告却极其罕见。  相似文献   

6.
老年人常见的涎腺肿瘤和类肿瘤病变为Warthin瘤,嗜酸细胞腺瘤,涎腺良性肥大,坏死性涎腺化生,良性淋巴上皮病,慢性硬化性颌下腺炎,腺癌,导管癌等.在诊断方面,除了99m锝对Warthin Tumor具有特殊意义外,绝大多数依据病理诊断.坏死性涎腺化生、硬化性颌下腺炎易误诊为肿瘤.治疗除一些炎性病变外,则是以手术为主.  相似文献   

7.
恶性淋巴上皮病2例谭清和,胡北平恶性淋巴上皮病变是发生于涎腺的少见恶性肿瘤,可以为原发性,也可以由良性淋巴上皮病变演变而来。特别是良性淋巴上皮病中的一种类肿瘤型假性淋巴瘤,其可能性更大。因为良性淋巴上皮病变中的淋巴成份可恶变为涎腺内或涎腺外的恶性淋巴...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涎腺上皮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2489例涎腺上皮性肿瘤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涎腺恶性上皮性肿瘤840例,腺样囊性癌、黏液表皮样癌、癌在多形性腺瘤中居其前3位;涎腺良性上皮性肿瘤1649例,多形性腺瘤、Warthin瘤、基底细胞腺瘤居其前3位。涎腺恶性、良性上皮性肿瘤男女之比为1.13∶1和0.99∶1;平均发病年龄47.86岁和44.86岁;腮腺和腭部为好发部位。结论:腺样囊性癌和多形性腺瘤是最常见的涎腺恶性、良性上皮性肿瘤。  相似文献   

9.
涎腺对称性肿块的MRI诊断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研究总结双侧涎腺肿块的临床表现及其MRI征像特征,并与病理学检查结果相对照,探讨双侧涎腺肿块的临床鉴别要点,以提高其确诊率。方法:收集双侧涎腺对称性肿块患者21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MRI征象及病理学诊断,评价临床表现结合MRI检查对诊断的意义,并从中归纳出具有鉴别诊断意义的MRI特征。结果:本组21例双侧涎腺肿块,经病理学诊断,分别为淋巴上皮病变5例,涎腺慢性炎症7例,涎腺良性肥大3例,腺淋巴瘤2例,嗜酸性淋巴肉芽肿2例,恶性淋巴瘤及涎腺脂肪增生各1例;临床表现结合MRI检查得到准确诊断的共16例,总诊断符合率为76.2%,其中对于淋巴上皮病变的诊断符合率为95.2%,对于涎腺慢性炎症的诊断符合率为90.5%。结论:双侧涎腺对称性肿块以淋巴上皮病变或涎腺慢性炎症为多见,在MRI影像学上具有其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10.
涎腺恶性淋巴上皮病(Malignant lymphoepithelial lesion简称MLEL)系指在良性淋巴上皮病变的基础上,出现淋巴上皮成分恶变的肿瘤。临床并不多见,表现症状不典型,诊断也比较困难。本文旨在通过我院诊治的6例作一临床分析,以期有助于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金属硫因蛋白在涎腺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金属硫因蛋白在涎腺肿瘤中的表达特点,作者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75例涎腺肿瘤进行了研究。在腺上皮和肌上皮混合构成的肿瘤,如:腺样囊性癌、多形性腺瘤、腺上皮肌上皮癌、基底细胞腺瘤(癌)等,金属硫因蛋白只在肌上皮细胞中表达并且均有较强染色。肌上皮癌和肌上皮瘤中有相当多的细胞表达金属硫因蛋白。抗金属硫因蛋白单克隆抗体对肌上皮细胞的染色在部分病例较S-100蛋白和平滑肌动蛋白效果好。本结果表明,金属硫因蛋白可能成为涎腺肿瘤性肌上皮细胞较好的标志,有助于涎腺肿瘤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2.
涎腺淋巴上皮病及恶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涎腺淋巴上皮病临床较少见,我们曾收治5例该病患者,其中恶变2例,可疑恶变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本文旨在介绍"恶性淋巴上皮病"一名的来源,结合文献报告,分析本病和良性淋巴上皮病的关系。2005年WHO涎腺肿瘤病理分类将"恶性淋巴上皮病"命名为"淋巴上皮癌",作者认为恶性淋巴上皮病与良性淋巴上皮病无关,命名上仍以"伴淋巴样间质的未分化癌"为好。  相似文献   

14.
Warthin瘤为一种由腺上皮构成的肿瘤,在涎腺良性肿瘤中发生率仅次于多形性腺瘤,Warthin瘤占涎腺上皮性肿瘤的5%~10%。绝大多数发生于腮腺和腮腺的淋巴结,偶见于下颌下腺及小涎腺.Warthin瘤癌变是极为罕见的,近年偶见Warthin瘤有癌变的报道。现将我科1例Warthin瘤恶变,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涎腺恶性淋巴上皮病损的临床病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涎腺恶性淋巴上皮病损是涎腺罕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明显的种族特性。本文对27例恶性淋巴上皮病损进行了临床病理学分析和随访调查,探讨肿瘤生物学行为有关的病理因素,发现间质中纤维结缔组织多,玻璃样变明显者预后较差,本文还着重对MLEL的命名、诊断、鉴别诊断、病理组织学与预后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D44V6在涎腺肿瘤生长、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涎腺肿瘤石蜡标本107例,良性50例,恶性57例。用抗CD44V6单克隆抗体作Envision免疫组化二步法,做定量病理分析。结果:良性肿瘤中CD44V6仅在多形性腺瘤和肌上皮瘤的肿瘤性上皮细胞膜中表达。恶性肿瘤中的CD44V6表达不一,但表达阳性率和强度均高于良性瘤,在肿瘤细胞内和胞膜表面都有分布。结论:CD44V6调节着涎腺肿瘤的上皮和淋巴成分的增殖和粘附过程,在涎腺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可考虑作为反映涎腺肿瘤恶性度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端粒长度变化在涎腺肿瘤形成及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Southern杂交技术对11例正常涎腺组织,15例良性涎腺肿瘤,18例恶性涎腺肿瘤的端粒长度进行测量。结果 良性及恶性涎腺肿瘤的平均TRF(terninal restriction fragment)明显比正常涎腺的平均TRF短,且有显著性差异。良性与恶性涎腺肿瘤的平均TRF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端粒的异常状态参与涎腺肿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采用流式细胞术对38例涎腺多形性腺瘤进行DNA含量和细胞增殖周期的检测。根据WHO分类标准将本组肿瘤分为良性型(27例)、低度恶性腺癌(0例)和恶性型(2例)。此外,尚有9例在形态学上不同于良性和恶性型,我们称之为交界型,此型上皮成分呈轻度非典型性。为了探讨肿瘤成分、基质比例与恶性度的关系,将良性型又分为三个亚型,即上皮成分为主型、粘液成分为主型和上皮粘液混合型。结果提示:良性型中各亚型DNA指数  相似文献   

19.
涎腺肿瘤是人体肿瘤中形态多变、种类繁多的肿瘤之一,在2005年版WHO头颈肿瘤新分类中,涎腺恶性上皮性肿瘤分为24类,良性上皮性肿瘤分为10大类。  相似文献   

20.
涎腺的瘤样病变必须与涎腺真性肿瘤区分开来。在WHO涎腺肿瘤断分类中讨论了7种涎腺瘤样病变:涎腺良性肥大、嗜酸粒细胞增生症、坏死性涎腺化生、良性淋巴上皮病、涎腺导管囊肿、慢性硬化性颌下腺炎及艾滋病的囊性淋巴样增生,对以上瘤样病变的病理学特点分别作出了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