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涎腺恶性淋巴上皮病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涎腺恶性淋巴上皮病变是一种少见的肿瘤,对于其是否来自于良性淋巴上皮病变恶变尚有争论。本文对其发病因素、临床特征、病理变化(光镜、免疫组化染色、电镜)、诊断与鉴别诊断等问题进行了综述。该肿瘤对放射线照射敏感,因此正确的病理诊断在指导临床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唾液腺淋巴上皮癌是原发于唾液腺的一种较为罕见的恶性肿瘤,最早于1962年由Hilderman首次报道并提出,曾有多个别名,如淋巴上皮瘤样癌、恶性淋巴上皮病变、伴淋巴样间质的未分化癌以及癌在淋巴上皮病变中。WHO头颈肿瘤分类第3版(2005年)正式将其更名为淋巴上皮癌。唾液腺淋巴上皮癌的临床诊治尚未规范。本文旨在针对唾液腺淋巴上皮癌的发病机制、临床病理特点、诊断、治疗和预后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涎腺恶性淋巴上皮病(Malignant lymphoepithelial lesion简称MLEL)系指在良性淋巴上皮病变的基础上,出现淋巴上皮成分恶变的肿瘤。临床并不多见,表现症状不典型,诊断也比较困难。本文旨在通过我院诊治的6例作一临床分析,以期有助于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涎腺恶性淋巴上皮病损的临床病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涎腺恶性淋巴上皮病损是涎腺罕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明显的种族特性。本文对27例恶性淋巴上皮病损进行了临床病理学分析和随访调查,探讨肿瘤生物学行为有关的病理因素,发现间质中纤维结缔组织多,玻璃样变明显者预后较差,本文还着重对MLEL的命名、诊断、鉴别诊断、病理组织学与预后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涎腺淋巴上皮病变作一较全面的认识,方法 对1980年至今收治的15例涎腺淋巴上皮病变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 涎腺淋巴上皮病变一般为良性过程,但具有肿瘤的特性,也有恶变可能,良性的组织学形态基本相同,恶变则有上皮成分恶变和淋巴成分恶变两种可能。结论 涎腺淋巴上皮病变应按涎腺肿瘤的原则进行手术,恶变者术后给予化疗和放疗,以防复发。  相似文献   

6.
对3例口腔淋巴上皮囊肿进行临床病理分析,该囊肿的好发部位为口底,临床上常诊断为黏液腺囊肿等囊性疾病。镜下观察淋巴上皮囊肿以囊壁内衬复层鳞状上皮及纤维囊壁存在大量淋巴样组织为其特点。目前认为。口腔淋巴上皮囊肿可能来源于舌下腺或小唾液腺分泌管。由于慢性刺激,分泌管上皮发生鳞状化生,化生上皮的腔面细胞脱落后引起周围淋巴细胞浸润,表现为淋巴上皮囊肿。本文结合文献进行讨论,为类似病例的预防和诊断提供参考,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恶性淋巴上皮病2例谭清和,胡北平恶性淋巴上皮病变是发生于涎腺的少见恶性肿瘤,可以为原发性,也可以由良性淋巴上皮病变演变而来。特别是良性淋巴上皮病中的一种类肿瘤型假性淋巴瘤,其可能性更大。因为良性淋巴上皮病变中的淋巴成份可恶变为涎腺内或涎腺外的恶性淋巴...  相似文献   

8.
涎腺淋巴上皮病变2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作者对25例涎腺淋巴上皮病变的临床资料和观察随访结果进行了分析。并对本病的名称和性质,Mikulicz病与Sjoegrer综合征的关系作了讨论,认为涎腺淋巴上皮病变一般为良性过程,但具有肿瘤的特性。临床易误诊,治疗需按涎腺肿瘤的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9.
良性淋巴上皮囊肿恶变复杂并且罕见,目前研究尚不明晰。本文报道1例咽旁淋巴上皮囊肿的癌变,并结合文献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以及鉴别诊断,以期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良性淋巴上皮病恶变为淋巴瘤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良性淋巴上皮病变中淋巴成份恶变即为涎腺内或涎腺外的恶性淋巴瘤,而上皮成份可恶变为恶性淋巴上皮病。类肿瘤型良性淋巴上皮病如发生恶变,其间隔时间可长达20年,平均为05~29年,其发生率国外资料为016%,国内报道为031%。近期本院涎腺专科门诊有二例确诊为良性淋巴上皮病患者最后演变为恶性淋巴瘤。现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  病例1:女性,71岁,5年前发现口咽鼻眼干燥,日渐加重,同时右腮腺区逐渐弥漫性肿大。3月前偶然发现右侧耳下一蚕豆大小肿块,唇腺活检示良性淋巴上皮病。给予SS糖浆、氯喹、地塞…  相似文献   

11.
腭部肿瘤在临床较为多见,居口腔肿瘤的第2~5位[1~2]。腭部的组织有上皮、血管、神经、淋巴和腺体,在解剖上与鼻腔、上颌窦和牙体关系密切,故肿瘤的种类也较多。由于腭部肿瘤表浅,所以能较早地被发现,可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现将我科自1968~1994年收...  相似文献   

12.
p53蛋白在大涎腺良性淋巴上皮病变中的检测湛凤凰刘蜀凡沈子华徐红卫一、材料及方法29例腮腺和颌下腺良性淋巴上皮病变患者的术后标本,其临床症状主要为相应腺体单侧或双侧肿块,其它症状不明显。诊断均为术后病理检查证实。腮腺来源者16例(其中14例为单侧,2...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腮腺恶性淋巴上皮病变的临床病理特征、发病机制及鉴别诊断。方法对2例腮腺恶性淋巴上皮病变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与免疫组化检测,并复习文献34例进行讨论。结果该病的组织病理学特征为肿瘤细胞呈大小不等的团巢状分布,间质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显示细胞角蛋白和上皮膜抗原阳性。结论腮腺恶性淋巴上皮病变是一种低分化鳞状细胞癌,好发年龄40~49岁,其形成与EB病毒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4.
采用抗肌动蛋白单克隆抗体HHF35和抗细胞角蛋白单克隆抗体AE1/AE3对10例良性淋巴上皮病变和3例恶性淋巴上皮病变中上皮性成分的构成细胞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果发现:良性淋巴上皮病变中上皮岛构成细胞在部分HHF35呈阴性,仅在外周可见少许HHF35阳性细胞。AE1/AE3抗体在上皮岛构成细胞中大部分呈阳性。恶性淋巴上皮病变中癌巢内AE1/AE3抗体呈弥漫阳性,HHF35抗体主要分布在癌巢外周细胞。讨论了良性淋巴上皮的发生、发展、诊断及鉴别诊断方面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腮腺黏膜相关淋巴瘤临床及病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腮腺黏膜相关淋巴瘤(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Lymphoma,MALToma)病理诊断特征及临床治疗。方法:收集并分析临床资料,利用HE染色,LCA、CD20、UCHL-l,κ链、λ链免疫组织化学标记观察10例腮腺MALToma,结果:腮腺MALToma组织学具有中心细胞样细胞弥漫浸润,浆细胞分化,淋巴滤泡破坏以及形成上皮-肌上皮岛淋巴上皮病灶的特点。免疫组化证实其来源为B细胞淋巴瘤。结论:①本组ll例原发腮腺恶性淋巴瘤均属于MALToma。②部分(36%)伴良性淋巴上皮病及舍格林综合症提示,本组MALToma可能与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关。③手术切除辅以适当化疗可获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对包括鼻咽癌7例,涎腺恶性淋巴上皮病4例和口腔各部位不同分化的鳞状细胞癌5例在内的16例肿瘤的原发灶和其淋巴结转移灶中的EBER1进行了原位杂交检测,旨在揭示头颈部转移性癌中EBV阳性表达在判断其原发肿瘤来源中的意义。结果表明:在头颈部淋巴结转移性癌中发现非角化型的癌并伴有EBER1阳性者,可提示其原发灶可能来自于鼻咽癌和涎腺恶性淋巴上皮病。  相似文献   

17.
婴儿色素性神经外胚瘤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婴儿色素性神经外胚瘤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特点。方法 6例婴儿色素性神经外胚瘤行HE染色组织学观察,并对其中4例行多种抗体的免疫组化观察。结果 6例婴儿色素性神经外胚瘤中,组织学上显示大而淡染并含不等量色素颗粒的上皮样细胞和小而深染的淋巴样细胞。免疫组化显示CK、Vimentin、NSE、SY、HMB45、PCNA、CyclinD1、CyclinD1mRNA和CDK4在上皮样细胞呈阳性表达。NSE、SY和Vimentin在淋巴样细胞呈阳性或弱阳性表达,S-100在两种细胞均不表达。结论 婴儿色素性神经外胚瘤有特征性临床病理表现,它来源于神经嵴,其上皮样细胞为肿瘤的增殖成分。  相似文献   

18.
涎腺对称性肿块的MRI诊断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研究总结双侧涎腺肿块的临床表现及其MRI征像特征,并与病理学检查结果相对照,探讨双侧涎腺肿块的临床鉴别要点,以提高其确诊率。方法:收集双侧涎腺对称性肿块患者21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MRI征象及病理学诊断,评价临床表现结合MRI检查对诊断的意义,并从中归纳出具有鉴别诊断意义的MRI特征。结果:本组21例双侧涎腺肿块,经病理学诊断,分别为淋巴上皮病变5例,涎腺慢性炎症7例,涎腺良性肥大3例,腺淋巴瘤2例,嗜酸性淋巴肉芽肿2例,恶性淋巴瘤及涎腺脂肪增生各1例;临床表现结合MRI检查得到准确诊断的共16例,总诊断符合率为76.2%,其中对于淋巴上皮病变的诊断符合率为95.2%,对于涎腺慢性炎症的诊断符合率为90.5%。结论:双侧涎腺对称性肿块以淋巴上皮病变或涎腺慢性炎症为多见,在MRI影像学上具有其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19.
作淋巴样基质的未分化癌是在世界卫生组织国际肿瘤组织学分类涎腺肿瘤组织新分类中明确提出,仍存在争议的一种类型,但它比以往其他命名如淋巴上皮癌或恶性淋巴上皮病更具有优越性。本文报告3例均为中年,男性2例,女性1例。分别发生在腮腺及硬腭。鼻咽部经查均无异常发现。该肿瘤发生在涎腺,尤其出现在耳后下区域时,其诊断应十分谨慎,必须认真排除鼻咽癌的转移。因为它们在病理组织学方面的表现极为相似,几乎不能区分  相似文献   

20.
颊部小涎腺淋巴上皮病恶性淋巴瘤变1例刘渊,姜晓钟,刘会敏淋巴上皮病在口腔科临床并不罕见,一般为良性过程,病程可能很长而无特殊危害,但淋巴上皮病的上皮和淋巴成份可恶变为癌和恶性淋巴瘤。本科收治1例颊部小涎腺淋巴上皮病,发病17年后恶性淋巴瘤变,现报告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