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选育灵芝新品种,促进灵芝产业链发展。方法:品种(系)间遗传差异分析采用ERIC-PCR扩增技术,经组织分离、航天诱变、品比及稳定性试验,结合系统育种方法,从"仙芝1号"中筛选出高产、优质的灵芝新品种"仙芝2号"。结果:获得高产量、抗高温能力等方面均优于其他品种的灵芝新品种。结论:"仙芝2号"菌株具有抗逆性强、孢子产量高、饱满度高等优良特性,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与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2.
11个铁皮石斛杂交家系鲜花的挥发性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对铁皮石斛主栽品种森山1号和11个杂交家系鲜花进行挥发性成分分析,并鉴定香气成分组成,比较不同家系铁皮石斛花的挥发性成分差异,同时也能够为进一步完善铁皮石斛新品种选育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技术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对铁皮石斛花中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分析,将检测到的不同家系铁皮石斛花成分组成及含量通过SPSS 18.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分析亲缘关系的远近。结果:铁皮石斛花挥发性成分主要以萜类、脂肪族、芳香族化合物为主,各类型成分在不同品种及家系中的分布存在着一定差异。聚类分析结果基于亲缘关系较近的家系在性状及挥发性成分组成上都较为接近,11个家系铁皮石斛按亲缘关系被分为3类。结论:固相微萃取技术在保证充分检测物质含量的基础上,将挥发性物质的流失降低到最小,简便精准。同时利用铁皮石斛鲜花挥发性成分组成和亲缘关系聚类可为铁皮石斛杂交选育及品系评价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人工栽培铁皮石斛多糖含量变异规律   总被引:43,自引:24,他引:19  
目的:全面了解人工栽培铁皮石斛药材多糖质量分数,以及种质、采收年限等因素与多糖质量分数的关系,为优质铁皮石斛药材培育提供依据.方法:采集浙江铁皮石斛人工设施栽培骨干基地(产量占全国90%以上)11个种质一至三年生(生理年龄)的33个样品,并分别记载其形态特征;采用苯酚-硫酸比色法测定铁皮石斛多糖质量分数.结果:全国铁皮石斛骨干企业生产的二年生铁皮石斛其多糖平均质量分数达34.47%(25.63%~41.65%);不同种质、生理年龄的铁皮石斛多糖质量分数存在显著差异,5号种质多糖质量分数最低,一年生、二年生、三年生多糖质量分数分别为19.77%,25.63%,11.83%,10号种质最高,一年生、二年生、三年生多糖质量分数分别为33.31%,41.35%,28.39%.结论:全国人工栽培骨干基地生产的铁皮石斛,其多糖质量分数普遍高于野生药材,种质与生长年限显著影响多糖质量分数;铁皮石斛品种选育与采收年限的控制可提高多糖质量分数,浙江产区铁皮石斛最佳采收时间为两年生冬季至三年生开花前.  相似文献   

4.
铁皮石斛人工栽培居群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苑鹤  林二培  朱波  俞巧仙  斯金平 《中草药》2011,42(3):566-569
目的了解铁皮石斛人工栽培居群的遗传多样性,为种质资源的保护与新品种的选育提供基础。方法利用RAPD分子标记对浙江义乌、天台、建德、武义,云南麻栗坡、勐海的14个居群的铁皮石斛和1个居群的紫皮石斛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从225个RAPD引物中筛选出15个引物,对105个铁皮石斛和3个紫皮石斛样本进行PCR扩增,共扩增出138条带,其中133条为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条带比率(PPB)为96.38%;14个铁皮石斛居群的多态位点(PPL)在10.79%~76.26%,平均为45.32%。结论全国主产区人工栽培的铁皮石斛遗传多样性丰富,铁皮石斛种质的亲缘关系远近与其地理种源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与栽培地点无关。  相似文献   

5.
《中药材》2017,(3)
目的:对太子参"施太1号"药材品质进行综合评价,为新品种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以选育的品种"施太1号"与对照品种"黔太子参1号"、对照品系"SB-C"3个品种(系)、4个种植区域的120份种质为研究对象,测量药材产量、商品性状、浸出物含量、多糖含量、太子参环肽B含量和氨基酸含量,运用SPSS 17.0软件进行多重比较和相关性分析。结果:相比于2个对照品种(系),新品种"施太1号"的单株药材重、单个块根重、中上部直径和多糖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品种(系),50 g块根数少于对照品种(系),药材商品等级优于对照品种(系),Ⅰ级和Ⅱ级比例占总等级的57%以上;太子参环肽B含量与"SB-C"品系无显著差异,而显著高于"黔太子参1号"品种;浸出物含量与对照品种(系)间无显著差异;氨基酸含量略低于对照品种(系);外观性状与内在质量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结论:新品种"施太1号"药材产量、商品等级、多糖含量和太子参环肽B含量优于对照品种(系),在贵州适宜生态区域有较大的推广和生产价值。  相似文献   

6.
石斛,为兰科金钗石斛及其多种同属植物的茎。中药品种有金石斛,又名金钗石斛;鲜石斛,又名鲜金钗;鲜石斛,又名干石斛、细石斛。其优良品种为霍山石斛,又名铁皮石斛。  相似文献   

7.
目的:以石斛为例研究多基原及非药用目标选育品种的质量差异。方法:分析铁皮石斛和石斛药材的6个原生种、12个观赏选育石斛品种及1种石斛类药材中常见近缘易混品的5种化学成分和体外抗氧化活性,对比铁皮石斛与其中1种观赏秋石斛的免疫调节和抑菌活性差异。结果:铁皮石斛与石斛药材的多个基原物种、易混伪品金石斛之间的化学成分和体外抗氧化活性均存在差异;金钗石斛与其他4种同样可作为石斛药材使用的原生石斛相比,测定的5种成分中至少有2种成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12种观赏石斛的5种成分中,至少有2种成分分别与铁皮石斛或金钗石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抗氧化活性指标中有个别品种与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铁皮石斛与观赏石斛的药理活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现在两者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和血清溶血素半数溶血值(HC 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不同提取部位的体外抑菌活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来源不同物种或非药用目标选育品种的石斛药材质量存在差异,临床上应慎重选择使用。  相似文献   

8.
铁皮石斛良种选育进展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品种是中药材规范化栽培的源头,“十五”以来,随着铁皮石斛产业的快速发展,良种需求的增加,铁皮石斛品种选育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文章系统地阐述了铁皮石斛种质资源收集与差异性评价、良种选育理论与实践、种苗组织培养与低碳高效生产、DNA分子标记与辅助育种等进展,分析了当前良种选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进一步开展良种选育的重点与关键.  相似文献   

9.
通过揭示铁皮石斛氨基酸在不同品系与部位的变异规律,为优良品种选育和药(食)用部位扩大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铁皮石斛11个品系的叶片中总氨基酸平均质量分数为7.43%,茎为1.91%,叶片显著高于茎,且氨基酸组成接近FAO/WHO提出的理想蛋白质的标准,具有良好的功能食品开发前景;其中产量高、多糖含量高的9×66优良品系叶片和茎中各种氨基酸含量均为最高,表明通过杂交育种可选育综合性状优良的品种.此外,铁皮石斛2个主要采收期的样品氨基酸含量有显著差异,铁皮石斛叶片适合随茎一同在开花前采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育成高黄酮含量杭白菊优良品种。方法:采用系统育种方法从杭白菊芽变单株中选育出优异新品种,测定其农艺性状和品质特征。结果:从变异单株选育出优异株系,建立株系圃,经小区品比试验、区域试验后最终审定成为新品种。两年区域试验结果表明"金菊3号"[浙(非)审字2013002]产量指标和品质指标均优于对照,干花平均产量为2 335.5 kg·hm~(-2);平均总黄酮含量为6.81%。结论:"金菊3号"是高黄酮含量杭白菊优良品种,综合性状表现突出,能够为保健品、饮品生产提供优质原料。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选育白术优良品种。方法:采用系统育种方法从野生浙白术种质资源中选育出优异新品种,测定其农艺性状和品质特征。结果:育成浙白术代表性新品种"浙术1号"[浙(非)审药2014003]。单株选育7年后获得优异株系,经小区评比、区域试验后最终审定成为新品种"浙术1号"。两年区域试验结果为"浙术1号"各项生产指标和品质指标均优于对照,其平均产量3840 kg·hm-2;生育期241~250 d,较对照提早;植株性状一致;抗性优良,成活率76.99%;单个根茎重达72 g,一级品率54.79%,挥发油含量为2.67 m L·(100 g)-1,浸出物为40%。结论:"浙术1号"是浙白术的代表性品种,综合性状表现突出,为浙白术相关产业的良种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铁皮石斛HPLC特征图谱,并初步比较8个品种石斛(流苏石斛、球花石斛、铁皮石斛、紫皮石斛、金钗石斛、鼓槌石斛、兜唇石斛、苞鞘石斛)高效液相(HPLC)特征图谱的差异。方法:采用HPLC特征图谱技术,建立铁皮石斛及其他7个品种石斛特征图谱分析方法,采用国家药典委员会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软件(2004A版)进行相似度分析。结果:在铁皮石斛的HPLC特征图谱中,标记出55个共有峰,相似度为0.791~0.929。检测发现8个品种石斛所含化学成分存在较大差异,但均含有香草酸、丁香酸、东莨菪内酯、阿魏酸、滨蒿内酯、柚皮素、芹菜素、石斛酚、毛兰素。结论:建立铁皮石斛HPLC特征图谱的方法稳定可靠、重复性好,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流苏石斛、球花石斛、铁皮石斛、紫皮石斛、金钗石斛、鼓槌石斛、兜唇石斛、苞鞘石斛8个品种石斛主要化学成分的种类和相对含量差异,并为铁皮石斛和另外7个品种石斛的鉴别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中药材》2019,(3)
目的:选育高产、优质的青蒿新品种。方法:以青蒿栽培群体特异性种质资源为材料,选择优株,以形态特征、农艺性状和青蒿素含量为指标,观察历代选育材料,进行品比试验和区域试验,选优去劣,育成新品种。结果:选育的青蒿新品种"渝青蒿2号",平均干叶产量为2 346.86 kg/hm~2,比对照(生产种渝青1号)增产7.01%;平均青蒿素含量为12.66‰,比对照提高15.51%,为高产优质新品种。结论:自交系单株选择法可明显提高青蒿叶产量和青蒿素含量,选育的"渝青蒿2号"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兰科专用控释肥对迭鞘石斛茎叶生长的影响。方法:以迭鞘石斛品系"乐斛1号"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不施肥为对照处理,对施用兰科专用控释肥的迭鞘石斛植株进行茎叶相关生长量研究。结果:施加兰科专用控释肥显著促进了迭鞘石斛茎的生长却不能显著促进其叶的生长,其中茎长、茎粗、茎节数呈一致正向增长的趋势。与对照相比,施肥后的迭鞘石斛茎、叶相关性降低。结论:兰科专用控释肥的施用主要有利于迭鞘石斛茎的生长而对叶的生长影响表现不显著。迭鞘石斛通过调整其茎叶生物量的分配来优化养分的捕获。而决定迭鞘石斛经济产量的部位主要是茎,说明兰科专用控释肥在增加迭鞘石斛经济产量上起到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5.
王馨  鸭乔  杨熊明  晏朴华  李林玉  董志渊  李绍平 《中草药》2013,44(13):1831-1835
目的 获得产量高、有效成分量高、性状稳定的灯盏细辛品种.方法 采用集团选育和单株系统选育法,对选育品种田间测评和AFLP指纹分析.结果 新品种“艾瑞杰1号”平均产量为3 780 kg/hm2,灯盏乙素量为1.84%,总咖啡酸酯量为1.79%;“艾瑞杰17号”平均产量为3 075 kg/hm2,灯盏乙素量为1.71%,总咖啡酸酯量为1.50%.与经一年驯化的当地野生种(对照)相比,2个新品种经济性状更优、一致性和稳定性更高,且具有独特的AFLP指纹.结论 2个灯盏细辛新品种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全息生育适度系数法评价当归新品种(系)。方法:对甘肃省定西市旱作农业科研推广中心选育的7个当归新品种(系)的产量、品质、抗病性、早薹率及主要农艺性状等13个性状因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DG2005-02和岷归3号属优良品种,岷归4号、岷归2号和岷归1号为一般品种,DGA2000-01和DG90-03为较差品种。结论:筛选出当归优良品种(系),为选育当归新品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几种人工栽培“枫斗类”石斛的多糖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不同产地栽培铁皮石斛及其他3种"枫斗类"石斛药材的质量,为药用石斛资源的评价和开发利用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不同来源石斛的多糖含量。结果:来自7个不同产地的人工栽培铁皮石斛多糖含量在24.32%-38.55%之间,以云南普洱样品多糖含量最高,贵州遵义样品多糖含量最低;采用植株分生苗栽培的齿瓣石斛多糖含量要高于组培苗栽培的样品;人工栽培不同品种石斛的平均多糖含量分别为:铁皮石斛29.30%、兜唇石斛50.12%、齿瓣石斛41.89%及晶帽石斛27.98%。结论:栽培在不同地区的铁皮石斛多糖含量有明显差异;以石斛多糖含量为指标,齿瓣石斛和兜唇石斛具有较大开发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植物生长调节剂6-BA、GA3处理以及增加光照强度对广西产铁皮石斛多糖含量与生物量变化的影响。方法:(1)统计广西产铁皮石斛各组实验组样品的一、二、三年生枝条数、株高、鲜重、干重等。(2)采用硫酸-苯酚法测定广西产铁皮石斛各个实验组的多糖含量。结果与讨论:6-BA、GA3处理以及增加光照强度都能促进广西产铁皮石斛枝条的株高,并能提高其铁皮石斛多糖的含量,而且能延缓3年生枝条的衰老;但6-BA、GA3处理组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新生枝芽的萌发,从而降低了产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西双版纳地区红杆铁皮石斛与青杆铁皮石斛茎上、中、下3个部位的多糖含量、甘露糖含量、甘露糖与葡萄糖峰面积比的差异。方法:采用苯酚-浓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柱前衍生化HPLC法测定甘露糖含量及甘露糖与葡萄糖峰面积比。结果:多糖含量,红杆铁皮石斛茎上、中部明显高于青杆铁皮石斛茎上、中部,而红杆铁皮石斛茎下部明显低于青杆铁皮石斛茎下部;甘露糖含量,红杆铁皮石斛上、中、下3个部位均明显高于青杆铁皮石斛;甘露糖与葡萄糖峰面积比,红杆铁皮石斛上、中、下3个部位均明显低于青杆铁皮石斛。红杆铁皮石斛的多糖含量、甘露糖含量及甘露糖与葡萄糖峰面积比均达到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标准,青杆铁皮石斛仅多糖含量达到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标准。结论:同一地区的红杆铁皮石斛与青杆铁皮石斛茎上、中、下3个部位主要有效成分含量有明显的差异,建议在临床用药过程中将红杆铁皮石斛与青杆铁皮石斛分开使用,同时将铁皮石斛按其茎上、中、下3个部位进行分级,为铁皮石斛种质资源品质评价及临床用药提供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20.
铁皮石斛中基本氨基酸含量变异规律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了解铁皮石斛种质、生理年龄对氨基酸含量的影响,为铁皮石斛药材质量评价与优质药材培育提供依据.方法:采集浙江人工栽培骨干基地一至三年生铁皮石斛11个种质33个样品,经盐酸水解后采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基本氨基酸含量.结果:铁皮石斛中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的平均质量分数为0.28~2.96 mg·g-1,其他9种基本氨基酸的平均质量分数为0.53~4.20mg·g-1;种质对多种氨基酸的积累存在极显著或显著影响,生理年龄对氨基酸的积累也有显著影响,氨基酸含量随着生理年龄增加而增加.结论:铁皮石斛含有丰富的氨基酸,通过品种选育、延长采收期可以增加人体必需氨基酸和其他基本氨基酸的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