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护理专案改善在降低腹膜透析患者腹膜炎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12月收治的70例腹膜透析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其腹膜炎发生率高的原因,按照护理专案活动的具体步骤,制订相应随访管理和规范化培训流程等措施;将2017年1月~12月收治的85例腹膜透析患者作为干预组,实施护理专案改善进行质量控制。比较两组腹膜炎发生率。结果:干预组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护理专案改善可降低腹膜透析患者腹膜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吕芬 《南京护理》2023,(3):30-35
目的 探讨多学科协作的“互联网+”远程管理在居家腹膜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将首次置管行腹膜透析患者分为两组,2021年1-12月收治的41例患者为对照组,按照腹膜透析管理流程实施常规护理,由肾内科医生负责腹膜透析治疗,腹膜透析护士负责随访及延续管理等;2022年1-12月收治的43例患者为观察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多学科协作(MDT)互联网+远程干预管理。组建多学科管理团队,包括肾内科、营养科、药剂科、心理科,团队利用“互联网+”信息管理平台对居家腹膜透析患者实施远程延续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生活质量、相关疾病知识的掌握度、用药依从性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腹膜透析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相关疾病知识的掌握度、用药依从性和满意度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组建多学科协作管理团队,利用“互联网+”信息管理平台,对居家腹膜透析患者实施远程管理,将延续护理和信息技术相结合,进行持续干预,及时有效地多方位对患者进行个性化指导,规范病人操作行为,提高用药依从性,改善患者焦虑等不良情绪,有效减少腹膜炎、营养不良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促进医患护患有效沟通,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品管圈联合持续质量改进患者换液操作情况以降低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发生率。方法:定期对规律腹膜透析居家换液操作者进行操作考核及培训,并进行针对性宣教。结果:干预后患者的操作考核评分明显高于干预前(P0.05),腹膜炎发生率从9例次下降到4例次。结论:在腹膜透析护理工作中,应不断强化无菌操作培训,提高居家腹膜透析换液操作者的依从性,才能有效控制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精细化护理在腹膜透析患者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腹膜透析精细化护理团队、建立腹膜透析治疗患者档案、制订腹膜透析患者培训方案和居家腹膜透析患者分级随访管理流程。结果实施精细化护理后,患者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及容量超负荷的发生率降低(P<0.01或P<0.05)。结论对腹膜透析患者实施精细化护理,减少了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降低容量超负荷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 ,QCC )活动对农村腹膜透析患者腹膜炎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12月在本科室住院出院后进行腹膜透析的农村患者50例为对照组,男22例,女28例,年龄23~65(50.36±5.12)岁;原发病:高血压28例,肾炎12例,糖尿病10例。选择2012年月至12月在本科室住院出院后的农村腹膜透析患者50例为试验组。男23例,女27例,年龄21~72(49.67±6.78)岁;原发病:高血压18例,肾炎23例,糖尿病9例。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的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开展QCC活动,即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定课题、进行患者现状调查研究、统计分析发生腹膜炎的原因、设定目标、制订相应对策并实施。比较两组农村腹膜透析患者的腹膜炎发生率。【结果】试验组农村腹膜透析患者腹膜炎发生率8.0%(4/50),较对照组发生率26%(13/50)明显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结论】将QCC活动应用于临床医疗工作实践中,通过品管圈活动进行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提高医护成员间的相互协作,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加医护责任心,提高农村腹膜透析患者治疗依从性,针对腹膜炎找出和分析发生问题的原因、设定目标、制订对策并实施,降低了农村腹膜透析腹膜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居家腹膜透析操作者规范化操作培训对降低腹膜炎发生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12月于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肾脏科行维持性腹膜透析治疗的患者50例,对其居家腹透操作者进行规范化腹膜透析操作培训,比较培训前后操作者手部细菌培养情况及患者腹膜炎发生率。结果培训前后50例腹透操作者手部菌落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473,P0.05)。培训前发生腹膜炎13例次/年,发生率26%;培训后发生腹膜炎5例次/年,发生率10%,较培训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36,P0.05)。结论护士对腹透操作者进行规范化培训,能明显减少操作者手部细菌菌落数,有效提高其规范操作的依从性,从而减少腹膜炎发生的诱因,降低患者腹膜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居家腹膜透析患者预防相关性腹膜炎的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降低居家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发生率,保证腹膜透析的疗效。方法对59例腹膜透析患者进行腹膜透析流程培训,指导心理护理、个人卫生、家庭透析室布局与消毒方法,给予护理干预,做好家庭随访及动态的护理管理。结果59例患者中6例8次发生腹膜炎,2例死亡。结论注重居家腹膜透析各个环节控制及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可降低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降低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 CAPD )患者腹膜炎发生率的方法。方法将2012年1—12月CAPD患者108例设为对照组,2013年1—12月CAPD患者150例设为试验组。试验组对传统管理的腹膜透析患者发生腹膜炎原因进行分析,在借鉴病房患者分级护理制度的基础上,制定实施腹膜透析患者分级管理方法,比较实施分级管理前后两组患者的腹膜炎发生率。结果分级管理后,腹膜透析患者腹膜炎发生率降低,由25.9次/患者月降至64.0次/患者月,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665,P<0.01)。结论分级管理腹膜透析患者的方法可以降低腹膜透析中腹膜炎发生率,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及依从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制一种腹膜透析操作装置,用于慢性肾脏病(CKD5期)的腹膜透析患者中,观察该腹膜透析操作装置的使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在某三级甲等医院腹膜透析中心的慢性肾脏病的腹膜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使用腹膜透析操作装置进行换液操作,对照组常规用操作间进行腹膜透析换液, 观察并对两组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发生率、腹膜透析时的使用成本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发生率为0.15次/病人年,低于对照组的0.18次/病人年(P<0.05),实验组的使用成本(857.80 ± 89.10)元低于对照组(1103.00 ± 171.00)元。结论 腹膜透析操作装置方便操作,能降低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发生率及患者使用成本。  相似文献   

10.
持续质量改进在减少腹膜透析患者腹膜炎发生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应用持续质量改进(continuons quality improvement,CQI)的方法降低腹膜透析患者腹膜炎发生率的效果。方法选择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腹膜透析中心CQI前(2008年)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患者63例,分析腹膜炎(29例次)的发生率及特征,采用设计、实施、检验和应用(plan,do,check and act,PDCA)四步法,设计并实施减少腹膜炎发生的防治措施,与CQI后2009年同期101例CAPD患者腹膜炎(14例次)发生情况比较。结果 CQI后,我中心CAPD患者腹膜炎发生率明显降低,由1次/22.2患者月降至1次/70.4患者月。其中,革兰氏阳性球菌所致腹膜炎发生率由1次/35.8患者月降至1次/197患者月;复发性腹膜炎发生率由1次/80.5患者月降至1次/985患者月。与CQI中主要采取的几项改进措施相一致。结论 CQI的方法可以降低腹膜透析中心腹膜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Torres DP  Baudoin J 《Pain》2008,138(2):472; author reply 472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