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现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102例患者,使用简明健康调查表SF-36调查患者生活质量,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实验室检查结果、Piper疲乏修订量表RPFS纳入可能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产生影响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SF-36各维度得分均显著低于中国常模(P<0.05);疲乏状况、年龄和血管通路是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较差,医疗工作者应重点关注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的疲乏及血管通路,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背景:虽然终末期肾病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理健康水平相对平稳,长期生存率有明显提高,但这些患者的心理健康问题并未得到相应的重视。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干预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72例,其中男38例,女34例,年龄27~86岁,给予持续健康教育3个月,采用SF-36生活质量量表对患者健康教育前后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并分析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结果与结论: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与年龄、家庭支持、透析时间、透析次数、费用类型、经济收入、残余尿量、合并症、每周运动时间及临床指标之间的相关系数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进一步对血透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后生活质量(生理健康、心理健康)较前明显改善(P〈0.05或P〈0.01)。并发现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健康水平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大于生理健康状况对生活质量的影响。说明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可以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情感支持与生活质量状况。方法对9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和生活质量问卷进行调查。了解患者情感支持度与生活质量状况。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情感支持总得分为(5.80±3.80)分,其中高度情感支持27例,占28.12%,中度情感支持45例,占46.88%,低度情感支持24例,占25.00%。患者生活质量总得分为(176.41±18.26)分,各维度得分由高至低分别为健康与功能、生活满意度、自我概念、社会与经济。不同情感支持度血液透析患者其总体生活质量、健康与功能、生活满意度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高度情感支持组患者趋向得分较高。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情感支持与生活质量状况有待提高,较高的情感支持度有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居家有氧运动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45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由研究者提供的居家有氧运动指导,分别在干预3个月、6个月后评价患者的体能状况、疲乏状况和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患者的正常步速、最大步速均有提高(P<0.05),总体疲乏状况及各维度评分较干预前明显下降(P<0.01),生活质量中的生理功能、总体健康、活力评分和生理健康总分也高于干预前(P<0.05)。结论居家有氧运动能有效地提高患者的体能,改善患者的疲乏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睡眠质量、抑郁与生活质量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符合标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71例,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估睡眠质量,以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量表)和BECK抑郁自评问卷(BDI)分别评估生活质量和抑郁情况。记录年龄、性别、婚姻、干体重、血红蛋白、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钙、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白蛋白、C-反应蛋白、透析前及透析后血肌酐、尿素氮。结果睡眠质量较差(PSQI评分〉5)的血液透析患者占76.1%;睡眠质量较好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总分、生理及心理健康总分均高于睡眠质量较差组(P〈0.01),睡眠质量较差组的抑郁评分高于睡眠质量较好组(P〈0.05);中-重度抑郁患者(BDI评分≥8分)占63.4%,该组患者生活质量总分、生理及心理健康总分均低于非中-重度抑郁组(P〈0.01),且睡眠质量差(P〈0.01);SF-36生活质量总分、生理健康总分及心理健康总分和睡眠质量及抑郁相关(P〈0.01),睡眠质量和抑郁是生活质量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睡眠质量较差、抑郁较为常见,睡眠和抑郁之间相互影响,并且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衰弱现状,探讨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2010年5月—2013年4月抽取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驻马店市中心医院行长期规律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42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衰弱表型(frailty phenotype,FP)对其进行衰弱评估,随访5年内全因死亡情况。结果 (1)最终纳入38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衰弱评分(2.33±1.53)分,衰弱、衰弱前期和无衰弱发生率分别是44.2%、42.1%和13.7%。衰弱、衰弱前期和无衰弱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5年累计生存率分别是38.0%、82.5%和90.4%(P<0.001)。(2)在校正了年龄、血清白蛋白、C反应蛋白、Charlson合并症指数及肾小球滤过率估算值等协变量的干扰后,衰弱评分仍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5年生存的独立预测因子(HR=1.311,P<0.001)。(3)衰弱评分预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5年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05,与随机面积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以衰弱评分2.5作为切点,预测死亡的敏感性、特异性和一致率分别是0.757、0.738和74.5%。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具有较高的衰弱患病率,衰弱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衰弱评分可以为患者预后的评估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建议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开展常规衰弱筛查、评估,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以最大限度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现状.方法 采用Zhan生活质量量表,以问卷形式对7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生活质量调查.结果 生活质量4个分量表得分从高至低,依次为健康和功能(3.69±1.45)分、生活满意度(3.64±1.43)分、自我概念(3.12±1.51)分、社会与经济因素(3.06±1.53)分.结论 自我概念、社会与经济因素是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医护人员在临床工作中更应关注.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焦虑状态的现况,探讨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焦虑状态的因素。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调查29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焦虑状况,使用方差分析等进行一般资料中各个N素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SAS得分的影响分析。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焦虑状况SAS平均得分为(42.69±8.84)分,31.03%的患者处于焦虑状态。其中,文化程度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焦虑状态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焦虑状态不容乐观,文化程度是其影响因素。护理人员在为其做健康教育时,应根据不同文化程度给予个性化、针对性的教育方式,减轻患者焦虑,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腹膜透析患者疲乏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腹膜透析患者疲乏状况,分析与疲乏相关的因素.方法 采用简明健康调查量表(Medical Outcomes study Health Status Short Form,SF-36)中的精力分量表测评116例腹膜透析患者的疲乏状况,同时收集患者睡眠质量、体力活动状况、心理健康及临床生理指标等.结果 本组患者的精力得分为(54.9±24.0)分,36.2%的患者存在疲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低体力活动水平(OR=3.007,P<0.05)、睡眠质量总分(OR=1.126,P<0.05)及心理健康(OR=0.957,P<0.01)是疲乏的相关因素.结论 应当关注腹膜透析患者的疲乏状况.鼓励患者增加身体活动,采取药物或非药物方法改善睡眠质量,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可能减少腹膜透析患者疲乏的出现.  相似文献   

10.
背景:虽然终末期肾病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理健康水平相对平稳,长期生存率有明显提高,但这些患者的心理健康问题并未得到相应的重视.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干预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72例,其中男38例,女34例,年龄27~86岁,给予持续健康教育3个月,采用SF-36生活质量量表对患者健康教育前后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并分析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结果与结论: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与年龄、家庭支持、透析时间、透析次数、费用类型、经济收入、残余尿量、合并症、每周运动时间及临床指标之间的相关系数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均< 0.05);进一步对血透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后生活质量(生理健康、心理健康)较前明显改善(P < 0.05或P < 0.01).并发现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健康水平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大于生理健康状况对生活质量的影响.说明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可以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头部围针结合体针在偏瘫康复中的作用。方法90例患者分为头部围针体针结合康复组(实验组),焦氏头针体针结合康复组(对照组1),及康复组(对照组2)。判定标准为上田敏功能评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头部围针组还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治疗前后评定。结果3组治疗前后功能评分有显著性差异,组间比较实验组ADL及下肢功能的恢复优于其他两组,上肢功能恢复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组治疗前后抑郁量表评分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头部围针是有效的疗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甲基强的松龙治疗毛细支气管炎28例,结果疗效与常规治疗的28例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3.
应用索他洛尔治疗房、室性心律失常59例。用药前、后分别测血压、心率、心电图QTc、24小时动态心电图及肝、肾功能等血生化指标。结果房性心律失常者有效率为60%,室性心律失常者有效率为87.2%,总有效率78.0%。用药过程中仅有心率减慢、QTc延长及早期收缩压下降。索他洛尔治疗房、室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剂量以160mg/d为宜。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健康教育对骨折病人康复锻炼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240例骨折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系统化、针对性的康复教育,对照组进行常规教育,统一发放问卷,比较两组病人健康教育前后康复知识掌握情况和依从性的差异.[结果]实验组出院后康复知识得分、依从性得分均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骨折病人实施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病人康复锻炼的依从性,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健康教育对骨折病人康复锻炼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240例骨折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系统化、针对性的康复教育,对照组进行常规教育,统一发放问卷,比较两组病人健康教育前后康复知识掌握情况和依从性的差异。[结果]实验组出院后康复知识得分、依从性得分均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骨折病人实施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病人康复锻炼的依从性,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低能量激光血管内照射 (IntravascularLaserIrradiationofBlood ,1L 1B)对血浆巯基物质的影响。方法 对球囊损伤动脉内膜犬行 1L1B ,观察 1L1B对血浆巯基物质的影响。结果  1L1B后血浆巯基物质含量可显著升高 (P <0 .0 1 )。结论  1L1B可提升血浆巯基物质含量。  相似文献   

17.
产后康复按摩对产妇身心健康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产后康复按摩对产妇身心健康的影响。方法选取2006年5-12月在本院分娩、无慢性躯体疾患、无精神障碍、新生儿出生时健康的初产妇40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产后常规护理的同时加用产后康复按摩,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护理,比较2组产妇产后康复情况。结果实验组产妇产后疼痛、睡眠质量、排泄情况、子宫复旧、产后抑郁程度等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后康复按摩对产妇身心健康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产后康复按摩对产妇身心健康的影响。方法选取2006年5—12月在本院分娩、无慢性躯体疾患、无精神障碍、新生儿出生时健康的初产妇40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产后常规护理的同时加用产后康复按摩,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护理,比较2组产妇产后康复情况。结果实验组产妇产后疼痛、睡眠质量、排泄情况、子宫复旧、产后抑郁程度等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后康复按摩对产妇身心健康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采用湿润烧伤膏(MEBO)治疗60例冻疮患者。结果治疗2周后,痊愈53例,痊愈率88.3%;有效7例,总有效率100%。未见不良反应。MEBO治疗冻疮方法简单,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氟替卡松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3 9例年龄 2~ 16岁的非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纳入本研究。氟替卡松剂量为 :轻度哮喘 12 5~ 2 5 0 μg/d ,中度哮喘 2 5 0~ 3 75 μg/d ,重度哮喘 3 75~ 5 0 0 μg/d。根据病情按需使用 β2 受体激动剂。治疗时间共 12周 ,其间进行 3次随访 ,对患儿症状、体征及肺功能进行评价和计分 ,并记录药物的副作用。结果 全部患儿临床症状在治疗后均明显改善 ,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意义 (P均 <0 .0 1) ,肺功能治疗前后差异亦有显著意义(P <0 .0 1或 0 .0 5 )。在合并过敏性鼻炎的 2 2例中 ,治疗后 17例鼻炎症状完全控制 ,4例症状减轻。总的疗效评定显示 ,2 2例达临床控制 ,13例显效 ,4例好转 ,无无效病例。在 12周的治疗中 ,未发现咽部感染、声音嘶哑及支气管痉挛等药物副作用。结论 氟替卡松具有疗效好、使用安全、副作用少等特点 ,适用于儿童哮喘的长期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