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描述ICU护士气道管理现状及循证实践态度。方法 :应用自行设计的气道管理现状及循证实践态度问卷,对347名ICU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在吸痰管理、气囊管理、湿化管理、呼吸机管路管理4个方面,操作完全符合指南要求的人数是0。其中,32.9%的ICU护士在气道湿化操作方面符合指南要求,在吸痰操作和气囊管理方面仅有9.2%和9.8%的护士符合指南要求。不同科室的ICU护士对气囊管理的掌握情况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是否获得专科护士证书的护士对湿化管理的掌握情况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虽然ICU护士对气道管理临床指南持积极态度,但气道管理现状欠佳。  相似文献   

2.
为了了解ICU护士对危重患者疼痛相关知识的掌握与实践现状,对某三级甲等医院129名ICU护士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ICU护士疼痛知识与态度调查平均正确率为35.2%;参加过疼痛学习班、有疼痛处理经验者回答正确率较高(P<0.05)。大多数ICU护士(76.7%)使用过疼痛强度评估量表,但无人使用过行为观察疼痛评估工具。ICU护士选择最能代表危重患者存在疼痛的行为是痛苦表情(66.7%)、皱眉(48.8%)和握紧拳头(46.5%)等。ICU护士认为积极的ICU团队、标准化疼痛评估工具及持续疼痛教育等是危重患者疼痛护理的重要促进因素,患者不能交流、缺少疼痛指南及评估工具、工作量大等是主要障碍因素。应强化对ICU护士的疼痛教育,鼓励应用行为指征对危重患者进行疼痛评估,营造良好的疼痛治疗护理环境,持续改进疼痛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护士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护理的认知和行为状况进行调查,评估目前ICU护士预防VAP的护理情况,并分析影响其认知、行为的因素及相互关系。方法收集在该院进行危重症护理人员专科知识培训班的学员100名,主要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调查学员对预防VAP的认知和行为,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理论及临床培训之前,100名调查对象对于VAP的相关知识掌握情况不佳,12条项目中仅有6项的掌握率达50%以上,对及时吸痰、医护人员无菌观念及手卫生、生理盐水棉球做口腔护理的掌握率较高。培训后,调查对象对VAP的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明显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ICU护士预防VAP的护理行为情况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科室无预防VAP的教育墙报或操作图片强化学习和提醒等是阻碍ICU护士认识预防VAP护理的影响因素;科室、学历和ICU工作年限等是影响ICU护士认识预防VAP护理的相关因素。结论加强ICU专科培训和继续教育,完善操作规范及护理指南,确立预防VAP的护理质量评价标准,从而促进ICU护士行为的稳定,提高ICU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ICU护士对循证护理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认知和行为以及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抽取ICU护士99名,采取自行设计结构式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ICU护士对循证护理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认知和行为平均得分分别为5.06±1.52、3.42±0.39;对认知有显著影响的因素有不同科室、ICU工作年限及学历,对行为有显著影响的因素仅有ICU工作年限;对其实施造成阻碍的最大因素为由于病情复发危重及护士与床位配置不合理导致的工作量过大。结论为了更有效地贯彻落实循证护理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医院需加大对疾病相关知识及循证护理的培训,制定完善的操作规范及护理指南,合理配置人员。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ICU护理人员对人工气道内吸痰护理知识、态度的情况,分析护理人员知识得分和态度得分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以方便取样的方法选取北京市8所"三甲"医院ICU中为机械通气患者实施人工气道内吸痰护理的148名护理人员,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调查对象的人工气道内吸痰护理知识平均得分为(51.55±18.21)分,73.7%的护理人员得分低于60分;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在ICU工作时间>5年的护士其知识水平高于在ICU工作时间<1年的护士(P<0.05)。②调查对象对人工气道内吸痰护理的态度整体较好,年龄>30岁、工作时间>10年的护理人员态度更好些(P<0.05)。③调查对象人工气道内吸痰护理的知识得分与态度得分无相关性(r=0.077,P=0.351)。结论:应注意引导护士积极的工作态度,为护士提供分层次、多样化的继续教育途径,丰富护士的人工气道内吸痰护理知识,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ICU护士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循证护理的认知、实施行为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应用自行设计的结构式问卷,对江苏省某乏甲医院101名ICU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描述和方差分析。结果ICU护士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循证护理的认知平均值为(4.75±1.42)分(总分10分),行为得分平均值为(3.32±0.32)分(满分4分)。影响其认知的因素有不同的科室、ICU丁作年限;不同ICU工作年限的护士其行为比较显著不同。阻碍护士实施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循证护理的因素主要有“因患者病情复杂危重而造成护理工作量大。结论医院应加强ICU护士有关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专业知识的培训和循证护理教育,完善相关的护理指南和操作规范,并合理配置人员、提供必备的设施用晶。相关部门应完善医疗制度,调整医疗费用的结构,以有效落实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循证护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ICU护士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循证护理的认知、实施行为的现状及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应用自行设计的结构式问卷,对江苏省某三甲医院101名ICU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并对 结果 进行统计描述和方差分析. 结果 ICU护士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循证护理的认知平均值为(4.75±1.42)分(总分10分),行为得分平均值为(3.32±0.32)分(满分4分).影响其认知的因素有不同的科室、ICU工作年限;不同ICU工作年限的护士其行为比较显著不同.阻碍护士实施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循证护理的因素主要有"因患者病情复杂危重而造成护理工作量大". 结论 医院应加强ICU护士有关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专业知识的培训和循证护理教育,完善相关的护理指南和操作规范,并合理配置人员、提供必备的设施用品.相关部门应完善医疗制度,调整医疗费用的结构,以有效落实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循证护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基层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护士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护理知识的认知现状及规范护理操作。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对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综合ICU及参加ICU相关知识培训的100名护理人员进行VAP护理相关知识认知情况的调查。结果基层医院ICU护士对预防VAP护理知识的认知程度较低。18项相关内容中,掌握人数达50%以上的仅有6项,从高到低依次为呼吸机使用患者口腔护理的频率(74.5%)、口腔护理的方法 (67.3%)、口腔护理的重要性(59.2%)、定期痰培养(58.2%)、吸痰护理的正确实施(56.1%)、医务人员的无菌观念及手卫生(51.0%)。结论应加强ICU护士VAP专业知识的培训和护理教育,逐步完善相关的护理指南和操作规范,确保有效地落实预防VAP的护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ICU护士在临床实践中应用国际压疮指南的障碍和支持因素,为改善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山东省某三甲医院15名ICU护士进行半结构式访谈,提炼主题。结果:主要障碍因素有5个:部分知识欠缺、培训不足,对证据的质疑、排斥心理,工作量大、人力相对不足,班次缺乏连贯性,患者自身疾病、经济因素的限制;3个促进因素:强化压疮专项管理,压疮治疗的成效,ICU压疮小组的建立。结论:在对指南进行临床实践转化的过程中,应加强对ICU护士压疮指南的解读和更新培训,提高循证护理能力;建立ICU压疮小组,对疑难压疮案例进行个案管理,正确落实护理措施;利用促进因素,科学实施压疮专项管理,提升护士在压疮护理中的价值感,以推动指南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特性要因图在提高护士有效吸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前后对照方法,将2015年1~2月和4~5月入住呼吸内科医嘱有吸痰的患者分别列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将实施"特性要因图"法分析前的吸痰患者及护士列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操作;将实施"特性要因图"法分析,采取针对性措施后的吸痰患者及护士列为观察组;比较实施前后两组患者痰堵导致低氧血症发生的频次,比较两组护士吸痰技能得分和处理突发事件得分,比较两组护士由吸痰引发的护理缺陷次数。结果观察组患者由于痰堵造成低氧血症发生频次降低、护士吸痰技能提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增强,由吸痰引发的护理缺陷次数减少,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特性要因图"法开拓护士解决日常护理操作问题的思路,使护士准确地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制定出针对性策略,提高护士有效吸痰技能,是一种很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ICU护士无菌吸痰技术依从性.方法 采用直接观察法和问卷调查法对ICU护士76名的482人次吸痰操作进行分析,找出易污染的环节.结果 ICU护士在吸痰过程中,操作前后漏洗手次数较严重,工作年限短的护士吸痰污染率较高.结论 加强ICU护士的无菌意识,才能提高ICU护士无菌吸痰技术依从性.  相似文献   

12.
肺部感染是80岁以上老人的首要致死原因,中国老年患者的肺部感染致死率为41.8%~49.6%[1]。老年患者呼吸系统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随年龄增大而逐渐出现衰退表现,如胸廓变硬、肺泡减少、肺弹性降低、小支气管扩张、肺活量下降和残气量增加等,导致其呼吸运动减弱、换气通气功能障碍、咳嗽排痰动作减弱。此外,由于老年患者鼻腔对空气的加温、加湿、净化功能减退,呼吸道黏膜黏液-纤毛运动功能减弱,咳嗽反射变弱,呼吸道黏膜表面的 IgA分泌减少,致使呼吸系统防御功能降低。因此,老年患者极易出现排痰不畅、痰液堵塞呼吸道等护理问题,从而导致缺氧、窒息、急性左心衰、肺不张、肺部感染加重、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2-5]。为有效清除老年肺部感染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吸痰成为维持患者气道通畅的一项重要护理操作。正确有效的吸痰可改善患者缺氧状态,并有效控制肺部感染[6-7]。由于老年患者存在气道黏膜薄弱、机体耐受力较差等特点,临床上对意识清醒、未建立人工气道的老年肺部感染的患者进行吸痰操作时,患者常常发生呛咳、憋气、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血氧饱和度下降、呼吸暂停等不适反应[8],使患者及其家属对吸痰操作产生恐惧和抗拒心理,进而影响住院治疗效果[9]。目前,中国的临床护士对老年患者进行非人工气道吸痰操作常常存在如下问题:对吸痰时机的评估和判断不明确[10-11];不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吸痰管、吸痰管插管体位、吸痰方式和吸痰操作负压[12-28];极少采用气道的局部麻醉[29-30]。为解决老年患者非人工气道吸痰现存的护理问题和提高吸痰操作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舒适性,现从以下几方面对未建立人工气道老年患者的吸痰护理措施进行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ICU护士无菌吸痰技术依从性.方法 采用直接观察法和问卷调查法对ICU护士76名的482人次吸痰操作进行分析,找出易污染的环节.结果 ICU护士在吸痰过程中,操作前后漏洗手次数较严重,工作年限短的护士吸痰污染率较高.结论 加强ICU护士的无菌意识,才能提高ICU护士无菌吸痰技术依从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ICU护士无菌吸痰技术依从性.方法 采用直接观察法和问卷调查法对ICU护士76名的482人次吸痰操作进行分析,找出易污染的环节.结果 ICU护士在吸痰过程中,操作前后漏洗手次数较严重,工作年限短的护士吸痰污染率较高.结论 加强ICU护士的无菌意识,才能提高ICU护士无菌吸痰技术依从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与探讨ICU护士对危重患者眼部护理实施情况,进而有针对性制订培训方案与眼部护理指南,以提高护士对危重患者眼部护理的技能水平.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应用非随机取样法对本市2所综合医院92名ICU护士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对ICU危重患者实施眼部护理状况.结果 ICU护士对危重患者眼部护理实施情况不容乐观,缺乏统一标准.结论 应加强ICU护士专业理论知识培训学习,制订眼部护理指南,从而全面提高对危重患者的眼部护理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江苏省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护士专科护理实践行为现状。方法2018年8月,便利抽样法选择江苏省6所医院的ICU护士作为研究对象,以自制的ICU护士专科护理实践行为问卷对其进行调查。结果共273名护士参与调查。ICU基础监护技术、检验标本采集/保存、仪器设备使用、检验指标判读等护理实践行为有较高的操作频率,分别为78.57%、77.78%、81.81%和100.00%。在护理实践技能的掌握方面,不同能级护士对护理实践行为的掌握有所差异,N0、N1护士掌握较好的是ICU基础监护技术和检验标本的采集/保存;N2、N3护士对大部分护理实践行为有着较好的掌握度,但仍对部分护理实践行为掌握较差。结论ICU不同能级的护士所掌握的专科护理实践行为有所差异,护理管理者在制定培训方案时应考虑不同能级护士的学习需求,同时为应对医疗技术的发展应定期培训和巩固操作频率较低的专科护理实践行为。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气管切开患者吸痰临床实践的循证证据,将证据进行临床转化,并验证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通过澳大利亚循证护理中心循证框架、结构化检索文献、质量评价和整合,获得气管切开患者吸痰前气道评估、用物评估、氧储备、吸痰负压、吸痰深度、气道湿化、声门下吸引等证据共14条、形成审查指标16条,并将证据转化至临床实践。结果 证据应用后,ICU护士对气管切开患者吸痰相关理论知识得分提高[(58.30±12.27)分vs(63.68±11.88)分,P<0.05]、临床实践与最佳证据的16条审查指标规范化执行率亦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均P<0.05)。结论 经循证实践,气管切开患者吸痰的临床操作现况与最佳证据之间的差距缩小,优化了护理操作,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与分析PICU护士气道吸引循证护理认知和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16年6~12月,采用方便抽样法,通过自行设计的问卷对江苏省南京市、苏州市、徐州市三家三级甲等医院123名PICU护士进行调查。结果:PICU护士气道吸引循证护理认知得分为(6.66±1.37)分,其中得分最低的3项内容为吸痰管管径选择、操作前是否滴注生理盐水、深或浅度吸引选择;循证护理行为得分为(9.45±1.80)分,其中得分最低的3项内容为气囊注气与测压、适当约束患儿、抬高床头30°~45°;影响护士气道吸引循证护理实践的前2名因素均为工作因素,包括护理人员紧缺、临床操作中易遗忘循证护理实践内容;一般人口学资料中工作年限和PICU工作年限是PICU护士气道吸引循证护理行为得分的主要预测因子,其解释量为9.4%。结论:PICU护士气道吸引循证护理认知水平有待提高,循证护理行为需进一步强化,而加强PICU专科护士队伍建设、优化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有助于提升PICU护士气道吸引的循证护理实践现状。  相似文献   

19.
傅丽萍  徐雯  傅娟  谢超  孙红果  杨琴燕   《护理与康复》2016,15(7):661-662
目的观察一次性组合吸痰管在ICU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将70例经口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的患者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观察组采用一次性组合吸痰管进行口腔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口腔护理方法。对两组护士操作耗时及患者舌苔转薄率、口腔异味发生率、口腔细菌感染发生率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护士行口腔护理操作耗时明显较对照组缩短,患者舌苔转薄情况优于对照组,发生口腔异味、口腔细菌感染等情况均低于对照组。结论采用一次性组合吸痰管对经口气管插管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ICU内实施机械通气的患者中,吸痰是机械通气患者的重要护理任务,也是临床护士感到工作量大、繁琐的地方.较早的吸痰管为橡胶管,质地硬,易损伤气道,需反复煮沸消毒,易交叉感染.以后改用弹性强,柔软,独立灭菌包装的硅胶管,但操作时仍存在需反复脱机吸痰带来的并发症.我科自2000年12月开始试用密闭式吸痰管,弥补了以往吸痰管的不足,受到临床护士的普遍欢迎.下面将试用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