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生土建筑是一种传统建筑形式,但传统生土建筑墙体材料抗震性能较差。总结我国生土墙体抗震性能、生土房屋抗震性能、生土结构抗震加固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生土建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生土民居是劳动人民在生产力尚不发达的情况下,结合当地气候、地质和地域材料等自然条件的杰出营造。生土民居无论是在气候炎热的南方还是在寒冷的北方都体现出了良好的环境适应性和宜居性。在我国众多的生土民居中,窑洞是我国西北极具特色的生土民居体系。本文通过对它的产生条件、使用功能、空间形态、和建筑艺术等方面进行其宜居性的分析,探索传统民居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以生土为建造材料的建造方式在我国有上千年的历史,主要分布在我国中西部的甘肃、云南、西藏等地区。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大,地域文化慢慢消亡殆尽,笔者试图通过建筑形态语言对云南生土建筑方面进行探索,以昆明晋宁县夕阳乡大摆衣村民居示范点营造体系的调研和分析梳理为例,探讨推广到云南其他地区的生土建筑适宜性营造策略.  相似文献   

4.
在众多建筑结构类型中,生土建筑结构是我国出现较早的且较为成熟和完备的施工技术及重要手段之一。生土建筑结构具备自然依托性好、取材便捷、施工适应性强等特点,在以往的建筑施工中得到广泛应用。为了深入分析国内生土建筑行业的发展特点,阐述生土建筑在各项建筑性能方面的优势和特点,本文以福建省生土建筑现状为研究对象,选取了福建省农村现存生土结构进行针对性研究,就生土建筑的施工材料、施工技术、结构体系及施工工艺流程进行系统分析,系统总结了生土结构的类型、基础结构、主要承载体系、屋盖结构等。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现存生土结构的安全性及耐久性问题,并针对性提出了加固技术方案,以期延长既有生土建筑结构的安全服役时限。  相似文献   

5.
赵鹏飞 《华中建筑》2012,(8):134-136
生土民居是指使用未经煅烧而仅作简单加工处理的原状土为材料营造主体结构的民居建筑形式。文章对两种山东运河生土民居类型——茅草土屋和囤顶土屋进行了实例介绍,在院落布局、建筑特征、建造方式及材料上进行了详细阐述,科学分析并归纳了它们在历史、文化、生态方面的内涵和价值体现。  相似文献   

6.
本文简述了生土砌块建筑的发展过程,以及国内外关于生土砌块在物理性能、力学性能和耐久性方面的研究进展。基于生土材料自身特点和复杂性,以及现代建筑技术要求的提高,指出需要进一步开展生土砌块性能优化及生产应用技术研究:生土砌块性能优化、生土砌块的再生性、生土砌块试验方法、生土砌块生产应用技术、配套粘结和抹面材料,为生土砌块和生土砌块建筑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在河南焦作地区农村生土建筑仍然存在,但建筑耐久性不够。文中主要是对焦作地区农村仍在使用的生土建筑的主要墙体材料—生土土料的抗剪进行试验研究。取焦作地区素土、炉渣、石灰等为原材料,按照不同配比,分别制作素土试件、灰土和矿渣土试件。通过直剪试验得到了试件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分析了影响生土结构建筑原材料抗剪性能的主要原因,为生土建筑的墙体受力性能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丝路文化"与"生土文化"两个方面,对乌鲁木齐的土遗址进行研究,分析了其在特殊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背景下,当地古代生土建筑存在、发展的合理性、特殊性及文化特征。论证了保护乌鲁木齐的土遗址的历史文脉、延续乌鲁木齐生土建筑的记忆,使生土建筑重新焕发活力与生命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生土材料凭借其节能环保、符合绿色发展理念等优点受到世界各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但传统生土材料存在强度低、耐久性差等缺点,因此,在保留传统生土材料优点的同时对传统生土材料进行改性,改善其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是当前生土材料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对生土材料的优缺点进行分析,总结国内外生土材料改性研究现状,为生土材料改性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王亮  王秋实 《城市住宅》2016,(12):42-45
正通过比较分析法,以近年来生土建筑实践和传统生土建筑作为调查样本,对建筑材料、建筑结构、建筑构造、建筑功能和建筑价值进行分析评估,提出当前可行的生土建筑预制化发展策略。1研究背景生土建筑是一种古老且至今仍被广泛采用的建筑类型。生土建筑(Earth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建筑类型学为主要研究方法,在对内蒙古土默川地区传统村落毛岱村生土民居实地调研的基础资料上,对现存晋风生土民居空间形态进行还原与分析,探究其"原型"与"变体"的关系,进而深入剖析晋风生土民居演变趋势及规律,为生土建筑的保护与发展提供了基础研究与资料。  相似文献   

12.
生土在当代建筑的应用具有生态和文化上的双重意义.通过对法国生土建筑发展现状的介绍,包括在法国已初步形成的生土建筑产业链的整体状况,尤其是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生土建筑、建造文化和可持续发展”教席所在地的法国格勒诺布尔国立高等建筑学院生土建筑研究中心CRATerre在生土建筑研究、教育和工程方面的经验,为我国生土建筑未来的发展提供了积极可行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浅析中国生土建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方  杨青 《山西建筑》2007,33(34):30-31
通过阅读《新乡土建筑》,认识到中国发展生土建筑的必要性,并着重介绍了我国建筑史上一些比较重要的生土建筑形式:窑洞、版筑建筑和土坯建筑,以引起大家对生土建筑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传统生土材料具有取材便捷,环保节能的优势。云南地区生土建筑数量庞大,红土高原的自然环境造就了独具地域特色的营建技艺。该文以改进云南地区传统生土建筑营建工艺为研究目标,通过实地调研,梳理云南传统生土民居的种类构造,从材料性能、室内环境、整体安全性三大方面提出对应的优化改造策略,希望在实现生土建筑的使用保护、传承更新的同时,为云南地区的生土建筑保护提供更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很久以前,人类就开始用生土建造房屋。随着砼、钢等材料的问世及综合应用,生土这种建筑材料被人们忽略了,即使在一些不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生土也已被砖和砼所代替。 在今天恢复这种古老的建筑形式将会是非常吸引人的。现在这种传统技术在也门、摩洛哥等适于用生土建造房屋的地方仍在应用。关于这种生土建筑,有两点需要说明: 1.无论过去还是现在,用于传统生土建筑的土都是一种掺着水和草的泥土,这种泥一般被固定在两块木板间,然后晒干,或者直接做成土坯风干。  相似文献   

16.
苏公塔清真寺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伊斯兰生土建筑,对于研究传统伊斯兰建筑在新疆的发展和演变,以及当地的传统生土建筑营建技艺的保护和传承具有重要价值。本文通过对苏公塔清真寺的整体布局和外观、空间构筑要素的分析,指出该寺具有封闭的空间形态、中心性的空间结构以及递进式的空间序列等特征;并对生土穹顶和和土木混合的平顶两种典型的营建体系进行分析,以期为该地区伊斯兰生土建筑的保护传承及地域性建筑的创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苏公塔清真寺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伊斯兰生土建筑,对于研究传统伊斯兰建筑在新疆的发展和演变,以及当地的传统生土建筑营建技艺的保护和传承具有重要价值。本文通过对苏公塔清真寺的整体布局和外观、空间构筑要素的分析,指出该寺具有封闭的空间形态、中心性的空间结构以及递进式的空间序列等特征;并对生土穹顶和和土木混合的平顶两种典型的营建体系进行分析,以期为该地区伊斯兰生土建筑的保护传承及地域性建筑的创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源于青海高寒高海拔地区传统农牧民居形式的启发,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利用青海省不同地区的土质研制了生土系列新型墙体材料,对其制品进行了试验分析和研究,并对高寒高海拔地区新型生土建筑技术进行了探索和实践。经过研究发现,青海地区传统生土建筑历史悠久,风格多样;各地区土质基本能适合制备生土系列新型墙体材料,其力学和物理性能基本满足当地农牧民居建筑的要求和风格,利用生土系列新型墙体材料筑造的建筑也得到了广大农牧民的认可和赞扬。  相似文献   

19.
由于生土材料的生态优越性,使得现代生土建筑能够促进自然生态的良性循环,逐渐成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研究的重要对象。文章着眼于陕西的陕北地区,以现代生土砌体建筑为研究对象,从建筑形态、建筑色彩、建筑材质和建筑装饰方面进行研究,通过分析传统地域建筑,总结现代生土砌体建筑需要的特质,力求设计出根植于地域,在传承和发扬传统建筑特色的基础上,增加现代生土砌体建筑的现代感。  相似文献   

20.
李鎨翰 《福建建筑》2023,(11):109-113
在全球能源危机之后,生土建筑作为一种极具生态价值与地域特色的建筑形式,再度在国外建筑市场兴盛。生土材料应用广泛,可以用于建造墙体、室内壁炉、室内装饰墙以及制作涂料等。与国外的蓬勃发展相比,现代生土建筑当前在我国的发展似乎停滞不前。究其原因,法规对于一国的产业发展有相当的影响。了解国外法规发展经验,将对我国生土建筑产业链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为此,从分析几个代表性国家的生土建筑法规出发,探究法规对该国生土材料使用与生土建筑设计的影响。并借鉴国外生土建筑法规,结合我国国情展开探讨。加强与生土建筑产业相关专项法规的制订与政策扶持,推动生土建筑产业作为生态建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