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0 毫秒
1.
<正>生土建筑主要指用未焙烧的简单加工的原状土作为材料营造主体结构的建筑,"万物生于土,而终归于土。"亘古至今,建筑亦然。以土为材,是我国乃至全世界历史最为悠久、应用最为广泛的营造传统之一。这种就地可取的自然材料资源,造就了我国各地区丰富绚烂的传统民居建筑文化与和谐共生的生态价值观。"生土"建筑具有方便取材、易于施工、造价低廉、冬暖夏凉、节省能源等优点,同时它又能融于自然,  相似文献   

2.
生土在当代建筑的应用具有生态和文化上的双重意义.通过对法国生土建筑发展现状的介绍,包括在法国已初步形成的生土建筑产业链的整体状况,尤其是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生土建筑、建造文化和可持续发展”教席所在地的法国格勒诺布尔国立高等建筑学院生土建筑研究中心CRATerre在生土建筑研究、教育和工程方面的经验,为我国生土建筑未来的发展提供了积极可行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坐落于河南省洛阳市的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为国家"十三五"重大文化工程,定位于中国最早的国家形成和发展研究展示中心、夏商周断代工程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展示基地。博物馆建成后成为目前全世界规模最大的现代生土建筑。文章以生土营建为线索.从功能空间、结构构造、施工技术等方面,对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项目进行了梳理与解读。  相似文献   

4.
为揭示新疆生土建筑土坯黏性土体材料的基本土力学特性,从土力学角度入手,按"土工试验方法标准",在新疆乌鲁木齐郊区黏土地基取样并进行土工室内试验(界限含水率试验、击实试验、直剪试验、三轴试验)。通过土工试验得到了新疆生土建筑黏性土体材料的物理力学指标,最佳含水率、最大干密度、抗剪强度等指标。揭示了黏性土体材料与生土建筑土坯的内在相互关系,为新疆生土建筑土坯材料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周靓 《砖瓦》2022,(2):44-45,48
传统生土营建是中国传统历史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世界建筑文化最具典型特性的显性载体,生土建筑自身的历史文化及经济社会价值在全世界都具有重要地位.生土建筑就地取材,易于施工,节省能源的属性使生土建筑的生命力持续不减.人们在普遍关注环保可持续发展的今天,生土建筑自身特点更显现出强大生命力.本文旨在对生土及建筑的概念及范畴...  相似文献   

6.
赵鹏飞 《华中建筑》2012,(8):134-136
生土民居是指使用未经煅烧而仅作简单加工处理的原状土为材料营造主体结构的民居建筑形式。文章对两种山东运河生土民居类型——茅草土屋和囤顶土屋进行了实例介绍,在院落布局、建筑特征、建造方式及材料上进行了详细阐述,科学分析并归纳了它们在历史、文化、生态方面的内涵和价值体现。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建筑类型学为主要研究方法,在对内蒙古土默川地区传统村落毛岱村生土民居实地调研的基础资料上,对现存晋风生土民居空间形态进行还原与分析,探究其"原型"与"变体"的关系,进而深入剖析晋风生土民居演变趋势及规律,为生土建筑的保护与发展提供了基础研究与资料。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生土建筑、建造文化和可持续发展"教席所在地"法国格勒诺布尔国立高等建筑学院国际生土建筑中心"在生土建筑教育与推广方面的经验介绍,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回归建筑学最基本的原点。  相似文献   

9.
生土建筑是一种传统建筑形式,但传统生土建筑墙体材料抗震性能较差。总结我国生土墙体抗震性能、生土房屋抗震性能、生土结构抗震加固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生土建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5·12"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中现代生土住宅的探索与应用.在保持传统生土住宅绿色特征的基础上,现代生土住宅在建筑造型、抗震性能、耐久性和施工工艺等方面做了改进和完善,使生土住宅建筑文化得到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浅析中国生土建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方  杨青 《山西建筑》2007,33(34):30-31
通过阅读《新乡土建筑》,认识到中国发展生土建筑的必要性,并着重介绍了我国建筑史上一些比较重要的生土建筑形式:窑洞、版筑建筑和土坯建筑,以引起大家对生土建筑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以生土为建造材料的建造方式在我国有上千年的历史,主要分布在我国中西部的甘肃、云南、西藏等地区。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大,地域文化慢慢消亡殆尽,笔者试图通过建筑形态语言对云南生土建筑方面进行探索,以昆明晋宁县夕阳乡大摆衣村民居示范点营造体系的调研和分析梳理为例,探讨推广到云南其他地区的生土建筑适宜性营造策略.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自然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生态可持续建筑的研究与发展越来越受到关注,生土建筑作为一种典型的绿色建筑,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之中。然而建筑学科却在这个时段生土建筑的研究似乎遇到了"瓶颈"。通过对建筑学科中生土建筑研究历史的回顾,了解其研究现状,揭示其演进的深层机理,提出现有研究的问题与发展建议。旨在明晰建筑学人如何基于时代背景,重拾生土建筑研究的现实意义,反思人类生存发展的真正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本文简述了生土砌块建筑的发展过程,以及国内外关于生土砌块在物理性能、力学性能和耐久性方面的研究进展。基于生土材料自身特点和复杂性,以及现代建筑技术要求的提高,指出需要进一步开展生土砌块性能优化及生产应用技术研究:生土砌块性能优化、生土砌块的再生性、生土砌块试验方法、生土砌块生产应用技术、配套粘结和抹面材料,为生土砌块和生土砌块建筑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基于汶川地震后昭化古城210处历史建筑震害调研,对古城木结构、生土结构、石结构历史建筑进行了震损统计与机理分析。昭化古城93.8%的历史建筑为木结构,多采用穿斗木承重构架与竹编夹泥围护墙的结构形式,在汶川地震中表现出了良好的抗震性能。木结构历史建筑的震损形式主要有榫卯连接破坏、木柱折断、柱脚滑移等,土结构历史建筑震损形式主要有承重生土墙的开裂或垮塌、掉瓦、屋架倾斜等,石结构门楼历史建筑共计三处均为轻微破坏,震损形式主要有雉堞震损、拱券开裂及边缘城墙震裂或局部倒塌。  相似文献   

16.
在河南焦作地区农村生土建筑仍然存在,但建筑耐久性不够。文中主要是对焦作地区农村仍在使用的生土建筑的主要墙体材料—生土土料的抗剪进行试验研究。取焦作地区素土、炉渣、石灰等为原材料,按照不同配比,分别制作素土试件、灰土和矿渣土试件。通过直剪试验得到了试件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分析了影响生土结构建筑原材料抗剪性能的主要原因,为生土建筑的墙体受力性能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一战"作为重要的历史事件对世界发展进程影响深远。这一时期保存至今的遗址建筑,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与文化价值,更需保护利用。该文以青岛山炮台"一战"遗址建筑为研究对象,探讨其价值评价及保护利用策略。通过对"一战"军事防御体系及炮台建筑历史演变的梳理总结,分析归纳出青岛山"一战"炮台遗址建筑的价值评价,总结炮台建筑保护利用的问题,并依据历史建筑的保护原则,提出保护利用策略,为青岛山"一战"炮台遗址建筑的保护利用提供一定的借鉴,使其能够凸显真正的价值并焕发新生。  相似文献   

18.
王亮  王秋实 《城市住宅》2016,(12):42-45
正通过比较分析法,以近年来生土建筑实践和传统生土建筑作为调查样本,对建筑材料、建筑结构、建筑构造、建筑功能和建筑价值进行分析评估,提出当前可行的生土建筑预制化发展策略。1研究背景生土建筑是一种古老且至今仍被广泛采用的建筑类型。生土建筑(Earth  相似文献   

19.
整体设计是一种综合协同的设计观念。文化遗产保护观念对于文化遗产环境保护的要求、"因址建馆"的特点、与遗址文化相关联的特征,决定了遗址博物馆建筑在对待与遗址环境的时空环境关系上,更应该进行整体设计。通过理论与案例分析,基于遗址环境保护的遗址博物馆建筑,应当在整体上做到建筑与遗址自然环境、城市环境和文化环境相和谐,以实现对遗址环境进行可持续性保护、延续地域文化、保护和提升城市文化品质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在众多建筑结构类型中,生土建筑结构是我国出现较早的且较为成熟和完备的施工技术及重要手段之一。生土建筑结构具备自然依托性好、取材便捷、施工适应性强等特点,在以往的建筑施工中得到广泛应用。为了深入分析国内生土建筑行业的发展特点,阐述生土建筑在各项建筑性能方面的优势和特点,本文以福建省生土建筑现状为研究对象,选取了福建省农村现存生土结构进行针对性研究,就生土建筑的施工材料、施工技术、结构体系及施工工艺流程进行系统分析,系统总结了生土结构的类型、基础结构、主要承载体系、屋盖结构等。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现存生土结构的安全性及耐久性问题,并针对性提出了加固技术方案,以期延长既有生土建筑结构的安全服役时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