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涂舒婷  贾杰 《中国医刊》2023,(2):119-123
<正>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病程可长达数十年[1]。据统计,PD的发病率在过去20年间快速上升,2016年全球PD患病人数已达6100万[2]。PD的病程呈慢性、进行性发展,在PD晚期通常可导致患者严重残疾,给家庭和社会均带来了沉重负担[3]。此外,目前尚无能够完全治愈PD的方法与手段,现阶段PD的治疗策略主要为对症治疗,其对症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左旋多巴)和手术治疗,但即便采用了药物或手术治疗,PD患者仍会经历渐进性恶化,最终导致残疾的发生[4]。因而,及时、准确的诊断以及有效、系统的管理对PD患者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床边插管腹膜透析(PD)治疗慢性肾脏病发生急性肾衰(A/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综合治疗基础上联合床边插管PD治疗26例A/C患者的疗效与转归,观察患者PD治疗前后血肌酐(Scr)、尿素氮(BUN)、钾(K^+)、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水平的变化以及床边插管PD的并发症、结果大多数A/C患者经PD治疗后短期内血BUN、Scr、K^+、CO2CP下降非常明显(P〈0.01),18例患者肾功能恢复到基础水平,脱离透析;8例患者肾功能无明显改变,其中1例进入维持性透析、无1例因插管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床边插管PD治疗A/C是一种安全、简单、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早期、持续地行PD治疗有利于改善A/C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冻结步态(freezing of gait, FOG)是PD晚期的一种可以致残的运动症状,严重影响PD患者的生活质量。FOG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目前,药物对FOG的治疗效果十分有限,因此近年来陆续有多种非药物治疗手段应用于FOG的治疗,包括手术、无创性神经调控、补偿疗法、康复训练等。本综述总结了过去几年来针对FOG非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硫丙麦角林是惟一有效的多巴胺双受体激动剂。为了减少因大剂量服用左旋多巴(L-dopa)所致的副作用,过去作为L-dopa的佐剂,被广泛用于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晚期治疗。1998年Olanow和Koller提出PD治疗的新方案,并建议单用硫丙麦角林治疗早期PD。为此,本文对单用硫丙麦角林治疗早期PD的疗效进行了观察和追踪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帕金森病(PD)新型管理模式对早期PD患者运动症状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PD患者(Hoehn-Yahr分级标准为I期、II期),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单纯西药(美多芭125 mg,3次/d,餐前1 h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PD新型康复管理模式(加用PD康复操治疗,每次训练30 min,5次/周;并使患者成为PD康复俱乐部会员,定期参加俱乐部活动);2组患者均治疗12周,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统一PD评定量表(UPDRS III)、Berg平衡量表进行效果评定。结果:治疗组UPDRS III、Berg平衡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对照组UPDRS III评分和Berg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治疗组UPDRS III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Berg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进一步对治疗前后UPDRS III分项进行比较,结果显示,2组治疗后言语表达、面部表情、强直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静止性震颤、手部动作性或姿势性震颤、手指拍打试验、手运动、轮替运动、腿部灵活性、起立、姿势、步态、姿势稳定性、躯体少动评分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新型康复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早期PD患者的手部及下肢运动控制能力和平衡能力,提高患者的姿势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发作性运动障碍(PD)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经验。方法 对20例PD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系统分析,随访了17例患者近半年至4年内的治疗结果,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20例PD中,18例属于PKC,2例属于PNKC。PD患者有散发,亦有明显的三代均发病的显性遗传特点者。PKC用抗癫痫药物治疗3年以上并停药者6例,其中2例复发,4例发作消失。结论 PD是一组多以运动等因素诱发的以发作性姿势性肌张力障碍,PKC的治疗应参考癫痫的用药原则。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缺乏根治性的治疗方法,目前主要是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相结合。立体定向技术一直是手术治疗PD的有效手段之一,目前具体治疗方法主要为毁损手术、脑深部电刺激和神经移植三种。神经生理研究发现PD患的症状可能同一些核团的过度活跃密切相关,降低核团活  相似文献   

8.
帕金森病(PD)是以多巴胺能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为特征的多因素疾病。对其进行分型研究,发展针对PD发病机制的治疗药物是提高PD治疗效果的必由之路。富亮氨酸重复激酶2(LRRK2)基因突变是部分家族遗传性PD和散发性PD的直接原因。LRRK2基因突变会导致LRRK2活性增加,进而导致神经退行性病变。因此,发展LRRK2抑制剂调控LRRK2活性有望成为新的PD治疗方法。LRRK2既是激酶,也是小GTP酶,存在2个药物作用位点,因此,目前LRRK2抑制剂有2类,一类是LRRK2激酶位点抑制剂,另一类是LRRK2 GTP结合位点抑制剂。本文综述了LRRK2及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康复技术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治疗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包括康复手法及康复设备。本文系统介绍了PD运动症状的各种康复训练方法及新兴的康复医疗设备,总结了PD运动症状康复治疗的传统方法及与新兴的康复医学设备相结合的新方法,重点介绍了将神经反馈、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的理念引入PD的康复治疗当中,体现了PD康复治疗观念的更新及进展,并指出基于人工智能、神经反馈、计算机技术的神经康复将是未来PD乃至神经康复的新方向。本文的意义在于全面系统总结了PD康复方法,更新了PD康复治疗的理念。  相似文献   

10.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是一种以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为主要运动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一般多发于中老年人群,男性患者更加常见。因其发病机制复杂,目前还没有可以彻底治愈的方法,但适当的治疗措施可以帮助改善PD患者的运动功能并延缓疾病进程,提高生活质量。本文将对PD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PD的研究和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是常见的非运动症状之一,贯穿疾病始终,其临床表现复杂,个体差异性大,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是PD治疗的重点与难点.治疗上西医多遵循指南,但证据有限,重在对症处理;而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可以多症兼顾,临床经验积累较多,是对西医治疗的有效补充,中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帕金森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法。方法:对20例帕金森患者采用中医辨证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及功能训练。结果:20例患者中症状明显好转者2例,症状好转12例,症状稍有改善者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5%。结论:对帕金森患者运用中西医结合护理对提高临床疗效、延缓病情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综述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医辨证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进展,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相应的参考资料及方法。方法:查阅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分析和总结。结果:通过对肾、脾、心、瘀、虚及毒邪致病的辨证,采取以补脾肾为主的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弥补了单纯使用西药治疗的不足,降低了西药治疗的毒副作用,疗效好,价格低,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应加快基础及临床治疗的研究,对今后的治疗研究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14.
Parkinson''s disease (PD) was first formally described by James Parkinson in 1817, but the shaking of limbs was described in the literature of several ancient civilizations, such as ancient Chinese civilization and ancient Indian civilization. Historically, botanical drugs were used as the main source for the treatment of such kind of disorders. In Western countries, plant extracts also occupied an important place in the earlier medications of PD. With the adventure of synthetic drugs, the role of plant-derived drugs in management of PD has been diminished. Nowadays, there is still no cure for PD, dopaminergic (DA) medication is the treatment of choice, which is just designed to ameliorate symptoms of PD, and long-term use of DA medication will result in reduced efficacy and severe adverse reactions. It is necessary to explore new methods for the treatment of PD. Chinese medicine (CM) developed a holistic and unique theoretical system, and botanical drugs are widely used in practice for more than two millennia. Modern pharmacological studies have proved that Chinese herbs have potential therapeutic effects on PD, such as enhancing neurotrophic activity, clearing protein aggregates, regulating neuroinflammation, etc. All the advances provide us with hope for developing CM as a mainstream medication for treating PD.  相似文献   

15.
中山医科大学肾脏研究所在国内率先研究和报告腹膜透析疗法,目前在全国仍处于领先地位,本研究在国内的创新点如下:①1962年在国内率先试作腹膜透析疗法,首先报告其治疗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良好疗效;②1979年,首创和报告有中国特色的不卧床持续性腹膜透析疗法(CAPD),已推广至全国普遍应用;③在国内率先提出和报告预防性透析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新概念,并创立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使死亡率降低了40%,并被1983年全国急救会议接受为全国诊断和治疗标准;④在国内首先使用和报告Tenckhoff管,B型接头,以及改良透析液配方,并进行一系列具体操作上的革新,为我国慢性腹膜透析奠下基石;⑤在国内率先报告应用腹透辅助治疗可逆性尿毒症,挽救了不少垂危的生命;⑥在国内首先报告和提出CAPD病人的合理食谱;①首先报告和提出腹膜透析中的腹膜炎及其防治方案,在国际上首创用暂封透析管治疗顽固性腹膜炎、腹膜透析中真菌性腹膜炎、以及腹透中的胸积液问题;⑧在国内首先报告了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透并发症的疗效;⑨曾主编及参加编写有关腹膜透析疗法的5本专著。  相似文献   

16.
桥本甲状腺炎是临床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西医治疗仍以甲状腺激素替代疗法、免疫疗法、手术疗法为主,近年来也有人尝试用联合硒剂、^131I同位素放射疗法治疗本病,临床并未得到推广应用。中医治疗该病有一定的优势,临床治疗将分期论治与辨证论治结合,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采用不同的中医疗法进行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既能弥补单用西药或中药治疗的不足,又能起到两者相互补充共同增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肝纤维化的早期诊断是及时治疗的前提,FibroScan等无创性诊断技术的出现为临床诊断提供了新方法,值得广泛推广应用.抗肝纤维化治疗方面,中医药已成为目前及今后研究的热点,而中西药联合治疗是今后开展抗肝纤维化研究的方向和重要任务之一.现就近十年来,肝纤维化的中西医结合诊治进展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某些器官和疾病的救治中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培养西医专业学生和医师的中西医结合理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作者通过课堂教学和临床实践教学两条途径在肾内科临床教学中贯彻和实施了中西医结合理念,并结合循证医学的方法进行验证和升华,为中西医结合的临床应用探索了有效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9.
张彬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21):2699-270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6年11月至2010年11月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慢性胃炎68例,与同期单独接受西医疗法治疗的61例慢性胃炎患者作对比。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总有效率92.4%,西医组79.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20.
Parkinson’s disease (PD) is a chronic and progressive degenerative disorder of brain commonly seen among the elderly. As conventionally medical therapy is of limited relief and potential side effects,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CAM) has attracted growing public and professional attention. Therapies such as acupuncture, musical/rhythmic therapy and deep brain stimulation have been gradually proved positively in clinic. In this review, we retrospected the scientifific or evidence-based-medicine advances of application and research for modern treatment of PD by CAM, especiall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categor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