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探究磷脂酰肌醇蛋白多糖-3(GPC-3)、白细胞分化抗原147(CD147)、白细胞分化抗原10(CD10)、多配体蛋白聚糖-1(又名CD138)在肝细胞肝癌(H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该院行手术治疗并经术后病理证实的HCC患者肝癌组织标本120例及癌旁组织(距癌灶边缘2 cm)标本120例,行免疫组化检测,比较GPC-3、CD147、CD10、CD138在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肿瘤分化程度的关系。结果GPC-3、CD147、CD10在肝癌组织中的阳性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CD138在肝癌组织中的阳性率显著低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分化组GPC-3、CD147、CD10阳性率显著低于中低分化组,高分化组CD138阳性率显著高于中低分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PC-3、CD147、CD10、CD138表达水平可能与HCC的发生发展相关,或可将其作为肿瘤标志物,进一步指导HCC的临床诊断及鉴别。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CD133、CD44和PSCA在肝癌组织、癌旁肝组织和肝癌细胞系中表达的特异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D133、CD44和PSCA在70例肝细胞癌(HCC)、50例肝内胆管细胞癌(ICC)组织及培养的HepG2细胞的表达.结果 CD133、CD44和PSCA在HCC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58.6% (41/70)、61.4% (43/70)和40% (28/70);在ICC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56% (28/50)、52%(26/50)和44%(22/50);统计学分析显示三者在HCC和ICC的阳性率差异不显著(x2=0.824,P>0.05);但PSCA在ICC的阳性表达强度明显高于HCC(P<0.05).CD133、CD44、PSCA阳性细胞在HCC、ICC和HepG2培养细胞中的分布均存在散在和成簇/片状两种形式,其中CD133以散在分布为主,而CD44和PSCA则多呈成簇/片状分布.在HCC和ICC癌的旁组织中,CD133、CD44和PSC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1.4%(36/70)、47.1%(33/70)和32.9%(23/70)以及46%(23/50)、32%(16/50)和36%(18/50),比较3种蛋白在HCC和ICC的癌旁组织中的阳性率无明显差异(P>0.05).CD133、CD44、PSCA在HCC、ICC及其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有明显的一致性.结论 CD133、CD44和PSCA可能均是肝癌干细胞的特异性表面标记物,其中CD133的特异性最强;而PSCA可能是ICC较为特异的癌干细胞表面标记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肿瘤干细胞(CSC)标志物CD133和乙醛脱氢酶1(ALDH1)在肝细胞肝癌(HCC)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HCC患者70例(HCC组)、肝硬化患者70例(肝硬化组)及体检健康者70名(正常对照组)。收集HCC患者的肿瘤组织样本及对应的癌旁组织样本,检测CD133的阳性表达率。检测所有对象外周血CD133百分比(CD133%)及甲胎蛋白(AFP)、ALDH1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项指标诊断HCC的效能。结果 HCC组外周血CD133%及血清ALDH1水平显著高于肝硬化组和正常对照组(P0.001),而肝硬化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CC组织CD133阳性表达率(60.00%)明显高于癌旁组织(14.29%)(P0.001)。外周血CD133%与HCC患者的肿瘤分化程度、肿瘤大小和TNM分期有关(P0.001),与年龄、性别无关(P0.05)。血清ALDH1水平与HCC患者的肿瘤分化程度和TNM分期有关(P0.001),与年龄、性别和肿瘤大小无关(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外周血CD133%及血清ALDH1、AFP水平诊断HCC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588、0.635、0.877。外周血CD133%及血清ALDH1水平诊断AFP阴性(AFP20.0μg/L)HCC的AUC分别为0.835、0.853。结论 CD133和ALDH1在HCC的辅助诊断和病情判断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对于AFP阴性HCC也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讨论肝细胞癌(HCC)组织与癌旁组织中p16和Survivin的蛋白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四医院2016年3月至2017年8月接受手术治疗的HCC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研究,收集患者术中切除的HCC及癌旁3 cm组织样本73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HCC及其癌旁组织中p16蛋白和Survivin蛋白的表达水平。检测p16和Survivin在肝细胞癌和癌旁组织中的阳性率;HCC组织中p16和Survivin蛋白水平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计算p16和Survivin蛋白表达HCC组织中的凋亡指数(AI);Pearson分析两种蛋白表达之间的关系。结果收集HCC组织样本及癌旁组织样本各73例。p16蛋白在HCC组织中的阳性率为16.43%,显著低于癌旁组织的(53.42%,P0.05);Survivin蛋白在HCC组织中的阳性率为80.82%,显著高于癌旁组织的(10.96%,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HCC组织中Survivin和p16蛋白水平与AFP、门静脉癌栓形成及肝内转移有关(P0.05);Survivin阳性HCC组织中AI为0.92±0.28,显著小于阴性组织的(3.34±0.67,P0.05);P16阳性HCC组织中AI为1.35±0.43,显著小于阴性组织的(3.18±0.71,P0.05);HCC中Survivin与p16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535,P0.001)。结论在HCC组织中,Survivin与p16蛋白水平异常表达,且Survivin与p16存在负相关,能够共同影响HCC组织细胞的增殖凋亡,对临床探寻HCC的新治疗靶点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磷脂酰肌醇蛋白多糖-3(GPC-3)和磷脂酰肌醇蛋白多糖-5(GPC-5)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及癌旁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规律,探讨其在HCC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意义。方法以自身配对法收集30例HCC患者经手术切除后的癌灶及癌旁正常肝组织,以HE染色观察肝组织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GPC-3和GPC-5的表达及分布。结果 (1)癌细胞排列呈球团状和条索状,向周围肝组织浸润,部分区域有出血、坏死,并伴有肝细胞增生灶、增生结节及非典型增生结节。(2)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可见GPC-3阳性表达,其阳性率为70%,高于癌旁正常组织(10%)(P<0.01)。GPC-5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阳性表达,其阳性率为86.7%,高于癌旁正常组织(7%)(P<0.01)。结论在HCC组织中,GPC-3与GPC-5同时高表达,提示GPC-3和GPC-5均在HCC进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肝细胞肝癌survivin、ICAM-1表达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细胞肝癌(HCC)survivin与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表达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链霉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6例HCC中survivin与ICAM-1的表达,同时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测定HCC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survivin、ICAM-1mRNA的表达。结果HCC中survivin、ICAM-1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8.3%(21/36),66.7%(24/36),高于癌旁组织(P<0.05),survivin的表达与HCC门静脉癌栓发生密切相关(P<0.05)。HCC中survivin、ICAM-1 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为(2.69±1.27、3.21±1.41)高于癌旁组织(1.21±1.01、1.56±1.20,P<0.05)。相关性检验示survivin与ICAM-1之间有相关性(χ2=4.629,P<0.05)。结论HCC中sur-vivin、ICAM-1蛋白表达均上调,共同参与HCC发生和发展,survivin与ICAM-1有协同表达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环氧合酶-2(Cox-2)与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在肝细胞肝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和在H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关系.方法 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化SP法检测112例HCC组织、72例癌旁组织和30例正常肝组织中Cox-2和Caspase-3的表达.结果 Cox-2在HCC组织(73.2%)和癌旁组织(65.3%)中的表达阳性率高于正常肝组织(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HCC组织分级有关(P<0.05).Caspase-3在HCC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35.7%)低于癌旁组织(77.8%)和正常肝组织(8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Caspase-3表达与HCC的组织分级和HBsAg表达显著相关(P<0.01,P<0.05).在112例HCC组织中Cox-2表达与Caspase-3表达呈负相关(r=-0.391,P<0.001).结论 HCC组织中Cox-2的高表达与Caspase-3的低表达在HC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均可能起重要作用.乙型肝炎感染与Caspase-3的低表达的相关性及其可能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和癌旁肝组织中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抑制因子(PIAS3)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两步法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PIAS3蛋白在HCC及其癌旁肝组织的表达.[结果]PIAS3蛋白在HCC中的阳性率和阳性强度均低于癌旁肝组织(P<0.01);HCC中PIAS3蛋白的表达强度与患者的性别和肿瘤的大小无关(P>0.05),但与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明显相关(P<0.01).分化越差,表达越弱.[结论]提示检测PIAS3蛋白对判断HCC的预后具有一定意义,纠正PIAS3蛋白的表达有可能成为HCC基因治疗新策略.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UHRF1(Ubiquitin-like,containing PHD and RING finger domains 1)在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56例HCC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UHRF1的表达,分析其与H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UHRF1蛋白阳性表达定位于HCC细胞核,UHRF1蛋白在HCC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HCC组织中UHRF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59%,其表达与肿瘤大小(P0.01)、肿瘤分化(P0.05)和微血管侵犯(P0.01)相关。结论:HCC中UHRF1的表达与其恶性表型相关,UHRF1可能参与HCC的侵袭和转移。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初步探讨14-3-3zeta蛋白在肝细胞癌(HCC)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特征及其意义。方法选择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在2012年1月-2018年12月病理确诊为肝细胞癌患者癌组织和癌旁肝组织标本72份,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癌组织和癌旁肝组织14-3-3zeta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相关特征关系。结果在本组HCC患者肝组织中,14-3-3zeta蛋白在HCC组织表达升高,癌组织中14-3-3zeta蛋白表达阳性率为61.1%(44/72),显著高于癌旁组织12.5%(9/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40例Ⅲ级和Ⅳ级组织学分化、39例术前血清AFP400ng/ml、23例发生血管浸润的癌组织14-3-3zeta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0.0%、79.5%和82.6%,显著高于32例Ⅰ级和Ⅱ级组织学分化、33例血清AFP≤400ng/ml和49例未发生肿瘤血管浸润的癌组织(分别为53.1%、48.5%和55.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C癌组织中14-3-3zeta蛋白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并与肿瘤组织学分级、术前血清AFP水平和是否发生肿瘤血管浸润有关,提示其表达强弱可能与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胸苷酸合成酶(TYMS)蛋白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对临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100例经病理学诊断为HCC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TYMS蛋白的表达情况,并进行量化评分,分析TYMS蛋白在不同临床病理特征患者中的表达情况,以及TYMS蛋白表达水平与HCC患者生存率的关系。结果 TYMS蛋白表达水平在不同性别、年龄、肿瘤最大径、甲胎蛋白水平、乙型肝炎病毒-DNA水平等患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化者TYMS蛋白表达阳性率(83.87%)高于中-高分化者(62.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YMS蛋白在HCC癌组织的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年总生存期分析结果显示,TYMS蛋白低表达者生存率(61.3%)明显高于高表达者(2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YMS蛋白在HCC癌组织中表达明显异常且与肿瘤组织分化程度、患者预后密切相关。抑制TYMS蛋白表达对HCC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蛋白多糖-3(GPC-3)mRNA在肝细胞癌(HCC)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的表达及其与术后复发的相关性。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测定60例HCC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GPC-3 mRNA的表达。PCR产物经凝胶电泳,比较HCC组织及癌旁组织中GPC-3与-βactin条带的灰度值之比,半定量分析GPC-3 mRNA的表达水平,分析术后3年不易复发HCC患者的癌组织GPC-3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GPC-3 mRNA在HCC癌组织中高度表达,阳性率为68.3%,癌旁组织中低表达或未见表达,术后3年内未复发的HCC患者癌组织中GPC-3 mRNA呈现低表达水平,GPC-3 mRNA表达与肿瘤大小、肿瘤数目、有无包膜、门静脉癌栓、HBsAg及AFP水平无明显相关。结论 GPC-3 mRNA在HCC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可能是HCC的一种新的潜在的肿瘤特异标志物;癌组织中GPC-3mRNA低表达的HCC患者不易复发,可能是判断HCC进展和评价预后的一个潜在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ar carcinoma,HCC)中c-Met、Fascin及CD44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immunohistochemistry,IHC)检测186例HCC患者中HCC组织及癌旁组织c-Met、Fascin及CD44蛋白的表达, 分析三者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HCC组织及癌旁组织中,c-Met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0.2%(112/186)和32.8%(61/186),Fascin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6.5%(105/186)和24.7%(46/186),CD44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3.1%(136/186)和50.5%(94/186),三种蛋白在HCC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分别χ2=28.1050,χ2=38.8041,χ2=20.0921,均P<0.01)。c-Met、Fascin及CD44蛋白的表达与脉管侵犯、低分化及术后复发有关(c-Met分别χ2= 5.4762,χ2=14.6101 ,χ2= 8.6439,Fascin分别χ2= 7.4015,χ2=28.3361,χ2=13.8529,CD44分别χ2=11.3806,χ2=21.2081,χ2= 15.5342,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c-Met与Fascin 、c-Met与CD44的表达均呈显著正相关(分别为r=0.3495,0.2009,P均<0. 01) 。Fascin与CD44表达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r=-0.0679,P>0. 05)。单因素和Cox模型多因素结果显示c-Met、Fascin及CD44表达是HCC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 05)。结论:在HCC组织中,c-Met、Fascin及CD44蛋白的表达均增高,同时c-Met与Fascin、c-Met与CD44蛋白表达均呈正相关,且三者的高表达分别与癌组织分化、脉管癌栓及复发有关,通过IHC检测三者的表达具有判断HCC预后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肝细胞肝癌中c-myc蛋白表达情况,研究其与肝癌临床特征的关系,探讨c-myc在肝细胞癌(HCC)发生、发展及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59例肝癌组织及癌旁非癌组织中c-myc蛋白的表达。结果59例肝癌组织中35例c-myc呈阳性表达,阳性率为59.3%。肿瘤组织表达阳性率高于癌旁非癌组织(P<0.05)。c-myc的表达与肝癌的发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无关(P均>0.05),而与肝癌的转移有关(P<0.05)。应用Kaplan-Meier法制作累积生存曲线并经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c-myc表达阳性与阴性组患者术后累积生存率有显著性差异(P=0.0039)。结论c-myc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能促进肝癌的发生发展,HCC患者c-myc表达阳性者预后不良,应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lypican-3,GPC3)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011年6月~2015年3月期间的54例HCC组织、46例癌旁组织、22例肝硬化组织、12例正常肝组织中的GPC3表达情况,分析GPC3表达与临床和病理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正常肝组织中不表达GPC3蛋白,肝癌组织GPC3评分(7.39±3.64)和阳性率(81.48%)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1.15±0.99,13.04%)、肝硬化组织(0.32±0.56,4.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随着肝癌临床分期的增高,GPC3评分逐步升高,Ⅲ/Ⅳ期(10.05±3.59)与Ⅰ期(4.31±3.41)、Ⅱ期(7.14±3.6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PC3阳性率也升高(Ⅰ期69.23%,Ⅱ期81.81%,Ⅲ/Ⅳ期89.4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肝癌组织GPC3阳性率与性别、年龄、血清HBsAg、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肿瘤直径、转移情况、临床分期无关(P>0.05),与是否并发肝硬化相关(P<0.05),GPC3高表达率与血清AFP、肿瘤直径、是否并发肝硬化、转移情况、临床分期均相关(P<0.05)。结论 GPC3在HCC的诊断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其表达水平与HCC的病情进展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整合素α6mRNA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癌组织及正常肝组织中表达的差异,分析整合素α6mRNA的表达与HCC的侵袭程度、远处转移、临床分期之间的关系。方法:取肝癌患者手术切除标本,RT-PCR扩增整合素α6mRNA后对扩增产物进行电泳及图象分析。结果:癌组织、癌旁组织与相应正常肝组织中整合素α6mRNA定性表达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之间整合素α6mRNA表达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62)。在表达阳性的癌组织中,其半定量分析显示无包膜者高于有包膜者,有肝内或肝外转移者高于无肝内或肝外转移者。随着Edmondson分级增高,整合素α6及β1mRNA表达量不断增高(P<0.001)。结论:整合素α6mRNA在HCC癌组织、癌旁组织和相应正常肝组织中均有阳性表达。但在HCC癌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其他组织。HCC癌组织中整合素α6mRNA表达高低与侵袭程度、有无肝内或肝外转移及临床分期密切相关。高表达的整合素α6mRNA预示着肝癌的高度恶性、高侵袭性、高转移性和预后不良。整合素α6mRNA可以作为反映HCC转移和侵袭特性的分子标记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乳腺癌中LOX-5及CD34的表达,分析LOX-5、CD34在乳腺癌中可能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的方法共检测乳腺癌组织60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及癌旁组织各20例中LOX-5与CD34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以CD34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值在乳腺癌组(36.23±11.45)明显高于癌旁组(29.12±10.37)和乳腺纤维腺瘤组(30.01±9.58),且MVD值与LOX-5的阳性表达间存在正相关性。结论 LOX-5与以CD34标记的MVD值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提示LOX-5在乳腺癌发生、发展和微血管生成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因此,检测LOX-5蛋白的表达增高具有乳腺癌临床诊断和靶向治疗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PTEN和MMP-2表达与肝细胞肝癌生长、侵袭及转移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 研究PTEN与MMP-2在肝细胞肝癌(HC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114例HCC组织、71例癌旁组织和28例正常肝组织中PTEN和MMP-2的表达情况.结果 PTEN在HCC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低于癌旁组织(58.8%vs.95.8%,P<0.01)和正常肝组织(58.8%vs.96.4%,P<0.01),PTEN的表达与HCC组织分级(P<0.05)和转移(P<0.01)有关,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长径、合并硬化、AFP水平和HBsAg状态无关(P均>0.05).MMP-2在HCC中表达阳性率高于癌旁组织(60.5%vs.38.0%,P<0.01)和正常肝组织(60.5%vs.7.1%,P<0.01),MMP-2表达与转移有关(P<0.01),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长径、合并硬化、组织分级、AFP水平和HBsAg状态无关(P均>0.05).在114例HCC癌组织中PTEN表达与MMP-2表达呈负相关关系(r=-0.458,P=0.000).结论 HCC中PTEN的失表达与MMP-2的过表达在肿瘤发生、发展、侵袭及转移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磷脂酰肌醇蛋白多糖-3(glypican-3, GPC3)是继AFP之后发现的一个新的肝细胞癌标志物.随着对GPC3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它不但在肝细胞癌组织中有表达而且在血清中同样有表达.GPC3对HCC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尤其在肿瘤发生的早期,具有极大的临床应用价值,为早期HCC的诊断带来了希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肾细胞癌组织中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1(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related 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 1,CEACAM1)、CD105、CD34标记的肿瘤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表达及意义。方法行手术治疗肾细胞癌患者47例,手术切除肾细胞癌组织47份为肾细胞癌组,癌旁正常组织15份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组CEACAM1、CD105表达情况,光镜下计数CD34标记的MVD值,Pearson相关分析肾细胞癌组织CEACAM1表达与CD105、CD34标记的MVD值的相关性。结果肾细胞癌组CEACAM1阳性表达率(42.55%)低于对照组(72.34%),CD105阳性表达率(78.72%)高于对照组(46.81%)(P0.05);肾细胞癌组临床分期Ⅲ~Ⅳ期者CEACAM1阳性表达率(23.53%)低于Ⅰ~Ⅱ期者(53.33%),CD105阳性表达率(100.00%)高于Ⅰ~Ⅱ期者(66.67%)(P0.05);肾细胞癌组CEACAM1、CD105阳性表达率在年龄、性别、肿瘤直径、病理分级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细胞癌组CD34标记的MVD值(78.05±16.57)高于对照组(43.62±12.37)(P0.05);肾细胞癌组CD34标记的MVD值随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增加而升高(P0.05),在性别、年龄、肿瘤直径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肾细胞癌组CEACAM1与CD105、CD34标记的MVD值均呈负相关(r=-0.394,P=0.035;r=-0.427,P=0.023),CD105与CD34标记的MVD值呈正相关(r=0.363,P=0.041)。结论肾细胞癌组织CEACAM1表达降低,CD105及CD34标记的MVD值表达增加,且CEACAM1、CD105及CD34标记的MVD值与肾细胞癌病理特征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