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紫砂艺术历史悠久,实用性与艺术性兼备,明、清以来更受到文人雅士的竞相追捧,不仅成为了闲暇时惬意品茶的生活必需品,更成为了文化底蕴深厚的艺术品。紫砂艺术讲究形神合一,其往往以丰富的造型及深刻的内涵见长。师法自然盛行不衰,以自然万物为原形进行艺术创作,成就了紫砂器三大造型之一的花塑器。而在紫砂花塑器中,以竹、梅为题材的作品自古以来不可胜数,经典造型广为流传。在现代紫砂花塑器的创作中,竹、梅题材入壶的方式较以前更灵活,造型更多变。将竹、梅融入一壶正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思路。"竹梅双亲壶"正是基于这样的艺术构思并加以探索发挥,最终创作而成。  相似文献   

2.
一直以来,传统文化都对紫砂艺术有着深远的影响,而自然景物更是紫砂艺术灵感的来源.梅花作为花中"四君子"之一,常常被文人墨客所咏颂,更是成为紫砂艺人的创作题材.紫砂与梅花的结合,从一定程度上讲也是人文与艺术的珠联璧合,给予了作品更深层次的赏析境界.作品《兽耳瓶》的造型从传统而来,继承了经典兽耳瓶的外型,然而在装饰上,作者...  相似文献   

3.
千年传承的紫砂陶文化,在山水的滋养之中,延续着紫砂与竹的旷世情缘.在传统紫砂艺术创作与竹文化清韵自然氛围中两者得到艺术的升华.紫砂艺人以竹的形象作壶,体现了文人爱竹,爱壶,也表达了自己的脱俗清高的品质.  相似文献   

4.
紫砂艺人不断地临摹学习,也从其他自然题材之中找到创作的灵感。于是,紫砂仿生器一脉相承,形成了变化万千、包罗万象的紫砂品类,以其逼真的造型和细腻的手法,传递出我们对于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紫砂作品"竹段壶"正是在大自然中撷取到竹的形象,然后运用抽象的艺术手法,运用宜兴特有的紫砂泥料精心制作而成,一截小小的竹段,一起喝茶的人生,在我们欣赏此壶造型审美的同时,让人体会到其中无穷无尽的文化魅力,久久难以忘怀。  相似文献   

5.
壶中有道,道法自然。大千世界,洋洋万物为宜兴紫砂艺术提供了丰富的题材。宜兴的万顷翠竹也是紫砂艺人创新设计的主题,在紫砂壶与竹文化的交融中,绽放出千姿百态的以品竹、颂竹、写竹为特色的紫砂壶艺术精品。"腰圆竹春壶"蕴含了对大自然的歌吟,对竹子品格的赞美,体现文化紫砂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6.
高湘君 《江苏陶瓷》2011,44(2):34-34,37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竹"代表着高风亮节的精神修养,它与松、梅一起并称"岁寒三友"。陶都宜兴富有"竹海"美誉,竹与陶一直以来就是宜兴的地域景致,在宜兴数百年的紫砂艺术发展史上,以竹为题材的历史茗壶屡见不鲜。竹型茗壶伴随着紫砂艺术史发展前行,经历了不断创新发展的艺术成熟过程。在明清紫砂艺术鼎  相似文献   

7.
正紫砂艺术从造型的千变万化,到把玩时的赏心悦目,一步一步的构思到创作无不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含义。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紫砂艺人在自然之中寻找创作的灵感,并将审美与实用完美结合,体现着紫砂艺术的自然美。不仅如此,不断延续发展的紫砂艺术汲取自然精华,使得紫砂艺术更具有时代气息。当然,这也使得紫砂艺术从形成之日起至今,以其特有的文化特征在众多工  相似文献   

8.
紫砂艺术作为陶瓷艺术中一种特殊的艺术,以其得天独厚的材质工艺绽放于民族艺术之林;"竹"在民族精神与文化中被寄寓着高尚坚贞的情操,历代无数文豪艺人为竹而痴迷,苏轼曾言"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竹"形在紫砂艺术中的运用由来  相似文献   

9.
紫砂壶艺术不仅重视外观的美观程度,还注重内在文化与艺术境界之美,力求通过艺术的表现手法将富有民族特色的艺术品推向更高的殿堂,"秀竹壶"通过竹元素表达出壶器的中心思想,在艺术的创造性上,表现出紫砂艺术与中国传统艺术的完美契合.  相似文献   

10.
正宜兴紫砂始于宋、盛于明清、繁荣于当代,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它集艺术价值、人文价值、收藏价值等于一身,是世界艺术之林中的佼佼者。紫砂壶艺见于物象,而对于壶艺制作则讲究"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托物言志便是一种常见而不落俗套的表现手法,借物抒情便自然成为其浪漫的艺术情怀。紫砂套壶《一帆风顺》即是在遵循传统制壶规则上力求创新创意的作品,该套壶将风帆之形巧妙地融入壶艺形象中,取其动感特征为作品提亮  相似文献   

11.
紫砂器皿,不同于其它陶艺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是实用艺术品。由于紫砂装饰艺术将实用性和艺术性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因而具有浓郁的紫砂特色和无限的艺术魅力。常见的现代紫砂装饰艺术一般有四种:线条装饰、陶刻装饰、绞泥装饰和泥绘装饰。本文以紫砂作品《旱莲茶具》套壶为例,探讨紫砂艺术创作中的调和共生。  相似文献   

12.
鲍正兰 《江苏陶瓷》2012,45(4):48-48
宜兴紫砂壶是一种立体的造型艺术,蕴含着生动质朴、清新典雅的精神品质,鲜明的民族情感和浓郁的文化气息。尤其是通过对艺术的研究和效法自然的创作,把视觉形象和作品主旨有机结合,制作出高于自然的艺术品,达到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创新设计的紫砂"栖壶"(见图1),把自然界中青  相似文献   

13.
在紫砂的造型和装饰之中,以自然万物为题材的来源,主要反映出其中的内在之美和文化内涵,特别是"岁寒三友"等非常的多见,也是我们人文情怀和文化品位的折射与体现.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艺术作品《松风壶》,可以说是有骨有肉.骨,具体来说就是骨架的设计,采用了方器的形态,非常完美地展示出紫砂方器之美;而其中的肉,就是陶刻艺术带来的...  相似文献   

14.
紫砂壶的造型、装饰、工艺、材质和艺术品位皆出类拔萃,以作品秀丽多姿的形象而傲视群芳,在陶瓷品类中独领风骚。数百年来,古老而年轻的紫砂工艺呈现满园春色的绮丽景象,紫砂的魅力一再提升。就装饰手法而言,有一种运用了篆刻、贴花、泥绘等工艺仿生设计的紫砂壶,人们称之为"花货",作品的传神和作者赋予的完美形象,往往表现了作者内在的精神世界,讴歌了自然美。本文以紫砂"螭龙壶"为例,谈谈它所寄予的中国人吉祥如意的美好愿望。  相似文献   

15.
强德俊 《江苏陶瓷》2007,40(4):43-43
阳羡虽古有"陶都"之名,然亦有"竹海"美名。陶都多竹,故紫砂艺术造型中亦多有竹型茗壶造型。竹型茗壶已成为紫砂艺术中的经典造型体系,而其步入紫砂造型艺术行列,虽然与陶都地域多竹  相似文献   

16.
在一代又一代的紫砂艺人薪火相传和言传身教之下,紫砂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兼容并蓄、相互融合,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紫砂作品"佛肚竹壶"就是把日常生活中竹的形象和中国传统文化佛教结合起来,用抽象的艺术手法演绎而成的一件紫砂作品。两种文化融为一体、相互辉映,共同组成了中国民族精神的文化意境,在生生不息之中蕴含包容,在包容之中不断成长,让我们在欣赏品味此壶的同时参悟到生活的哲理和人生的真谛。  相似文献   

17.
林庆文 《佛山陶瓷》2014,24(9):57-58
宜兴紫砂竹货类作品接近自然,富有灵性,是对简洁明快生产的新追求,其艺术特征具有自然性、灵巧性、实在性、简约性和独有性。  相似文献   

18.
生活赋予艺术灵感,艺术让生活更丰富多姿,任何一门艺术的创作皆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艺术中到处体现着生活、体现自然。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紫砂艺术的创作更进一步地诠释了这两者的关系。生活给紫砂艺术的创作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无究的灵感,创作者通过紫砂特有的语言尽情地表现自然、表现生活,把艺术与生活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19.
宜兴是中国的陶都,紫砂壶艺的故乡,特产优质紫砂泥料。紫砂艺人在紫砂壶艺形体的塑造过程中熟练地掌握紫砂泥性的表达,其作品造型大方、形制完美、色泽古朴。文人艺术家们对其雅兴不衰,满怀激情。就此,上好的紫砂壶艺作品往往由实用性的"物"逐渐转变成文化品味意义上的"物",也展现着紫砂艺术的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20.
宜兴紫砂壶享誉中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瑰宝。本文以紫砂作品"熊竹套组"为例,浅谈其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