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通过加入不同丙烯腈含量的丁腈橡胶(NBR)增容改性丁苯橡胶(SBR)/聚氯乙烯(PVC)弹性体合金,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动态热机械分析仪(DMA)以及力学性能测试等方法,研究了不同丙烯腈质量分数的NBR对SBR/PVC合金的物理力学性能、动态力学性能和微观形态结构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丙烯腈含量越高,对SBR/...  相似文献   

2.
不同纳米粒子对聚乳酸热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声辅助、熔融共混的方法,将不同的纳米粒子对聚乳酸(PLLA)进行复合改性,利用热失重分析(TGA)、差示扫描量热法(DSC)、X-射线衍射分析(XRD)、FTIR等测试手段研究了不同纳米粒子对改性材料热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相同质量分数(1%)的不同纳米颗粒对PLLA的热稳定性的影响不同。含有NH2功能团的纳米SiO2(RNS)和含CH3功能团的纳米SiO2(DNS)的加入促进了PLLA热稳定性,乙烯基笼状倍半低聚硅氧烷(Vinyl-POSS)的加入对PLLA热稳定性影响不明显,而NLY101Ⅰ型纳米CaCO3则引起了PLLA热稳定性的大幅降低。同时,不同纳米粒子的加入对PLLA冷结晶、熔融和结晶都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3.
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聚己内酯二醇(PCL)、季戊四醇三烯丙基醚(PEAE)、二羟甲基丙酸(DMPA)为主要原料合成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WPUA),讨论了DMPA和PCL不同物质的量之比和不同异氰酸根指数(R值)对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膜性能的影响.通过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热重分析、吸水率以及拉伸强度等对WPUA...  相似文献   

4.
朱刚  吴雪梅  孙雄 《硅酸盐通报》2015,34(9):2710-2713
以硝酸铜和六次甲基四胺为反应物,采用常压加热的方法,在90℃制备得到了CuO.通过改变铜源(氯化铜、乙酸铜和硫酸铜)和溶剂的极性(不同体积比的乙醇和水的混合溶剂)探究了不同因素对反应产物形貌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镜(SEM)对产物进行物相和形貌表征.结果表明,不同条件下制备得到了球形、梭形和花状等形貌的CuO.铜源和溶剂的极性均对产物形貌具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5.
直接以乳酸(LA)单体和聚乙二醇(PEG)为原料,通过直接熔融共聚法,合成了生物降解材料聚乳酸-聚乙二醇(PLEG),用特性粘数[η]、GPC、FTIR1、H NMR、DSC和X-射线衍射等手段对其进行了系统的表征,发现许多因素对PLEG存在一定的影响,如不同的预聚方式时PLEG的组成不同、左旋乳酸(L-LA)获得的共聚物相对分子质量不如外消旋乳酸(D,L-LA)等。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了LA与PEG直接熔融共聚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6.
红宝石、蓝色蓝宝石、浅色蓝宝石、黄色蓝宝石的常见多色性分别为紫红色(No)-橙红色(Ne)、蓝色(No)-蓝绿色(Ne)、浅蓝色(No)-淡蓝色(Ne)、黄色(No)-浅黄色(Ne).刚玉族宝石多色性的形成机理主要是致色元素Cr、Fe、Ti等在刚玉晶体结构中的平行C轴方向和垂直C轴方向的排列方式不同,从而导致在两方向的致色离子的离子间距不同及在等向长的晶体中两方向的致色离子数量不同,当入射光的振动方向平行或垂直C轴时,晶体对其进行选择吸收和吸收强度不同,由此产生了以上多色性.  相似文献   

7.
对天然橡胶(NR)的工业制胶工艺与实验室制胶工艺进行了比对,并分析其对NR的影响。与实验室制胶工艺相比,NR工业制胶工艺在工序、保存剂(氨)剂量、凝固方式等方面不同,由此造成的胶乳加氨量和放置时间等不同,所制NR品质也不同。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氢、氧直接合成过氧化氢过程中催化剂、反应介质、反应器(微反应器、膜反应器等)、操作方式等方面近2~3年来的研发新进展。重点介绍了Au-Pd负载催化剂研究应用情况,涉及不同载体、不同Au与Pd质量比等对过氧化氢生成速率、选择性及浓度的影响。还较详细地介绍了无机酸和卤离子在不同条件下对合成反应结果(包括氢转化率、生成过氧化氢选择率及浓度等)的提高所起到的促进作用及其机理。  相似文献   

9.
PP/HDPE/EPDM三元共混物的仪表冲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CEAST公司冲击试验仪研究了PP/HDPE/FPDM三元共混材料的冲击过程,测定了在不同橡胶含量和不同基体韧性等条件下,裂纹扩展力(F)、冲击断裂时间(t)、冲击断裂功(E)和裂纹平均扩展速度(V)等参量的变化规律和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合成WPU(水性聚氨酯)过程中乳化剂的作用、制备PU(聚氨酯)预聚体的2种乳化方法(外乳化法、自乳化法),详细介绍了不同扩链方式自乳化法(如丙酮法、预聚体法、熔融分散法和酮亚胺/酮联氮法等)的工艺流程以及优缺点,重点介绍了PU分子链上不同亲水基团的自乳化WPU(如阴离子型、阳离子型和非离子型WPU等)的合成原理和最新研究进展。最后对自乳化WPU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孙霞  董相廷  王进贤  肖瑞祯  刘桂霞 《硅酸盐学报》2012,40(3):345-346,347,348,349,350
采用溶胶–凝胶法并结合静电纺丝技术制备PVP[poly(vinyl pyrrolidone)]/[La(NO3)3+Fe(NO3)3]复合微米带,将复合微米带在800℃焙烧8h后得到LaFeO3纳米带。采用差热–热重分析、X射线衍射、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能量色散谱、透射电子显微镜对样品进行表征,研究了LaFeO3纳米带与LaFeO3纳米纤维对罗丹明B的光催化降解效果。结果表明:PVP/[La(NO3)3+Fe(NO3)3]复合微米带表面光滑,宽度为(17.5±1.5)μm,厚度约为610nm;LaFeO3纳米带为多孔结构,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n*a,宽度为(5.1±1.4)μm,厚度约为100nm。LaFeO3纳米带对罗丹明B的光催化效果优于LaFeO3纳米纤维,紫外光照射180min后罗丹明B的降解率达到89.6%。  相似文献   

12.
氮化硼纤维先驱体聚合物的合成及其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三氯化硼与氯化铵为基础原料合成了三氯环硼氮烷(TCB),然后将TCB和三氯化硼分别与甲胺反应制得TCB的衍生物(CH3NH)3N3B3H3和B(NHCH3)3单体,将这些衍生物混合后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缩合反应得到氮化硼先驱体。从合成方法、反应机理及其产物的结构性能表征等方面研究了氮化硼陶瓷纤维的先驱体,并且用IR、NMR、EA.XRD及DSC等表征方法对先驱体的结构、成分及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先驱体中含有B、C、N、H元素,存在CH3、B-N、N—H、G—H、BN六元环等结构单元。最后,对此先驱体进行了试纺丝,并用扫描电镜观察了所得纤维的形态。  相似文献   

13.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具有立方相结构的Ce3+、Tb3+共掺杂的SrF2发光材料SrF2:Ce3+,Tb3+,利用粉末X-射线衍射( XRD)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掺杂量、水热反应时间、激发波长对SrF2:Ce3+,Tb3+发光性质的影响.荧光光谱研究结果表明,SrF2:Ce3+,Tb3+在254 nm波长紫外光激发下...  相似文献   

14.
镧和钴掺杂纳米TiO2的溶胶-凝胶法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TiO2、Co^2+/TiO2、La^3+/TiO2+,Co^2+,La^3+/TiO2光催化剂。通过考察掺杂离子的种类和用量对所得催化剂用于紫外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性能的影响,得出La^3+/TiO2中La^3+的适宜掺杂量为1.0%,Co^2+,La^3+/TiO2中,当La^3+的掺杂量为1.0%时,Co^2+的适宜掺杂量为0.2%,相应的脱色效率为99.83%、98.79%。当掺杂量适当时,四种催化剂用于紫外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的活性次序为:La^3+/TiO2〉Co^2+,La^3+/TiO2〉TiO2〉Co^2+/Ti02o XRD分析结果表明,所得光催化剂均为纳米粒子。  相似文献   

15.
采用水热反应法合成了具有立方相结构的铕单掺杂、铽单掺杂、铕—铽共掺杂的氟化锶发光材料,采用粉末X-射线衍射(XRD)、荧光光谱(PL)等方法对合成的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Eu3+和Tb3+共掺杂的体系中存在电子转移现象,出现了Eu2+、Eu3+和Tb3+共存于同一基质共同发射的现象,在不同波长光的激发下得到的材料的...  相似文献   

16.
采用水热反应法合成了具有立方相结构的铕单掺杂、铽单掺杂、铕-铽共掺杂的氟化锶发光材料,采用粉末X-射线衍射(XRD)、荧光光谱(PL)等方法对合成的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Eu3+和Tb3+共掺杂的体系中存在电子转移现象,出现了Eu2+、Eu3+和Tb3+共存于同一基质共同发射的现象,在不同波长光的激发下得到的材料的黄光强度不同。  相似文献   

17.
CaCO3/聚丙烯共混制备多孔聚丙烯纤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恩宁  郭静 《合成纤维》2006,35(2):25-27
以CaCO3为成孔剂,与聚丙烯相混合制得多孔纤维。研究了CaCO3/聚丙烯共混物的流动性和密度,考察了CaCO3/聚丙烯共混纤维的力学性能、吸湿性能与表面形态。结果表明:CaCO3/聚丙烯共混物为切力变稀流体,流体表观黏度随着CaCO3含量的增加而减小,减小程度与CaCO3含量有关。CaCO3含量增加,共混物密度增大,共混纤维的力学性能下降,回潮率增大。经酸处理后共混纤维表面存在多孔结构。  相似文献   

18.
叶青  刘宝元 《硅酸盐学报》1989,17(2):97-104
本文借助XRD、XPS、SEM/EDAX和化学分析等测试方法,对以石膏和莹石为矿化剂的C_3S-CaF_2,C_3S-CaSO_4,C_3S-CaF_2-CaSO_4、Alite-CaF_2、Alite-CaSO_4和Alite-CaF_2-CaSO_4系统的含(?),含(?)与含(?)和(?)的C_3S或Alite进行了结晶化学研究。得到(?)和(?)在C_3S或Alite中的固溶取代形式和极限固溶量,以及由固溶而引起的晶体缺陷和晶型转变规律。同时观察到含(?)和(?)的C_3S的超结构现象和含F的Alite的着色现象。  相似文献   

19.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HoCrO3前驱体,将前驱体在不同条件下热处理得到铬酸钬纳米粉体。利用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HoCrO3纳米粉体的晶体结构和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对用HoCrO3纳米粉制作的元件进行气敏性能测试,研究了热处理条件对HoCrO3气敏元件气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备的HoCrO3粉体为纳米颗粒,平均粒径约为50nm,属于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采用800℃保温2h制备的HoCrO3气敏元件对三甲胺气体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良好的选择性和稳定性;样品的检测限较低,对体积分数为1×10^-7三甲胺的灵敏度为3。HoCrO3是检测三甲胺的一种很有应用前景的半导体气敏材料。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四氢糠醇(THFA)与氨气在固定床反应器中合成吡啶的工艺路线,对催化剂进行了考察。以Al2O3为基底,分别制备负载Co3O4、Cr2O3、MoO3的单一组分催化剂,筛选出催化性能最好的催化剂MoO3作为主催化剂,混合不同量的Co3O4、Cr2O3,制备成各种复合催化剂。确定催化剂Cr2O3-MoO3/Al2O3催化效果最佳,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在固定床反应器上对该催化剂催化四氢糠醇合成吡啶的工艺及稳定性进行了研究。最适宜反应条件下,即500 ℃,氨气流量700 mL/min,四氢糠醇进液量0.15 mL/min及常压条件进行时,四氢糠醇转化率达100%,吡啶收率达85.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