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正> 小鼠混合淋巴细胞培养(MLC)试验及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已为许多实验室采用。本文用正交设计,以PHA淋转系统分析比较了影响小鼠淋巴细胞体外培养的多种因素,选择了较佳试验条件。以此条件进行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小鼠肝浸液能强烈抑制人的淋巴细胞对植物血凝素(PHA)、刀豆素A(ConA)以及同种异型抗原所诱导的增生反应,而经60%饱和的硫酸铵盐析肝浸液组分,在相等蛋白浓度时,比原先的肝浸液有更强的抑制活性。说明选择性盐析能部分纯化肝脏免疫抑制因子。小鼠肝浸液还能抑制小鼠SRS瘤细胞在体外的生长,但抑制强度远不如对淋巴细胞反应的抑制。虽然肝浸液对同种和异种淋巴细胞增生反应有强大抑制作用,但是并未观察到对人T细胞花环形成功能的影响。小鼠脾细胞浸出液虽能显著地抑制同种淋巴细胞增生反应,但却不能明显抑制人的淋巴细胞对PHA和同种异型抗原的应答反应,也不能抑制小鼠SRS瘤细胞在体外的生长。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体外MLR及致有丝分裂剂诱发淋巴细胞增生反应方法,观察新生小鼠(鼠龄<24小时)胸腺细胞对体外淋巴细胞增生反应的影响。实验表明,经丝裂霉素处理过的新生小鼠胸腺细胞能抑制由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和PHA引起的淋巴细胞增生反应,而未经丝裂霉素处理的新生小鼠胸腺细胞和成年小鼠(鼠龄>2个月)胸腺细胞则没有这种抑制作用。本文还对微量细胞培养试验方法作简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4.
目的:CMS030是从脾脏提取的四肽化合物,本研究观察CMS030对小鼠皮肤和心肌移植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通过体外T淋巴细胞转化实验和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实验,观察CMS030在体外的免疫抑制作用,建立小鼠皮肤移植和心肌移植模型,观察CMS030对小鼠同种移植物存活时间的影响,观察CMS030对移植受体小鼠T淋巴细胞转化和脾细胞分泌IL-2的影响。结果:CMS030在体外能够抑制T淋巴细胞转化和MLR,在体内可以明显延长小鼠皮肤移植物和心肌移植物存活时间,抑制皮肤移植受体小鼠T淋巴细胞转化能力和脾细胞分泌IL-2水平。结论:CMS030通过抑制T淋巴细胞分泌IL-2,抑制T淋巴细胞功能,有效拮抗移植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小鼠肝、脾浸液对体外人的淋巴细胞功能和小鼠SRS瘤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如下。 一、小鼠肝、脾浸液对PHA诱导人的淋巴细胞增生反应的影响:当每培养小孔加肝浸液10微克时,对三个供血者淋巴细胞的增生反应平均抑制率为95.5±4.28%,肝浸液40微克时,平均抑制率为98.6±0.53%;而脾浸液40微克时平均抑制率仅11.8%。 二、肝浸液和肝浸液盐析组分抑制人的淋巴细  相似文献   

6.
许多资料表明,尿毒症血清在体外抑制淋巴细胞对植物血凝素(PHA)的反应,在混合白细胞培养(MLC)中抑制淋巴细胞对同种异体白细胞的反应。但是尿毒症病人血清的透析液是否影响淋巴细胞的转化,仍然存在争论。有鉴于此,本文作者以下列  相似文献   

7.
口服环孢素软胶曩内含物10~20mg/g,能明显抑制SD大鼠对异种肿瘤的排斥反应,在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试验中,环孢素软胶囊亦显示良好的免疫抑制怍用,并有较好的量效关系。体外实验表明10~1000ng/ml的环孢素软胶囊能对由PHA激活的小鼠脾淋巴细胞的转化育明显抑制怍用,且  相似文献   

8.
鸭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试验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惠星  张维 《现代免疫学》1990,10(5):262-264
用血清斑点杂交试验证实 DHBV DNA 阴性的芙蓉鸭,采其外周血分离淋巴细胞,用 PHA刺激,建立了鸭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发现 PHA 浓度20μg/ml、细胞浓度3×10~6/ml、孵育温度以 41℃最适宜。观察到加 10%正常鸭血清刺激指数明显高于 10%小牛血清。同时研究了不同鸭龄(1周龄~12周龄)淋巴细胞转化能力,发现 1周龄鸭淋巴细胞在 PHA刺激下无转化能力,4周龄鸭已有部分鸭的淋巴细胞能转化,8周龄的鸭淋巴细胞均能转化,说明8周龄鸭细胞免疫已成熟。  相似文献   

9.
测定外周血淋巴细胞对促分裂因子(PHA或ConA)的转化反应,为一种体外检测T细胞免疫的常用方法。目前多采用形态学或同位素~3H胸腺嘧啶核苷(~3H-TdR)  相似文献   

10.
本文旨在探讨用PHA刺激癌症病人转化与未转化的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以期较全面地为临床诊断提供有效指标。为使细胞数与ANAE(+)%的变动较少,用适量的秋水仙素使PHA刺激的外周血淋巴细胞约控制在一次转化与分裂中期。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小鼠肝浸液对体外小鼠淋巴细胞增生反应的抑制作用,结果如下。 一、C57BL胚胎、新生和成年小鼠肝细胞悬液离心后获得的洗液对同系(C57BL)、同种异系(615、SWI、J1)淋巴细胞对PHA增生反应的平均抑制率分别为86.82%、93.02%、99.82%;对四种品系之间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平均抑制率分别为95.43%、98.78%、96.10%。 二、用SW1小鼠去除血浆和红细胞后制成匀  相似文献   

12.
人脐血源性MSCs的免疫调节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王蒙  杨媛  杨东明  王序全  许建中 《免疫学杂志》2007,23(3):287-290,294
目的 从人脐血中分离、培养间充质干细胞(MSCs)并探讨其对淋巴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人脐血单个核细胞,利用贴壁筛选法通过多次传代得到MSCs,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表型;将获得的MSCs分别以不同数量加入到外周血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体系和植物血凝素(PHA)刺激的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体系中,用H3-TdR标记β液体闪烁计数仪检测细胞增殖,观察脐血来源的MSCs对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和淋巴细胞转化的影响.结果 从人脐血中分离获得的贴壁细胞,呈成纤维样的细胞形态,CD29、CD105和CD166表达阳性,CD14、CD34和CD45表达阴性;人脐血源性MSCs在体外对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和PHA诱导的淋巴细胞转化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作用与细胞数量呈正相关.结论 从人脐血中可以成功地分离出MSCs,其对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具有免疫调节作用,为其作为骨组织工程异基因种子细胞来源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3.
作者用BCG以三种不同剂量和不同途径感染小鼠,在90天内观察感染小鼠体内BCG生长情况,对PPD的迟发超敏反应以及经尼龙纤维柱过滤的脾脏淋巴细胞对PHA和PPD的淋巴细胞转化反应,从而了解各组小鼠的免疫应答,特别研究了抑制性T细胞(Ts)在调节免疫应答中的重要作用。实验结果表明:用10~6BCG静脉内接种的小鼠肺和脾内早期有大量BCG生长,维  相似文献   

14.
周灵  彭代智  陈博  左海斌  刘敬  周新 《免疫学杂志》2012,(4):295-299,308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PHA、ConA及CD3ε单克隆抗体对Balb/c小鼠淋巴细胞迁移及分泌趋化因子的影响,初步了解这3种刺激剂与小鼠淋巴细胞迁移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研磨法分离Balb/c小鼠脾脏淋巴细胞,用不同浓度的PHA、ConA及CD3ε单克隆抗体分别刺激培养淋巴细胞,收集细胞上清,用Traswell法测定细胞上清对淋巴细胞迁移率的影响;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中趋化因子XCL1、CCL4、CCL5、CCL3、IL-16、IL-8及CCL20的水平。结果 PHA组各个浓度刺激下淋巴细胞的迁移率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ConA组的刺激浓度为20μg/ml时,其对应的淋巴细胞迁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CD3ε单抗组,其浓度分别为2.5、10μg/ml时,对应的淋巴细胞迁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在各个刺激组中,ELISA测得的多种趋化因子水平在总体上存在明显差异。结论 ConA及CD3ε单克隆抗体分别刺激小鼠淋巴细胞后,其分泌趋化因子的功能发生了明显的改变,这些趋化因子影响着小鼠淋巴细胞的迁移功能。趋化因子XCL1、CCL4、CCL5、CCL3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说明这几个因子在淋巴细胞迁移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根据实验结果初步推荐CD3ε单抗可以作为小鼠淋巴细胞迁移试验中的首选阳性对照,次选为ConA。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脐血源性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经成骨诱导分化后,其对淋巴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从人脐血中分离、培养及扩增MSCs,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表型;将获得的MSCs在成骨诱导体系中诱导分化并鉴定,将诱导后的成骨细胞分别以不同剂量加入到外周血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体系和植物血凝素(PHA)刺激的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体系中,用3H-TdR标记β液体闪烁计数仪检测细胞增殖,观察对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和淋巴细胞转化的影响。结果:从人脐血中分离获得的MSCs,呈成纤维样的细胞形态,CD29和CD105表达阳性,CD34和CD45表达阴性;在成骨诱导剂诱导下,具有成骨细胞样表型,可表达碱性磷酸酶,并形成矿化结节;人脐血源性MSCs经成骨诱导分化后在体外对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和PHA诱导的淋巴细胞转化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作用与细胞数量呈正相关。结论:脐血源性MSCs诱导为成骨细胞后对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具有免疫调节作用,为其作为骨组织工程异基因种子细胞来源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绵羊红细胞腹腔注入C_(57)BL小鼠产生抗绵羊红细胞的免疫反应。观察小鼠在免疫反应过程中,其脾脏淋巴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GCR)数的变化。发现在绵羊红细胞致敏后第五天小鼠脾淋巴细胞GCR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5),第七天达高峰,第十一天恢复至正常。用Dex抑制由植物血凝素(PHA)诱导的小鼠脾脏淋巴细胞的转化探讨致敏鼠脾淋巴细胞GCR变化的意义。结果提示Dex对淋转抑制程度可能与淋巴细胞GCR数有关。本文还用上述方法研究了妊娠小鼠,发现妊娠母体内脾淋巴细胞GCR数明显高于未孕小鼠(P<0.005),这在调节母胎免疫反应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小鼠重组IL-23(rIL-23)对病毒性心肌炎(VMC)小鼠Th17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BALB/c小鼠腹腔注射柯萨奇病毒B3(CVB3)建立VMC小鼠模型,1周后磁珠分离脾CD4+T淋巴细胞后进行体外培养,分别加入植物血凝素(PHA)与重组小鼠IL-23(rIL-23)或PHA单独刺激进行体外培养5天。流式细胞术测定培养后Th17细胞占CD4细胞的百分比、RT-PCR测定培养细胞IL-17 mRNA的表达、ELISA法测定培养物上清液中IL-17的水平。结果:与单纯PHA刺激比较,rIL-23刺激后Th17细胞明显增加(1.82%±0.17%比4.70%±1.29%),且培养细胞IL-17 mRNA及上清液中IL-17浓度也增加,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外源性rIL-23可以增加并维持Th17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8.
用SAC诱导的B细胞转化试验观察了龟板煎液在体外对肾阳虚,肾阴虚和正常人B细胞转化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肾阳虚病人的SI(t)和Δcpm(t)明显低于肾阴虚病人(p<0.05),而肾阴虚病人与正常人无明显差异(p>0.05)。此外,还比较了龟板煎液体外对PHA诱导淋巴细胞转化的影响,表明龟板煎液对正常人体外PHA诱导淋转有抑制作用。作者认为,龟板煎液体外对肾阴虚病人B细胞有一定的滋养作用,而对肾阳虚病人则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有丝分裂素和抗原诱导的体外淋巴细胞转化,常用于评价免疫缺陷、自身免疫及感染性疾病病人的细胞免疫功能。近年来对丝虫感染的宿主免疫反应也作了进一步研究。作者观察了13例乳糜尿病人及32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对PHA和PWM的反应。用  相似文献   

20.
用体外琼脂培养法研究了PHA对小鼠骨髓CFU-GM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鼠经腹腔注射PHA后,对小鼠CFU-GM产率和自杀率的影响随PHA的剂量不同而异,20~40mg/kg的PHA能明显提高CFU-GM的产率,其作用时间维持3天,剂量大于50mg/kg,可抑制CFU-GM产率。PHA组自杀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提示适量的PHA在体内可促进小鼠CFU-GM的增殖,使更多的CFU-GM由Go期进入S期。将PHA直接加入无CSF的培养体系中,未见集落生长。此项结果提示PHA可能通过间接机制而非直接作用于CFU-G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