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溶栓治疗的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不同梗塞部位急性心肌梗塞(AMI)溶栓治疗再通评价的意义。方法:对160例首次AMI患者随机分成尿激酶溶栓治疗再通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左房内径(LAD)、室间隔和左室后壁运动最小幅度(IVSA和LVPWA)、左室射血分数(EF)、二尖瓣E点至室间隔距离(EPSS)和二尖瓣血流频谱A峰最大速度与E峰最大速度比(A/E)。结果:①溶栓治疗者再通率为58.82%(70/119)。②急性前壁心肌梗塞(AAMI)患者的LAD、EPSS和A/E在溶栓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P<0.01,P<0.01);溶栓再通组E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③急性下壁心肌梗塞(AIMI)患者LVPWA溶栓再通组高于对照组(P<0.05);溶栓再通组A/E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④AAMI+AIMI患者EF在溶栓再通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EPSS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溶栓治疗可限制梗塞面积,挽救濒死心肌,改善左室功能。在梗塞部位上,前壁优于下壁,AAMI+AIMI介于两者之间。  相似文献   

2.
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PS)对实验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疗效。方法:18只新西兰白兔油酸诱发ARDS后,9只在机械通气基础上经气道滴入猪PS(100mg/kg,为PS组),另外9只给于单纯机械通气作为对照组,均观察4小时。于动物实验的基础状态、治疗前及治疗后1小时、2小时、4小时测定肺功能残气量(FRC)、动脉血气和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实验结束时观察肺病理形态并测定肺泡容积密度(VV)。结果:治疗后,对照组FRC和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浓度(FiO2)比值(OI)呈下降趋势,而PS组FRC和OI明显高于治疗前和同时间点的对照组(P<0.05或P<0.01),P(A-a)O2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同时间点的对照组(P<0.05或P<0.01)。病理形态观察见对照组广泛性肺不张、肺泡和间质水肿、出血和炎性细胞浸润,PS组上述改变较轻,VV增加(P<0.01)。结论: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对兔油酸型ARDS模型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对65例急性脑血管病(ACVD)患者血清与脑脊液(CSF)中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及促甲状腺激素(TSH)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发现脑出血组与脑梗塞组血清与CSF中T3、T4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TSH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脑出血组T3、T4明显低于脑梗塞组,TSH则高于脑梗塞组;病情轻重与甲状腺激素的变化明显相关(P<0.05);治疗前后甲状腺激素水平明显不同,治疗后T3、T4明显升高(P均<0.05),以T3升高最明显(P<0.01)。作者并就其改变机制及临床意义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4.
兔动脉硬化时脑血管血液动力学参数变化及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兔动脉硬化时,脑血管血液动力学参数(CVHP)的变化。动脉硬化组(AS组)颈动脉平均血流量(Qmean)、平均血流速度(Vmean)、最大血流速度(Vmax)、最小血流速度(Vmin)和脑血管零压顺应性(CO)显著降低(P<0.05及0.01),脑血管外周阻力(R)及脑血管特性阻抗(ZC)显著升高(P<0.05及0.001)。颈动脉病变程度与Qmean、Vmean和CO有显著负相关(P<0.05),与R和ZC有显著正相关(P<0.05及0.01)。Qmean与Vmean、Vmax和CO有显著正相关(P<0.05及0.01),与R和ZC有显著负相关(P<0.01及0.05)。对照组(C组)与AS组回归方程比较,Qmean-Vmax和Qmean-R斜率b有显著差别(P<0.01及0.001);Qmean-Vmean、Qmean-CO和Qmean-ZC截距a有显著差别(P<0.05及0.01)。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茶色素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左室舒张功能( L V D F)不全的影响。方法:将200 例冠心病 L V D F不全患者随机分为2 组,治疗组100 例口服茶色素125 m g,每日 3 次;对照组口服巯甲丙脯酸125 m g,每日3 次。2 组疗程均为30 日。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舒张早期血流峰值速度( P E)、舒张早期血流速度时间积分( E S)均明显增加( P 均< 001),舒张晚期血流峰值速度( P A)、舒张晚期血流速度时间积分( A S)均明显下降( P< 005 和 P< 001), P A/ P E、 A S/ E S均显著下降( P 均< 001),舒张早期快速充盈减速度( D C)明显增快( P< 005);而对照组除 P E、 E S、 A S变化较明显( P 均< 005)外,其余均无显著性差异( P 均>005)。治疗组治疗后显著降低了血脂、血粘度,改善了微循环和心电图的疗效。结论:茶色素不但能明显降低冠心病患者血脂、血粘度,改善微循环,并有明显改善 L V D F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应用内镜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不同方法的疗效。【方法】对81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病人随机采用套扎治疗(EVL)或硬化治疗(EVS),治疗后每3个月及再出血时接受内镜检查。【结果】EVS组平均随访期(414±38)d,EVL组(398±35)d。两组静脉曲张消除率相似(EVS组925%,EVL组927%,P>0.05);EVL组达到完全消除所需的平均治疗次数较少(2.7±0.3比3.6±0.1,P<005),但所需时间较长(38±2.5比22±2.0,P<0.01);EVS组的并发症率明显高于EVL组(20.0%比0%,P<005),但EVL组静脉曲张复发率较高(366%比12.5%,P<0.05);两组的再出血率及死亡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20.0%比171%;27.5%比21.9%,均P>0.05)。【结论】两种方法疗效相似,EVL在短期随访中优点突出,而随时间延长,静脉曲张复发率较高,所有患者第1年随访期均需接受频繁的内镜检查。  相似文献   

7.
休克患者血浆肾上腺髓质素与血管阻力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目的:观察休克患者血浆肾上腺髓质素(ADM)与血管阻力变化,探讨其在休克病理生理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46 例休克患者血浆ADM 浓度,无创胸导生物电阻抗方法测定平均动脉压(MBP)、全身血管阻力(SVRI)和心排指数(CI)。结果:休克组治疗前血浆ADM 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感染性休克组高于非感染性休克组(P< 0.05);死亡组高于存活组(P< 0.05);感染性休克组SVRI较其他组明显降低,而CI较正常组略高,其他休克组则明显降低(P< 0.05)。结论:ADM 与血管阻力变化相关,并参与了休克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福辛普利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校正后QT间期离散度(QTcd)的影响。方法:对30例AMI患者随机单盲分福辛普利治疗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并对治疗前和3d后QTcd、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VAM)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MI患者QTcd较正常人明显延长(P<0.01),伴室性心律失常组较无心律失常组明显延长(P<0.05);3d后治疗组QTcd、VAM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1),对照组QTcd、VAM虽亦有下降趋势但较3d前无显著差异(均P>0.05),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福辛普利可能通过降低QTcd而降低VAM,提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降低AMI早期病死率可能有该机制参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及多普勒在尿毒症患者所致心脏病变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文选用30例超声心动图及多普勒资料完整的病例作为病例组并随机抽取正常人3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尿毒症组与对照组各测值统计学处理,差异显著。左室腔明显扩大,左室心肌重量和左空心肌重量指数明显增加(P<0.01),左室收缩功能EF与FS无差异(P>0.05),反映泵血功能的SV、ESV、EDV和CO增高(P<0.05-P<0.01);反映左室舒张功能的二尖瓣血流频谱A峰、AI、E/A和 IVRT均有增大( P< 0.05- P< 0.01),肺静脉血流频谱 D波、DI和 RFI明显减少, S/D AR和 ARD均有明显增加(P<0.01),左室舒张功能下降明显。结论:超声心动图与多普勒在尿毒症患者心脏病变的检查诊断中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清开灵注射液合生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两药合用治疗急性脑梗塞38例为治疗组,并与西医常规治疗的对照组31例作比较。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11%,对照组为74.19%,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长谷川式简易智能测验法治疗组智能积分增加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均增高,血浆丙二醛(MDA)均降低,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清开灵注射液和生脉注射液合用对急性脑梗塞有明显疗效,同时能显著改善急性脑梗塞患者智能障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献射性131碘联合甲巯咪唑片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心房颤动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甲巯咪唑片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放射性131碘治疗,观察1 a.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心房颤动转律率、心电图复查好转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前后检测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甲状腺素、促甲状腺激素、24 h平均心率及血清降钙素、β-胶原蛋白、骨钙素水平变化.结果(1)实验组治疗总有数率(96.7%)显著高于对照组(66.7%)(P<0.01);(2)治疗后实验组心电图复查好转率、心房颤动转律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4 h平均心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3)治疗后实验组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甲状腺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促甲状腺激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治疗后实验组血清降钙素、β-胶原蛋白、骨钙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3.3%)与对照组(2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射性131碘联合甲巯咪唑片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疗效确切,可控制心率,提高心房颤动转律率,改善甲状腺功能,纠正骨代谢异常,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angiopoietin-like protein 4,ANGPTL4)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与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2月上海市徐汇区大华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164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作为2型糖尿病组,收集同期健康体检者69名为正常对照组。按踝肱指数<0.9将糖尿病患者分为无下肢动脉病变组及合并下肢动脉病变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各项生化指标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ANGPTL4及VEGF浓度。结果(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病变组及2型糖尿病无下肢动脉病变组血清ANGPTL4浓度分别为(44.78±15.15)μg/L与(47.46±10.43)μg/L,均低于正常对照组(52.87±12.74)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清VEGF浓度分别为(340.98±76.18)ng/L与(314.83±75.30)ng/L,均高于正常对照组(282.58±81.44)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与无下肢动脉病变组比较: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病变组血清ANGPTL4浓度低于2型糖尿病无下肢动脉病变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病变组血清VEGF浓度高于2型糖尿病无下肢动脉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相关性分析:合并糖尿病且糖尿病病程>10年(OR 4.594,95%CI 2.540~8.311,P<0.001)、空腹血糖>8 mmol/L(OR 2.353,95%CI 1.023~5.416,P=0.044)、糖化血红蛋白>8%(OR 6.442,95%CI 2.874~14.441,P<0.001)、VEGF升高(OR 3.745,95%CI 1.566~8.953,P=0.003)是2型糖尿病发生下肢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而ANGPTL4的升高(OR 0.154,95%CI 0.064~0.372,P<0.001)可减少2型糖尿病发生下肢动脉病变的发生。结论ANGPTL4为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保护因素而VEGF为危险因素,两者相互影响共同参与其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下肢与上肢静脉PICC置管的效果及对新生儿疼痛程度、配合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100例新生儿,以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A组(n=50,经下肢静脉PICC置管)与B组(n=50,经上肢静脉PICC置管)。比较两组的置管效果。结果A组操作时间、出血量、留置时间均优于B组(P<0.05)。A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B组,导管异位率、送管困难率低于B组(P<0.05)。A组穿刺时、穿刺后5 min的疼痛程度明显轻于B组(P<0.05)。A组的配合度高于B组(P<0.05)。A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B组(P<0.05)。结论对新生儿而言,经下肢静脉PICC置管较上肢静脉PICC置管效果更好,利于减轻患儿疼痛程度,减少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提升患儿配合度及一次穿刺成功率,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情景模拟在肾活检患者术前健康教育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182名需行肾活检的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前分别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及情景模拟式健康教育,观察术中两组患者的心理变化、配合程度及术后并发症。结果对照组患者术中紧张程度明显高于实验组(P<0.05),而术中配合程度低于实验组(P<0.05),术后并发排尿困难、腰背酸痛及肾周血肿的发生率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前采用情景模拟式健康教育能够患者的紧张情绪,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以护理结局为导向干预模式在胃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86例行胃癌根治术的胃癌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3例.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在参照组基础上给予以护理结局为导向干预模式.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 护理后,试验组的VAS评分低于参照组,MNA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护理后,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脊柱骨折患者接受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及对疼痛缓解的积极作用。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92例脊柱骨折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6例)和试验组(46例)。对照组采取前路手术内固定,试验组采取后路手术内固定。评价两组疼痛程度、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的BP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后路手术内固定有利于缓解脊柱骨折患者疼痛程度,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A型肉毒毒素(BTX-A)阻滞术缓解脑瘫患儿上肢痉挛的疗效。方法将2004 年1 月~2011 年12 月本院收治47 例痉挛型偏瘫的脑瘫患儿分为对照组(n=25)和试验组(n=22)。对照组接受常规作业康复训练,试验组在此基础上接受上肢BTX-A 阻滞术治疗。根据试验组患儿体重和改良Ashworth 评分(MAS)来确定BTX-A 剂量,每次用量在30~110 IU 之间,平均(50.7±12.7) IU。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MAS、简易上肢功能检查法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治疗后MA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且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的上肢功能评分均有提高(P<0.05),试验组提高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BTX-A可有效降低脑瘫儿童的上肢肌张力,有助于上肢运动功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手法淋巴引流综合疗法对下肢2期淋巴水肿患者的疗效。方法:将70例下肢2期淋巴水肿的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接受手法淋巴引流综合疗法,对照组接受常规传统压力疗法,治疗1个疗程后采用多频生物电阻人体成分分析仪检测组织水肿,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评判治疗后疼痛情况,测量肢体周径大小,睡眠状况和下肢运动功能状况来评估最终疗效。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2组患者患侧肢体组织水肿程度显著降低(P0.05),患侧下肢疼痛显著减轻(P0.05),患肢周径的显著缩小(P0.05);睡眠状况和下肢运动功能状况明显好转(P0.05),而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效果更明显(P0.05)。结论:下肢2期淋巴水肿患者可以通过手法淋巴引流综合疗法有效地促进滞留组织淋巴水肿的回流,并显著地减轻肢体的肿胀和疼痛,改善睡眠和下肢运动功能,是目前一种非常有效值得推广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齿状线上2.5 cm-4.0 cm处黏膜浅肌层荷包缝合联合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治疗Ⅲ期、Ⅳ期痔疮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40例Ⅲ期、Ⅳ期痔疮患者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70例,对照组70例,两组均行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治疗,对照组予以齿状线上2.5cm内不带肌层黏膜荷包缝合术治疗,实验组予以齿状线上2.5 cm-4.0 cm处黏膜浅肌层荷包缝合术治疗,术后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手术情况、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直肠顺应性、肛门功能.结果(1)两组总有效率均达100%,但实验组治愈率(97.1%)显著高于对照组(77.1%)(P<0.01);(2)实验组手术对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环状黏膜组织完全切陈率(98.6%)显著高于对照组(87.1%)(P<0.01);(3)两组直肠顺应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术后3个月两组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降低,但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5.7%)显著低于对照组(18.6%)(P<0.05).结论齿状线上2.5 cm-4.0 cm处黏膜浅肌层荷包缝合联合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治疗Ⅲ期、Ⅳ期痔疮患者效果显著,对直肠顺应性及肛门功能无影响,且手术操作简便,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有利于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讨论分析补肾壮骨汤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以及对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双盲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对照组给与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补肾壮骨汤进行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以及睡眠质量(PSQI)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SQI睡眠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采用补肾壮骨汤治疗方法,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睡眠状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