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地方性砷中毒(地砷病)病区改良饮用水前后病妇头发中砷及其他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确定改水对病妇体内砷及其他微量元素的影响。方法用扫描质子微探针测定病妇单根头发中砷及其他10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分布。结果发现As、Fe、Cu、N i、Mn、Ti、Sr、K在地砷病重病人头发中平均含量最高,轻病人次之,正常人最低;而Ca和Zn在健康人头发中浓度最高。重病人、轻病人发根与发梢上述7种元素含量差异显著(P<0.05或P<0.001)。结论地砷病区对改水减砷工程大大降低了病人体内的砷含量,促进了微量元素的代谢平衡。  相似文献   

2.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分析饮水中不同价态的无机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测定生活饮用水中不同价态的无机砷。方法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选择一个最佳分析酸度,使其既适合测总砷也适合测3价砷(As3 )。用总砷减去As3 计算出5价砷(As5 )。结果以2%的盐酸为反应介质,既可测定总砷,也可以测定As3 ,从而可计算出As5 。在分析As3 时,As5 的干扰可以降到最低。最低检出限为0.11ng/ml。结论该方法分析饮用水中总无机砷、As3 、As5 灵敏度高,稳定可靠,操作简单,适用于地方性砷中毒病区大量水样中不同价态的砷分析。  相似文献   

3.
目的掌握大同盆地地方性砷中毒(地砷病)病区饮用水的水砷价态分布情况及其与病情的关系。方法对地砷病患者和对照者的生活饮用水进行采样,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HG-AFS)进行检验,SPSS10.0forWindows软件进行统计处理数据。结果大同盆地砷超标水样(>0.05mg/L)中,3价砷(As3 )占总砷(As)的比值为52.1%;As3 /总As比值,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4,P<0.01),并且As3 与5价砷(As5 )比值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19,P<0.01);随着病情的加重,As3 与As5 的比值也在增加。结论大同盆地地砷病病区中水砷价态分布以As3 为主,地砷病病情与水体中As3 的所含比例呈正相关关系,今后在分析水含砷量时,应该摸清水砷价态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4.
山西省地方性砷中毒病区外环境中砷水平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山西省地方性砷中毒(地砷病)病人饮水和当地自产粮食中的砷含量,为砷中毒防治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山西省地砷病病区随机抽取17个村的189名地砷病病人作为调查对象,入户采集所有调查对象的饮用水和当地自产粮食。样品中砷浓度测定用HPLC-ICP-MS定量检测。结果在随机抽取的134份水样中,砷超标率达64.9%,中位数值为91.43μg/L。125份粮食样品中,砷超标率达44.8%,中位数值为0.65 mg/kg。结论调查表明,地砷病病区饮水和粮食中砷浓度均高,地砷病病人通过饮用高砷井水和食用高砷粮食暴露于外环境中砷而致慢性砷中毒。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地方性砷中毒(地砷病)病区改良饮用水前后病妇头发中砷及其他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确定改水对病妇体内砷及其他微量元素的影响。方法用扫描质子微探针测定病妇单根头发中砷及其他10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分布。结果发现As、Fe、Cu、Ni、Mn、Ti、Sr、K在地砷病重病人头发中平均含量最高,轻病人次之,正常人最低;而Ca和Zn在健康人头发中浓度最高。重病人、轻病人发根与发梢上述7种元素含量差异显著(P〈0.05或P〈0.001)。结论地砷病区对改水减砷工程大大降低了病人体内的砷含量,促进了微量元素的代谢平衡。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山西省克山病病情,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历史重病区永和、石楼每县选择1个病区乡,吉县选择2个病区乡,每乡选择1个病区村;每村选择600人左右,开展临床查体和心电图描记,同时采集部分居民发样和主食粮样检测内外环境硒含量水平。结果共检查3 285人,检出克山病病人142例,总检出率型4.32%。其中慢型克山病病人5例,检出率0.15%;潜在型克山病病人137例,检出率4.17%。检出异常心电图369例,异常率11.23%。克山病人心电图异常改变以完全性右束枝传导阻滞和ST-T改变为主,分别占到总异常项次的43.6%和24.8%。克山病病例男女性别比为1∶1.09。小麦、玉米、小米、豆面、头发样品硒含量水平分别为(0.020±0.006)、(0.014±0.009)、(0.017±0.012)、(0.051±0.024)和(0.051±0.024)mg/kg。结论本次调查山西省克山病检出率高于2007年全国平均水平,代表了山西省病情最严重的情况。但从总体上来说,全省病情基本稳定。研究结果再次证明,克山病病区内外环境处于低硒水平。克山病仍是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应该充分认识到防治监测工作的长期性、重要性和艰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掌握饮用高砷水地区居民砷中毒发病状况,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村为单位,采用整群拉网式调查.结果调查724人,发现可疑病人44人,轻度病人18例,砷中毒病人62例,患病率8.56%,确定饮水型砷中毒病区村2个.结论饮用高砷水后引起该病区(村)砷中毒发病,与发病水砷含量,年龄、居住年限、性别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巴音毛道地方性砷中毒病区井水中微量元素的特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为了评价饮水型砷中毒病区巴音毛道农场井水中不同种态砷及其它微量元素含量对砷中毒的危险性。方法 用中子活化法测定了总 As、As3 、As5 、甲基胂酸 (MMA)、二甲基胂酸 (DMA)以及、Fe、Ba和稀土元素等。结果 表明井水中水砷含量严重超过国家饮用水水质标准 ,井水中的砷大多为无机砷 ,其中 As3 占6 5 %~ 88%。MMA DMA仅占水砷的 1%~ 6 %。Fe和 Ba的含量明显高于水质标准 ,稀土元素的浓度为世界淡水元素背景值的几十倍到几百倍。结论 水砷含量越高 ,病人病情越重。在水砷含量相近的情况下 ,As3 含量越高 ,病情越重。 Fe、Ba和稀土元素等微量元素可能加重砷的中毒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地方性砷中毒(简称地砷病)病区饮用水中形态砷化物水平,为地砷病防治和科研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山西、安徽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地砷病病区采集高砷井水水样,高压液相色谱-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各种形态砷化物。结果地砷病病区饮用水的形态砷化物主要是3价的无机砷(iAs^Ⅲ)和5价的无机砷(iAs^Ⅴ),含有机砷量很低。安徽省和内蒙古自治区水样中iAs^Ⅲ明显高于iAs^Ⅴ,分别占总砷的85.2%(297.07μg/L)和73.4%(103.45μg/L),97%(27份)和80%(48份)的受检水样中iAs“占含总砷量的60%以上;山西省水样iAs^Ⅲ和iAs^Ⅴ水平差别不明显。结论不同地砷病病区水体形态砷化物水平和分布存在差异,在对饮用水中总砷测定的同时,有必要测定和分析形态砷化物iAs^Ⅲ和iAs^Ⅴ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
地方性砷中毒是本世纪80年代在我国大陆发现的一种新的地方病。现已知有饮水型、燃煤型和砷氟混合型病区三个类型。至今发现有地砷病存在的省区有新疆、内蒙、山西、宁夏、贵州。病区分布在30个县(市)约1200村屯、病区人口约200万、病人约20万人。 地方性砷中毒病因及侵入机体的途径清楚,经十多年的调查研究,对其流行规律、病区成因、应采用的阻断措施也已基本清楚。如已发现饮水型砷中毒病区呈条状小灶状分布,同一个村(屯)不同水源含砷量不同;患病率同砷摄入量及饮水砷浓度存在着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几个省的初步调查发现,当饮水砷浓度在0.2mg/L以下时基本没有明显的临床病人或患病率很低。燃煤污染型地砷病是由于居民敝烧高砷煤(100mg/kg以上)而引起的,煤砷含量越高,病情越重、患病率越高。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新疆地区碘缺乏病的流行状况 ,系统掌握不同病区儿童碘营养水平 ,我们于 1994年 10月对新疆碘缺乏病病区(按病情分轻病区、中病区和重病区 )的学龄儿童妇女及其婴幼儿的碘营养状况进行调查 ,结果报告如下。1 内容和方法病区划分按全国地方病防治办公室消除碘缺乏病培训手册 (1994 )制定的标准进行划分。从轻、中、重病区随机抽取一个县的一所小学 7~ 14岁学龄儿童进行调查。从抽取的重病区随机抽取一个乡的育龄妇女及其 2~ 4岁婴幼儿进行调查。尿碘采用酸消化法砷铈接触法测定。2 结果2 .1 轻病区 :哈密地区巴里坤县 75名 7~ 14…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贵州省燃煤型地方性砷中毒(地砷病)病区实施综合防治后,燃煤砷对食物含砷量的影响.方法 于2011年,根据贵州省地砷病历史资料,选择2005年实施综合防治后的兴义、兴仁和安龙3个病区县的25个病区村为调查点.根据家中煤样来源的不同,每村每种煤样选择5户居民作为调查对象.采集调查对象家中日常用煤及辣椒、玉米进行含砷量测定.根据《地方性砷中毒病区划分标准》(WS 277-2007)中的规定,按测定后的家中煤含砷量的高低,将被调查的居民分为低危险因素组(煤砷含量≤40 mg/kg)和高危险因素组(煤砷含量> 40 mg/kg),分析两组家庭食物砷暴露的风险.将调查结果与综合防治前1991年的调查结果进行比较.煤样测定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法,玉米和辣椒测定采用氢化物原子荧光光度法.结果 在3个病区县的25个病区村共检测煤样125份,平均含砷量为30.54 mg/kg;检测辣椒样125份,平均含砷量为0.25 mg/kg;检测玉米样125份,平均含砷量为0.20 mg/kg.辣椒高、低危险因素调查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61,P<0.05).病区煤、玉米、辣椒中平均含砷量与1991年(472.49、5.28、586.60mg/kg)比较,明显降低(Z=-9.15、-11.93、-9.94,P均<0.05).结论 综合防治在防控砷污染物方面取得了预期成效,地砷病病区粮食污染显著降低,部分达到国家污染物限量标准要求,应持续坚持病区防控的后期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掌握2006年全国地方性砷中毒(简称地砷病)病情及防治措施落实进度,为全国地砷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按<全国地方性砷中毒监测方案>,选择14个饮水型和3个燃煤污染型地砷病病区监测点,调查监测点所在县预防措施落实情况,监测点的病情及预防措施效果,采用银盐法(DDC-Ag法)或原子荧光法测定饮水、玉米、辣椒、煤、尿含砷量.结果 ①饮水型病区监测县改水率为42.00%(126/300),改水工程报废率为1.04%(3/288),水砷合格(≤0.05 mg/L)率为86.67%(247/285).燃煤污染型病区监测县8746个应改炉灶均已完成.高砷煤使用率为51.08%(355/695),铁炉使用合格率为75.05%(358/477),烧煤台灶使用合格牢为58.13%(286/492).②17个监测点中,有4个监测点地砷病患病率(不包括可疑患者)在10%~30%,5个监测点在4%-10%.8个监测点<3%.③14个饮水型病区监测点中,饮水含砷量≤0.05 mg/L的有6个,占监测点总数的42.86%;3个燃煤污染型病区监测点中,安龙石丫口村有部分煤样含砷量>100 mg/kg.3个监测点辣椒含砷量(均数)均超过国家标准(≤0.50 mg/kg),玉米含砷量(均数)均符合国家标准(≤0.7 mg/kg).结论 ①监测点地砷病病情无显著变化;②饮水型病区监测县,2006年改水措施落实无进展,但有新的报废工程出现;监测点居民高砷暴露依然严重;③燃煤污染型病区监测县,仍有一半的病区户在使用高砷煤,炉灶使用合格率有下降趋势;粮食砷污染与2005年比有所减轻.仍以辣椒为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掌握山西省高砷区和地方性砷中毒(简称地砷病)病区的流行范围和危害程度,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全国地方病防治项目方案》,在山西省选择了200个村作为调查村;水砷筛查采用半定量试剂盒法,水砷定量测定采用氢化物发生一原子荧光法(HG—AFS)进行,地砷病诊断按国家地方性砷中毒诊断标准进行,数据处理采用SPsS13.0forwindows软件进行。结果共筛查了234个村,其中有28个村(分布在4个县)水含砷量超过了国家标准(O.05mg/L),水样超标率3.98%,高砷暴露人口21197人。高砷水源普查发现,有19个村水含砷量超过了0.15mg/L。病情普查显示,19个村中除1个村为重病区外,其余18个村均为轻病区。患者病情以中度以下为主,患病人群主要集中于中老年,不同性别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14,P〉0.05),病情程度与饮用水含砷量高低有关(H=40.31,P〈0.01)。结论山西省发现了新的高砷区和地砷病病区,大部分为轻病区。今后仍应继续进行高砷水源筛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掌握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地砷病)病区降砷改水工程运行状况及地砷病病情,为饮水型地砷病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监测方案(试行)的通知》的要求,选取11个省(自治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为监测省(区);每个监测省(区)在既往高砷暴露人数超过100人的病区村中抽取监测村,其中2010年度抽取81个,2011年度抽取89个;在既往高砷暴露人数超过100人的潜在病区抽取监测村,其中2010年度抽取26个,2011年度抽取19个.调查全部监测村所在县以及全部监测村的改水工程运行情况、测定居民家中饮用水含砷量,同时对常住人口进行地砷病病情调查.结果 ①2010年度在45个县共监测降砷改水工程225个,覆盖自然村1349个,受益人口72.66万人;2011年度在48个县共监测降砷改水工程233个,覆盖自然村1576个,受益人口84.61万人.②2010年度共调查了107个村,已改水村81个,改水工程正常运转率为90.12%(73/81),间歇运转率为9.88%(8/81),无报废工程,改水工程水砷合格率为86.42%(70/81);2011年度共调查了108个村,已改水村89个,改水工程正常运转率为86.52%(77/89),间歇运转率为11.24%(10/89),报废运转率为2.25%(2/89),改水工程水砷合格率为82.02%(73/89).2010年度监测未改水村26个,水砷超标户数占总检测户数的66.01%(371/562);2011年度监测未改水村19个,水砷超标户数占总检测户数的54.99%(204/371).③2010年度在已改水村检查23 964人,砷中毒患者检出率为4.43%(1061/23 964);在未改水村检查3964人,砷中毒患者检出率为5.98%(237/3964),新发病例2例.2011年度在已改水村检查25 225人,砷中毒患者检出率为4.68%(1181/25 225);在未改水村检查3145人,砷中毒患者检出率为2.26%(71/3145).结论 改水工程运行情况及水质质量不容乐观;已改水病区砷中毒患病率仍然高于未改水病区.应尽快建立健全长效监测机制,加强改水工程的管理和维护.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调查碘、锌缺乏儿童轻度智力落后及亚临床损伤及治疗情况,为预防儿童亚临床克汀病提供参考依据,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792例不同病区儿童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中国联合型瑞文测检图册和农村儿童智商常模测试来判断儿童智商。其中轻病区儿童为308例、中病区儿童为224例、重病区儿童为260例。检测及分析儿童神经系统障碍(听力、精神运动),并检查其甲状腺功能,统计各组亚临床损伤及亚临床克汀病情况。结果经检查分析发现,不同病区所出生儿童间智力落后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轻病区明显低于中、重病区(P0.05)。轻病区儿童亚临床损伤率为17.2%明显低于中病区30.4%与重病区29.2%(P0.05)。轻、中、重病区儿童患亚临床克汀病率分别为0.65%、2.68%、1.92%。结论从调查结果来看,碘锌缺乏病中、重病区所出生儿童精神运动、智商水平较轻病区低,且亚临床损伤程度较轻病区严重,因此需及早加强对儿童人群的碘锌元素补充,促进其智力及精神运动发育。  相似文献   

17.
山西省地方性砷中毒调查报告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 掌握山西省地方性砷中毒病区分布范围和病情流行状况 ,为今后病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所有饮水超标的村屯进行整群普查。结果  1调查发现饮水高砷区覆盖 7个县区的 147个村屯 ,超标饮水井 80 5个 ,最高饮水砷含量达 4.43mg/ L,超过国家饮水标准的 88倍 ;2查出病人 5 6 0 4例 ,其中轻度病人 42 2 0例 ,中度病人 913例 ,重度病人 471例 ,查出癌症病人 35 8例。患病最小年龄 7岁 ,最大年龄 80岁以上 ;3确定病区村屯 78个 ,其中轻病区 46个 ,中病区 2 1个 ,重病区 11个。结论 饮水砷高是引起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水砷高又属于天然形成 ,因此 ,该病区类型应属于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  相似文献   

18.
2010年全国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监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掌握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地砷病)病区降砷改水工程运行状况及地砷病病情,为饮水型地砷病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2010年,按照《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监测方案(试行)的通知》的要求,根据以往地砷病的调查结果,选取11个省(自治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进行地砷病监测.在每个监测省,既往高砷暴露人数超过100人的病区村中抽取86个村作为监测村,既往高砷暴露人数超过100人的潜在病区村中抽取48个村作为监测村.调查监测村所在县的改水工程运行情况,调查监测村改水工程运行情况、居民家中饮用水含砷量,同时对常住人口进行地砷病病情调查.结果 ①在32个县共监测降砷改水工程219个,覆盖自然村1673个,受益人口69.07万人.②共调查了134个村,已改水村数86个,占64.18%,改水工程正常运转率为91.86% (79/86),间歇运转率为4.65% (4/86),报废率为3.49% (3/86);改水工程水砷合格率为91.86%(79/86).未改水村48个,水砷超标户数占总检测户数的35.04%(356/1016).③在已改水村共检查20 885人,砷中毒检出率为4.44%(928/20 885).其中,轻度患者检出率为3.27%(682/20885),中度患者检出率为0.80%(167/20 885),重度患者检出率为0.37%(78/20885);共检出皮肤癌患者1例.在未改水村共检查6166人,砷中毒患者检出率为3.08%(189/6166).其中轻度患者检出率为2.69%(166/6166),中度患者检出率为0.28%(17/6166),重度患者检出率为0.10%(6/6166);新发病例20例,分布在山西省.结论 已改水村砷中毒患病率仍然高于未改水村;应尽快建立健全长效监测机制,加强改水工程的管理和维护.  相似文献   

19.
山西省地方性砷中毒流行现状   总被引:6,自引:7,他引:6  
目的探讨山西省地方性砷中毒病区暴露人群的病情程度和发病特点以及高砷水的分布规律,为科研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中国地方性砷中毒分布调查实施方案》的要求,重点调查和抽样调查相结合,采用统一调查表对居民饮水砷和暴露人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水砷检测用半定量快速试剂盒法,水氟检测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结果结合既往调查结果,目前山西省包括病区在内的高砷区共分布在8个市(地)、18个县(市、区)、44个乡(镇)、116个村,病人临床表现主要以色素脱失或色素脱失并角化为主。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增加,男女患病率差异显著,男性高于女性,高砷水与当地地质结构和水文地质条件有着密切关系。结论山西省高砷暴露区域广、人数多、病情重,氟砷中毒并存。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地方性砷中毒(地砷病)防治问题最急迫的任务是查清饮用水砷(As)超标区及砷中毒病区[1]。为全面了解河南省郑州市农村高砷水源分布情况,为下一步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治措施,2004年9月开展了农村高砷水源的筛查工作。1材料与方法1.1材料来源与采集方法1.1.1样本采集地点的选择:本次水砷筛查地点的选择原则为:①发现有疑似砷中毒病人的村;②周围有高砷矿的村;③按地方病砷中毒成因分析有可能存在高砷井的村。1.1.2水样来源及采集:对所辖登封市、新密市、巩义市、荥阳市、新郑市、中牟县六市(县),以自然村为单位,按东、西、南、北、中的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