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文章首先介绍了一种根据日常运营和网优过程中积累的话务数据生成无线网络的动态负荷能力模型的方法,然后叙述了根据该模型对现网各小区的载频数进行最佳调整的方法和某省会城市的调整实例,使得运营商的载频资源合理利用,在提高最终用户满意度的前提下给无线运营商带来最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文章首先介绍了一种根据日常运营和网优过程中积累的话务数据生成无线网络的动态负荷能力模型的方法,然后叙述了根据该模型对现网各小区的载频数进行最佳调整的方法和某省会城市的调整实例.使得运营商的载频资源合理利用,在提高最终用户满意度的前提下给无线运营商带来最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根据运营商实际调研情况,收集并整理了移动运营商基于现有光缆资源,发展宽带接入和专线接入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结合运营商当前资源和远期建设的实际情况,提出光缆网满足当前建设和远期需求的建设原则,进而通过思考并总结归类出解决问题的模型,结合实例提出光缆网优化和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4.
南京移动客户流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户是移动通信运营商激烈竞争的焦点,而如何有效地控制客户流失,降低离网率、改变用户数负增长已成为各运营商亟待解决的难题。针对以上问题,根据数据挖掘原理,着重从业务理解、数据准备、建立模型、模型评估和应用等环节,对南京移动抽样用户的消费行为进行详细研究,建立客户流失概率的预测模型,挖掘流失客户的消费特征。所建立的离网预测模型覆盖率较高,具有较强的适用性,能较科学地发掘出离网客户,有助于公司针对性地开展客户挽留工作,从而降低离网率,降低挽留成本。  相似文献   

5.
赵祟明 《电信技术》2009,(10):38-41
自2008年5月电信重组以来,除了运营商数由原来的6家变成了3家外,电信业务范围也进行厂重大调整。根据规定,所有的电信业务对所有的电信运营商开放,这样中国电信业的“三国时代”正式来临。对于中国移动来说,面向企业和家庭的综合业务成为移动业务增长的新契机,如何利用和完善现网,以实现对目标客户的快速接入,成为了中国移动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解读自2010年1月,我国正式启动三网融合,给广电运营商、电信运营商及其他相关供应商带来不同的影响。而广电及电信作为三网融合的重要参与者,各自掌握着不同的资源,如广电掌握着丰富的内容、媒体优势和巨大的用户优势。但同时各运营商也存在不可忽视的体制和技术制约。面对新政的推进,各运营商势必作出一系列的改革和策略调整。  相似文献   

7.
伴随3G牌照的发放,3G网络建设也随即如火如荼的开展。3G基础网络建设中传送技术的选择、传送网构架,以及如何根据自有3G制式建设最适合的传输网等等都是目前运营商深度关注的问题。本文从各运营商现网建设和业务需求出发,对现有传输技术体制、建网模型进行分析,提出烽火科技3G传输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受互联网OTT消息类业务冲击,电信运营商的短信等传统高价值业务下滑趋势加剧,在此背景下,短信原有业务模型已不能适应业务发展,同时,传统的扩容办法也已不能适应运营商网络转型要求。本文对短信业务模型优化方法进行研究,基于现网数据分析,对部分参数进行优化调整,从实际效果看,在满足业务需求情况下较好节省了投资。同时,也对短信平台基于云计算进行部署的可行性进行评估,并对云化部署步骤和方案进行了研究。最后,本文对移动互联网时代短信业务的发展思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三网融合试点政策为广电运营商开展企业数据业务奠定了政策基础。广电运营商应该大力开展企业数据业务,向企业等高端客户提供三网融合业务服务。本文分析了广电运营商目前用于企业用户光纤接入的方式,并对EPON技术实现企业用户的光纤接入进行了分析,最后对EPON用于企业数据接入的网络和业务模型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数据挖掘在移动通信业大客户离网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客户是各移动运营商利润的主要来源,也是竞争的焦点。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如何降低大客户离网率,是摆在各运营商面前的战略性任务。采用数据挖掘技术,遵循数据挖掘标准流程CRISP-DM。从商业理解、数据理解、数据准备、建立模型、模型评估和结果部署等6个阶段,详细介绍了移动通信企业中大客户离网预测模型的建立过程和方法。同时对预测结果从技术和业务上进行深入分析,以辅助运营商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挽留。  相似文献   

11.
李斌  赵旺飞  王齐 《现代电信科技》2011,41(11):44-47,51
文章介绍了当前移动终端切换至归属网络的选网策略和选网特点,然后提出了一种结合移动终端的位置服务功能实现移动终端快速切换至归属网络的方法。通过建立移动终端位置信息属性库和选网模型,并细分终端切换级别,着重阐述了基于选网模型的自动选网算法,最大限度减少用户的国际漫游费用支出,同时也达到提升HPLMN网络利用率,增加HPLMN运营商收入,提升用户网络感知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为顺应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带动业务收入增长,运营商全面推进流量经营的工作势在必行.分析了业界流量经营的典型业务场景,提出了一种实现流量经营的智能管道与智能运营双核心模型,该模型主要由管道控制网元及经营平台网元构成,并给出了模型实现机制.工程试点应用结果表明,该模型能有效支撑运营商实现流量经营.  相似文献   

13.
黄智 《电信网技术》2006,(11):50-52
3GIP承载网络是从移动运营商的角度展现出来的一个概念,是整个3G网络体系结构的基础。从环环相扣的产业链看,3GIP承载网源于最终用户的业务需求,服务于最终用户。从业务到运营再到研发,对3GIP承载网络都提出了更深层次的要求。多媒体、普通数据等实际应用,越来越多基于IP网络进行传递。面对诸多应用业务,运营商要提供高效的业务平台,来满足多样的业务需求。运营商要为根据话务、数据的流量流向构建分层的网络模型,要根据城市状况、资源状况构建无线接入模型,更要全面考虑业务需求、业务平台,构建3GIP承载网络。爱立信(中国)通信有限公司的黄智所撰《透过产业链看3GIP承载网的运筹帷幄》为我们介绍了3GIP承载网的发展状况,以及与3G业务和业务平台的关系,对于我们了解3GIP承载网对3G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调整原则1.将现有的短消息类服务接入代码进行统一,同一个短消息类服务主体在各个基础运营商网络中使用同一个服务接入代码。具体代码分配遵照《短消息类服务接入代码编号规划》。2.短消息类服务接入代码调整结束后,应具备支持去掉移动网向固定网发送短消息时加拨前缀106的能力。调整方案每个基础运营商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所有代码的调整,各基础运营商网络在同一个时间点启用新的代码。统一服务接入代码的调整时间为15个月,从调整正式实施起至所有服务接入代码调整结束正式启用新的代码止。服务接入代码调整工作启动后,…  相似文献   

15.
国内的各大电信运营商经历了2008年的重新整合、3G牌照发放之后,由原来单一的固网运营商或者单一的移动运营商,转变为具备多网运营资质的电信运营商。多网全业务运营成为电信运营商的经营理念。从电信业发展的趋势可以看到,各项电信业务发展并不平衡,移动业务和数据业务高速发展,3G用户迅猛增加,固定电话用户继续下降,宽带用户持续增长,并且用户带宽不断增大。面对这种全新的市场形势,迅速调整战略,保留原有老用户,  相似文献   

16.
刘九评 《有线电视技术》2012,19(12):19-25,48
本文分析了广电运营商在三网融合和宽带中国战略背景下面临的威胁和挑战,指出三网融合背景下的竞争是服务和运营的竞争,广电运营商需要进行运营创新,实现转型发展。在分析了广电运营商运营创新的优劣势后,提出了广电运营商实现运营创新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本文详细地提出了无线网、承载网、核心网之间的资源联动、告警联动、性能联动的模型和方法,以此为基础帮助运营商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网络一体化诊断能力,并在部分运营商现场予以了正式使用,应用效果良好,可以持续提升5G网络质量和端到端运营能力。  相似文献   

18.
贾明 《电信快报》2009,(8):7-11
随着各大电信运营商启动综合业务发展战略,宽带接入网将成为主攻方向,光缆网也成为了争夺业务的关键基础物理网络。因此,对光缆网独立规划,优化络结构,重新调整覆盖方式、覆盖范围,使光缆网达到技术先进、网络容量大、易于适应综合业务、投资效益高的目标,成为了当务之急。文章主要从光缆网现状分析入手,对不同用户纤芯需求进行分析,根据工作经验提出光缆网络规划的一些原则与思路。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广电运营商在网络和运营的发展历程,分析了运营商在发展中所遇到的挑战。在三网融合的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的契机下,在对传统运营商的运营经验的分析和借鉴下,通过对地址、客户以及地址客户的提炼和模块化设计,提出了基于NGB业务和运营支撑的地址客户模型。通过这个模型可以以满足业务、市场和客户的需求,提升运营商的运营、服务能力和满足业务发展。  相似文献   

20.
首先介绍未来网络演进中需要考虑的多网融合和多网协同趋势以及设计的需求和目标,其次描述多网融合和协同在国际、国内标准方面的最新进展,最后根据运营商的实际部署和运营情况,重点提出运营商在网络演进中,如何在实现多种网络并存的场景下提升用户使用业务时的体验,并从运营商视角给出网络"管道化"的可视、可管、可盈利的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