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南京金陵石化物料管道盾构隧道穿江项目的地质条件以及盾构隧道穿江工程的技术难点、穿越风险和风险控制措施,分析了测量定位、注浆封堵、隧道稳定和洞门密封的实施方法,详细阐述了成功穿越长江的施工过程,指出了施工中的难点及风险,为相关工程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
宁波市轨道交通1号线江厦桥东站一东门口站区间隧道需穿越奉化江,2号线桃渡路站一鼓楼站区间隧道需穿越余姚汀,越江盾构隧道工程环境条件复杂,施工风险大。结合工程实际工况分析宁波轨道交通越江隧道施丁风险和难点,并说明实际过程中采取的相应施工技术措施,为宁波类似工程中盾构机顺利完成越江施工提供参考依批。  相似文献   

3.
隧道工程除了岩土的可挖性外,地下水是影响和决定隧道工程造价、工期、施工风险的主要因素,也是长期困扰隧道主要因素之一.狮子洋隧道全长10 800m,穿越珠江出海口狮子洋,是目前国内最长的水下隧道;本隧道相当长度穿越第四系砂层,基岩段地层为珠三角常见的红层,本隧道的水文地质条件在珠三角交通建设中的过江(海)隧道具有一定代表性.本文就隧道的水文地质条件作全面的分析探讨和总结.  相似文献   

4.
九龙江隧道为西气东输三线东段控制性隧道工程,隧道实长1096.5m。隧道在出口岸滩穿越全风化花岗岩,地质条件极其复杂,各风化层界面变化频繁,含水量大,裂隙发育,原岩结构完全被破坏,围岩自稳能力极差。施工过程中发生数次塌方、突水、涌砂情况。通过对隧道K1+294处突水、涌砂情况研究,介绍了西三线东段九龙江水域穿越隧道穿越该段饱和全风化花岗岩的施工关键技术,为同类地质条件下的地下工程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本文简要介绍了某港口城市过江隧道线位选择的原则;综合比选的考虑因素及可能给地区带来的影响;推荐线位洞口连接现有道路的实际情况;在主要穿越地层为极密细沙,且隧道纵向部分上半断面地层为中密-密级粉细砂或坚硬-硬质粘土的地质条件下,施工方案的比选和设计原则。为今后类似港口城市过江隧道的线位比选、施工方案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南京金陵石化物料管道盾构隧道穿江项目的地质条件以及盾构隧道穿江工程的技术难点、穿越风险和风险控制措施,分析了测量定位、注浆封堵、隧道稳定和洞门密封的实施方法,详细阐述了成功穿越长江的施工过程,指出了施工中的难点及风险,为相关工程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7.
超大直径盾构隧道始发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南京市纬三路过江通道工程Φ14.93 m泥水平衡式盾构已成功始发。南京纬三路过江通道工程位于南京长江大桥和已建成通车的南京长江隧道之间,是长江上第四条过江公路隧道,其直径大,承受水压高,所处位置地质情况复杂,隧道部分段要穿越上软下硬的复合地层,施工风险大;过江段采用X型交叉过江方案,隧道内部为单管双层结构形式。过江段隧道采用泥水气压平衡盾构机进行施工,一次性掘进距离长。盾构机始发作为盾构隧道施工的关键技术,包含了许多周到细致的工作。针对盾构机始发前各种工作的准备,总结出南京纬三路过江通道工程盾构机始发关键技术,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结合杭州地铁8号线穿越钱塘江盾构隧道的工程环境及其选型的重难点,探讨其选型思路及推进、主驱动及泥水循环等重要系统的选型。  相似文献   

9.
《市政技术》2011,(4):59-59
近日,中国中铁隧道集团将武汉地铁2号线过江隧道左线工程掘进到汉口江滩,这标志着这一工程成功横穿长江。这是我国第一条穿越长江的地铁隧道。  相似文献   

10.
李荣峰  夏朋 《山西建筑》2014,(19):165-166
结合南京地铁三号线过江隧道地质环境和工程地质条件,对工程地质条件和影响工程地质条件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同时针对影响隧道稳定性的因素,提出了工程措施及建议,为隧道设计、施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长距离复合曲线顶管在穿越黄浦江的施工过程中,存在地质条件变化、穿越地上构筑物、有毒有害气体等复杂作业环境引起的安全风险。当长距离过江管管节发生渗水事件后,需要采用气压法对隧道进行泥砂清理和线形调整。而气压法施工又存在作业人员减压病、压气环境下急救困难等风险管理问题。在全隧道0.256 MPa气压环境下采用顶升系统配合打土线形调整施工方案并没有类似工程实例可以参考借鉴,施工存在高风险性及不确定性。因此,在方案实施之前,根据现场实际工况、专家论证及施工经验,应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层次分析法对影响工程及人员安全影响因素建立层次结构模型,确定各影响因素的权重并排序,有针对性地进行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12.
在工程建设领域中,隧道工程因其隐蔽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更具风险。不同地层条件下的施工风险等级亦不相同,其中过江隧道无疑是施工风险等级最高的,如施工过程中未充分考虑施工风险及相应对策,很容易出现重大安全事故,从而造成重大社会影响和财产损失。结合福州地铁1号线盾构穿越闽江施工实例,对其施工风险进行系统分析,并在施工过程中做好风险管控工作,最终2台盾构机安全穿越闽江。  相似文献   

13.
《市政技术》2015,(2):117-117
历经1年半的施工后,南京纬三路过江隧道顺利穿越江底复合地层,预计2015年底通车。正在建设中的纬三路过江通道,处于长江大桥与纬七路过江通道之间,距离长江大桥5km。全长7368m,采用双向8车道,设计车速80km/h。隧道建成后,通行能力将是长江大桥的2倍多,一旦通车将大大缓解南京过江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吕兴坤 《山西建筑》2009,35(31):334-335
分析了南京过江隧道基坑区地质环境,查明了工程区水文地质条件,根据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及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提出了合理的防渗排水工程方案,保证了整个过江隧道工程在施工和运行期的安全与稳定。  相似文献   

15.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盾构施工在地铁隧道建设中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和应用,结合工程实践,介绍了广州地铁四号线小新区间穿越珠江(510m)隧道施工的关健性施工技术,该工程的成功实施,对以后类似过江隧道施工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江(海)底公路隧道安全疏散设计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杭州钱江通道及接线工程隧道的工程实例,分析了过江公路隧道的火灾危险性,并通过对国内外典型公路隧道工程的分析比较,探讨了过江(海)隧道的安全疏散设计,提出了解决江(海)底公路隧道安全疏散问题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7.
<正>历经1年半的施工后,南京纬三路过江隧道顺利穿越江底复合地层,预计2015年底通车。正在建设中的纬三路过江通道,处于长江大桥与纬七路过江通道之间,距离长江大桥5 km。全长7 368 m,采用双向八车道,设计车速80 km/h。隧道建成后,通行能力将是长江大桥的2倍多,一旦通车将大大缓解南京过江难。这条隧道本应在青奥前通车。可是隧道盾构机在江底掘进到1/3位置时,盾构机刀盘磨损严重,不得不更换刀具,耽误了部分时间。  相似文献   

18.
过江隧道中间风井埋深较深,临近江水及堤防工程,周边地质及水文条件较复杂,穿越富水砂层,对安全性要求较高。风井内部结构采用矩形箱体框架结构型式,中板为梁板体系,开孔较多,具有典型的空间受力特性,需建立精细化的三维空间模型对其进行精确的受力分析。对过江隧道中间风井的计算模型进行分析,基于实际工程建立空间三维模型,针对模型的建立、受力工况及三维受力特性等进行了分析,中间风井空间受力特性明显,采取有效构造措施应对风井的相关空间受力特性。  相似文献   

19.
正总投资约25.5亿元的常德沅江过江隧道建设工程开工仪式在沅江南岸鼎城区原区政府院内举行。这个旨在实现该市一江两岸同步发展和融合,缩小江南城区与江北城区在城市环境和生活质量方面差距的重大民生工程,计划工期为3年,有望在2019年10月建成通车。沅江过江隧道的修建将打破江南、江北行政区之间的天然壁垒,统筹武陵区、  相似文献   

20.
代坤 《重庆建筑》2021,20(5):54-57
水下隧道施工环境复杂,且具有工程动态性和时效性,是一项风险高、综合性强的地下工程.合理选择过江隧道的埋深,将直接影响江底隧道的安全与造价,同时,对轨道线路的坡度、两侧车站的埋深及使用功能影响很大.该文以重庆市快轨一横线过江隧道为工程背景,对几种常用施工方式的快轨过江隧道埋深设计标准进行研究分析,提出在工程类比法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工程水文地质的实际情况及两端车站的埋深,通过对线路纵断面的拟合调整,初步设定一个埋深值,最终结合数值模拟分析的结果,确定过江隧道的最终埋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