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7 毫秒
1.
腺病毒介导的VEGF-B基因促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观察腺癌毒素介导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B(VEGF-B)基因体外转染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促增殖作用,构建编码人VEGF-B基因的复制缺陷的重组腺病毒载体,体外转染鼠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RAECs),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外源VEGF-B的表达,应用四唑盐(MTT)观察转染后RAECs的增殖。结果发现,RAECs可有效地被重组腺病毒载体感染,并能成功转录和表达VEGF-B基因和蛋白,在转染后细胞培养上清中检测到VEGF-B蛋白的表达,对RAECs有显著促增殖作用。提示重组腺病毒载体介导的人VEGF-B基因有血管新生作用,可用于缺血性心脏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为改善人工复合皮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 ,构建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16 5 (hVEGF165)基因重组载体pcDNA3,并转染成纤维细胞。检测转基因细胞培养上清液VEGF浓度 ;用转基因细胞培养上清液刺激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 ,观察内皮细胞增殖速度 ;通过Miles实验检测VEGF的生物学活性。结果显示 ,转基因成纤维细胞能够表达一定浓度的VEGF,且具有加速体外培养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 (HUVEC)生长和增强血管通透性的生物学活性。提示转hVEGF165基因成纤维细胞可修饰人工皮的真皮面。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对原代脐静脉内皮放射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HE染色及MTT法观察6Gy和12Gy辐射对内皮细胞形态及增殖活性的影响,同时观察EGF对内皮细胞放射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 放射损伤组在细胞大小和形态方面发生明显改变,6Gy能引起内皮细胞增殖活性增强,而12Gy则导致活性下降;VEGF明显促进内皮细胞增殖,并能改善12Gy所引起的损伤。结论 VEGF可作为放射损伤的拮抗剂,在创面修复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巨噬细胞调节内皮细胞参与血管生成的机制。方法 将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系 (ECV 30 4 )细胞接种培养 ,待细胞 6 0 %融合时 ,以刀豆蛋白A(ConA)作为人巨噬细胞系U937的激活剂 ,将细胞分为 4组进行培养 ,即单纯ECV 30 4培养组 (对照组 ) ,ConA与ECV 30 4共培养组 ,U937与ECV 30 4共培养组 ,ConA、U937与ECV 30 4共培养组。于共培养 4 8h后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的变化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 ;用RT PCR技术检测内皮细胞VEGF受体KDR和同源盒 (homeobox)HOXB2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ConA刺激的U937细胞使内皮细胞间隙变大 ,细胞出现明显的类似神经元样的突起 ,形态不一 ,且S期明显增加(P <0 0 1) ,并使内皮细胞VEGF受体KDR和HOXB2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上调 (P <0 0 1)。结论 ConA活化的巨噬细胞通过影响内皮细胞的形态、细胞周期、KDR及HOXB2mRNA的表达来促进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从而调节血管的生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factor,NGF)对人血管内皮细胞的细胞周期和对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NGF作用于体外培养的HUEVC 304细胞,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细胞周期、DNA相对含量的变化,利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对PCNA表达的改变.结果NGF作用组出现C0~G1期细胞数量明显减少,S期细胞、G2~M期细胞明显增加,DNA相对含量无明显变化,PCNA表达明显增加(P<0.05).结论NGF能明显促进HEVC增殖.  相似文献   

6.
观察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对体外培养的牛冠状动脉血管内皮细胞 (BCAEC)、牛冠状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 (BCASMC)和小鼠心肌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分泌的影响。BCAEC对照组与HGF组 12hVEGF浓度分别为 10 5 1± 2 90和 9 31± 2 78pg/ml;BCASMC对照组和HGF组 12hVEGF浓度分别为 3h的 3 35倍和 3 93倍 ,HGF组 3h和 12hVEGF浓度分别为对照组的 2 0 6倍和 2 4 2倍 ;心肌细胞对照组和HGF组 12hVEGF浓度分别为 3h的 5 4 3倍和 4 0 9倍 ,HGF组 3h和 12hVEGF浓度分别为对照组的 2 74倍和 2 0 6倍。提示BCAEC、BCASMC及小鼠心肌细胞均具有自分泌VEGF的作用 ,HGF促进BCASMC和心肌细胞VEGF的分泌 ,对BCAEC无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细胞(VEC)增殖过程中碘离子(I-)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EK1)表达及其磷酸化的关系,探讨高碘促VEC增殖效应的作用通路。方法 1将体外培养的VEC分为空白对照组和不同碘离子浓度的实验组。2采用蛋白质印迹技术(Western blot)检测不同碘离子浓度培养环境中MEK1蛋白表达量及磷酸化水平。结果 1在300μg/L碘离子浓度组,MEK1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其他组(P<0.05)。2 500μg/L、1 000μg/L碘离子浓度可促进MEK1(Ser298位点)磷酸化水平上调(P<0.05)。3各实验组MEK1(Thr286位点)磷酸化水平下调(P<0.05)。结论碘促VEC增殖可能与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通路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透析相关性淀粉样变 (DRA)时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表达上调的机制 ,采取分离正常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VEC) ,将晚期糖基化终产物 (AGE)修饰的人血清白蛋白 (AGE HSA)、人血清白蛋白 (HSA)与HUVEC在体外共同培养的方法 ,并用荧光单克隆抗体染色 ,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内皮细胞表面细胞间粘附分子 1(ICAM 1)、血管细胞间粘附分子 1(VCAM 1)、E 选择素 (E selectin)的表达。结果显示 ,正常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表达ICAM 1和VCAM 1,但无E selectin的基础表达。AGE HSA能以时间和剂量依赖的方式上调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ICAM 1、VCAM 1、E selectin的表达 (P <0 .0 5 ) ,而HSA对血管内皮细胞上述粘附分子的表达均无影响。提示AGE能上调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 ,从而促进DRA时单核 /巨噬细胞的浸润。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阿魏酸钠(SF)对氧化修饰的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将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分为5组,分别为对照组,ox-LDL(50mg/L)组,SF低浓度(5μmol/L)组,SF中浓度(10μmol/L)组及SF高浓度(20μmol/L)组。SF低、中、高浓度组在加入含相应浓度的SF培养1h后,加入终浓度为50mg/L的ox-LDL。采用MTT比色法确定SF的作用浓度。分别采用Hochest 33258细胞核荧光染色法(定性)和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SF对ox-LDL致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一定浓度的SF能够抑制ox-LDL引起的HUVEC存活率降低,对HUVEC损伤具有拮抗作用,40μmol/L以下是SF拮抗细胞损伤的最佳浓度范围。Hochest33258染色后ox-LDL组细胞核显示较强蓝色荧光,可见核固缩、凋亡小体等典型的凋亡形态学特征;加入20μmol/L SF后,细胞核基本恢复其正常形态。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加入低、中、高浓度的SF后,其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5.21%±4.07%、12.45%±2.65%、10.85%±1.23%,与ox-LDL组(31.14%±4.29%)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且存在量效关系。结论 SF具有拮抗ox-LDL诱导的HUVEC损伤,减少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用生物可降解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制备载药微球包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并探索不同配比对释放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分子量的PLGA制备不同粒径的载药微球,并经载药微球的合理配比改善其体外释放行为,达到优化工艺、降低成本的目的。结果载药微球粒径约为20μm、分子量10 kU:24 kU的配比为1:2组,粒径为20μm、分子量为24 kU和分子量为10 kU、粒径为6μm的载药微球配比为2:1组的体外释放突释较低,且在14 d内呈线性的零级释放趋势,体外释放行为得到改善。结论 VEGF长效缓释PLGA微球经优化配比后的持续释放能力较传统VEGF微球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建立正反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基因细胞系,研究VEGF对血管内皮细胞ECV-304的辐射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鉴定VEGF正义表达载体,并构建其反义载体,建立转染VEGF正反义表达载体的血管内皮细胞系;应用MTT法、微核法研究转染细胞系的辐射生物学变化。结果 将VEGF正反义表达载体成功转染到ECV-304中,建立稳定细胞系。与正常细胞相比,转染正义表达载体的ECV-304稳定细胞系经过4 Gy γ射线照射后,细胞促生长率提高至(10.8±1.9)%(P<0.05),细胞微核率(MNF)从(53.5±6.61)%减少到(42.5±2.46)%(P<0.01),微核细胞率(MNCF)从(31.6±5.23)%减少至(23.7±2.27)%(P<0.05);而转染反义表达载体的细胞系细胞促生长率降低至(-9.2±2.8)%(P<0.05),MNF、MNCF分别增加至(62.1±1.96)%(P<0.01)、(38.1±1.47)%(P<0.05)。结论 VEGF对血管内皮细胞具有辐射防护作用,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放射性溃疡的转基因治疗提供了实验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Objective To establish and identify the radiobiologieal characters of VEGF-transfected cell line.Methods The expression vectors of VEGF165 sense and antisense gene were transfected into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The stable cell line was established and its radiobiologieal effects were evaluated using MTT method and micronucleus assay.Results The sense and anti-sense expression vectors were successfully transfected into the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and the stable cell lines were established.The cell line transfected with sense expression vector of VEGF165 gene showed enhanced proliferation (10.8±1.9)%(P<0.05).The micronueleus frequency(MNF) was reduced from (53.5±6.61)% to (42.5±2.46)%(P<0.01),and the micronueleus cell frequency(MNCF) reduced from (31.6±5.23)% to (23.7±2.27)% (P<0.05).The opposite results were obtained in the anti-sense transfected cell line.which showed the reduction in proliferation (-9.2±2.8)% (P<0.05),but the increase in MNF(62.1±1.96)% (P<0.01) and MNCF (38.1±1.47)% (P<0.05).Conclusions VEGF has a protective effect on the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exposed to γ ray irradiation,which may illustrate a new evidence of therapy for radiation injury.  相似文献   

13.
这种适应性反应将有助于细胞对抗缺氧造成的损伤.  相似文献   

14.
肿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核素显像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肿瘤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与转移生物学行为的重要基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共受体(VEGFR)在肿瘤血管生成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VEGFR已成为目前肿瘤血管生成的诊断和治疗研究领域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分子靶点.放射性核素受体显像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优点,能够客观、准确显示体内肿瘤组织VEGFR的分布、密度及与其配体的结合亲和力,有助于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临床分期、复发与转移的探测,并对临床实施针对VEGFR的肿瘤生物治疗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在分子水平上了解原发性输尿管癌生长、发展的机制。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一两步法,测定26例原发性输尿管癌组织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结果 26例肿瘤组织中VEGF阳性表达16例(61.54%),显著高于正常输尿管组织及输尿管息肉(P<0.01)。VEGF在原发性输尿管癌中的表达,Ⅲ级高于Ⅰ、Ⅱ级(P<0.05),B以上高于T2以下(P<0.05)。VEGF阳性组术后5a复发率明显高于阴性组(P<0.01),5a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组(P<0.05)。结论VEGF蛋白表达与原发性输尿管癌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及患者的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6.
膀胱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微血管密度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膀胱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探讨膀胱癌中VEGF表达与MVD的关系及在膀胱癌中表达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二步法.结果 68例肿瘤组织中VEGF阳性表达42例(61.8%)、MVD为63.64±33.20,均显著高于正常膀胱组织.VEGF的表达:浸润性肿瘤明显高于浅表性(P<0.01),Ⅱ、Ⅲ级明显高于Ⅰ级(P<0.05,P<0.01).VEGF阳性组MVD明显高于阴性组(P<0.01);VEGF阳性组术后5 a预后不佳发生率明显高于阴性组(P<0.01),5 a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P<0.05).结论 VEGF蛋白表达及微血管密度与膀胱肿瘤的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有关;VEGF蛋白表达与膀胱癌的血管生成和病人的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去甲肾上腺素(NE)对烧伤大鼠脑组织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40%总体表面积(TBSA)Ⅲ度烫伤大鼠,观察NE对烧伤大鼠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观察NE对烧伤大鼠脑组织VEGF表达的影响。结果 (1)烧伤大鼠和NE刺激后的烧伤大鼠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烧伤前注入NE剂量的加大,BN2、BN3组脑组织的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明显,与烧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大剂量NE刺激时,脑组织VEGF的表达增加,烧伤后VEGF的表达明显增加,与对照、N1、N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NE刺激剂量增大,烧伤后VEGF表达增强,BN2、BN3组与烧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E能够诱导严重烧伤大鼠脑组织VEGF表达,可能是烧伤后促进脑水肿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电离辐射对血管内皮细胞纤维肌动蛋白的影响,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电离辐射损伤的机制。方法 用0、2、4、6、8、10和12 Gy 60Coγ射线对血管内皮细胞进行照射,于照射后6 h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其细胞膜骨架蛋白,于照射后12和24h收集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测定F-actin的含量。结果 细胞膜骨架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而破坏,这种变化呈剂量依赖性。F-actin的含量在照射后12 h明显减少,24 h后有所回升。结论 电离辐射能使血管内皮细胞骨架破坏和F-actin解聚,导致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19.
这种适应性反应将有助于细胞对抗缺氧造成的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