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加工原油的变化对以常二线为原料的尿素脱蜡工艺影响很大,尤其是原料油酸度和胶质的升高直接导致尿素脱蜡主要产品-35#柴油的酸度和胶质不合格,生产操作难度加大.针对这一问题,在实验室进行原油数据库筛选、吸附精制、加氢精制、尿素脱蜡络合反应实验等一系列研究,筛选出适合脱蜡的可与大庆掺炼的原油:陆丰、西江、白虎、惠州、苏图丹和尼罗原油;筛选出适宜的精制操作条件(加氢精制:温度250~270℃,压力4.0 MP,体积空速1.0 h-1,氢油比800;吸附精制:煤质活性炭,体积空速0.5~1.0 h-1),使原料油的酸度和胶质满足指标要求;以及不同掺炼比例下最适宜的络合反应条件(尿油比8∶1).  相似文献   

2.
对西藏伦坡拉原油做了综合评价 ,分析了原油和各个馏分的性质 ,结果表明 :该原油密度大 ( ρ2 0 =0 .94 92g/cm3) ,粘度高 (υ50 =2 3 4 55.5mPa·s) ,凝点高 ( 48℃ ) ,残炭较高 ,热值较高 ,蜡含量高 ,属高蜡原油。西藏伦坡拉原油实沸点蒸馏及窄馏分性质分析表明 ,原油初馏点为 1 34℃ ,小于 2 0 0℃汽油馏分收率为 1 .4 0 % ,柴油 ( 2 0 0~ 350℃ )馏分收率为 6.90 % ,润滑油 ( 350~ 50 0℃ )馏分收率为 1 7.0 6% ,大于 350℃重油收率高达 91 .4 1 %。该原油胶质含量高达 4 1 .4 3% ,沥青质含量低仅为 0 .4 7% ,硫含量低 ,属低硫中间基原油。  相似文献   

3.
原油强化蒸馏过程和机理的研究(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选用FCC-回炼油和催化裂化渣油为活化剂强化原油的蒸馏过程,考察了活化剂添加量对常减压馏份收率的影响,探讨了强化蒸馏的机理。结果显示,两种活化剂均能提高500℃前馏份油的总收率,但后者效果更好;活化剂的活性与其芳烃含量的多少有关。  相似文献   

4.
为了更加充分合理的利用阿曼原油,对其性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该原油的凝点低,其值小于-35℃,20℃密度为0.8660 g/cm3,A PI度为31.11,含硫质量分数为1.41%,属于含硫中间基原油。小于360℃馏分收率为44.56%,小于520℃馏分总收率为67.03%。对各馏分的性质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并提出了适合的加工方案。  相似文献   

5.
加氢裂化尾油具有性能优良、饱和烃含量高,芳香烃含量、硫含量和氮含量低等特点,不仅能做乙烯裂解原料,同时也是优质的润滑油基础油原料,可以生产变压器油、内燃机油和液压油等产品,同时还能得到柴油等副产品,综合利用价值显著.通过采用减压蒸馏、溶剂脱蜡和白土补充精制等工艺,对辽阳石化公司生产的两批不同性质的加氢裂化尾油进行实验室研究,考察了辽化加氢裂化尾油作为润滑油基础油适用情况.实验表明,两批加氢尾油经过加工分别可以得到收率为15.3%的HVI100基础油,34.5%的HVI150基础油和20.4%HVI400基础油,以及柴油和变压器油等产品,具有综合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随着石油资源的紧缺和重质化,对石油渣油的深入研究和加工迫在眉睫。但渣油的组成、结构复杂,缺乏一种有效的分析手段。使用超临界丙烷、戊烷为溶剂,在较低温度条件下,将俄罗斯常压、减压渣油进行超临界流体萃取分离,切割成16~17个窄馏份,切割深度达到原油的97.88%。分析了各个馏分的性质变化规律,并与资料中的多种减压渣油数据对比,证明超临界流体萃取馏份的性质变化规律明显,与实沸点蒸馏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7.
以焦化煤油馏分为原料,采用络合萃取法富集原料中的线性α-烯烃,通过齐聚反应合成高黏度聚α-烯烃(PAO)基础油。考察了温度、时间、催化剂质量分数等工艺条件对PAO性质的影响,同时测定了100℃运动黏度、黏度指数及PAO收率。在催化剂质量分数为6%、聚合反应温度为25℃、聚合反应时间为8.0 h、加聚反应温度为80℃、加聚反应时间为2.0 h的工艺条件下,反应效果最佳;PAO在100℃时的运动黏度为43.54 mm2/s,黏度指数为163,凝点为-50℃,闪点为291℃,收率为85.48%。对比PAO40标准,得到的产品为高黏度润滑油基础油。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西藏伦坡拉原油的性质,并对各不同馏分的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原油密度大(ρ20=0.9492g/cm^3),粘度超稠(u50=23455.5mPa.s,含水原油u50=15128mPa.s),凝点高(48℃),水含量极高(33.3%),蜡含量较高(14.34%),胶质含量高,沥青质含量低,属低硫中间基原油,由上述原油的特点知,含水源油储,运,集,输的温度应对90℃(含水原油u90=273mPa.s)以上,脱水原油储,运,集,输的温度应在100℃(含水原油v100=269mPa.s)以上,否则会给集,运,输带来困难。由于该原油无汽油馏分,但柴油馏分收率较高且其十六烷值指数较高。为解决集,运,输等困难,根据原油特征,提出了利用此原油在当地进行加工的方案。指出用该原油生产柴油,石蜡,润滑油基础油和重交通道路沥青是较为合理的加工方案。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西藏伦坡拉原油的性质 ,并对各不同馏分的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该原油密度大 (ρ2 0 =0 .9492 g/cm3) ,粘度超稠 (υ50 =2 3 45 5 .5mPa·s ,含水原油υ50 =15 12 8mPa·s) ,凝点高 (48℃ ) ,水含量极高 (33.3% ) ,蜡含量较高 (14.34% ) ,胶质含量高 ,沥青质含量低 ,属低硫中间基原油。由上述原油的特点知 ,含水原油储、运、集、输的温度应在 90℃ (含水原油υ90 =2 73mPa·s)以上 ,脱水原油储、运、集、输的温度应在 10 0℃ (含水原油ν10 0 =2 6 9mPa·s)以上 ,否则会给集、运、输带来困难。由于该原油无汽油馏分 ,但柴油馏分收率较高且其十六烷值指数较高。为解决集、运、输等困难 ,根据原油特性 ,提出了利用此原油在当地进行加工的方案。指出用该原油生产柴油、石蜡、润滑油基础油和重交通道路沥青是较为合理的加工方案  相似文献   

10.
<正> 一、前言催化裂化是炼厂中重要的二次加工方法之一,自1936年工业化以来,主要是以馏份油为原料,一般为220~600℃的馏份比重0.8~1.0,并对其中的残炭和金属含量加以限制。一般希望残炭在0.5%(重)以下金属指数F_m<2.5。F_m=10Ni(重PPm)+(V+Fe)(重PPm)近年来由于原油供应紧张,所以提高加工深度便成为一项项非常重要的课题,催化裂化的进料也有变重趋势,对其性质的要求需要超出目前加工馏份油所限制的范围,以便扩大原  相似文献   

11.
分别采用碳十八直链醇、碳十六支链醇与丙烯酸合成烷基酯,将烷基酯再与顺丁烯二酸酐、苯乙烯聚合制备的三元共聚物,对辽河油田的高凝原油的降凝效果进行了评价,实验发现这两种聚合物对凝固点为30℃原油都具有较好的效果,降幅可达10℃左右,但对凝固点为41℃的原油较差分别为3℃和6℃。具有支链烷基结构的聚合物对原油的感受性较好,最佳降凝浓度小,降幅大。实验还发现,溶剂对石蜡的凝固点降低作用明显,但对高凝原油的凝固点降低作用甚微。  相似文献   

12.
对辽河油田稠油及老化油进行物性分析,为研究老化油和稠油的处理工艺技术打下基础。结果表明,按密度分类法可知,辽河油田稠油为中质原油,而老化油为重质原油。实沸点蒸馏结果表明,辽河油田稠油和老化油初馏点相当,稠油和老化油的汽油馏分(小于200℃)收率分剐为7.70%,2.70%;柴油馏分(200~350℃)收率分别为19.81%,10.45%;蜡油馏分(350-425℃)收率分别为12.27%,10.19%;渣油馏分(大于425℃)收率分别为6.82%,13.94%。稠油各馏分收率高于老化油各馏分收率,稠油总收率为46.60%(到464℃)而老化油总收率为37.28%(到500℃)。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油砂油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合理充分利用油砂资源,对油砂油的物理化学性质做了全面的分析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油砂油密度(20℃)为0.999 6 g/cm3,运动粘度(100℃)为1 430 mm2/s,水的质量分数为16%,硫的质量分数为2.64%,属高硫环烷基油。对油砂油进行了实沸点蒸馏,并对各窄馏分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各窄馏分密度均大于0.9g/cm3;运动粘度大,常温下无法测量;特性因数均小于12;体现了环烷基油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俄罗斯M100燃料油评价及加工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俄罗斯M100燃料油性质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20 ℃密度为0.9360g/cm 3,凝点为20 ℃,硫质量分数为1.13%,胶质、沥青质质量分数分别为21.4%和0.4%,残炭质量分数为5.35%,类似于含硫中间 基原油的常压重油。对实验数据进行了综合分析与讨论,提出了3种加工方案,燃料油常压柴油馏分收率为 8.18%,满足不了主要指标要求,需要加氢处理,减压蜡油收率为41.75%,且满足催化裂化、加氢裂化原料要求,减压 渣油收率为50.07%,不能直接生产沥青,需要改质才能达到要求。  相似文献   

15.
为了合理利用龙口页岩油,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按照天然石油分类,龙口页岩油属于中质、低硫、高氮的中间基原油。实沸点蒸馏结果表明,龙口岩油汽油馏分(小于200℃)的质量收率为1.71%,柴油馏分(200~350℃)的质量收率为44.16%,蜡油馏分(350~425℃)的质量收率为20.32%,渣油馏分(大于425℃)的质量收率为33.81%。  相似文献   

16.
对渤海湾环烷基原油减三线馏分油加氢降凝工艺生产橡胶填充油进行了工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高压加氢降凝工艺,在总体积空速0.18h-1,氢油体积比800,反应压力15MPa,反应温度320~380℃的条件下,产品中大于320℃馏分凝点降至-26℃,硫、氮质量分数分别降至12μg/g和8μg/g,芳烃质量分数由36.8%降至4.3%,与进口SBS填充油的性质相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