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观察Aβ类初级传入纤维是否参与外周神经末梢间的跨节段信息传递以探讨循径感传的机制. 方法分离循足太阳膀胱经分布的T9和T10脊神经背侧皮支,并于近中端切断,将一支切断神经的远中端分离成数支细束,分别记录每一支上的单个Aβ类纤维的放电,在另一支切断神经的远中端上施加逆向电刺激,即跨节段电刺激(0.45 mA,0.1 ms,20 Hz,for 10 s),观察跨节段电刺激后放电的改变, 以分析切断中枢神经系统联系后外周神经末梢间是否存在跨节段信息传递. 结果在40只大鼠上共记录了50个Aβ类初级传入纤维. 跨节段电刺激后,相邻脊髓节段皮神经上50.0%(25/50)的Aβ类纤维的放电显著而短暂增加,放电均数在刺激后0~30 s即显著高于对照(P<0.01),30~60 s达到高峰,该峰晚于C-类和Aβ类纤维的30 s出现. 此后放电迅速下降,60 s后恢复到对照水平. 跨节段电刺激后0~ 30 s和30~60 s的放电数从对照的每30 s 0.65±0.14分别上升到1.12±0.18和1.20 ±0.31. 放电数的增加更多见于慢适应Aβ类和传导速度较慢的Aβ类单位. 结论 Aβ类纤维可被跨节段电刺激激活,表现为放电增加. 放电增加的高峰比C类纤维和Aβ类纤维延迟30 s,持续增加的时程也比这两类纤维的短30 s. 表明外周传入神经末梢间产生了跨脊髓节段信息传递,Aβ类纤维在该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
大鼠感觉神经末梢之间的跨节段信息传递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采用神经电生理学方法,观察了大鼠背部胸9及胸10脊神经背侧皮支感觉末梢之间的信息传递,结果表明,当某一脊髓节段的感觉神经末梢受到一定参数的串脉冲电流的刺激时,可引起相邻节段感觉神经末梢的传入放电增多。在刺激后30s内,放电频率由对照的(0.18±0.02)增加到(0.75±0.09)Hz(n=48,P〈0.001),为对照值的3.9倍。提示在一定条件下,外周感觉神经末梢之间可以出现跨节段的信息传递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中枢支和外周支切断对背根节 (DRG)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DNF)和神经营养因子(NT- 3)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成年雄猫 15只分为正常组 ,外周支切断组及中枢支切断组。后两组分别紧贴背根节切断外周支和中枢支。术后动物存活 4天 ,取各组 L5 DRG用 BDNF和 NT- 3抗血清行 ABC免疫组化染色。计数各组 DRG BDNF和 NT- 3的阳性神经元数。结果 外周支、中枢支切断组 DRG BDNF和 NT- 3的阳性神经元数(2 4.1± 3.5 ,2 9.4± 5 .2、19.4± 2 .4,2 0 .2± 1.9)均较正常组者 (12 .1± 2 .2 ,13.3± 2 .9)明显增多 (P<0 .0 1)。外周支切断者亦较中枢支切断组者增多 (P<0 .0 5 )。结论 外周支及中枢支切断均可致 DRG神经元 BDNF和 NT- 3表达增加。且外周支切断对 DRG神经元 BDNF和 NT- 3表达的影响亦大于中枢支切断者  相似文献   

4.
早在l950年,Hadgood就提出刺激一片皮瓣上的神经干时,可引起同一皮瓣上另一皮神经电活动,他推测是由于第一根皮神经兴奋而释放类似组胺的物质,降低了第二根皮神经末梢的放电闲值。本室以往的工作也揭示刺激一级感觉神经中枢突,在其毗邻的被根上亦可记录到神经干动作电位,揭示体感神经末梢间存在着跨节段信息传递现象。为进一步证实一级神经中枢突受到刺激后,其外周突有神经递质P物质(SP)的释放及其与NE的可能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接触性热痛诱发电位(CHEP)的检测方法,估测此诱发电位的外周神经传导速度,探讨其在腕管综合征中的应用。方法应用接触性热痛诱发电位刺激器,于两个强度水平应用可调节脉冲,刺激部位为鱼际肌、手背、前臂的掌侧面。受试者在每次刺激后,对刺激强度分级。以Keypoint.net仪器记录,记录点为Cz和Pz。测定刺激强度和疼痛分级的关系、诱发电位的主要成分及外周神经传导速度。结果刺激强度和疼痛分级的关系为:49.5℃和54.5℃刺激鱼际肌皮肤,疼痛分级分别为3.2±0.3,4.4±0.5;54.5℃刺激手背和前臂掌侧面皮肤,疼痛分级分别为6.3±0.8,7.2±0.5。记录到三个主要成分:Cz/N550、Cz/P750和Pz/P1000,各波潜伏期与臂长有关。此诱发电位的外周神经传导速度分别为12.9m/s±7.5m/s,1.70m/s±0.40m/s,分别与A8纤维和C纤维的传导速度相对应。腕管综合征患者中A8纤维和C纤维的传导速度分别为12.0m/s±5.6m/s和0.60m/s±0.10m/s。结论接触性热痛诱发电位能稳定、可靠引出;此诱发电位的外周神经为A8纤维和C纤维。腕管综合征患者C纤维传导速度减慢。  相似文献   

6.
56只家兔在麻醉、肌肉松驰和人工通气条件下,1.电和机械刺激舌咽神经舌支血压均显著下降,电刺激舌支和咽支积分膈神经放电振幅显著减小。2.电刺激舌支产生降压时,积分交感神经放电振幅显著减小。3.窒息兴奋期电刺激舌支积分膈神经放电振幅减小和血压降低显著,但抑制期不显著,而频率显著增快。结果表明:舌支传入抑制呼吸和心血管活动,咽支只抑制呼吸。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大鼠皮肤细纤维的反应特性及交感神经对其的影响。方法 :采用电生理学方法 ,分析细纤维的反应特性及交感神经对诱发放电数的影响。结果 :Aδ纤维的感受野为3 0 0~ 19 0 0mm2 (10 70± 0 95 ) ,传导速度 3 5 0~ 2 3 5 0m/s (11 90± 6 75 ) ,机械阈值 1 45~17 2 0 g (3 83± 1 5 5 )。C多型伤害性纤维的感受野为 1 5 0~ 5 0 0mm2 (2 71± 0 83) ,传导速度为 0 35~ 2 0 0mm/s (0 79± 0 0 9) ,机械阈值 1 45~ 17 2 0 g (5 6 4± 4 0 6 )。C机械伤害性纤维的感受野在 2 0 0~ 6 0 0mm2 (4 0 0± 2 0 0 )之间 ,传导速度 0 5 0~ 1 70m /s (0 80± 0 12 ) ,机械阈值在 3 80~ 17 2 0 g (6 85± 3 0 1)之间。C机械纤维的感受野在 2 0 0~ 8 0 0mm2 (4 0 5±1 40 )之间 ,传导速度 0 45~ 1 80m/s (1 15± 0 6 8) ,机械阈值 0 0 1~ 0 0 3g (0 0 2± 0 0 1)。C冷纤维的感受野 2 0 0~ 15 0 0mm2 (7 2 0± 1 5 0 ) ,传导速度 0 5 0~ 1 90m/s (0 70± 0 0 5 )。刺激交感神经后 ,Aδ纤维和C多型伤害性纤维的诱发放电数均明显减少 (各P <0 0 1) ,抑制率分别为 2 2 6 2 %和 2 9 49%。结论 :交感神经能抑制Aδ和C多型伤害性纤维的传入活动  相似文献   

8.
用家兔21只,乌拉坦静脉麻醉。三碘季胺酚肌松,人工通气维持动物终末呼出气CO_2分压5.33kPa,应用膈神经电图微机测量系统分析了长、短串电脉冲刺激兔面神经核背内侧区(DMNF)对膈神经放电型式的影响。结果:电刺激兔DMNF引起1,膈神经放电积分幅度增高;2,吸气时程延长、呼气时程缩短,吸/呼时程比增大、吸气时程延长主要是斜坡段时程延长所致,但长串电脉冲刺激时,平台段时程也显著延长。3,膈神经放电积分曲线升支斜率减小,降支斜率增大。提示面神经核背内侧区可能通过影响中枢吸气神经元的募集过程和吸气切断阈值而对呼吸节律产生与调节发生作用。  相似文献   

9.
采用电生理学方法,观察了体感Ⅰ区对A_3和C纤维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外周途径。结果表明,刺激体感Ⅰ区可明显抑制A(?)和C纤维的放电频率。损毁体感Ⅰ区皮层后,A_3和C单位的放电明显增加。切断交感神经后,A_3和C纤维的放电频率也明显增加。这些结果表明大脑皮层体惑Ⅰ区明显调节着外周感受器的敏感性,其外周途径主要是交感神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骶神经根埋植式电刺激对大鼠神经源性膀胱储尿功能的影响。方法 制作神经源性大鼠膀胱模型 ,并将其随机分为电刺激组及对照组 ,前者予埋植式骶神经根电刺激治疗 ,后者予假手术 ,电刺激 1个月后观察尿动力学改变及caspase3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 电刺激 1个月后膀胱储尿能力明显加强 ,膀胱容量由 ( 0 .5 9± 0 .3 4)ml增加至 ( 0 .67± 0 .0 9)ml,顺应性由 ( 2 0 7± 0 3 9)ml/cmH2 O增加至 ( 2 .46± 0 .44 )ml/cmH2 O ,caspase3mRNA表达较对照组显著降低 [( 0 72± 0 49)vs ( 1.3 0± 0 .10 )ml/cmH2 O]。结论 骶神经根电刺激可显著改善神经源性膀胱的储尿能力 ,并能延缓逼尿肌细胞的凋亡 ,保存逼尿肌功能  相似文献   

11.
对40只肌肉麻痹、切断双侧颈迷走神经、人工通气的家兔,研究电刺激“人中”灾区所致膈神经放电变化的机理.切断眶下神经,膈神经放电效应消失;刺激眶下神经中枢端引起相似的效应;叠体间去大脑不影响上述效应的性质;延髓呼吸相关神经元的电活动的改变,与膈神经电活动的改变相适应。结果表明,电刺激家兔“人中”穴区所致膈神经放电的变化是神经反射性的,延髓呼吸相关神经元在此反射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用单相动作电位记录技术 ,在应用β受体阻滞剂前、后刺激交感神经过程中 ,同步记录 18只开胸犬基础及急性缺血条件下左心室游离壁心外膜、中层心肌和心内膜心肌细胞的单相动作电位。结果表明交感神经刺激使跨室壁复极离散度 (TDR)减小。急性缺血可使 TDR增加 ,交感神经刺激使 TDR进一步由 (5 4± 7) ms增加到 (83± 13) m s (P<0 .0 1) ,而且可以在中层心肌诱发出早期后除极 (EAD)。β受体阻滞剂可完全阻断交感神经刺激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用直流电阻断方法控制猫隐神经A类或C类纤维冲动的传入,记录杏仁核的单位放电实验结果表明:隐神经的A和C纤维传入冲动可以到达杏仁核,引起其放电增多或减少;A类纤维传入冲动可以明显抑制C类纤维引起的杏仁核诱发放电,而C—AED对A—AED无明显影响,用5HZ刺激(模拟电针)AB纤维,C—AED明显减弱,提示杏仁核有可能与痛觉有关。  相似文献   

14.
将大鼠30只分三组,分别切断右侧三支脊神经背根(T_13,L_1,2)、右侧股神经和膀胱顶部。用ACP法追踪三者在脊髓胶状质内的定位投射。发现切断三支脊神经背根后,中间节段胶状质ACP活性全部消失,首尾节段外侧消失。股神经投射至L_(1~3)节段同侧胶状质内侧1/2部。膀胱顶部主要分散地投射在L(1-3)节段胶状质内侧2/3的范围。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提高尺神经嵌压综合征的早期诊断率 ,指导有效治疗。方法 报告 2 6例尺神经嵌压综合征的临床及电生理资料 ,并与 30例正常人进行了对照研究。结果 显示 2 6例尺神经嵌压综合征有 16例系肘管综合征 ,病侧肘上 肘下段尺神经运动传导速度 (MCV)为 2 0 .1± 13 .5m/s(P <0 .0 1) ,动作电位波型离散、波幅降低 ;尺神经指 -腕段感觉传导速度 (SCV)为 14 .5± 2 1.4m/s(P <0 .0 1) ;外展小指肌及第一骨间肌均呈神经源性损害。 10例系尺管综合征 ,病侧尺神经MCV正常 ;尺神经指 -腕段SCV 40 .1± 16 .8m/s(P <0 .0 5 ) ;第一骨间肌均呈神经源性损害。结论 电生理学检查是诊断尺神经嵌压综合征的可靠手段 ,可早期确诊、准确定位 ,指导临床治疗及评价预后 ,可提供鉴别诊断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钌红对压力感受器不同纤维的作用是否存在差异以及这些差异与感受器纤维类型的关系.方法 制备家兔离体颈动脉窦-窦神经标本,采用颈动脉窦窦内外双重灌流,钳制窦内压同时记录窦神经细束(含少量纤维)放电,然后应用Spike2软件分析,获得单纤维放电的信息.结果 在20 μmol/L钌红作用下,根据对钌红的反应,可将窦神经压力感受纤维分为钌红敏感纤维和钌红不敏感纤维2类.进一步分析发现这2类纤维的电生理特点分别与C类和A类压力感受器相对应.结论 窦神经中存在对钌红反应不同的2类纤维,可能分属A类纤维和C类纤维,提示这2类压力感受器的机-电换能机制可能存在某些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5-羟色胺(5-HT)对膀胱传入神经自发放电活动和机械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离体大鼠膀胱—盆神经标本,观察膀胱腔内给予不同浓度5-HT后,盆神经自发放电频率及充胀膀胱引起的放电活动的变化.结果 膀胱未充胀时,盆神经仅有少量自发放电活动(< 10 imp/s);充胀时,盆神经放电频率随膀胱内压力递增而升高;膀胱腔内给予5-HT(1~ 30μmol/L,0.1 mL)后,盆神经自发放电频率呈剂量依赖性增加,对0~ 15 mmHg范围(低压区)充胀刺激的反应增强.结论 5-HT能直接激活膀胱低阈值传入神经,并增强其对机械刺激的反应.  相似文献   

18.
在麻醉、制动和人工通气的38只家兔上观察到,在腓深神经(DPN)刺激期间,由NaCN引起的颈动脉化学感受性升压反射(简称颈动脉体升压反射)明显增强,P<0.01;同时颈交感节球支(GGN)活动也明显增多,P<0.01。切断颈交感干后,DPN刺激增强颈动脉体升压反射的效应消失;颈动脉化学感受性传入小柬(CCAF)的单位放电也明显减少,P<0.05。电刺激颈交感干外周段,CCAF放电增多,P<0.05。表明:DPN刺激增强颈动脉体升压反射效应,县与GGN传出活动的增强、CCAF传入冲动的增多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揭示神经放电起步点"临界敏感"现象的方向性特征. 方法: 在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模型的放电起步点上,记录A类单纤维放电的峰峰间期(ISIs)序列. 当无钙条件下ISIs序列进入加周期分岔过程后,改变灌流液EGTA(钙离子螯合剂)浓度使其分别稳定于周期阶段、分岔前临界阶段及分岔后临界阶段,观察不同动力学阶段对电场刺激的反应. 结果: 在分岔前临界阶段,一定强度的兴奋性电场刺激可使放电频率显著增加,放电模式发生转化,而同样强度的抑制性电场刺激可使该阶段放电频率平缓减少,放电模式不变;在分岔后临界阶段,一定强度的抑制性电场刺激则使放电频率显著减少,放电模式发生转化,而同样强度的兴奋性电场刺激仅使该阶段放电频率平缓增加,放电模式不变. 结论: 神经放电起步点对电场刺激反应的"临界敏感"现象具有方向性特征.  相似文献   

20.
我们曾报道,单独的外周神经的C类纤维传入能在猫的体感皮层(SI)诱发一个特异的C类纤维皮层诱发电位(C-CEP),它可被镇痛药度冷丁和吗啡所抑制;电刺激大脑皮层前外侧回联合区(ALA)能对C-CEP产生明显的抑作用。本实验拟静脉注射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洛酮,观察对C-CEP和电刺激ALA抑制C-CEP作用的影响,以便探讨内源性阿片样物质在此过程中的可能作用。 实验方法 实验用猫10只,体重1.5~2.5公斤,雌雄不拘。手术在氯醛糖麻醉和三碘季铵酚制动下进行。切开头皮,开颅,暴露右侧大脑皮层后乙状回(SI区)和前外侧回联合区。分离左侧隐神经,结扎并剪断其外周端。在近中端分别放置刺激电极、银一氯化银阻断电极和记录电极,以便分别作电刺激隐神经、阻滞隐神经A类纤维传导和记录隐神经动作电位之用。电刺激ALA用两极同心圆电极。实验过程的其他处理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