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针对目前市场上茶叶揉捻机自动化程度低、功能单一、人工操作时存在安全隐患等不足,设计一款用于能自动实现茶叶揉捻、出料等功能的自动化茶叶揉捻机。基于Solidwork软件,设计该设备的传动机构、挤压机构、揉捻机构及出料机构,对设备的电控系统基于西门子PLC控制器进行设计。最后,经试验样机生产验证,证明该设计能实现预设生产目标,设计对其他茶叶加工设备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目前茶叶在揉捻过程中揉捻质量不稳定的问题,以6CR-40型茶叶揉捻机为研究对象,基于Solidworks对茶叶揉捻机进行三维建模,运用离散元仿真软件EDEM对茶叶揉捻机的揉捻过程进行数值模拟,探求各试验因素对茶叶揉捻机性能指标的影响规律。运用二次正交旋转试验,通过Design-Expert软件进行优化求解,获得揉捻质量最佳的结构参数组合。结果表明,当揉桶转速为42 r·min-1、棱骨高度为10 mm、揉盘倾角为3.8°时,茶叶的成条率为88.55%、碎茶率为1.83%。茶叶揉捻机具有较好的揉捻质量。验证试验结果与仿真优化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3.
<正>本刊讯由浙江春江茶叶机械有限公司经过近2年的创新设计和研发,试制的双搓动茶叶自动揉捻机组经性能试验、生产试验取得了圆满成功,目前已投入小批量生产和推广使用阶段。揉捻机是茶叶初制加工的关键设备之一,茶鲜叶经杀青后进入揉捻加工,促使茶叶成条,破坏叶组织细胞。目前,国内普遍使用的25、35、45、55、65型等系列茶叶揉捻机均以单机运行为主体,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运行成本高。通过近几年来研究开发,部分型号的揉捻机根据生产线的需  相似文献   

4.
随着茶叶生产的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茶叶机械发展迅速,机电一体化茶机不断问世,如电脑控制烘干机、程序控制自动加压揉捻机、程序控制乌龙茶做青机、茶叶自动包装机、温控名茶杀青机、烘干机等茶叶机械层出不穷,成为茶叶加工机械的后起之秀,对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茶叶品质和经济效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云南省茶叶科学研究所从1980年开始研制茶叶连续揉捻机,1987年在云南省建筑科学研究所的配合下,研制出了第三代样机,定名为6CR—WL往复式茶叶连续揉捻机,1988年9月22日通过了省级成果鉴定,并取得了专利。该机的工作原理模拟了手工揉茶的方法,其结构主要由机架、揉捻链板(履带板)、揉捻箱、曲轴连杆机构、凸轮机构、皮带链轮传动机构等部分组成。揉捻链板:由长宽高相等的若干个铸铝履带板用链条连接而成,  相似文献   

6.
科技简讯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在福建省福鼎茶机厂的协助下,研制成功了CR—16型小型茶叶揉捻机(见下图),该机主要用于少量条形茶的揉捻作业。 CR—16型茶叶揉捻机由揉桶(内径160毫米)、揉盘(直径300毫米)、加压机构、传动机构和机座等主要部件组成。  相似文献   

7.
揉捻的目的是使茶叶细胞破坏,卷紧条索,是茶叶制造中一道决定外形的重要工序。当前,我国主要应用的是盘式揉捻机,其型号繁多,但原理基本相同,都是由作等速回转的曲柄带动揉桶,在揉盘上作水平的平行移动。揉桶内的茶叶不断翻动、揉搓、卷压,以达到揉捻的目的。显然,揉捻机的  相似文献   

8.
科技简讯     
双速定时数字显示的茶叶揉捻机为了满足制茶工艺要求,茶叶揉捻机在揉捻不同嫩度的茶叶以及茶叶揉捻的不同时间,都需要不同的转速,以保证揉出的茶叶具有良好的条索与品质。四川省农机研究所和重庆市江津茶机厂设计制造成  相似文献   

9.
揉捻机的型式较多,而曲臂回转式茶叶揉捻机通常由传动、揉盘、加压三部组成。传动部,中、日两国茶叶揉捻机基本一致,都通过蜗轮、蜗杆,或齿轮副减速,带动曲臂回转。只要抓住揉盘、加压这两部分,各自的特点就显示出来。中、日两国的揉捻机特点是由各自的茶叶风格、制茶工艺过程以及机械制造水平所决定的。笔者认为,研究和讨论以下的问题,对于提高我国揉捻机水平是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10.
薛红肖  李娟 《福建茶叶》2016,(12):188-189
揉捻是茶叶初制塑形非常重要的一道工序,通过揉捻形成茶叶紧结弯曲的外形和更加完善的内质,对茶叶的出品来说至关重要。在茶叶的揉捻中,成条率随揉捻时间的增加呈现出的是数学二次曲线的变化规律,所以我们只有更好地应用数学模型对茶叶揉捻的形态变化进行分析与研究,才能将揉捻的时间控制在最合适的区间范围内,这样才能真正地提高茶叶的品质。  相似文献   

11.
揉捻工艺对夏茶品质影响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束鲁燕  汤一  仇平  宋晓  龚淑英 《茶叶》2010,36(3):148-151
本文以鸠坑种鲜叶为原料,研究不同嫩度和揉捻程度对夏茶品质的影响,设计三因素三水平实验,感官评定不同茶叶的品质,并测定冲泡茶汤的水浸出物含量。结果表明:采用一芽二叶的鲜叶原料,轻揉5min,重揉25min,所得成茶品质最优。  相似文献   

12.
Miang茶是泰国北部地区居民一类传统日常食用的腌茶,是一种将茶树鲜叶通过腌制发酵的方法制得的食品.文章回顾了该茶的历史,论述了该茶的采摘与加工工艺,简述了亚洲相关国家如中国、日本、老挝、缅甸等地的腌茶,论述了Miang茶在泰国北部悠久的历史和重要的经济价值.探讨了这种天然的发酵类茶的化学成分和微生物种类及相关菌群对人体健康的益处.最后论述了该茶所面临的挑战,以期为Miang茶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3.
中国茶医学科技文献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朱永兴  邓君奇 《茶叶科学》2003,23(2):129-135
从全国七千多种期刊中搜集到最近十多年来茶医学类科技文献1060篇。这些文献发表在399种期刊上,共有来自352个机构的653位第一作者。发表学术类茶医学论文最多的作者是曹进,最多的机构是浙江(农业)大学,最多的期刊是《茶叶科学》。茶叶中具有保健和医疗功能的成分有13种以上,它们具有抗氧化、代谢调节、提供重要营养等7类功效,疗效涉及肝、肾、肺、胃、五官疾病和肿瘤等二十多种疾病。文章还对茶医学类文献的发展规律,作者、机构及载文期刊的构成和分布等进行了统计分析,对这类文献的生产、作用及发展方向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自动化炒青绿茶生产线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国产茶叶机械为主体,采用面向对象多层体系结构技术的Delphi7.0研制开发出一套炒青绿茶自动化示范生产线及其控制系统。整套设备实现了茶叶加工参数精准控制、加工状态实时显示、加工数据自动存储、自动控制与手动控制自由切换四大目标。在炒青绿茶自动化生产线平台上,对杀青、揉捻、干燥等工艺进行了标准化研究,初步提出一套适合我国炒青绿茶的自动化加工标准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5.
叶籽两用茶树种质的研发利用对于茶产业结构调整、茶园综合效益提升具有特殊意义,因此深入研究现有茶树种质与茶籽相关性状特征,可为叶籽两用茶树的遗传育种提供基础信息。从福建、云南和湖南采集了31份同年结实茶籽,对种仁的含油率和脂肪酸组成特征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茶树茶籽含油率存在2倍以上的差异;从茶籽油脂中检测到10种脂肪酸组分,包括棕榈酸、棕榈油酸、顺-11-十六碳烯酸、硬脂酸、油酸、顺-11-十八碳烯酸、亚油酸、亚麻酸、二十烷酸和二十烯酸。油酸是茶籽中的主要脂肪酸,占脂肪酸总量的42.1%~59.2%;其次为亚油酸,占脂肪酸总量的18.9%~32.8%;饱和脂肪酸含量占15.9%~20.8%,以棕榈酸为主。进一步分析各种质的脂肪酸组成特征,发现茶籽中的FAD2和FAD3活力在种质间存在较大差异。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如何利用这些发现来选择育种,以进一步改善茶籽的油脂性状。  相似文献   

16.
咖啡因生物合成研究进展及在茶树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广辉  梁月荣  吴颖 《茶叶》2005,31(1):18-23
咖啡因是一种嘌呤生物碱,存在于茶和咖啡中。由于咖啡因对一些人有引起失眠等的副作用,所以培育低咖啡因咖啡和茶树品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综述了近年咖啡因生物合成与代谢的研究进展,包括相关酶的基因克隆等,并对培育脱咖啡因茶树可能的途径和存在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中国黑茶贸易与传播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纪晓明 《茶叶科学》2006,26(3):159-165
黑茶是中国的传统大宗茶类,本文根据大量历史资料,论述了中国黑茶的主要品类——湖南黑茶、湖北黑茶、川滇黑茶、滇桂黑茶的历史贸易途径和市场沿革状况,提出了黑茶发源于雅安一带的看法和论据,阐述了茶叶贸易和西北商贸历史成就的关系,对黑茶在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的地位作用进行了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为了改善普洱茶生产的清洁化加工条件,提升自动化发酵水平,研究开发了普洱茶立体小罐发酵加工工艺技术。该技术通过将传统大堆发酵料分割成独立小单元,以小罐为载体进行封装,配套自动化控制系统,流水线作业完成装罐、发酵和出罐,发酵过程不翻堆、不补水,精准控制发酵温湿度,解决了传统渥堆发酵生产装备水平低、环境可控性差的难题,提升了普洱茶自动化发酵水平。结果显示,立体小罐发酵技术加工的普洱茶审评结果符合普洱茶国家标准,规模化自动发酵具有可行性;较传统发酵工艺,普洱茶立体小罐发酵加工工艺技术可提升单位面积产能40%,缩短发酵周期15~20 d,减少人工成本约75%;茶叶外形条索更完整,茶多酚、茶褐素、氨基酸态氮含量以及pH显著提高,品质稳定性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9.
清代澳门茶叶贸易衰落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澳门开中国茶叶出口贸易之先河,是我国首个茶叶出口港。目前,对清代茶叶出口贸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广州"十三行"和福建(泉州与厦门)与东南亚的贸易等方面,而对当时澳门地区的茶叶贸易情况缺乏研究。本文分析了澳门茶叶贸易由盛到衰的历程,阐明了澳门作为中国首个茶叶出口港在中国茶叶贸易发展历史上的重要地位,探讨了澳门茶叶贸易衰落的历史和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