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脂联素与肥胖症、胰岛素抵抗及2型糖尿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脂联素是脂肪细胞特异性细胞因子,其血浆水平与肥胖、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以及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低血浆脂联素血症是发生胰岛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另外,脂联素单核苷酸多态性也与脂联素的生成和分泌的减少有关,这可能也是导致胰岛素抵抗及2型糖尿病发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单莉  洪云 《临床荟萃》2010,25(11):967-969
脂联素是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脂肪细胞因子,具有调节能量平衡,增强胰岛素敏感性,抗炎、抗动脉粥样硬化(AS)等广泛的生物学作用。近年研究发现血清脂联素与肥胖、胰岛素抵抗、高脂血症、2型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是2型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患病率高,累及部位广,是使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其主要病理基础是AS。  相似文献   

3.
王欣  王战建  任巧华  张建平  郭静霞 《临床荟萃》2008,23(14):1012-1015
目的测定糖耐量正常(NGT)、糖耐量异常(IGT)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内脂素、脂联素水平,观察血清内脂素、脂联素水平变化;分析内脂素、脂联素与人体测量参数和生化指标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之间的相关性。探讨内脂素、脂联素在T2DM的发生、发展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T2DM、IGT、NGT各30例,留取血清测定空腹胰岛素(FINS)、脂联素、内脂素,并检测有关项目。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内脂素;用放免(RIA)法测定脂联素和FINS。结果①NGT、IGT、T2DM3组血清内脂素,分别为(55.07±16.58)μg/L、(65.01±14.57)μg/L、(80.61±19.28)μg/L,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血清脂联素,分别为(20.84±4.52)mg/L、(16.08±5.19)mg/L、(12.17±3.76)mg/L,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②血清内脂素与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HOMA-IR、呈正相关(R=0.352,0.405,0.291,0.248,0.250,P<0.05或P<0.01),血清脂联素与内脂素、BMI、FPG、FINS、HOMA-IR、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bA1c呈负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呈正相关(R=-0.296,-0.345,-0.610,-0.422,-0.630,-0.228,-0.215,-0.548,0.368,P<0.05或P<0.01)。③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WHR、FPG是影响血清内脂素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FPG、BMI、FINS、LDL-C是影响血清脂联素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内脂素是与肥胖、糖代谢有关的一种激素,内脂素与内脏脂肪之间存在密切联系,T2DM胰岛素抵抗的产生与低脂联素血症有关,内脂素、脂联素可能在T2DM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4.
贺彩果  满伟  石巧 《临床荟萃》2007,22(10):722-723
近年来研究发现,脂肪组织不再仅仅是储存、提供能量的器官,还具有内分泌功能;其分泌的以血清瘦素、抵抗素和脂联素为代表的脂肪因子在代谢综合征发病中的作用已受到广泛关注.脂联素与肥胖、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及动脉硬化等均有一定的相关性,在代谢综合征发病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选择代谢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脂联素与体质量指数(BMI)、血压、血脂、血糖、空腹胰岛素(FINS)及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以明确脂联素在代谢综合征中的作用,旨在为早期发现、诊断、药物干预代谢综合征探索一种新方法提供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5.
脂联素是近几年发现的由脂肪细胞特异性分泌的一种细胞因子,可降低甘油三酯和血糖,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具有降糖、调脂、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抗炎、抗动脉粥样硬化等作用。本研究通过观察2型糖尿病及合并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变化情况,探讨血清脂联素与2型糖尿病及高甘油三酯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脂联素(adiponectin,ADPN)是脂肪组织分泌的一种细胞因子。人体和动物实验证实它具有增加脂肪酸氧化,提高葡萄糖摄取量,改善胰岛素抵抗,抗动脉粥样硬化和抗炎症的作用。脂联素作为一种与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的脂肪细胞因子.在临床上与肥胖、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等密切相关。并且其血浆浓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将就脂联素对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以及运动对其蛋白表达、血浆浓度影响和可能机制的研究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7.
冠心病患者中血清脂联素、内脂素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鸿毅 《临床荟萃》2009,24(4):330-331
脂联素是新近发现的仅由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特异性蛋白质,是含有247个氨基酸的多肽分子。研究表明,低脂联素血症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密切关系。内脂素(visfatin)也是最近认识到的一种新的脂肪细胞因子,是内脏脂肪高度表达的多肽,曾作为前B细胞促生长因子,现发现其具有类胰岛素活性、降低血糖等方面的功能,但其确切的生理作用并不十分清楚。本研究通过对85例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联素及内脂素水平的测定,探讨脂联素及内脂素在冠心病中的生理作用。  相似文献   

8.
内脂素是新近发现的一种脂肪细胞因子,其命名、结构、分布、体内的表达调节及体外的检测方法均已研究较清楚。内脂素除具有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活性、促炎等生物活性外,其类胰岛素样作用的存在机制一直是目前探讨和研究的重点,由于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的主要发病机制为胰岛素抵抗,使得内脂素与此疾病的相关性研究日渐深入。  相似文献   

9.
脂联素与高血压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脂联素(adiponectin)是近年来发现的脂肪细胞因子之一,在人的血浆中含量丰富,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改善胰岛素抵抗、降血糖、抗炎等多种功能,参与冠心病、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等的发生发展过程。关于脂联素与高血压的关系也有相关报道,现将近年来对于脂联素与高血压关系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作为抗糖尿病药物的临床使用能有效地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二甲双胍也有降低胰岛素抵抗的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脂联素与胰岛素抵抗、β细胞功能减退、2型糖尿病的大血管并发症有关。本文研究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血清脂联素水平变化,探讨这两种降糖药物对脂联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联素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脂联素(adiponectin,APN) 是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近年研究显示脂联素与肥胖、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有一定的相关性.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作为炎症因子,其水平与心血管疾病有着密切的联系.本研究旨在探讨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HD)患者血清APN水平、HsCRP水平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2型糖尿病发病的两个基本环节是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其中胰岛素抵抗贯穿了糖尿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在此过程中,炎性因子扮演了重要角色,肥胖是胰岛素抵抗及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1]。脂联素作为一种炎症抑制因子,在糖尿病患者体内表达水平明显降低,但其下降的程度与  相似文献   

13.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清脂联素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妊娠期糖尿病(GDM)是指在妊娠期间首次发生的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和脂代谢紊乱为其发病的重要因素。脂联素(APN)是主要由白色脂肪组织分泌的脂肪细胞因子,相关研究表明,脂联素在脂代谢中起重要作用,与肥胖、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有密切相关[1]。作者检测了3组妇女(妊娠期糖尿病组、妊娠期糖耐量异常组、正常对照组)血清脂联素水平,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选取2005年3月~2006年2月在无锡市妇幼保健院定期产检并住院分娩的孕妇120例,于孕24~28 w行50 g糖筛查,1 h血糖≥7.8mmol/L者行75 g OGTT试验,诊断标准参照乐杰主编的第6版《妇产科学…  相似文献   

14.
2型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血清内脂素、脂联素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血清内脂素和脂联素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与2型糖尿病肾脏疾病及各项代谢指标之间的关联。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52例(DKD组),46例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T2DM组)及40例正常对照人群(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内脂素水平,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脂联素和胰岛素,另外测量体质量、身高、腰围、体质量指数、腰臀比及各项生化指标,并分析内脂素、脂联素与体质量指数、腰臀比、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的关系。结果DKD组及T2DM组内脂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1.58±7.32)μg/L,(12.04±6.17)μg/L vs(16.89±5.76)μg/L(P〈0.05),而DKD组与T2DM组之间无明显关联(P〉0.05);而脂联素水平明显降低,分别为(3.64±0.70)mg/Lvs(6.91±3.26)mg/L,(4.82±1.86)mg/L vs(6.91±3.26)mg/L(P〈0.01),DKD组与T2DM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KD组患者血清内脂素水平与腰臀比呈正相关(r=0.406,P〈0.01);脂联素与HOMA—IR、体质量指数、腰臀比、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水平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12、-0.431、-0.761、-0.623、-0.380、-0.332和-0.393(均P〈0.01)。结论2型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血清内脂素及脂联素水平下降,且内脂素与脂联素是糖尿病肾脏疾病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苏珂  龙艳  于健  周燕  胡永玲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19):2135-213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及心血管并发症之间的关系。方法:对58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48例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30例正常人进行血压、空腹血糖(FBG)、胰岛素(FINS)、甘油三酯(TG)、瘦素、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脂联素等的测定,同时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并以ISI为因变量,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血压、TG、FBG、FINS、瘦素、TNF-α及脂联素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和单纯2型糖尿病组血清脂联素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血清脂联素水平低于单纯2型糖尿病组(P<0.01)。多元线性相关分析显示,血清脂联素与血压、TBG、FINS、TG、瘦素、TNF-α呈负相关,与ISI呈独立正相关,进入回归方程的因素为TG、瘦素、TNF-α、脂联素。结论:血清脂联素在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及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发生与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受损有关,胰岛素抵抗是一个亚临床炎症过程,胰岛素及脂联素在这个过程中与其他炎症因子共同作用。收集近年来对GDM产妇脐血胰岛素、脂联素及对GDM孕妇所生新生儿预后影响的相关的研究文献,对它们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探讨,为临床的诊断、治疗和改善新生儿预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测定正常人群与2型糖尿病及其大血管病变患者的血清脂联素水平,探讨脂联素与2型糖尿病及其大血管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正常对照组102例,2型糖尿病组116例、2型糖尿病并大血管病变组123例,比较各组的血清脂联素水平,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①型糖尿病组及其大血管病变组的血清脂联素水平[分别为(8.62±2.97)、(6.17±2.55)mg/L]较正常对照组[(10.03±4.41)mg/L]降低,大血管病变组的血清脂联素水平较2型糖尿病组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②相关分析显示,脂联素水平与体重指数、腰臀比、胰岛素抵抗指数、空腹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负相关(r值分别为-0.492、-0.581、-0.813、-0.754、-0.619、-0.387,P均<0.05);③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脂联素与胰岛素抵抗指数、空腹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828、-0.769、-0.631,P均<0.01).结论 2型糖尿病及其大血管病变患者的血清脂联素水平降低,低脂联素血症可能与2型糖尿病及其大血管病变相关,在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张长庚  姚新洁  严香菊 《检验医学》2011,26(10):685-685,688
脂联素(adiponectin,APN)是目前发现的惟一一种与胰岛素抵抗和炎症反应呈负相关的多肽激素,具有调节糖脂代谢、降低胰岛素抵抗和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等多种生物学效应。有研究[1]表明血清APN水平与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T1DM)患者肾脏病变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高分子量脂联素(high molecular weight adiponectin,HMW-APN)是血液中APN存在形式之一,是APN代谢作用的主要活性形式。APN与心血管系统关系密切,可作为一种心血管代谢疾病发病危险预测的生物标志物[2]。  相似文献   

19.
高脂饮食诱导胰岛素抵抗模型大鼠血清内脂素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发现内脂素在多种代谢性疾病患者体内出现升高或高表达.实验旨在构建高脂饮食诱导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并观察脂肪细胞因子内脂素在血清中的变化.方法:实验于2007-06/11在广州体育学院运动生化省重点实验室进行.①实验动物:将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高脂组,每组12只.实验过程中对动物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要求.高脂饲料配方:猪油15%、白糖20%、蛋黄粉5%、胆盐0.2%、维生素0.05%、氯化胆碱0.15%、矿物质0.2%、基础饲料59.4%.②实验方法:适应性饲养1周后,分别喂以普通饲料和高脂饲料.6周末,禁食12 h,麻醉后,腹主动脉取血,检测两组大鼠空腹血糖和空腹血胰岛素水平,用胰岛素抵抗指数模型评价胰岛素抵抗造模是否成功,并测定血清内脂素的浓度.分离附睾及肾脏周围脂肪垫,称质量,计为内脏脂肪总质量.结果:24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6周末高脂组空腹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敏感指数和胰岛素抵抗指数高于对照组(P<0.01,P<0.05).②6周末高脂组大鼠内脏脂肪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1).③高脂组大鼠血清内脂素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高脂饮食成功诱导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胰岛素抵抗大鼠血清内脂素浓度明显增加,提示血清内脂素在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可能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肥胖是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肝脂肪变性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常见的危险因素。脂联素是一种近年来发现的脂肪细胞因子,主要在白色脂肪组织中表达和分泌,具有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抗炎及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对于血脂和血糖的调节也起到重要的作用。流行病学的研究表明,低脂联素水平与NASH有关,并且脂联素保护肝脏的作用已经在动物研究或体外的肝细胞中被证实。脂联素水平升高对肝脏疾病会有所帮助,近年来的文章总结了它对肝脂肪变性和NASH的保护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肥胖大鼠血清及肝脏中脂联素水平的变化及其原因和脂联素对肥胖相关的肝脏疾病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