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发酵豆粕部分替代鱼粉对凡纳滨对虾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8.75%脱皮豆粕、8.67%发酵豆粕等蛋白替代饲料中鱼粉用量的20%(对照组鱼粉33%,替代组鱼粉26.4%);另在脱皮豆粕组基础上,以25.03%发酵豆粕全部取代脱皮豆粕和普通豆粕的使用(全发酵豆粕组),饲养体重为0.10 g凡纳滨对虾1个月。结果表明:对照组幼虾的增重率最大,其次为全发酵豆粕组,二者均显著高于脱皮豆粕组(P<0.05),发酵豆粕组的虾体增重率介于对照组和脱皮豆粕组之间。在饲料系数方面,以全发酵豆粕组最低,其他依次为对照组、发酵豆粕组、脱皮豆粕组。对虾体肌肉成分的分析显示,各组幼虾肌肉在水分、蛋白质含量方面没有显著差异(P>0.05)。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发酵豆粕为优于脱皮豆粕的鱼粉替代品,可取代饲料中鱼粉用量的20%而不会对虾体增重率、虾体肌肉组成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5,(10):215-220
豆粕蛋白质含量丰富,氨基酸比例均衡,是优良的植物性蛋白来源。然而,豆粕中大豆过敏原蛋白等抗营养因子的存在降低了动物对豆粕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是限制其广泛应用于动物饲料中的主要原因。该文简述了豆粕中过敏原蛋白对动物机体的危害及豆粕常用发酵方式,全面阐述了发酵对豆粕中过敏原降解、致敏性变化的影响以及发酵豆粕在养殖业中的应用,旨在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和高效利用发酵豆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符合国家饲用豆粕的质量标准和满足饲料加工对豆粕外观和粒度大小的要求,大豆加工厂在豆粕打包销售前要求对豆粕都进行粉碎处理.介绍了国内豆粕粉碎工艺技术、不同型式粉碎机的工作原理与技术规格,并比较分析不同豆粕粉碎设备对能耗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一次浸出豆粕结块的各种影响因素,且讲述豆粕结块对豆粕质量的影响及对生产设备造成的危害,并提出解决豆粕结块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
发酵条件对枯草芽孢杆菌发酵豆粕中的蛋白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以每克发酵豆粕中的蛋白酶活力和发酵豆粕的感官为指标,研究了枯草芽孢杆菌固态发酵豆粕的不同发酵条件对发酵豆粕中蛋白酶活力的影响.实验表明在30℃、发酵72h、料水比1:1(m/V),pH7.0、接种量4%(V/m)条件下对豆粕进行枯草芽孢杆菌发酵,发酵豆粕中的蛋白酶活力最高,每克发酵豆粕的蛋白酶活力达到630U.  相似文献   

6.
旨在为低变性豆粕制备腐竹提供参考,分析了豆粕陈化对豆粕中蛋白质结构性质(溶解度、粒径分布、蛋白质组成)和氧化程度(巯基含量、表面疏水性、羰基含量)的影响。同时,以新鲜豆粕和陈化豆粕为原料制备腐竹,考察豆粕陈化对腐竹制备(产率、基本成分、机械性质、颜色、耐煮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豆粕中的蛋白质在长时间储藏过程(相对湿度40%~50%,温度16℃,储藏时间150 d)中发生疏水聚集导致其溶解度降低,粒径增大和蛋白质组成改变,同时蛋白质氧化导致其游离巯基含量下降,降低了豆粕中蛋白质的共价结合能力;新鲜豆粕制备的腐竹在产率和蛋白质利用率上显著高于陈化豆粕,同时在机械性质、亮度和耐煮性上也显著优于陈化豆粕。综上,豆粕陈化导致豆粕中蛋白质的成膜能力下降,不利于制备高产率和良好品质的腐竹。  相似文献   

7.
霉变大豆对豆粕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玉兰  李燕  汪学德 《中国油脂》2006,31(12):17-20
大豆霉变后,营养物质含量减少,籽粒变色变味,某些微生物分泌的毒素富集在大豆上可能使籽粒感染上毒素。通过对霉变大豆含量不同的大豆样品和豆粕样品进行油脂含量、粗蛋白含量、氢氧化钾蛋白质溶解度、尿素酶活性、色泽和气味等质量指标的测定,分析和研究霉变大豆对豆粕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霉变大豆含量的增加,豆粕粗蛋白含量有所升高,豆粕氢氧化钾蛋白质溶解度降低,豆粕尿素酶活性降低,豆粕颜色灰暗无光泽,霉变味加重。由此得出。用豆粕蛋白质含量作为评价霉变大豆加工所得豆粕质量的指标是不合适的,而采用豆粕氢氧化钾蛋白质溶解度作为评价指标更为合理。这一结果应在大豆油脂生产和豆粕贸易中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8.
一次浸出豆粕结块的原因、危害及解决办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一次浸出豆粕结块的各种影响因素,阐述了豆粕结块时对豆粕质量的影响以及对生产设备造成的危害,提出了解决豆粕结块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一次浸出豆粕结块的各种影响因素,阐述了豆粕结块时对豆粕质量的影响以及对生产设备造成的危害,提出了解决豆粕结块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0.
豆粕、磷脂为大豆提油主要副产物,将毛油脱胶所得磷脂回喷至豆粕中,干燥后制备成磷脂豆粕,可以提高饲料产品经济效益。通过研究发现磷脂豆粕中粗脂肪含量高出普通豆粕约119%,其制备的饲料消化能明显高于普通豆粕制备的饲料,根据猪的营养NRC净能体系计算可知,磷脂回喷技术后豆粕产品相应能量应调高689.33 kJ/kg。此外,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实验表明食用磷脂豆粕饲料猪的增重率及采食量明显升高,料重比及腹泻率明显降低。将磷脂回喷至豆粕中得到的磷脂豆粕可以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提高猪的生长速率,节约了饲料,为养殖户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同时精炼厂对磷脂的合理处理提供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
热处理对豆粕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热处理对豆粕的蛋白质、能量及抗营养因子均产生影响。加工不足或过度均会降低豆粕的营养成分和饲喂价值。豆粕的来源及加工因素也影响着豆粕品质  相似文献   

12.
选取2015年5月到2018年5月的数据,从非线性的角度实证检验市场情绪、豆粕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间的均值溢出关系。结果表明:豆粕期货价格与市场情绪之间相互产生正向响应;市场情绪对豆粕现货价格的响应为负向,豆粕现货价格会对市场情绪的变动产生正向响应;豆粕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具有双向均值溢出关系,这表明豆粕期货价格具有价格发现功能;市场情绪是豆粕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发生关系的中间因素。  相似文献   

13.
以新鲜低温脱脂豆粕、两种预处理豆粕(干热处理脱脂豆粕和溶剂浸提脱脂豆粕)为原料制备大豆球蛋白,研究脱脂豆粕预处理方法对大豆球蛋白功能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干热处理可降低脱脂豆粕中脂肪氧合酶酶活,以干热处理脱脂豆粕为原料制备的大豆球蛋白的溶解性、持水性、持油性、乳化性、乳化稳定性、起泡性、泡沫稳定性以及凝胶性质变差;溶剂浸提可显著降低脱脂豆粕中残余脂质含量和脂肪氧合酶酶活,以溶剂浸提脱脂豆粕为原料制备的大豆球蛋白的溶解性、持水性、持油性、乳化性、乳化稳定性、起泡性、泡沫稳定性以及凝胶性质提高。  相似文献   

14.
去皮豆粕的生产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大豆浸出制油过程中,通过增加脱皮工艺,可得到高蛋白去皮豆粕.将豆粕与收集的豆皮分别粉碎后,把豆皮按需添加至去皮豆粕中,可得到不同粗蛋白(CP)含量的的等级豆粕.影响脱皮效果的因素主要有干燥温度、破碎辊间隙、吸风量、豆皮筛网规格等.高蛋白豆粕比普通豆粕具有较高的营养与使用价值,随着饲料工业的发展,我国高蛋白豆粕在饲料中所占比例将逐步增加.  相似文献   

15.
发酵豆粕的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青 《中国油脂》2008,33(5):32-33
介绍了发酵豆粕的营养特性、生产工艺、生物变化与优点,以及发酵豆粕生产质量控制。豆粕经发酵后,消除了其中的多种抗营养因子,提高动物对豆粕的消化利用率。  相似文献   

16.
豆粕在畜禽养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从氨基酸的消化率和能值两方面分析了豆粕在畜禽养殖中的营养作用,从抗营养因子的角度分析了豆粕的抗营养特性。同时,总结了不同品种豆粕的加工特性及其对畜禽生长的作用,以及简述了在豆粕供需矛盾和环保压力存在的条件下,研究低蛋白质日粮技术以及豆粕替代品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以豆粕为主要发酵材料,枯草芽孢杆菌JK2为发酵菌种,进行豆粕固体发酵。为了分析添加芽孢杆菌对发酵豆粕营养特性及细菌多样性的影响,发酵过程检测豆粕的温度和pH,及发酵前后豆粕的C/N、棕榈酸、亚油酸和细菌群落的变化。结果表明,添加芽孢杆菌可以促进豆粕发酵升温,降低pH,提高棕榈酸含量,增加发酵豆粕中细菌的数量和种类。细菌多样性分析显示:厚壁菌门细菌是发酵豆粕中的优势菌;发酵后的豆粕中,乳杆菌属的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桥乳杆菌(L. pontis)和发酵乳杆菌(L. fermentum)的相对含量升高,成为发酵豆粕的优势菌。添加芽孢杆菌能提高豆粕中乳酸菌的含量和多样性,降低肠杆菌属、葡萄球菌属和明串珠菌属等条件致病菌的含量。  相似文献   

18.
为优化豆粕酶解工艺,得到分子质量适中,易于消化吸收的豆粕肽。以豆粕为原料,比较胰蛋白酶、碱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角蛋白酶在半固态酶解过程中,对豆粕的水解度、豆粕肽得率、豆粕肽的分子质量和苦味值的影响差异。采用酶解效果较好的胰蛋白酶进行单因素实验,选取影响因子较强的3个条件(液固比、豆粕量、温度)进行响应面试验,优化制备工艺。结果表明:用胰蛋白酶酶解,加酶量40 mg/g,酶解时间36 h,液固比1 mL/g,豆粕量30 g,温度50 ℃,在此条件下制得的豆粕肽的得率较高(18.87%)。  相似文献   

19.
水浸出法提取膨化豆粕中蛋白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豆粕挤压膨化后微观结构及成分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比较了膨化豆粕与蒸煮豆粕的水解特性。采用正交试验,探求出水浸出法提取膨化豆粕中蛋白质的主次因素和最佳条件,即水解时间为90分钟,加酶量为400活力单位/克原料,料水比为1比12。膨化豆粕的出品率、氨基酸态氮分别比蒸煮豆粕提高20.10%和16.13%。  相似文献   

20.
豆粕中蛋白质测定不同消化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豆粕中蛋白质测定不同消化方法探讨刘钧张淑伟乔敏马振岑(山东省济宁市卫生防疫站272145)用大豆粕作原料酿制酱油在我国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其特点就是利用豆粕的蛋白质。豆粕蛋白质含量的高低是判定豆粕优劣的一个较为重要的指标,因此豆粕蛋白质含量测定是各酱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