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6 毫秒
1.
铁刀木中一个新的色酮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研究铁刀木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柱色谱和薄层色谱分离铁刀木的化学成分,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波谱分析等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铁刀木树干中分离并鉴定了5个化合物,其结构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I),蔗糖(II),正二十八醇(III),2-甲基-5-(2′-羟丙基)-7-羟基色酮-2′-O-β-D-吡喃葡糖苷(IV),3,3′,4,5′-四羟基二苯乙烯(V)。结论化合物II,III,V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化合物IV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2.
海南含羞草中黄酮碳苷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珂  吕洁丽  殷明文 《药学学报》2006,41(5):435-438
目的研究海南含羞草(Mimosa pudica)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Diaion HP-20,Toyopearl HW-40,MCI-Gel CHP-20,Sephadex LH-20,RP18及硅胶等柱色谱法对海南含羞草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4个化合物:7,8,3′,4′-四羟基-6-C-[α-L-鼠李糖-(1→2)]-β-D-葡糖黄酮碳苷(I),5,7,4′-三羟基-8-C-[α-L-鼠李糖(1→2)]-β-D-葡糖黄酮碳苷(II),5,7,3′,4′-四羟基-6-C-[α-L-鼠李糖-(1→2)]-β-D-葡糖黄酮碳苷(III),儿茶素(IV)。结论化合物I为新化合物,化合物II~IV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夏枯草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目的:研究夏枯草(Prunella vulgaris L.)的化学成分。方法:用现代各种色谱方法分离夏枯草化学成分,用波谱技术鉴定结构。结果:从夏枯草的干燥果穗中分得6个化合物,经波谱(IR,UV,FAB-MS,1D and 2D-NMR)解析分别鉴定为3β,16α,24-三羟基齐墩果-12-烯-28-酸-3-O-(6′-丁酰基)-β-D-吡喃葡糖苷(I),乌苏酸(II),2α,3α-二羟基乌苏-12-烯-28-酸(III),槲皮素(IV),槲皮素-3-O-β-D-半乳糖苷(V)和咖啡酸乙酯(VI)。结论:I为新化合物,命名为夏枯草皂苷B(vulgarsaponin B),III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V,VI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松科植物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松针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色谱技术分离纯化,IR,NMR,MS等波谱方法解析化学结构。结果从马尾松松针中分离出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甲氧基-9′-O-α-L-鼠李糖基-4′:7,5′:8-二氧环新木脂素-4,9-二醇(命名为massonianoside E,I),4,4′,8,8′,9-五羟基-3,3′-二甲氧基-7,9′-单环氧木脂素(II),伞花内酯(III),4-(4′-羟基-3′-甲氧基苯基)-2-丁酮(IV)。结论化合物I为新化合物,II,III和IV为首次从松科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刺异叶花椒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刺异叶花椒(Zanthoxylum dimorphophyllum Hemsl. var spinifolum Rhed . et Wils)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现代色谱技术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运用光谱方法确定所分离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6-(3′-甲基2′,3′-丁二醇基)-7-乙酰氧基香豆素(I) ,6-(3′-甲基-2′,3′-丁二醇基) 香豆素-7-O-β-D-吡喃葡糖苷(II) ,正二十六烷酸(III) ,葡萄内酯(IV) ,5 ,3′-二羟基-4-甲氧基-二氢黄酮-7-[O-β-D-吡喃葡萄糖(6→1)-α-L-鼠李糖]苷(V)。结论 化合物I -V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其中I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6.
中间锦鸡儿黄酮类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施蛟  陈博  孙智华  胡昌奇 《药学学报》2003,38(8):599-602
目的研究中间锦鸡儿的化学成分。方法用溶剂法、色谱法分离化学成分,用波谱法鉴定其结构。结果从中间锦鸡儿中分离得到10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7,4′-三羟基-3,3′-二甲氧基黄酮(1),3,5,7,8,4′-五羟基-3′-甲氧基黄酮(2),槲皮素(3),柠檬黄酮醇(4),槲皮素-3-甲醚(5),2(S)-7,3′,5′-三羟基二氢黄酮(6),5,7,3′,4′-四羟基-3,8-二甲氧基黄酮(7),紫铆查尔酮(8),甘草素(9)和5,7,4′-三羟基-3,8二甲氧基黄酮(10)。结论化合物6为新化合物,其余皆首次从中间锦鸡儿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石蝉草中的三个新黄酮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立  周玉  董俊兴 《药学学报》2007,42(2):183-186
为了研究石蝉草的化学成分,用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从石蝉草的正丁醇萃取部位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根据光谱数据和理化性质进行结构鉴定,分别鉴定为阿拉波亭-4′,7-二甲醚-8-O-β-D-葡糖苷(I)、异高黄芩素-4′-甲醚-8-O-α-L-阿拉伯糖基(1→4)-β-D-葡糖苷(II)、异高黄芩素-4′,7-二甲醚-8-O-α-L-阿拉伯糖基(1→4)-β-D-葡糖苷(III)。化合物I,II,III均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8.
滇钩藤化学成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滇钩藤(Uncaria yunnanensis Hsia.C.C)根的化学成分。方法 运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用IR,MS,1HNMR,13CNMR,2DNMR等光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果 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β,6β,19α-三羟基乌苏酸(I),23,-去甲基24烯-3β,6β,19α-乌苏酸(II),6β,19α-二羟基-乌苏酸-3-酮(III),齐墩果酸(IV),5,7,3′,4′-四羟基-黄烷-3-醇(V),β-育亨宾(VI)和滇钩藤碱I(VII)。结论 VII为新化合物,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9.
酸枣仁皂苷D的分离及结构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酸枣仁Ziziphus jujuba Mill var. Spinosa (Bunge) Hu ex. H.F.的化学成分。方法用多种色谱方法分离化学成分、鉴定结构。结果从正丁醇部分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其结构分别为:酸枣仁皂苷D(1, jujuboside D),酸枣仁皂苷A(2, jujuboside A),5,7,4′-三羟基黄酮醇-3-O-β-D-鼠李糖(1→6)-β-D-葡糖苷(3), 5,4′-二羟基-7-甲氧基黄酮-6-C-6-对香豆酰基-β-D-葡萄糖(1→2)-β-D-葡糖苷(4, 6-coumaroylspinosin)及苯丙氨酸(5)。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4作为阻转异构体存在为首次报道,化合物3和5为首次从酸枣仁获得。  相似文献   

10.
吴彤  孔德云  李惠庭 《药学学报》2004,39(7):534-537
目的研究藤香树Schisandra propinqua (Wall.) Baill var. intermidia A.C.Smith茎藤的化学成分。方法 应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分析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6′-O-α-L-arabinofuranosylthalictoside (1), 6′-O-β-D-apiofuranosylthalictoside (2), thalictoside (3), icariside D2(4), prinsepiol (5), (+)-1-hydroxypinoresinol (6)和(+)-medioresinol (7)。结论化合物1和2为新的脂肪硝基酚苷化合物,其余均为首次从藤香树中获得。  相似文献   

11.
甘草叶中黄酮类成分的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贾世山  马超美  王建民 《药学学报》1990,25(10):758-762
自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的叶中分离到四个黄酮类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光谱(UV,MS,1HNMR)数据分析,分别确定结构为3,5,7,3′,4′-五羟基-5′-异戊烯基黄酮(Ⅰ),3,6,7,3′,4′-五羟基-2′-异戊烯基黄酮(Ⅱ),5,7,3′,4′-四羟基-5′-异戊烯基二氢黄酮(Ⅲ)和槲皮素-3,3′-二甲醚(Ⅳ)。其中,Ⅰ,Ⅱ和Ⅲ是新化合物,分别命名为乌拉尔醇(uralenol),新乌拉尔醇(neouralenol)和乌拉尔宁(uralenin)。Ⅳ在本属植物中为首次发现。Ⅲ为甘草叶中的主要黄酮类成分。本文解释了B环某些裂解碎片丰度与异戊烯基和氧取代基相对位置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火绒草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该植物资源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反复正相硅胶、反相ODS、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以及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性质与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火绒草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溶液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9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quercetin-3'-O-β-D-gluco-pyranoside,1)、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quercetin-3'-O-β-D-glucopyranoside,2)、5,7,3',4'-tetra-hydroxy-3-methoxyflavone(3)、5,7,3',4'-tetrahydroxy-3-methoxyflavonol-3'-O-β-D-glucopyranoside(4)、山柰酚(kaempferol5,)、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kaempferol-3-O-β-D-glucopyranoside6,)、3-甲基-山柰酚(3-methyl-kaempferol,7)、3-甲醚-山柰黄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3-methylether-kaempferol-7-O-β-D-glucoside,8)、木犀草素-3'-O-β-D-葡萄糖苷(luteolin-3'-O-β-D-glucoside9,)。结论化合物2-57、8、为首次从火绒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海洋真菌Aspergillus versicolor菌丝体中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海洋真菌Aspergillus versicolor菌丝体的丙酮和甲醇萃取部分进行化学成分的研究,从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经光谱数据分析.鉴定其结构为柄曲菌素(Ⅰ)、6-甲氧基柄曲菌素(Ⅱ)、奥佛尼红素(Ⅲ)、酪氨酸(Ⅳ)、3-甲基-吡咯并哌嗪2,5-二酮(Ⅴ)、3-异丙基-吡咯并哌嗪2.5-二酮(Ⅵ)和尿素(Ⅶ)。其中化合物Ⅳ.Ⅴ和Ⅵ为首次从该属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云南羌活的苷类成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云南羌活的化学成分。方法 用现代各种色谱方法分离云南羌活化学成分,用波谱技术(IR ,UV ,MS ,1D和2D-NMR)鉴定结构。结果 从云南羌活中分离得到4个苷类成分,分别鉴定为marmesinin (I) ,tert-O-β-D-glucopyranosyl heraclenol (II) ,1′-O-β-D-glucopyranosyl (2R ,3S)-3-hydroxynodakenetin (III)和8-hydroxy-5-O-β-D-glucopyranosyl psoralen (IV)。结论 III,IV为新化合物,所得4个苷类成分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  相似文献   

15.
胆木茎中一个新的吲哚生物碱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宣伟东  陈海生  卞俊 《药学学报》2006,41(11):1064-1067
目的研究中药胆木水溶性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大孔吸附树脂,硅胶柱色谱和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分离纯化,通过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胆木水溶性部位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 naucleamide A-10-O-β-D-glucopyranoside (I), 5-β-carboxystrictosidin (II), 獐牙菜苷(III), 番木鳖苷A(IV), 3,4-dimethoxyphenyl-β-D-glucopyranoside (V), 3,4,5-trimethoxyphenyl-β-D-glucopyranoside (VI), 2-phenethylrutinoside (VII)。结论化合物I为新的吲哚类生物碱苷,化合物I~VII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海洋细菌Bacillus sp.菌株发酵液的化学成分.研究其成分对稻瘟霉的抑制情况.为从海洋微生物代谢产物中寻找新型抗肿瘤、抗真菌活性物质奠定基础。方法:利用各种色谱层析技术进行分离.根据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8个成分.分别鉴定为吡咯并哌嗪2,5-二酮(Ⅰ)、3-异丁基-吡咯并哌嗪2,5-二酮(Ⅱ)、3-甲基-哌嗪-2,5-二酮(Ⅲ)、胸腺嘧啶(Ⅳ)、尿嘧啶(Ⅴ)、曲酸(Ⅵ)、丁四醇(Ⅶ)、苯丙氨酸(Ⅷ)。结论:其中化合物Ⅰ,Ⅱ,Ⅲ对稻瘟霉分生孢子或菌丝体有一定抑制作用;化合物Ⅵ为首次从本属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南川鹭鸶草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南川鹭鸶草Diuranthera inarticulata Wang et K .Y .Lang根部的化学成分。方法 用硅胶柱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波谱分析和TLC对照鉴定结构,按微生物学常规实验方法进行抗菌活性测试。结果 从其根部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其中9个分别鉴定为:大叶吊兰苷A(III) ,鹭鸶草苷A(IV) ,鹭鸶草苷B(V) ,鹭鸶草苷F(VI) ,鹭鸶草苷G(VII) ,2α,3α,19α三羟基乌苏-12-烯-28-酸(VIII) ,3 ,6 ,7,3′,4′五甲氧基黄酮(IX) ,芰皂配基(X)和胡萝卜苷(XI)。抗菌活性实验表明III -VI对白色假丝酵母(Candida albicans)的生长有抑制作用,III,IV和VI对丝状真菌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的生长有抑制作用。结论 上述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VI和VII为新甾体皂苷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湖北羊蹄甲〔Bauhinia glauca subsp.hupehana(Craib)T.Chen〕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正向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聚酰胺柱色谱等分离化学成分,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5个化合物,分别为3,5,7,3′,5′-五羟基二氢黄酮醇(1)、圣草酚(2)、3-O-甲基槲皮素(3)、木犀草素(4)和黄颜木素(5)。结论化合物2和4为湖北羊蹄甲植物中首次分离;化合物1、3和5是羊蹄甲属中首次分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