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被动式节能技术在传统民居的研究中一直被学者们所重视,但其中缺乏定量研究.通过2015年台达杯获奖作品为例,采用PHOENICS和Ecotect Analysis对青海传统民居更新方案进行定量模拟分析.并结合青海河湟地区气候特点,对当地传统民居的被动式节能技术进行综合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自然通风策略、紧凑高效策略、适宜技术策略、墙体改造策略,延续传统民居被动式节能经验的同时,为新民居创造出适应现代生活、低能耗且舒适度高的室内热环境.  相似文献   

2.
中国各地传统民居蕴含着大量的气候适应性的被动式设计技术。为保护与传承徽州传统民居被动式设计技术,文章以徽州传统民居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与测试,分析和探讨天井、空斗砖墙、坡屋顶、厢房地笼、花格窗、封闭外墙、建筑色彩、聚落规划等气候适应性被动式技术的节能原理,为新民居的气候适应性被动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北方传统乡土民居节能精神的延续与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虹  张伶伶 《新建筑》2002,(2):17-19
论述北方传统乡土民居节能优势,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改进乡土民居的途径与措施。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哈桑·法斯设计的埃及民居和法国阿尔萨斯馆案例的分析,探讨了被动式节能技术在运用中的方法和手段,指出作为传统节能手段的发展与创新,“被动式”节能有着良好的开发与应用推广前景,其对建筑设计业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以湘西传统民居的典型代表"吞口屋"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进行夏季和冬季典型日室内热环境实测及评价,得出了湘西传统民居PMV拟合曲线和可接受温度,分析了湘西传统民居的室内热环境状况,在此基础上探讨被动式节能改造措施在湘西传统民居中的应用,从建筑朝向优化、窗墙比优化、提高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强化自然通风等方面提出被动式节能改造策略,并模拟改造策略对热舒适度的影响,对湘西传统民居改造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方案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通过问卷调查对西北传统民居的外围护结构形式及材料等进行调查与分析,初步发掘出当地传统民居节能技术类型及存在问题;利用数值计算方法对各节能技术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西北传统民居中,被动太阳能利用、厚重型外围护结构和带吊顶的坡屋面的节能效果较佳,为西北传统民居应优先采用的节能技术。  相似文献   

7.
青藏高原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太阳能资源丰富,传统文化保存较为完整.在建筑设计时应当充分考虑保护环境、延续传统文化,将各种被动式太阳能技术融于传统的民居中,做到生态、节能.  相似文献   

8.
黄子硕  潘宸 《建筑科学》2021,37(4):72-76,142
从室内热环境营造的视角对不同式样的农村民居进行比较,有助于完善人们对乡土营建技术的认识.本文以豫西南不同时代4种典型乡村民居为例,结合现场实测和仿真分析数据,对不同乡村民居的自然室温和空调能耗进行了比较.结果 表明,早期传统乡土民居在自然室温营造方面优于现代工业化建筑,但在采用空调系统调节室温时,具有保温措施的钢筋混泥...  相似文献   

9.
文章主要以江南地区一般性传统民居为研究对象,调查研究搜集相关资料,在力求尊重传统建筑文化的前提下,寻求能满足当地居民生活需要,同时又能改善室内舒适度和环境的绿色设计方法。研究采用软件De ST-H分析适合的被动式节能手段,并与一般性传统民居改造要求相结合,筛选出围护结构内保温、双层窗和被动式太阳房等绿色生态技术,进而提出了行之有效的绿色改造策略。并以苏州某民居为原型建立改造前后建筑能耗模型,进行建筑能耗模拟计算,验证了改造策略的有效性,为江南地区一般性传统民居的绿色改造提供综合性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随着建筑能耗占社会总能耗的比重越来越大,建筑节能势在必行。首先基于中国能耗现状,对中外居住建筑节能设计规范的发展历程进行对比;同时,以中国北京和德国维尔茨堡两个气候、纬度相接近的城市为例,从建筑物耗热量指标及围护结构传热系数限值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指出目前中国建筑能耗大的原因及改进方向;最后通过分析被动式房屋在中国不同城市的适用性表明完全照搬国外节能建筑的模式是不适合中国国情的。挖掘中国传统民居所蕴含的气候响应技术,集中提高建筑本体节能潜力同时耦合集成被动式节能技术才是中国可持续建筑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1.
就绍兴台门建筑的夏季祛暑节能技术,从外围高墙隔热、天井通风、檐廊遮阳这3个方面进行了解析。希望通过解析这些古建筑的被动式节能技术,对现代民居的节能设计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赵欣 《城市建筑》2014,(11):208-208
本文以关中民居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可以应用在关中民居当中的被动式太阳能技术,从而达到改善民居的室内居住舒适度的目的,力求探索出一条节能、绿色的新民居设计模式。  相似文献   

13.
田春来  阎波 《建筑技艺》2020,26(8):120-122
冷巷技术作为我国传统民居中被动式节能技术的典型,能够起到良好的降温、遮阳和通风效果。通过挖掘传统冷巷的空间形态以及技术要点,结合台达杯国际太阳能建筑设计竞赛获奖方案,研究冷巷技术在夏热冬冷地区建筑中的设计应用。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建筑“开启”(opening)要 素为切入点,以苏州地区原生的乡土民居为 依托,对乡土民居中的“开启”要素在长期 适应气候与自然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应变模 式,及其调节微气候环境的被动式策略进行 较为全面的解读,并借助生物气候学的研究 方法,将各气候因素分解,研究“开启”所特 有的地域性气候应变模式、技术策略及现实 价值。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研究团队对甘肃河西走廊、陇中、陇东、天水及甘南等地区传统民居的实地调查研究,解析甘肃严寒寒冷地区传统民居被动式设计策略,提炼其相应的被动式设计模式语言,尝试建立将传统民居生态智慧转变为可操作的被动式设计的语言模式,为当地未来新建民居的建筑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甘青民族地区乡土民居更新与整合设计策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甘青地区民族多元、文化多样,乡 土民居极具高原特色。文章基于当地乡土民 居建设现状,分析乡土风貌保护困境,指出 本土适宜技术的缺位、居民主体地位的丧 失以及民族文化自觉意识淡化是造成困境 的主要原因。研究认为,乡土民居传统文化 应与现代绿色节能技术相融合,以便满足当 前民居生产、生活、生态的多重需要,文章 从空间、技术、文化3个方面提出乡土民居 风貌保护与传承的整合设计策略,并结合 设计实践,探讨单一设计要素的新旧衔接以 及各要素协同整合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村落民居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在选址、朝向、平面布局等方面都考虑了通风、采光、风水等各种因素,在没有采暖、空调设备的情况下,营造出了良好的空间和宜人的热舒适度。文章通过对婺源地区传统村落民居的实地调研,从材料的使用、通风、采光和保温隔热四个方面来探讨其被动式节能技术,以及其如何与当下的新技术、新设备结合以迎合节能建筑和绿色建筑发展的大趋势。  相似文献   

18.
川西平原独特的微气候与川西劳动人民的智慧造就了富有地方特色的川西传统民居。对四川崇州元通古镇为代表的川西平原传统民居的被动式绿色特殊建造方式进行实地调研与分析,研究与发掘川西平原传统民居绿色被动式建造方式在建筑的通风、保温、防潮、采光、遮阳等方面的体现,并进行分析和为传统民居生态化建设提供引导及借鉴。  相似文献   

19.
谢浩 《住宅科技》2010,30(11):14-17
从分析我国南北不同气候区传统民居的生态节能技术特点着手,并通过对岭南地区的传统民居实例进行研究分析,包括布局、通风、隔热、遮阳和防潮防雨等方面,探讨现代建筑如何借鉴传统民居气候设计手法,旨在强调现代建筑要活用传统民居气候设计的经验,尤其是具备地域特色和生态节能优势。  相似文献   

20.
首先分析我国南北不同气候区传统民居的生态节能技术特点;接着通过实例对岭南地区的传统民居设计经验进行分析,包括布局、通风、隔热、遮阳和防潮防雨等方面;最后探讨现代建筑如何借鉴传统民居气候设计手法的途径,旨在强调现代建筑要活用传统民居气候设计的经验,尤其是必须具备地域特色和生态节能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