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治疗复发转移性胃癌的临床疗效,为治疗复发转移性胃癌提供最佳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11年11月至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复发转移性胃癌患者共有1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有75例,再将治疗组采用的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方法与对照组单独采用奥沙利铂联合亚叶酸钙治疗方法进行疗效比较及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患者中显效的有46例(61.34%),总有效率为90.67%;对照组患者中显效的有31例(41.34%),总有效率为70.67%。且经过统计学处理后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采用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治疗复发转移性胃癌的临床疗效较好,耐受性和安全性高,且不良反应出现率较低,因此值得在临床上继续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转移性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晚期转移性胃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顺铂联合亚叶酸钙、5-氟尿嘧啶化疗;治疗组给予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66.7%,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40.0%,组间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对于晚期转移性胃癌,采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了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进展期胃癌疗效分析以及安全性。方法 102例进展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患者51例,治疗组采用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奥沙利铂进行治疗,所有患者治疗3个月后进行疗效以及安全性评估。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2.54%和56.96%,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组有效率明显增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出现了骨髓抑制、消化道系统以及手足综合征等不良反应,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进展期胃癌疗效显著,且毒副作用可以耐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多西紫杉醇联合卡培他滨与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78例晚期胃癌患者,根据不同化疗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多西紫杉醇联合卡培他滨治疗,n=31)和观察组(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n=31),化疗2个周期后比较两组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48.72%,观察组为53.85%,两组的治疗有效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 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15%,观察组为38.46%,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 0.05),无化疗不耐受中途退出病例。结论多西紫杉醇联合卡培他滨与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胃癌疗效相当,安全性相近,患者均可耐受化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卡培他滨与氟尿嘧啶/亚叶酸钙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0例给予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观察组40例给予氟尿嘧啶/亚叶酸钙联合奥沙利铂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毒副反应。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57.5%,中位TTP为5.7个月, MST为9.8个月;观察组有效率为47.5%,中位TTP为5.6个月, MST为9.7个月,两组患者有效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手足综合征发生率高于观察组,Ⅲ级和Ⅳ级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观察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培他滨与氟尿嘧啶/亚叶酸钙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胃癌临床疗效相似,但卡培他滨联合联合奥沙利铂对不良反应耐受性相对较强。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治疗蒽环类耐药的转移性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91例对蒽环类耐药的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吉西他滨组45例,给予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治疗,多西紫杉醇组46例,给予多西紫杉醇联合卡培他滨治疗,21天为1疗程,每疗程进行毒副作用评估,两组均治疗2疗程后对比临床疗效。结果吉西他滨组的总缓解率(44.44%)明显高于多西紫杉醇组(21.74%)(P<0.05);吉西他滨组Ⅲ、Ⅳ度骨髓抑制发生率(17.78%)和Ⅲ、Ⅳ度消化道毒副作用发生率(20.00%)均明显低于多西紫杉醇组(39.13%,43.48%)(P<0.05)。结论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治疗蒽环类耐药的转移性乳腺癌疗效较多西紫杉醇联合卡培他滨更好,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更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苏克 《中国药业》2016,(5):82-83
目的探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ECF化学治疗)和观察组(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各40例。比较两组治疗的临床疗效、毒副反应,以及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升高(85.00%比57.50%,P<0.05),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等毒副作用发生率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生活质量各维度及总分均明显增高(P<0.05)。结论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进展期胃癌具有疗效显著、毒副作用少等特点,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治疗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32例蒽环类及紫杉类药物治疗失败的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接受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治疗:吉西他滨1 000 mg·m-2,静脉滴注第1,8天;卡培他滨1 250 mg·m-2,口服,2次/日,第1~14天,每21 d为1周期,每2个周期评价疗效,最终观察目的为PFS及药物毒副反应。结果 32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3例,部分缓解(PR)11例,ORR为43.75%;中位PFS达7.5个月。主要不良反应为血液系统毒性:Ⅲ~IV度粒细胞减少发生率为42.5%;手足综合征发生率38.2%,胃肠道反应28.3%,无化疗相关死亡病例。结论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治疗复发转移性乳腺癌近期疗效肯定,耐受良好,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奥沙利铂与卡培他滨联合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于2012年8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42例晚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1例。给予对照组卡培他滨联合顺铂治疗,给予观察组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远期疗效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生活质量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上,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晚期胃癌患者实施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方法 67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卡培他滨+奥沙利铂方案化疗,B组采用顺铂+5-氟尿嘧啶化疗,分别观察两组的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A组有效率为66.67%,B组有效率为35.4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49,P<0.05)。且A组的胃肠道等不良反应较B组明显减轻。结论 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少,可在晚期胃癌患者中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与分析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到该院进行诊治的30例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作为本次分析与研究对象,观察组15例患者给予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对照组15例患者进行长春瑞滨联合顺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33%(14/15),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0%(12/15),对照组总有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患者,差异较明显(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效果更为显著,可作为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研究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卡培他滨对晚期胃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总结其不良反应。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4月我院晚期胃癌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及5-氟尿嘧啶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卡培他滨治疗,对比观察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不明显,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卡培他滨治疗的效果较好,可以提高治疗效果,且患者耐受性好,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晚期胃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方案治疗转移性胃癌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60例未手术的转移性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第一组采用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化疗方案,吉西他滨1000mg/m2持续静脉滴注30min,第1、8天;卡培他滨1000mg/m2口服,2次/d,第1~14天。第二组单用卡培他滨,卡培他滨1000mg/m2口服,2次/d,第1~14天。3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行疗效评价。结果第一组有效率(RR)33.3%,疾病控制率(DCR)80%,中位缓解期4.5个月,中位生存期12.9个月;第二组RR和DCR仅为20%和60%,其中位缓解期和中位生存期分别为3.5月和10.7月。第一组骨髓抑制率显著高于第二组,而在手足综合征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吉西他滨+卡培他滨化疗方案二线治疗转移性胃癌有一定疗效,不良反应可耐受,疾病控制率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与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进展期胃癌患者100例分为两组,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的为卡组50例,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治疗的为吉组50例。结果卡组总有效率60%,吉组总有效率5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与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进展期胃癌均能达到良好的临床疗效,较少的不良反应,都可以做为进展期胃癌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与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我院从2010年3月到2012年4月共收治进展期胃癌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的50例患者给予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对照组的50例患者给予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是54%,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是56%,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其差异具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是12%,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是14%,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进展期胃癌患者来说,给予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与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治疗,其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均没有明显的差异,均可以作为进展期胃癌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李志澄  彭翔  计勇  程龙庆 《北方药学》2017,(12):105-106
目的:探讨对晚期胃癌采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的临床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2015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晚期胃癌患者50例,随机分成两组,各25例,对照组应用卡培他滨联合顺铂,观察组应用奥沙利铂联用卡培他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毒副作用.结果:观察组RR率为48.0%,DCR率为76.0%,略高于对照组的40.0%、68.0%,但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毒副反应均较多,对照组突出表现为外周神经毒性及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可有效治疗晚期胃癌,且毒副反应相对较少,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与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进行分析。方法将8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为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4个疗程后临床效果、毒性反应及患者3年生存情况。结果2组治疗总有效率、毒性反应发生率及第1、2、3年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与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进展期胃癌均有显著疗效,毒性反应患者可耐受,均可有效延长患者生命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与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8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分为两组, A组:患者接受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 B组:患者接受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每组40例。结果 A组总有效率45%, B组总有效率50.0%,两组总有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与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进展期胃癌临床疗效相当且均效果显著,不良反应较少,均在耐受范围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晚期胃癌患者65例统计分析,根据计算机SPSS19.0统计学软件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静脉滴注奥沙利铂治疗,观察组采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进行临床对照分析.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71.9%,观察组总有效率93.9%,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IL-2(白细胞介素-2)、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TNF-γ水平(肿瘤坏死因子-γ)各项血清细胞因子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6.3%,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1.2%(7/33),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胃癌的应用价值高,具有疗效好、安全性高等优势,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7年2月收治的94例胃癌晚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组对比研究,各47例.对照组采用卡培他滨治疗,观察组予以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对比治疗效果和毒性反应.结果:观察组在治疗总有效率及毒性反应方面,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应用于胃癌晚期治疗,疗效显著,毒性反应较轻,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