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特重型颅脑损伤(GCS3~5分[1])是颅脑损伤中病情危急、治疗困难、预后不良的损伤类型,在现代交通事故、高处坠落等受伤类型中较为常见,为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长期以来一直是颅脑损伤治疗的重点与难点。我科自2008年1月~2010年11月期间共收治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25例,现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8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本组80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按GCS记分进行分型,并以GCS<8分为重型标准,对诊断,手术及非手术治疗,死亡率和致残率进行分析。结果:GCS6-8分重型颅脑损伤的死亡率在25%以上,GCS3-5分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死亡率占60%以上,生存率亦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亚低温疗法的实施方法,监护重点及其护理。方法:对45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亚低温治疗。采用直肠和鼻腔测温法观察体温变化及计算Glasgow昏迷计分(附Glasgow昏迷计分表)。结果:存活43例患者在治疗1个月后,Glasgow昏迷计分(GCS)评分由治疗前平均6分增加到11,6分。结论:亚低温疗法是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重要治疗方法。在护理上总结了亚低温治疗的降温与复温方法,监护重点及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改良大骨瓣开颅术及亚低温治疗双瞳散大脑损伤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双瞳散大特重型颅脑损伤是颅脑损伤救治的重点和难点,病死率高,预后差,治疗棘手。笔者从1999年开始采用了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结合亚低温抢救治疗,取得了确切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重型及特重型颅脑损伤手术治疗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晞  刘科  许毅  肖虹 《创伤外科杂志》2011,13(2):107-110
目的 分析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为3~8分的重型及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手术治疗经验和疗效,探讨提高其手术救治成功率的有效方法.方法 对2002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410例重型及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手术治疗经验进行回顾分析,比较常规去骨瓣减压手术与标准大骨瓣减压手术患者抢救成功率,手术中加用人...  相似文献   

6.
选择性脑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选择性脑亚低温与全身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 6 9例重型颅脑损伤 (GCS≤ 8分 )患者分成 3组 :(1 )选择性脑亚低温组 2 3例 ,头部局部降温 ,将脑温降至 33~ 35℃ ,治疗 3~ 5日 ;(2 )全身亚低温组 2 2例 ,全身降温 ,将脑温降至 33~ 35℃ ,治疗 3~ 5日 ;(3)常温对照组 2 4例 ,予常规治疗。结果 选择性脑亚低温组预后良好率为 5 6 .5 % (1 3/ 2 3) ,病死率 2 1 .7% (5 / 2 3) ,与全身亚低温组相仿 [分别为 5 4 .5 % (1 2 / 2 2 )和 2 2 .7% (5 / 2 2 ) ],与对照组比较 (良好率 2 5 % ,病死率 4 5 .8% ) ,有显著差异(P <0 .0 5 )。全身组与对照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而选择性脑亚低温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全身组与对照组 (P <0 .0 1 )。结论 选择性脑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与全身亚低温相仿 ,明显优于常温对照组 ,是目前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安全而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祁敏  陈莉  郭玮瑜 《武警医学》2001,12(11):684-685
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亚低温(30~35℃)能显著减轻颅脑损伤后神经功能障碍和脑病理形态损害,保护血脑屏障,从而明显降低重型颅脑伤的死亡率,改善预后[1]?我科从1998年10月~1999年10月共选择重型颅脑损伤患者46例,随机分2组进行治疗护理观察比较,该研究发现亚低温配合常规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和分组 46例重型颅脑损伤(GCS≤7分)患者中,男30例,女16例,年龄6~78岁;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22例,其中脑挫裂伤14例,颅内血肿8例;对照组24例,其中脑挫裂伤12例,颅内血肿12例?1.2 治疗方法 亚低温治疗方法:降温前3…  相似文献   

8.
亚低温对重型颅脑伤患者血糖和糖代谢相关激素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目的 研究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糖代谢相关激素的影响及其意义。 方法 亚低温治疗组选择符合条件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3~8分)共24例,于伤后24h内行亚低温治疗,控制直肠温度33~35℃,持续3~5d;对照组21例(GCS3~8分)。两组患者伤后急性期(<48h)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标本,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中胰岛素、皮质醇及生长激素含量。 结果 对照组患者血糖值为(10.25±4.18)mmol/L,皮质醇为(424.67±125.85)ng/L;亚低温组患者血糖值为(8.40±3.75)mmo/L,皮质醇为(290.71±110.50)ng/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患者胰岛素和生长激素无明显变化。 结论 亚低温治疗能够减轻糖代谢相关激素紊乱,降低高血糖,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特重型颅脑损伤后早期气管切开对防治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选择特重型颅脑损伤(GCS3~5分)患者5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入院后即行气管切开术,对照组27例在患者出现肺部感染后行气管切开术。气管切开后行气道综合管理。结果:38例出现肺部感染,其中治疗组12例,10例感染得到控制,控制感染时间5~10d,平均7d。对照组26例,9例感染得到控制,控制感染时间11—20d,平均17.5d。早期气管切开肺部感染率、控制感染平均时间和感染控制率均明显优于未行早期气管切开者(P〈0.01)。结论:早期气管切开能有效防治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10.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应用及脑氧代谢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亚低温疗法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脑保护机理及临床疗效。方法  11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 (GCS≤ 8分 )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和常温治疗组。亚低温组 6 5例 ,于伤后 4~ 12小时内行亚低温治疗 ,术中将脑温探头置于硬膜下腔 ,将脑温控制在 32~ 35℃。亚低温治疗 4~ 7天 ,同时检测颈动脉和颈静脉血气及电解质变化、颅内压 (ICP)、血糖及生命体征等指标。常温组除未行亚低温治疗外 ,其余治疗及监测方法同亚低温组。两组病人均于伤后 3个月根据GOS预后评分判定疗效。结果 与常温组比较 ,亚低温治疗组病人脑氧耗明显好转 ,伤后早期高颅压 (ICP)、高血糖情况分别显著下降 ,生命体征及电解质等无明显差异 ,无严重并发症 ,死残率明显降低 ,预后显著改善。结论 亚低温具有显著的脑保护作用 ,临床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安全有效 ,无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交通事故致特重型颅脑损伤(GCS 3~5分)患者的伤情特点及提高救治水平的方法。方法对我院自2001年6月~2008年5月采用综合治疗的资料完整的76例由交通事故导致的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分析,其中高速公路组24例,普通公路组52例,并对高速公路和普通公路发生的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高速公路组24例,死亡12例,死亡率为50%;生存者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恢复良好3例(12.5%),中残2例(8.3%),重残4例(16.7%),植物生存3例(12.5%)。普通公路组52例,死亡39例,死亡率为75%;恢复良好6例(11.6%),中残4例(7.7%),重残2例(3.8%),植物生存1例(1.9%)。结论高速公路伤员多为男性青壮年,送院时间较长,多发伤比例高,休克发生率高,GCS评分3分患者极难生存。但只要积极救治,高速公路伤员也可以取得与普通公路相似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脑脊液乳酸及酸碱平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亚低温治疗过程中的脑脊液PO2 、PCO2 、pH值、乳酸水平及动脉血pH值进行监测分析 ,探讨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脑脊液酸碱平衡的影响。方法 收集 4 2例重型颅脑伤 (GCS≤ 8分 )患者 ,平均年龄 4 1 .7岁。亚低温组于伤后 1 2小时内实施亚低温治疗 (32~ 34℃ ) ,时程 3~ 5天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两组均于降温前、降温 2 4、4 8、72小时各时段测定脑脊液PO2 、PCO2 、pH值、乳酸水平及动脉血pH值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脑温及体温的变化对血pH值影响不大。血pH值大致波动在正常范围 ,而脑脊液pH值始终低于正常。各时段的脑脊液pH值均明显低于血pH值 (P <0 .0 5 )。亚低温组和对照组在降温前时段 ,脑脊液PO2 、PCO2 、乳酸水平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降温 2 4、4 8、72小时时段 ,亚低温组脑脊液PO2 、PCO2 、乳酸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亚低温治疗在降低重型颅脑损伤 (GCS≤ 8分 )患者脑脊液PO2 的同时 ,也降低了脑脊液PCO2 、乳酸水平 ,但不能改善脑脊液的低pH值状态  相似文献   

13.
老年人颅脑损伤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老年人颅脑损伤的相关影响因素和临床特点,以提高老年颅脑损伤的诊治水平. 方法总结2006年6月-2009年8月入院治疗的139例老年颅脑损伤患者,分析GCS、颅脑损伤类型、影响预后的主要并发症及临床治疗方法,探讨各种因素与预后的关系. 结果病死率与GCS、颅脑损伤类型、损伤后并发症密切相关.颅脑损伤表现为弥漫性脑肿胀、脑挫裂伤伴脑内多发性血肿、脑干损伤者病死率较高.颅脑损伤后伴有肺部感染、呼吸功能衰竭、上消化道出血或2~3种并发症同时发生时对预后产生不利影响. 结论颅脑损伤的程度、类型、并发症直接影响预后.老年人反应较为迟钝,主动做早期预见性检查和治疗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我科1988年2月~1993年4月收治急性闭合性严重颅脑损伤113例,经综合性救治,使死亡率降至16%。现对救治方法介绍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87例,女26例,年龄6个月~79岁,平均39.2岁。均符合我国重型、特重型诊断标准,并严格按GCS(格拉斯哥昏迷等级)计分分型的标准审定。其中重型77例,特重型36例。伤因:车祸59例,跌伤26例.打击伤13例,坠伤11例,不详4例。入院时情况:全组病人均于伤后3d内来诊。直接送来者ZO例门77%),外院转来者93例(82.3%)。GCS3~5分者36例,6~8分者77例、去脑强直ZI例,偏瘫35例,瞳孔一侧散大者42…  相似文献   

15.
急性特重型颅脑损伤1 927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急性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致残、致死率非常高。笔者对我院1987年1月-2005年4月收治的1927例急性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分析和总结。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脑室型颅内压监测对特重型颅脑损伤后颅内压增高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2年1月收治40例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 3~5分,均行双侧去骨瓣减压术.将40例患者按入院先后随机分为三组,即A组:12例先置入脑室型颅内压探头再开颅手术;B组:15例先开颅手术再置入脑室型颅内压探头;对照组:13例行单纯性颅内压监测探头置入术.比较各组颅内压控制、脱水剂使用时间、剂量及预后.结果 A、B组控制颅内压< 15 mm Hg明显优于对照组,甘露醇的剂量及时间明显减少,预后较好(P<0.05);A组重残及植物生存7例,B组3例(P<0.05).结论 应用脑室型颅内压监测,可有效控制颅内压,提高特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成功率,减少甘露醇的使用剂量.  相似文献   

17.
亚低温疗法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亚低温冬眠疗法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脑保护机制及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8分)随机分为亚低温组(33例)和常温组(32例)。亚低温组入院后1~5 h内行亚低温冬眠治疗,输液泵持续静脉点滴冬眠合剂,肛温控制在32~35℃,亚低温冬眠治疗3~7 d,同时检测颈动脉和颈静脉血气、电解质、生命体征等指标。常温组除未行亚低温冬眠治疗外,其余治疗及监测方法同亚低温组。两组患者均于伤后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判定疗效。结果亚低温组比常温组脑氧耗及死残率明显降低,预后明显改善。结论亚低温冬眠疗法具有显著的脑保护作用,临床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救治安全有效,无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特重型颅脑损伤的综合救治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1999年以来采用综合治疗的资料完整的143例经严格评分的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分析,其治疗原则完全按照现代颅脑损伤救治原则实施,重点是加强各种治疗措施衔接,强化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9.
特重型颅脑创伤救治中有关原则和措施的再探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雷鹏  张玉 《创伤外科杂志》1999,1(3):132-134
目的对特重型颅脑创伤救治中有关原则和措施进行再探讨。方法对110例GCS5分以下患者进行研究。男78例,女32例;平均年龄47.6岁。车祸为主要伤因(55.45%)。头颅CT检查显示严重脑挫裂伤伴颅内血肿81例(73.64%),弥漫性轴索损伤21例(19.09%)。行开颅血肿清除、脑挫伤灶清除和/或去骨瓣减压93例,气管切开62例,术后行脱水、亚低温和激素治疗。结果生存53例,死亡57例(51.8%)。结论对特重型颅脑创伤要及时手术清除血肿和失活脑组织,辅以去骨瓣减压。术后要围绕防治脑水肿,采用脱水、亚低温和激素等综合治疗,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特重型颅脑伤由于伤情危重 ,变化快 ,传统治疗的死亡率居高不下 ,是临床救治的难题 ,我院从 2 0 0 0年 1月~ 2 0 0 4年 1月采用低位颞部大骨瓣减压术救治特重型颅脑伤 (GCS评分 3~ 5分 ) 4 7例 ,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男 36例 ,女 11例 ,年龄 :17~ 6 8岁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