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低品位热能回收,提出一种采用相变蓄热及热电转换技术以实现热能/电能联合回收利用的新方法,回收的热能用于加热连续供给的冷媒水并同时发电。搭建实验系统对其热/电回收性能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综合相变材料(PCM)温度及温差变化曲线可较好地反映出系统的相变蓄热规律,冷媒水温升及热电转换量明显且存在由PCM相变效应引起的平稳变化段,占PCM主要相变阶段的16.7%。增加冷媒水流量及热电转换单元(TEM)数量会降低冷媒水温升、提高热电转换量。冷媒水流量、热源输入功率和TEM数量为影响热/电回收性能及蓄、放热时间比的主要因素。间歇性蓄、放热循环实验中冷媒水温升和热电回收功率分别稳定在6~13℃和0.020~0.085W,显示该文提出的热回收方法对间歇性热能回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地源热泵     
《能源与环境》2013,(6):53-53
地源热泵是一种利用浅层地热资源(也称地能,包括地下水、土壤或地表水等)的既可供热又可制冷的高效节能空调设备。地源热泵通过输入少量的高品位能源(如电能),实现由低温位热能向高温位热能转移。地能分别在冬季作为热泵供热的热源和夏季制冷的冷源,即在冬季,把地能中的热量取出来,提高温度后,供给室内采暖;夏季,把室内的热量取出来,释放到地能中去。通常地源热泵消耗1kWh的能量,用户可以得到4kWh以上的热量或冷量。  相似文献   

3.
集中供热     
<正>集中供热是指以热水或蒸汽作为热媒,由1个或多个热源通过热网向城市、镇或其中某些区域热用户供应热能的方式。目前已成为现代化城镇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是城镇公共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供热系统包括热源、热网和用户三部分。热源主要是热电站和区域锅炉房,以煤、重油或天然气为燃料;垃圾、工业余热和地热也可作热源。核能供热有节约大量矿物燃料,减轻运输压力等优点。热网分为热水管网和蒸汽管网,由输热干线、配热干线和支线组成,其布局主要根据城市热负荷分布情况、街区状况、发展规划及地形地质等条件确定,一般布置成枝状,敷设在地下。主要用于工业和民用建筑的采暖、  相似文献   

4.
地源热泵     
《太阳能》2013,(6):54
地源热泵是一种利用浅层地热能源(也称地能,包括地下水、土壤或地表水等的能量)的既可供热又可制冷的高效节能系统。地源热泵通过输入少量的高品位能源(如电能),实现由低品位热能向高品位热能转移。一般在空调系统中,地能分别在冬季作为热泵供热的热源和夏季制冷的冷源,即在冬季,把地能中的热量取出来,提高温度后,供给室内采暖;夏季,把室内的热量取出来  相似文献   

5.
集中供热     
集中供热是指以热水或蒸汽作为热媒,由1个或多个热源通过热网向城市、镇或其中某些区域热用户供应热能的方式。目前已成为现代化城镇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是城镇公共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供热系统包括热源、热网和用户三部分。热源主要是热电站和区域锅炉房,以煤、重油或天然气为燃料;垃圾、工业余热和地热也可作热源。核能供热有节约大量矿物燃料,减轻运输压力等优点。热网分为热水管网和蒸汽管网,由输热干线、配热干线和支线组成,其布局主要根据城市热负荷分布情况、街区状况、发展规划及地形地质等条件确定,一般布置成枝状,敷设在地下。主要用于工业和民用建筑的采暖、  相似文献   

6.
《可再生能源》2007,(2):99-99
热泵技术是在高位能的拖动下将热量从低位热源流向高位热源的技术。它可以把不能直接利用的低品位热能(如空气、土壤、水所赋存的热能和太阳能、工业废热等)转化为可利用的高位能,从而达到节约部分高位能(煤、石油、天然气、电能等)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高温熔盐相变蓄热材料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温蓄热技术是太阳能热动力发电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通常利用相变材料(PCM)固液相变时的熔化潜热来蓄热。在轨道的日照期,聚能器将截取的太阳能聚集到吸热器圆柱形腔内,被吸收转化成热能,其中一部分热能传递给循环工质以驱动热机发电,其余的热能被封装在单元换热管上多个小容器内的PCM吸收储存起来,此时PCM部分或全部变为液态。在轨道的阴影期,小容器内的PCM部分或全部变为固态,储存的能量被释放出来,使出口的循环工质温度仍能维持在循环所要求的最低峰值温度上。保证空间站处于阴影期时热机仍能连续工作,保证连续供电。太阳能利用中…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 许多工业过程,如石油化工、纺织、食品等行业,有大量废热排放出,这类废热是可以通过换热器或热泵装置回收重新加以利用。用换热器回收废热产生的热源温位低于废热温位,工业应用范围较窄。利用热泵如升温型吸收式热泵(吸收式热变换器)来回收废热,可产生温位较高的热能,其应用范围较广,且吸收式热泵主要以废热能驱动,不必消耗高品位能量,因此作为废热回收装置是吸引人的。  相似文献   

9.
地源热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源热泵技术是一种利用地下浅层地热资源(也称地能,包括地下水、土壤或地表水等)的既可供热又可制冷的高效节能的空调技术。地源热泵通过输入少量的高品位能源(如电能),实现低温位热能向高温位转移。由于全年地温波动小,冬暖夏凉,其季节性性能系数有着恒温热源热泵的特性,季节性平均性能系统较高。地能分别在冬季作为热泵供暖的热源和夏季空调的冷源,即在冬季,把地能中的热量取出来,提高温度后,供给室内采暖;夏季,把室内的热量取出来,释放到地能中去。通常地源热泵消耗1kW的能量,用户可以得到4kW以上的热量或冷量。…  相似文献   

10.
李军 《节能与环保》2014,(11):66-67
热泵作为一种消耗部分高位能,使热量从低温热源流向高温热源的装置,可以把不能直接利用的低位热能转换为可以利用的较高品位热能,达到节约部分高位热能的目的。热泵因其具有清洁、高效、节能、环保、可再生等特点,成为一种替代燃煤供暖的重要技术。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有些用户发现热泵的节能效果并非如宣传那样突出,甚至有的用户得出热泵根本就不节能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熊军  廖晔  胡宪法  黄平 《热能动力工程》2022,37(2):122-128+159
为充分挖掘吸收式热泵的动态运行特性,考虑各部件存量工质的储热特性建立考虑传质和分布参数的溴化锂吸收式热泵动态仿真模型。在机组各设备存量工质质量不同的情况下,分析了热源工质进口温度的提升对冷却水和冷媒水出口温度的动态影响及系统的热惯性特征,同时在热源工质进口、冷却水进口和冷媒水进口温度变化的情况下,分析了系统的性能系数(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 COP)变化特性及结晶风险变化特性。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准确地模拟吸收式热泵的稳态特性和动态特性;机组的热惯性主要与机组内各设备中的存量溶液质量有关;热源工质入口温度的上限受到系统COP及结晶风险的双重影响;冷却水入口温度的下降可增大系统COP,其下限受到结晶风险的限制;冷媒水入口温度的上限不受结晶特性限制;主要受用户侧的用能需求限制。  相似文献   

12.
《上海节能》2010,(6):34-35
1中央空调冷凝热回收的原理 “制冷”是通过消耗一定的外界能量(如电能、蒸汽的热能、燃气或燃油燃烧后烟气携带的热能等),把热量从“低温热源”转移到“高温热源”的过程。对中央空调来说就是将空调房间内的热量通过冷凝器、冷却塔转移到室外大气中去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基于有限时间热力学理论,对恒温热源内可逆Lenoir循环进行功率效率特性分析与优化,得到换热器总热导给定的条件下循环的最大功率和最大效率。结果表明:在给定高、低温侧换热器热导的条件下,循环的功率、效率特性呈现"点"的特征;在高、低温侧换热器热导可优化的条件下,存在最佳的热导分配,使得循环的功率或效率取得最大值。高、低温热源温比增大或换热器总热导增大时,循环的功率、效率都将增大。  相似文献   

14.
太阳能、蓄热与地源热泵组合系统的应用与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天津地区针对某建筑物设计建成太阳能、蓄热与地源热泵组合系统(SGCHPSS)的示范工程与数据采集系统.结合建筑特点与用途,设计太阳能热利用与蓄热利用,将夏季丰富的太阳能储存于地下土壤中,提高土壤冬季热源温度,以提高地源热泵效率,实现太阳能的转移利用.初步实验得到夏季蓄热时集热器进、出口温度,日蓄热时间,蓄热功率及系统耗功等.  相似文献   

15.
<正> 一、前言在热能利用中,热泵技术是有前途的领域。热泵以节约能源为目的,提高了废热回收的效果及经济效益。目前,遍及世界的、温度在70~80℃之间的大量废热仍未开发利用。其它普遍存在的低温热源即太阳能、地热能也仍未充分利用。在低温废热回收技术中,单一热源运行的吸收式热泵系统大有发展和应用的前途。废热  相似文献   

16.
陈弘 《节能》1993,(10):12-14
<正> 1 前言一个供暖系统由热源、热网、热用户三部分组成,这三部分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影响供暖系统能耗的因素主要是锅炉的运行效率和热网的输送效率。如何提高热能利用率是供暖系统节能的主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7.
太阳能词汇     
9太阳加热系统的类型typesofsolarheatingsystems9.1太阳加热系统solarheatingsystem太阳集热器及其它部件组成的输送热能的系统9.2只有太阳能系统solar-onlysystem没有任何辅助热源的太阳加热系统9.3太阳能加辅助能源系统solar-plus-supplementarysystem太阳能和辅助能源集成的太阳加热系统,无论太阳能的供给多少,均可提供所需的热能9.4太阳能预热系统solarpreheatsystem在进入任何其他类型的水或空气加热器之前对水或空气进行预热的太阳加热系统9.5直流式系统series-connectedsystem流体直接从供给点通过集热器加热后进入贮热装置或带辅助…  相似文献   

18.
《节能》2017,(6)
随着居民对室内环境重视程度的提高,一些北方建筑开始使用机械除霾新风系统,并采取了自然排风的形式,冬季室内排风中蕴藏了不少可利用的潜在热能。为了解使用CO_2空气源热泵回收建筑排风的节能潜力,实测了CO_2空气源热泵的运行性能曲线,并用TRNSYS软件计算比较了2种热回收模式下,即排风混合室外空气与纯室外空气作为低温侧热源的机组性能系数差别。研究表明,排风混合室外空气作为低温侧热源的工况下,平均COP值增加17%,能够24h提供稳定的生活热水,满足人们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捷尔任斯克冶金联合企业,在解决节约燃料问题时,对有效的利用二次能源(耗能设备的废气热能,高炉煤气的压力能)给予了极大的注意。可燃气和热力二次能源的利用每年节约1×10~(?)t 万吨以上的标准燃料。1987年,热力二次能源的实际生产量为5746×10兆焦耳,此时,该企业59.4%的热能需要量靠二次能源来供给。在第十一和第十二个五年计划期间,二次热力资源的产量增长了82.4%。供该企业生产发展的主要热能需要量,完全靠利用热力二次能源的途径得到了供给。目前,企业的冶金设备拥有44座废热回收装置,使用这些装置能满  相似文献   

20.
微波热风技术是以微波为热源,利用吸波材料吸收微波能转换为热能,与冷空气接触实现热交换得到热风,并加以利用的一种新兴技术,具有加热速度快、温度稳定、能耗低、热效率高、热风清洁无污染等优点。主要阐述了目前高温热风技术的研究及应用,并对微波腔体内强化换热机理与结构进行了分析与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