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是一种全新有效的治疗颈椎病的方式。我科2006年9月~2007年5月对20例实施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的患者在围手术期进行了中西医结合的护理,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方春华  张晓慧 《河北中医》2010,32(1):129-130
颈椎病是骨科常见疾病,目前手术治疗是最有效的疗法。颈椎前路手术是治疗颈椎病主要手段,主要适用于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颈椎骨折脱位和颈椎损伤,其主要术式包括颈椎间盘摘除植骨融合术、颈椎前路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植骨融合术、颈椎前路侧前方减压术和人工椎体置换术等。  相似文献   

3.
通过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与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对比,探讨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将65例(86个病变颈椎间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23例(31个病变颈椎间盘)行颈椎间盘置换术;42例(55个病变颈椎间盘)患者行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组采用常规颈椎手术后护理,颈椎间盘置换术组采用改进型术前体位、肢体和气管推移训练及术后体位护理和功能锻炼.结果: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组的住院时间、术后颈部外固定时间以及术后恢复工作时间显著短于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组(P〈0.01);术后24个月,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组JOA评分与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组的屈曲与后伸活动范围明显增大,与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近期疗效良好,患者恢复时间短,术后护理简便,观察周期短;但对围术期护理计划制定以及患者配合度要求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5例行人工椎间盘置换术,随访3~18个月、平均10个月。结果:Odom’s评级法为好,JOA评分平均提高15分以上。结论: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初期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5.
显微前外侧入路椎间孔切除减压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显微前外侧入路椎间孔切除减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从 2 0 0 0年 1月— 2 0 0 2年 1月采用该方法治疗 3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 ,2例颈 5— 6椎间盘向左突出患者 ,1例右颈 5— 6神经根受压、椎间盘突出患者。结果 :行显微前外侧入路椎间孔切除术将钩椎关节切除、椎间盘部分切除后椎间盘受压症状减轻或消失 ,神经根受压症状减轻。结论 :采用显微前外侧入路椎间孔切除术治疗颈脊髓型颈椎病 ,可以直接迅速解除病痛 ,术后康复迅速 ,作为一种新的多快好省的治疗方法 ,具有研究发展价值  相似文献   

6.
颈椎病为中老年人常见的疾病,多因颈椎间盘退行性变、老化及继发性改变,从而压迫颈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脊髓型颈椎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肢体无力、麻木,以至活动困难,胸腰有束带感,严重者可致四肢瘫痪、大小便功能障碍。给患者的工作、生活、社交等方面带来了困难,同时心理上也产生极大负担。随着人们对健康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化,有关脊髓型颈椎病治疗期间的一般护理已不能达到人们预期的康复需要。2005年6月以来,我院对脊髓型颈椎病加强了围手术期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与护理,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颈前路手术围手术期的护理及健康教育。方法:将责任制整体护理贯穿于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前路手术围手术期并进行探讨。结果: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效果满意,心理状态稳定,对疾病相关知识掌握较好。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精心的术后护理,全面的健康指导,及时的追踪随访是确保患者顺利度过围手术期早期康复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8.
张旭  王衡 《中医正骨》2007,19(9):55-56
颈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椎动脉、脊髓,是造成神经根型、椎动脉型、脊髓型颈椎病的主要原因,颈椎间盘突出症属颈椎病范畴。该病多见于中老年人群,近年临床发现呈发病人群增多、发病人群年轻化的发展趋势。目前对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临床多采用非手术或手术治疗两种形式。非手术治疗病程长,治标不治本,其症状易反复发作,治疗效果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48例颈椎病患者,其中有62个椎间隙,实施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除2例患者术后10个月手术节段椎体前缘骨质有增生融合导致活动度丢失情况外,其余患者恢复情况良好。术后1个月、2年及末次随访检测JOA和ONDI评分和手术前对比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结论: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治疗效果显著,有较高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桂枝加葛根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6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斌 《新中医》2009,(6):68-68
颈椎病是由于椎间盘退行性变引起症候群,临床分神经根型、颈型、脊髓型、椎动脉型及交感神经型,其中以神经根型较多见。近年来,笔者运用桂枝加葛根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取得较好疗效,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Prodisc-C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结合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颈椎病的早期疗效观察。方法:对15例患者行Prodisc-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结合黄芪桂枝五物汤,观察患者术后随访时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患者术中、术后均无严重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2个月至2.3年,平均1.3年。结论:Prodisc-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治疗手术操作简单,在减压的同时可重建椎间隙高度及生理弯曲,恢复椎间活动度,结合黄芪桂枝五物汤能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促进血肿吸收和抑制神经根及其周围水肿,改善神经根的缺血缺氧状态,防止神经根粘连,早期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2.
如何辨治颈椎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椎病,是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及继发性的一系列病理改变。各型颈椎病的临床症状不同,康复治疗方法各异。如颈型和根型可采用牵引、理疗、推拿、医疗体操等非手术疗法;椎动脉型可选择理疗、牵引、药物、颈围等疗法;脊髓型可使用保护性颈围,原则上禁忌牵引、推拿及西式手法治疗,严重者应及早手术治疗;混合型则根据主要症状,采用针对性方法治疗。  相似文献   

13.
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颈椎病属中医学眩晕、痹证范畴。临床分型分为神经根型、脊髓型、颈型、混合型[1]。单纯西药或中药治疗效果差,手术治疗创伤大,患者痛苦多,风险高。2012-08—2014-01,我们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椎病116例,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4.
笔者1994年2月~1996年2月收治颈椎病43例,利用强力牵引、按摩、针灸、重要“四结合”的方法治疗,除1例脊髓型治疗前后没有改变外,其余效果都比较满意。特别是神经根型和椎底动脉型效果更佳。颈椎病系颈椎间盘本身退变及其他继发性改变刺激或压迫临近组织并引起各种症状、体征的一种复杂的症候群,故称为颈椎综合征。临床上一般可分为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底动脉型、交感神经型和混合型。  相似文献   

15.
颈椎病是颈椎间盘退行变性后椎体间松动、椎体缘产生骨赘或椎间盘破裂脱出等压迫神经根、脊髓或椎动脉而引起的各种症状。根据受压组织不同分为5种类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型、混合型。椎动脉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常见的一种类型,颈椎病患者中40%属此类型,其发病率仅次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眩晕、恶心,活动时加重是椎动脉型颈椎病主要的临床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组织退行性改变及继发性改变累及神经根,而出现的颈肩部疼痛、一侧或双侧肢体放射痛、感觉异常等症候群[1]。神经根型颈椎病是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约占颈椎病的60%。2008年4—12月,我们采用非手术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82例,并对其进行系统的护理,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Bryan人工椎间盘系统治疗颈椎病的早、中期疗效,观察假体植入后的稳定性和植入节段的活动度。方法:2008年108~2009年12月应用Bryan人工椎间盘系统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和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5例,手术前和术后3个月进行JOA评分,术后3个月进行Odom评级。评价早期治疗效果;术后l周、3个月、6个月、1年、2年摄置换节段前屈后伸位,左右侧屈位X线片,观察稳定性和植入节段的活动度,进一步确定假体位置和置换部位是否存在早期的异位骨化现象。结果:随访12~24个月,平均15个月。无伤口感染病例,患者神经系统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颈椎活动大部分接近正常。有1例术后3个月发现假体有轻度位移,但不超过2mm且没有明显的症状。JOA评分由术前平均8.8分提高到术后的15-2分。拍摄颈椎正侧位和过屈过伸侧位X线片显示颈椎稳定性好,运动功能无明显丢失。未见假体周围异位骨化。结论:颈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效果良好,能保留颈椎运动功能,同时提供颈椎所需要的稳定性,防止和延缓相邻节段退变的发生和发展。人工颈椎间盘置换为颈椎病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回顾性总结旋提手法治疗颈椎病的影像学特点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21年4月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脊柱二科,诊断为颈椎病(除外脊髓型颈椎病)且经旋提手法治疗的5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一般情况、影像学特点(X线平片、CT及MRI)及手法治疗的疗效、疗程、安全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0例患者中男171例,女329例;年龄17~82岁,平均年龄(52.17±12.84)岁;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混合型颈椎病比例分别为5.60%、62.60%、10.40%、21.40%;X线诊断生理曲度异常及颈椎失稳比例分别为96.00%和47.00%;CT诊断颈椎间盘突出、颈椎管狭窄及后纵韧带骨化比例分别为86.12%、48.98%、22.86%;MRI诊断颈椎间盘突出、颈椎管狭窄比例分别为96.18%、54.60%;旋提手法治疗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混合型颈椎病的有效率分别为96.43%、96.17%、98.08%、96.26%,治愈率分别为17.86%、15.65%、17.31%、14.95%;疗程7~23 d,平均疗程(13.553.06)d;500例患者接受旋提手法治疗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颈椎曲度异常和颈椎间盘突出是颈椎病的主要影像学表现;旋提手法治疗颈椎病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其中颈型与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见效较快;该手法可应用于无脊髓型颈椎病症状体征但存在颈椎间盘突出、颈椎管狭窄及后纵韧带骨化患者,但应重视询问病史与体格检查,排除手法禁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颈椎非手术脊椎减压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确诊为颈椎间盘突出致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40例并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给予传统颈椎牵引系统治疗,观察组则给予颈椎非手术脊柱减压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20分法量化评分、椎间盘突出面积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椎非手术脊柱减压治疗能有效改善颈椎间盘突出致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提升患者的突出的椎间盘还纳率,最大限度恢复颈椎生理曲度,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应用。  相似文献   

20.
根据颈椎病的病因病机及临床症状分为: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混合型。采用牵引、手法、TDP等综合治疗,颈型和神经根型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